?

《青藜館法帖》與刻石殘件的考釋

2024-05-10 08:53周怡王振安
齊魯藝苑 2024年2期
關鍵詞:董其昌

周怡 王振安

摘 要:明末書法叢帖《青藜館法帖》主要由山東即墨人周如砥為翰林院庶吉士時所留翰墨精品,包括同僚董其昌諸人的題跋多篇。此帖共四卷,皆遺失。近期調查發現散篇冊頁《大司成季平公書法》,其中有周如砥與董其昌書法原拓。同時發現部分刻帖原石殘件,是對《青藜館法帖》內容的補充和印證。這些資料與拓片圖像皆未公開發布。

關鍵詞:《青藜館法帖》;《大司成季平公書法》;周如砥;董其昌

中圖分類號:J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236(2024)02-0055-05

《青藜館法帖》是明代末年的一部書法叢帖,山東即墨人周如砥為翰林院庶吉士時所留翰墨精品,并含座師和同年為青藜館題跋,題跋書寫人包括董其昌、傅冠、劉榮嗣、程國祥等名臣兼書法家?!肚噢拣^法帖》整體4卷,遺失多年,2009年曾發現其一、二卷,尚未留下圖片資料,卻得而復失,下落不明。另有《大司成季平公書法》拓片冊頁,屬其片段,其中包括周如砥書法與董其昌書法拓片各一,皆未公開出版。

周如砥著作與書作《周太史文集》《青藜館集》《青藜館法帖》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前兩種都有刊本存世,唯《青藜館法帖》不存?!都茨苁稀分薪榻B:“明末至民國,《青藜館帖》流傳甚廣,現已很少見,僅見一、二卷之殘本。隨著時間推移,碑廊已毀?!?sup>[1](P80-81即墨文史學者、周氏后人周廉溪先生曾見《青藜館法帖》第一、二卷殘本,并有文字描述。

一、周如砥父子與《青藜館法帖》

周如砥(1550—1615),字季平,號勵齋,萬歷十七年進士,官至國子監祭酒。周如砥卒于即墨城南汀街家中,逝后誥贈通議大夫,謚文穆。周如砥為官清廉,著述頗豐,有《論語講義》《國史漕運志》《周太史文集》《道德經集義》《青藜館集》等。周如砥在京任官時,修史,寫講稿,擬詔令留有手跡,也抄錄古籍名篇,積累了大量書法作品。周如砥逝后,次子周燝整理父親遺稿,將父親書法編為四卷,請父親好友為之題跋,制作石版,在即墨城住處南汀街東首路北周氏祠堂——玉暉堂內收藏,拓印成冊,供后人拓印學習,因此,《青藜館法帖》的編纂人是周燝。青藜館是周如砥書齋號,故拓本命名《青藜館法帖》。

關于該帖的鐫刻時間,根據董其昌應周燝之約寫《周如砥傳》的時間,是在崇禎六年(1633),周燝為該帖書跋時間在崇禎八年(1635),《青藜館法帖》,傅冠題跋落款“丁丑秋日豫章后學傅冠手識”(1637)。這個時間段是叢帖編撰的時間。真正投入鐫刻工程,應在周燝辭官歸鄉之時。

《周燝墓志銘》記:“癸未(1643),赴京師覲事畢,遂致仕,杜門課子,夙昔之所仇校,如逢故人?!笨梢酝浦?,周燝歸即墨后,是《青藜館法帖》正式鐫刻的時間,是崇禎十六年,即1643年,次年,崇禎帝亡。

康熙五年(1666),“黃培詩案”發,即墨黃氏家族以及受牽連者多,而周黃兩家世交?!肚噢拣^帖》書跋者多為抗清復明之臣,選文的民族立場鮮明。這是碑版密藏,拓本不傳的基本原因。

周燝(1578—1650),字子微,號方厓,曾隨父就讀京城,崇禎六年(1633)以恩貢承蔭授詹事府錄事,后轉順天府馬政通判、助理刑廳,歷任刑部廣西司主事、貴州司員外郎、云南司郎中、廣東南雄知府等。崇禎十五年(1642),周燝離任南雄知府赴京,南雄紳民感其善政,為立去思碑,入祀南雄名宦祠。著有《玉暉堂詩文集》《夜奏存稿》《南雄審語》《審案紀要》《玉暉堂隨筆》等。崇禎十六年(1643),周燝辭官回鄉。期間,成為《青藜館法帖》的創建人。

《青藜館法帖》以董其昌撰《大司成周公傳》為序,據周廉溪的描述,董其昌落款篆印之后,又署“云間吳易摹,關中張囗鐫刻”。吳易,字楚侯、素友,松江府人。崇禎時吳易以能書授中書舍人。其書法和繪畫均得董其昌真諦,董其昌應酬太多,常令吳易代筆。

第一卷主要內容是周如砥抄錄漢晉及之前的名賦:宋玉《神女賦》、張衡《歸田賦》、潘岳《懷舊賦》、班昭《東征賦》、謝惠連《雪賦》、江淹《別賦》、鮑明遠《舞劍賦》等,皆選錄《昭明文選》的篇章。卷尾有董其昌對周如砥書法的評價。董其昌文后有傅冠題跋:

礪齋先生人品學問卓表東海,其臨池體法遒勁,顏柳筋骨,蘇米神情,可謂兼得。方厓比部克紹庭訓,簡所藏遺墨,勒石以傳玩之,如煙云落遠,風味孤騫,彝鼎莊嚴,寶光蕩目。其精彩映發,尤超于手腕之分法。先生不徒以筆墨為重也。

丁丑秋日豫章后學傅冠手識 宗伯學士(鈐?。?/p>

文中“方厓比部”是對周燝的稱呼。傅冠(1595—1646),字元甫,號寄庵,江西進賢人,明天啟二年(1622)進士。崇禎十年(1637),傅冠升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參政。崇禎十一年(1638),因誤批奏章引罪歸鄉。清兵入侵,欲勸降,傅冠不從,賦詩訣別。著有《寶綸樓集》。

《青藜館法帖》第二卷是周如砥為經筵講席的文稿,凡19篇,無標題,多為歷代名臣上奏之言,或君臣朝中對話。文后是周燝等人所撰跋語。其中有工部尚書、書畫家劉榮嗣所書跋文評價周如砥書法:“獻替十九則,議論切實,字畫端嚴。想運筆時敬篤神凝,天顏如在指腕得心,墨楮通靈,蓋未及登對,帝鑒已徹矣?!?/p>

另有崇禎九年戶部尚書程國祥跋文,程國祥(?—1639),萬歷三十二年(1604)進士,官至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文中稱周如砥為“吾師”,落款為:金陵門人。

《青藜館法帖》第一卷之董其昌跋寫于崇禎六年(1633),第二卷周燝跋寫于“乙亥秋日”,即崇禎八年(1635)。三、四卷遺失已久,無人見過原件整體,但另在即墨發現冊頁《大司成季平公書法》含其中文章,是周如砥與董其昌書法原拓。

二、《大司成季平公書法》冊頁及董其昌跋語拓本

即墨藏家黃聿佺先生藏有一冊頁,名為《大司成季平公書法》,是青藜館石版舊拓,冊頁高24厘米,頁寬12厘米,共14頁。封面題簽《大司成季平公書法》,隸書,未署姓名。內文抄錄唐順之的兩篇文章:《重修解州關侯廟開顏樓記》與《重修常州關公廟記》,末行落款:即墨周如砥書。下方鈐印章兩方:大司成章,周氏季平。(圖1)

文后有董其昌題跋9行,內容評論贊揚周如砥書法。拓片成色與前文有所差異,推測并非出自同一拓工,董題拓片墨色輕而不均,但字口清晰,刻功與書法韻味俱在,拓印時間應在同期。全文如下(圖2):

予與季平年丈,庶常時揚扢古今,臨池之事殊不暇及。迨予出春明門三十余年,復偕次公同朝,持所藏遺墨見視,皆出入鐘、王、歐、褚、顏、蘇諸大家矩鑊。乃始嘆共朝夕者莫若吾兩人,而知之猶多未盡。余書政不足道,惜慎軒往矣,無從起而論次之。

年弟 董其昌題 鈐?。鹤诓畬W士 董氏玄宰

周如砥和董其昌都鈐有“宗伯學士”印?!白诓笔侵艽渲?,掌宗廟祭祀事,后稱禮部之職,明代凡入翰林院,均可稱“宗伯學士”,可見二人以此為自豪。

周如砥長董其昌五歲,董其昌落款自稱“年弟”,而題跋正文中卻稱周如砥“年丈”,高出一輩。原因是董其昌題跋時周如砥已經辭世,而董氏又與周燝同朝為官,周燝是周如砥次子,尊稱周燝“次公”,稱周如砥“年丈”。

文中提到另外一人:慎軒,即黃輝(1562—1612)字平倩,號慎軒。與周如砥、董其昌同年進士,詩書俱佳,尤以書法聞名。黃輝早于周如砥3年去世,故董其昌嘆曰:“惜慎軒往矣”,將黃周兩人的書法相提并論。

董其昌(1555—1636)與周如砥同科進士,同選庶吉士、讀中秘,在翰林院共事多年,相互心儀,交往甚篤?!洞笏境芍芄珎鳌纷饔诔绲澚辏?633),對周如砥的為官經歷、立廟大節、內行大凡、德識品望諸方面給予極高的評價,對其去世亦多感慨與懷念。周如砥與董其昌的友情,在詩集當中有所表達,董其昌遭貶謫時,周如砥寄予深切的同情,委婉批評朝政失措,勸其豁達看開。相關詩歌多篇,其中《送董思白謫楚學憲》結尾兩句寫作者置酒送別:“都門白酒為君沽,君抱蕭然水在壺。欲煩更出橐中顏,勒作春明送別圖?!睉┱堄讶顺觥伴抑蓄仭?,畫一幅“春明送別圖”。

冊頁拓工精良,雖是拓本,亦可比較兩人書法面貌:董其昌書法優雅清秀,工整不失灑脫。周公書法有鐘繇遺風,筆法高古,結體寬博,法度嚴謹。與“三賦版”“董其昌題跋版”相印證,《大司成季平公書法》亦出自青藜館刻石。顯然,在石版的拓印過程中,另有零散拓片編成冊頁,作為書法賞鑒與臨摹的范本?!洞笏境杉酒焦珪ā肥瞧渲兄?。黃聿詮先生夫人是周氏后人,冊頁由娘家傳承而來。

《大司成季平公書法》冊頁中,周如砥所書《重修解州關侯廟開顏樓記》與董其昌題跋在石版中原不銜接,冊頁是選取了周書之后,又將拓取的董其昌題跋裱接其后,墨色不同,冊頁中一眼可辨。

《青藜館法帖》第三、四卷石版與拓本至今尚未發現,亦無文獻記載。推斷《重修解州關侯廟開顏樓記》應是三、四卷子目。董其昌的跋書,原屬《法帖》卷一,查閱《董其昌全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年版),未收錄,當屬董氏散失書跡。

三、新發現的三塊石版

近年來,即墨文史研究者王振安尋訪即墨藏家,自2020年至今,發現原始刻石殘件三通,其中最早發現的一通為周如砥錄文《歸田賦》《懷舊賦》和《東征賦》(后稱“三賦石版”),即墨孫先勇先生收藏,石版高32厘米,橫45厘米,厚8厘米,漢白玉石質。右上角舊有殘缺,文字為小楷,拓印后可辨識大概。該石版保存基本完整。此后發現的兩通石版與該石版的高度、厚度相同,橫向尺寸有別。

“三賦石版”兩面刻字,一面刻班昭的《東征賦》,表面磨損,文字多數不可辨識。另一面的中間位置刻張衡《歸田賦》12行,左右兩側是晉人潘岳《懷舊賦》序文。為何兩側對稱鐫刻相同文字?無從解釋。該石版發現的意義在于印證《青藜館法帖》卷一的內容,確定石版的基本形制。

石版第二通為董其昌所書,上接周如砥書賦,由即墨王吉團先生收藏,王振安于同年冬日造訪并拓印。版高32厘米,寬90厘米,厚8厘米。正面刻文磨損太大,無法辨識。反面文字可以辨識“季平年”“殊不暇及”“出春明門”“余書政不足道”等,落款辨識為“年弟董其昌題”。落款之下兩方鈐印,其一為“宗伯學士”,其二為“董氏玄宰”。此版是董其昌為周如砥書法題跋原石,即黃聿佺先生所藏冊頁《大司成季平公書法》中關于董其昌書法拓片一幀(前文已述)。目前此文拓片與原石殘件皆存。

董其昌落款、鈐印左側的一段文字已不能辨識,應是傅冠題跋文字。該石版命名:“董其昌題跋石版”,其價值在于獲知石版制式并非單一,其高度與厚度相同,其橫向長度有所差異??梢钥贾?,“三賦石版”與《董其昌題跋石版》同是周氏祠堂中石版。王吉團所藏石版,正是碑版中之精彩部分——董其昌原題。幸在原拓本九行百余字尚存。

2023年初,發現第三通殘破刻石,是《青藜館法帖》中董其昌跋文(吳易摹書)的末尾,筆者趕往拓印。此刻石橫向斜斷,表面斑駁,正面文字模糊難辨,勉強可識:“公長子士皋甫登第……史氏曰:元和六學士……次燦、次熠,皆翩第名士”。此為《周如砥傳》,亦作《大司成周公傳》之結尾部分:

史氏曰:“元和六學士,五相一漁翁?!边_如白傳亦作斯語耶。余榜同館者二十二人,大拜者兩人而已,其踐卿二者五人。然馮仲好、包汝鈍,自以外遷。至余亦以藩皋人。馀僅三泰,端寀三掌成均,皆不及中壽,如我季平,名位年齒,又儕輩中之特出者也。憶任館下時,息影花磚,見季平儡儡,獨步私相目屬此。異日正色立朝者,烏知修文謝世已二十往哉,對此茫茫,奚但山陽隕涕而已。雖然,老子曰:“死而不亡者壽?!闭埮c公所著窺一班見公之全耳。

崇禎六年,歲在癸酉十月之望。[2](P1-2

反面是董其昌落款,文字還算完整,由于磨損,書法韻味已失。全文僅為落款(圖3):

賜進子出身,資善大夫,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掌詹事府事,實錄副總裁年弟董其昌撰并題 鈐?。鹤诓畬W士? 董氏玄宰

根據《青藜館法帖》的閱讀者周廉溪先生的記載,此文后應有吳易的款識,因原石斷裂,未留下痕跡。

正反兩面刻石,對照《青藜館集》中《周如砥傳》,正是此文,且相互銜接。該石版的發現,其價值在于證實石版兩面連續成文。因此,即墨諸多文史資料描述“青藜館碑廊”的說法,難以成立。

四、碑廊是否存在?

關于玉暉堂(青藜館)以及石版的總體面貌,最可靠的資料是周氏后人周浩然日記中的記載,周浩然是20世紀30年代青島“左聯”成員,共產黨人。1935年,周浩然拜謁周氏祠堂并留有日記:

室內堆垛之著名碑石甚多,拓拖過多,有至于粉化者。神筆劉耳之所寫之“撫植猶子”之“撫”字,正著抬入院內。室內除祭器外,嘗有六世祖同朝宰相某所寫匾額,面北掛懸,其副為:“玉暉堂”,左右兩聯為:當代儒宗槐市流芳光鼎呂,克家良牧棠陰衍箕裘?!局芎迫蝗沼?,青島市黨史館,周浩然烈士紀念館皆有收藏,參見:周廉溪.即墨舊事[Z]//即墨:即墨古城片區規劃建設指揮部,2022,P275?!?/p>

“室內堆垛之著名碑石”即《青藜館法帖》之石版?!皳帷弊植⒎菂蔡?,而是即墨城“撫植猶子坊”石匾殘石。清同治《即墨縣志》載:“撫植子猶坊,在縣治西,為祭酒周如砥伯父周民立?!碑敃r“撫植猶子坊”已塌,殘石藏于周氏祠堂中。

周浩然的記載相當客觀,其“堆垛”之形態,可知石版并未鑲嵌于“碑廊”,而“碑廊”是否存在,并不確定,根據正反刻石的情狀,更有可能是制作石版,僅供拓印。換言之,在刻石之初,就沒有建設碑廊和鑲嵌石版的規劃,而只是借玉暉堂“堆垛”石版,利用祠堂空間進行拓印,制作叢帖。

《青藜館法帖》是所有石版鐫刻的拓印總集,根據目前發現的拓本、原石和閱讀記錄,其書體全部是小楷,此外沒有其它書體。為什么?其重要原因在于周燝創建青藜館刻石之主要目的在于鼓勵和指導周氏家族的科舉應試。所以選擇當朝臺閣體(清代稱為“館閣體”)名家書寫題跋,而周如砥本人則是該書體的典范。

周燝制作大規模的刻帖,并非附庸風雅或以書法藝術追求為主旨,他歸鄉之后,專心教子,編校父親遺著多種,最大的工程莫過于《青藜館法帖》的刻石與拓印,也屬于周氏家族教育工程的項目之一。故明清兩代,周氏家族通過科舉考試的各級人才,冠即墨之首,共有8人進士,16人舉人,貢生、監生、廩生、庠生、 太學生、增生等194名。固然并非“法帖”一舉之功,但周氏家族重視科舉教育可見一斑。

近日與中國古籍出版社前社長楊璐先生談及《青藜館法帖》,他所主持的中國古代叢帖項目共8項,出版相關書籍多種,包括:《中國叢帖綜錄》(全7冊)、《中國叢帖序跋總目》(全7冊)、《中國叢帖百種》(全200種),均未收錄此帖,楊先生為之遺憾,并相約分別查詢資料,盡量還原叢帖面貌,納入出版規劃。

參考文獻:

[1]即墨市史志辦公室.即墨周氏[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8.

[2]張曉明.《青藜館集》詩校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

(責任編輯:劉德卿)

猜你喜歡
董其昌
明 董其昌 行書輞川詩冊
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
——董其昌山水畫特展
穿越300年的對話——董其昌五題《鵲華秋色圖》
董其昌作品欣賞
董其昌的面具
董其昌行書《宋人詞冊》空靈疏淡之美
董其昌數字人文項目的探索與實踐
ALTERNATIVE DREAMS
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臺北故宮猴年大展:董其昌書畫特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