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道

  • 下肢成角短縮畸形Taylor空間外固定架術后加速康復護理應用效果分析
    血液循環。(2)針道護理。保持針道處皮膚的清潔與干燥,觀察患肢外固定架針孔處情況,如有滲出及紅、腫、熱、痛等感染癥狀,及時通知醫生給予針道處傷口換藥。(3)疼痛護理。根據疼痛視覺模擬評分評估患肢疼痛程度,及時給予多模式鎮痛措施。多模式鎮痛措施包括心理疏導、物理鎮痛和藥物鎮痛。物理鎮痛可采用改變體位,冰敷等方式。冰敷目的是降低術后患肢軟組織腫脹引起的疼痛,同時采用冰袋冰敷需防止凍傷發生。必要時口服解熱鎮痛藥按需鎮痛。1.4 康復訓練 康復訓練采取由易到難,以

    實用骨科雜志 2023年12期2024-01-04

  • 原發性肺癌骨轉移介入治療術后針道種植性轉移1例超聲及MRI表現
    骨骼轉移,體表的針道種植性轉移瘤實為少見,影像學表現往往被類似于纖維瘤、結節等被忽視。故針對我院近期一例原發性肺癌骨轉移介入治療術后針道種植性轉移瘤病例的超聲及MRI的具體表現報告如下。1 臨床資料患者,男,37歲,已婚,因“右下腹壁腫物1月余”入院,1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下腹壁腫物?;颊呔売?020年4月體檢時發現左肺上葉占位性病變,同月前往北部戰區陸軍總院明確就診為左肺肺癌,行“左肺上葉切除術+淋巴結清掃術”,術后病理:左肺中一低分化腺癌,淋巴結(0/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3年6期2023-05-10

  • 蛇毒血凝酶聯合自體靜脈血注射封堵在肺穿刺活檢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要方法是封堵穿刺針道,常用的針道封堵劑包括纖維蛋白凝膠、明膠海綿、水凝膠和0.9%氯化鈉溶液等,但均存在有效率低或價格昂貴等缺點。本課題組的前期研究中,根據血液在血管外可以自凝的原理,使用自體靜脈血封堵肺穿刺活檢針道,可以有效降低術后氣胸的發生率,且簡便、安全,無需昂貴花費[4]。進一步臨床實踐發現,自體靜脈血進行針道封堵,只能降低氣胸的發生率,并不能解決術后患者咳血及肺內出血的問題。因此,本研究使用白眉蛇毒血凝酶穿刺部位注射聯合自體靜脈血針道封堵,目的是

    介入放射學雜志 2022年10期2022-12-27

  • 空腔臟器對CT引導下胰腺穿刺活檢的影響分析
    皮胰腺穿刺活檢在針道設計上很多時候不得不經過部分腹腔臟器。本研究探討針道經過空腔臟器對于經皮胰腺穿刺的準確率的影響。1 材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收集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影像與核醫學病區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CT引導下胰腺穿刺活檢術27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颊吣挲g為(61.1±11.3)歲,男161例,女114例。所有病例均穿刺成功,無因組織量少而無法作出病理診斷的標本。針道未經過腹腔臟器者176例;經過空腔器官(胃,十二指腸,小腸,結腸等)者

    介入放射學雜志 2022年8期2022-09-26

  • 加壓線圈在預防骨折閉合復位術后肉芽組織增生的應用
    亦要緊密貼合,當針道處皮膚軟組織局部形成壓迫時(壓迫軟組織深度約5 mm)線圈折返,改由近端向遠端繼續克氏針纏繞至克氏針折彎處,如此反復折返纏繞克氏針;(4)當線圈直徑與克氏針彎曲后預留長度相仿時,固定線圈,無菌敷料覆蓋。圖1 使用無菌繃帶加壓纏繞固定對照組術中使用無菌敷料覆蓋克氏針尾端(圖2)。具體操作如下:(1)手法復位骨折,經皮行1.6 mm鈦合金克氏針固定,預留克氏針約8~10 mm長度,彎曲克氏針,克氏針折彎預留長度5~8 mm,剪斷克氏針,克氏

    江西醫藥 2022年7期2022-09-02

  • 模板引導初學醫師穿刺植入125I粒子用于模擬顱內腫瘤
    角度小于14°的針道均經過模擬腫瘤,≥14°的針道均位于模擬腫瘤以外的模擬腦組織內。分別于CT引導下進行徒手穿刺及于一次性導向模板引導下進行穿刺(圖3),并于每次穿刺結束后行CT掃描(圖4),即刻記錄實際穿刺角度,計算每5次的實際穿刺角度均值,測量針尖向頭側或足側偏移的距離(Dz)。1.4 穿刺角度誤差 分別計算徒手及模板引導下穿刺角度誤差的平均值:穿刺角度誤差=|實際穿刺角度—計劃穿刺角度|。1.5 劑量參數 根據公式sin∠A=a/c計算針尖向左或右方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22年7期2022-08-07

  • 害怕腫瘤擴散轉移 拒絕穿刺 真是想多了
    針經過的部位(“針道”),造成腫瘤擴散;二是認為原本“完整”的腫瘤,穿刺后就發生了“破裂”,癌細胞被“放了出來,在身體里亂跑了”。事實真的如此嗎?推測一:腫瘤細胞會被“播撒”在針道里?目前在臨床上進行穿刺活檢使用的是連接在穿刺槍上的一次性套管針。穿刺槍的扳機被激發時,針芯和套管分別向前快速做切割運動,利用兩者前進的時間差,在針芯的凹槽上可留取長度16~22毫米的組織,取下的組織被完整地封閉在套管內。在拔針過程中,取下的組織是受套管保護的,并不會造成“針道

    自我保健 2021年9期2021-11-20

  • 應用聚氨酯泡沫敷料預防骨科外固定支架針道感染的效果觀察
    多的治療方法,而針道感染是外固定支架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2]。引起針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針道外露。為了有效預防針道感染,促進患者恢復,我們對外固定支架患者應用聚氨酯泡沫敷料覆蓋針道口,觀察其預防針道感染的效果,報告如下。1 對象與方法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7年9月—2019年9月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收治的80例用外固定支架治療的患者,均符合以下病例篩選標準:均為四肢骨折,無感染征象;排除合并糖尿病等基礎代謝性疾病、遺傳性骨病、免疫系統疾病及血液系統

    感染、炎癥、修復 2021年2期2021-11-13

  • 基于小FOV 掃描模式的CT 引導下經皮穿刺活檢在肺小結節病理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進針調整次數、沿針道至胸膜距離、總體穿刺時間)差異;比較兩組患者穿刺時并發癥發生率差異。1.4 統計學分析:運用SPSS 19.0 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同一時間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不同時間點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或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檢驗,P2 結果2.1 兩組患者診斷結果比較:常規FOV 組患者一共220 例患者,確診惡性腫瘤患者204 例,良性腫瘤患者16 例;惡性腫瘤中腺癌142 例,鱗癌16

    哈爾濱醫藥 2021年5期2021-11-08

  • CT引導下穿刺活檢聯合相同針道微波消融治療肺癌術后同側單發惡性傾向肺結節
    ,故可經同一穿刺針道行活檢及消融,有利于縮短操作時間、減少穿刺并發癥。本研究觀察CT引導下經同軸套管穿刺活檢后同針道微波消融(相同針道法)治療肺癌術后同側單發惡性傾向肺結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2020年5月于遼寧省人民醫院就診的56例單發肺結節患者,男27例,女29例,年齡36~72歲,平均(52.8±9.1)歲。納入標準:①原發肺癌,T1N0M0期,接受胸腔鏡下肺結節楔形切除術;②術后同側出現單發肺結節,

    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 2021年9期2021-09-30

  • 鏡下改良克氏針固定兒童脛骨髁間棘骨折△
    出現的鋼針松動、針道感染及對軟骨可能產生切割等缺陷限制了其應用。本院改良了克氏針固定方法,在打入克氏針后,將頭端折彎,而后回抽拉緊,對骨折加壓固定,收獲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1 手術方法1.1 術前準備術前全面檢查,明確診斷,排除手術禁忌。術前常規禁食、備皮。1.2 麻醉與體位靜吸全麻,患者取仰臥位,大腿中上段綁充氣止血帶。1.3 手術操作建立前外側通道的觀察入路,一般位于外側膝眼處“軟點”。將鞘管內芯連同鞘管插入到髁間窩,然后輕柔伸直膝關節,改變內芯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21年18期2021-09-27

  • 3種消毒劑在外固定器固定術后針道消毒中的應用效果比較
    ,尤其是外固定器針道與外界相通,固定針穿行于組織間形成潛在竇道,增加了感染機率,影響切口愈合,使得外固定器松動甚至提前拆除,影響骨折愈合。因此,外固定器針道消毒護理十分重要,通常與切口換藥配合進行。目前常用的針道消毒劑為體積分數為75%的乙醇消毒液,但針道感染率的控制依然不理想[2]。5 g·L-1碘伏消毒液是臨床最常用的消毒液,應用廣泛。乙醇消毒液對皮膚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同時易揮發,不具有長效消毒效果,碘伏易產生色素沉著,對器械有一定的腐蝕性,二者缺點均

    河南醫學研究 2021年19期2021-08-20

  • 遠距離激光引導進針角度裝置用于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
    T掃描,觀察有無針道出血、氣胸等并發癥。對對照組患者行常規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術,完成穿刺術后確認有無針道出血、氣胸等并發癥。圖1 遠距離激光引導進針角度裝置示意圖圖2 穿刺過程中以扇形激光束引導調整穿刺角度1.3 觀察指標 觀察結節直徑、進針深度(體表進針點與病灶的距離)、穿刺過程中CT掃描次數、單次穿刺成功率、診斷準確率、穿刺時間以及有無氣胸、針道出血等并發癥。單次穿刺成功指手術成功且只有1個穿刺點。以病理結果為金標準計算診斷準確率;穿刺時間為自麻

    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 2021年6期2021-06-29

  • 對比CT引導下不同進針路徑經皮肺穿刺活檢效果
    確是否存在氣胸、針道出血等并發癥。1.3 分組及觀察指標 根據規劃穿刺路徑與床面是否垂直將患者分為垂直床面(perpendicular to the table, PT)組和非垂直床面(not perpendicular to the table, NPT)組,根據規劃穿刺路徑與患者體表是否垂直分為垂直體表(perpendicular to the body, PB)組和非垂直體表(not perpendicular to the body, NPB)組。

    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 2021年6期2021-06-29

  • 個體化監督機制在外固定支架居家針道護理中的應用
    效果明顯,但術后針道感染是最容易出現的并發癥[2]。伴隨針道感染的病人會感覺到不適和疼痛,固定架也會有所松動,最終導致骨髓炎及難以愈合的情況。病人實際在醫院進行治療的時間非常有限,需要采取個體化監督機制對居家針道進行有效的延續護理,減少痛苦[3]。本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觀察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療方法的病人在個體化監督機制下延續護理后所達到的實際效果。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骨科使用外固定支架的患兒6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

    全科護理 2021年9期2021-04-01

  • CT引導下經皮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術后肺癌針道種植轉移的危險因素分析
    粒子植入術后肺癌針道種植轉移的危險因素。 方法 回顧性選取2015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接受CT引導下經皮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術治療的156例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收集并分析其臨床資料。術后隨訪,統計所有發生針道種植轉移的病例,計算針道種植轉移的發生率,計算每例患者的平均穿刺深度,記錄首次發現腫瘤針道種植轉移的時間。通過病例對照研究,分別將位于胸膜下的腫瘤、低分化的腫瘤、平均穿刺深度、腫瘤直徑作為暴露因素,探討其與腫瘤針道種植轉移

    中國現代醫生 2021年3期2021-03-24

  • 針道封堵技術預防CT引導下經皮穿刺肺結節射頻消融同步活檢出血
    血凝酶封堵劑封堵針道降低穿刺活檢出血的效果。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0月66例接受CT引導下經皮RFA治療肺結節同步穿刺活檢患者,男37例,女29例,年齡38~86歲,平均(63.7±11.1)歲;病灶單發29例、多發37例(擇其一行穿刺取材活檢),長徑0~3 cm、平均(1.9±0.6)cm;19例既往有腫瘤病史。納入標準:罹患其他原發腫瘤時,原發灶已手術切除或被控制;肺部新發可疑轉移病灶≤3個;肺部偶發結

    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 2021年1期2021-02-26

  • Ilizarov外固定架針道感染預防的護理研究進展
    。在此期間可出現針道感染、神經血管損傷、軸線偏移、新生骨礦化不良等并發癥,其中針道感染是最常見的并發癥[2-4];隨之會出現疼痛、固定針松動、功能鍛煉延遲,如不及時處理可引發骨髓炎,甚至還需拆除外固定架,導致治療失敗。本文從針道感染的診斷、流行現狀、影響因素及預防策略四方面展開綜述,為臨床實踐和相關研究提供參考。1 針道感染的診斷明確診斷是早期控制針道感染的核心,目前臨床上診斷針道感染主要依據細菌培養和臨床癥狀[5]。Lee-Smith等[6-7]提出針道

    實用骨科雜志 2021年5期2021-01-08

  • 針道加壓限位法在外架固定患者針道感染預防中的效果
    來回滑動,會刺激針道炎性滲出,增加針道感染的風險,因此,防止針道的滑動可能有利于預防針道感染。目前,有關針道護理的文獻大多集中在針道消毒劑的選擇方面[5-7],如何避免針道滑動及其對預防針道感染的效果尚無報道。筆者以自制限位扣對針道加壓限位以避免針道滑動,將其針道感染率與傳統針道護理方法進行對比觀察,探討針道加壓限位法對預防針道感染的效果。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5年10月至2019年6月亳州市人民醫院骨科采用Ilizarov外固定技術治

    安徽醫學 2020年6期2020-07-17

  • 同軸凝血退針法在CT 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中的應用
    退針法”封閉穿刺針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1 材料與方法1.1 材料1.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5 年12 月至2016 年6 月在本院接受CT 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檢查的134 例患者,納入標準:經判定適用CT 引導下穿刺活檢,后根據就診時間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兩組一般資料情況見表1,對照組61 例采用同軸傳統穿刺活檢法,其中男39 例,女22 例,年齡(57.3±20.0)歲;病灶直徑約(3.3±2.0) cm;穿刺經肺長度(2

    介入放射學雜志 2020年5期2020-06-24

  • 生理鹽水在兒童骨牽引針道護理中的應用研究
    治療中應用廣泛。針道感染是針道壓迫、摩擦周圍皮膚引起的無菌性炎癥,致皮膚的防御功能減弱,受到細菌侵入、生長、繁殖,發展成感染性炎癥的過程,是骨牽引常見的并發癥。國外報道的針道感染發生率為0~100%[2,3],國內為6%~10%,或高達40%[4]。國內外關于針道護理與骨針道感染預防策略的研究頗多,但都無統一定論[5]。Timms 等[6]提出保持針道清潔、干燥,及時清除針道的分泌物,是防止細菌侵入、預防針道感染的關鍵;佟冰渡等[7]也證實此觀點,但其研究

    骨科 2020年2期2020-05-09

  • 克氏針固定治療兒童骨折的并發癥分析
    置數周,容易出現針道感染、克氏針松動、克氏針移動等并發癥[6-9]。本研究分析了既往診治的兒童骨折克氏針固定后相關并發癥,為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探討并發癥的解決方案提供參考。資料和方法1 資料 分析我院2015 年1 月- 2019 年12 月采用克氏針手術治療的兒童骨折病例43 例,其中肱骨髁上骨折21 例,肱骨外髁骨折9 例,足趾骨折3 例,手指骨折3 例,橈骨遠端骨折5 例,肘內翻畸形矯形2 例??耸厢樄潭ǔ^4 周組共27 例,其中男童15 例,女

    解放軍醫學院學報 2020年11期2020-03-04

  • 兒童僵硬型馬蹄內翻足Ilizarov外固定圍術期護理
    術后 2 周發生針道感染,1例因感染未控制提前拆除外固定結束治療;2例患兒術后2d出現針周皮膚張力性水泡,經積極處理后痊愈出院。2 手術方法在骶管麻醉下,取仰臥位,遵循Ilizarov標準操作技術[5],將定制的矯形器套入患兒小腿和足部相應位置,亞甲藍確定穿針點,保持小腿和足位于外固定架中心。60例患兒同時行跟腱延長術,25例予有限軟組織松解、18例配合有限截骨、17例施行脛前肌腱外置平衡肌力。3 圍術期護理3.1 術前護理 (1)由于僵硬型馬蹄內翻足導致

    浙江醫學 2020年10期2020-01-09

  • 醫護合作照護模式對雙下肢不等長患兒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療效的影響
    熟,但術后仍存在針道感染、神經血管損傷、關節肌肉攣縮、新骨延遲愈合和僵直、軸向偏移等嚴重的并發癥情況出現[3]。為了減少以上情況的發生,不僅需要術前的全方位設計及精細的手術操作,術后的護理同樣是鞏固治療效果的重要環節。本院通過對照護組患兒采用醫護合作工作模式進行日常護理,降低了患兒手術并發癥發生率,提高了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臨床資料1 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6月-2016年6月來本院進行Ilizarov矯形術的56例雙下肢絕對不等長患兒為研究對象,其中

    中國傷殘醫學 2019年5期2019-12-02

  • 非共面3D打印導板在CT引導下肺癌125I粒子植入術中的穿刺誤差分析
    , 對比術前設計針道與穿刺術中實際針道的差異,探討3D 打印非共面導板在CT 引導下肺癌125I 粒子植入術的穿刺誤差,以提高穿刺的準確性。資料與方法1.臨床資料選取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CT 引導介入診療團隊 2018年5月~2019年2月28 例肺癌125I 粒子植入術患者,男 21 例,女 7 例,年齡范圍34~87 歲,平均 66 歲;腫瘤位于右肺 13 例、左肺15 例。所有患者預測生存期大于6 個月,均有病理確診,凝血功能、肝腎功能、心電圖等

    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 2019年5期2019-11-13

  • 優化穿針組合式外固定架治療股骨遠端骨不連的臨床療效*
    。屈伸膝關節測試針道周圍皮膚的滑動,若有皮膚的過度牽拉或阻擋,進行針道周圍皮膚松解到合適位置并縫合。將針道用酒精紗布條纏繞固定。圖1股骨的優化穿針布局示意圖1.3 術后處理術后早期進行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和踝泵功能訓練,術后3~7 d開始膝關節被動屈伸活動訓練并免負重下床活動,術后1周內患者對膝關節屈曲活動的耐受力較弱,使用鎮痛藥物,1周后根據患者對外固定架的適應情況進行膝關節的主動和被動屈伸鍛煉,功能鍛煉要循序漸進,過于激進的鍛煉會增加早期針道并發癥。術后

    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 2019年3期2019-07-23

  • 磁敏感成像結合傳統影像技術用于帕金森病腦深部電刺激術術前針道設計
    血管,因此在術前針道設計時仔細避開血管非常重要。目前常用的3D T1像及T2像往往只能部分顯示硬腦膜及腦表面血管,用于針道設計會遺漏很多血管。因3D T1增強像在顯示腦組織內動脈性血管有優勢,有些帕金森病中心將其用于針道設計,但腦組織內靜脈性血管在設計時仍可能遺漏。SWI在卒中篩查中能清楚顯示腦組織內靜脈性血管[1],本研究將SWI與T1增強像及T2像結合以期提高針道設計時顱內血管的檢出率,降低DBS手術的出血風險。收集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帕金森病診療中心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2019年5期2019-06-14

  • 基于肺部CT影像的針道識別關鍵技術研究
    于CT圖像的自動針道識別技術.有了術中實際的針道位置,術前計劃中的理想粒子便可以根據其術前所屬的針全部導入到術中對應的實際針路徑上,通過調整粒子位置和數量便可以獲得一個最優的術中劑量計劃以指導粒子植入.由于術中實際針道位置對醫生來說非常重要,很多學者都對此進行了研究.Barva等[6]利用最大化并行積分投影算法并且聯合分層網格加速技術實現了電極軸的提?。M管該方法實現了較高的精度,但是由于其較長的處理時間(MATLAB上運行10min左右)導致在臨床上并不

    天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版) 2019年4期2019-02-13

  • 基于腹膜后轉移瘤射波刀治療的金標聯合氟尿嘧啶植入術的臨床效果評估*
    、金標失用率以及針道種植轉移率的可行性、方法與近期療效進行探討。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原解放軍總醫院收治的52例腹膜后淋巴結轉移患者資料,其中男性31例(占59.6%),女性21例(占40.4%);年齡36~81歲,中位年齡56歲。52例患者中肝癌術后24例,宮頸癌術后7例,結腸癌術后4例,胃癌術后4例,膽囊癌術后3例,其余腫瘤10例。在52例患者體內共植入74顆金標,每例患者最少植入1顆,最多植入4顆。

    中國醫學裝備 2019年7期2019-01-20

  • 超聲引導下Mammotome旋切術用于早期乳腺癌治療的臨床效果
    驗明確殘腔邊緣及針道是否有癌殘留。1.3 統計學處理所有的統計數據以SPSS19.0軟件進行計算和分析,二分類資料的單因素分析選擇皮爾森χ2檢驗;若最小理論值≥1,且<5時,選擇校正四格χ2檢驗;若最小理論值<1時,選擇Fisher精確概率法直接獲得概率,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將有統計學差異的變量帶入邏輯回歸方程,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方法分析獨立危險因素。2 結 果2.1 殘腔邊緣腫瘤殘留情況51例患者中15例有腫瘤殘留,殘留率為29.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8年11期2018-12-20

  • 125I粒子植入術后腫瘤針道種植轉移的臨床觀察
    0)患者發生腫瘤針道種植轉移,首次被發現腫瘤種植轉移灶時的影像學表現見圖1,其中箭頭表示首次發現時針道轉移性腫瘤的部位。所有患者均為男性,平均年齡51.7歲,其中穿刺部位為肝部病灶4例,發生率0.69%(4/583),肺部病灶 2例,發生率0.63%(2/320),病理示3例為低分化,2例中低分化,1例為高分化;平均使用穿刺針(9.5±3.8)根;平均植入粒子數(80.8±42.9)顆;全部根據術前TPS行多角度布針穿刺;4例腫瘤血供豐富;所有患者行125

    介入放射學雜志 2018年9期2018-09-29

  • 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在患者針道護理中的應用
    也相繼產生,其中針道感染是最常見且發生率較高的并發癥之一[1-7]。伴隨針道感染后出現的是疼痛、固定針松動、早期功能鍛煉延期,嚴重者甚至會導致骨髓炎及骨不愈合等一系列并發癥[8]。然而由于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數在不斷縮短,出院后針道護理的方法是否正確有效,直接影響到針道感染的發生率。加強安置Ilizarov外固定架患者出院后的針道護理顯得至關重要。微信的延續護理是將護理從醫院延伸至家庭,讓出院的患者能持續性不間斷的得到專業醫護人員的健康指導,有效解決患者出院后

    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電子版) 2018年12期2018-05-19

  • 銀離子敷料預防肱骨髁上骨折患兒克氏針道感染的效果
    克氏針外露易造成針道感染[2],因此,針道護理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采用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探討銀離子抗菌功能性敷料對預防克氏針道感染的作用?,F報道如下。1 對象與方法1.1 對象 選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兒63例,男40例,女23例,年齡3~8歲,平均年齡5.2歲。納入標準:年齡<6歲;新鮮肱骨髁上骨折;骨折分型GartlandⅢ型;反復手法復位失敗后需手術治療。排除標準:年齡>6歲;陳舊性肱骨髁上骨折;骨折手法復位效果可

    上海護理 2018年2期2018-04-26

  • 高原骨搬移手術圍手術期護理
    ,用碘伏紗條包圍針道處。4 術后護理術后去枕平臥6 h后,開始進食以清淡為主。術后第二天在床上進行肌肉拉伸鍛煉,在醫務人員指導下活動膝關節與踝關節屈伸練習,防止關節僵硬。4.1 疼痛的管理在術后鎮痛泵使用完畢后,患者切口處的疼痛主要以夜間疼痛為主要表現。為了讓患者安心睡眠促進細胞分化成骨。在術后一個月的每個夜晚,我們會以打封閉針來緩解夜晚的疼痛,讓患者較好的入睡。術后半月后因搬移骨塊導致的膝蓋內側牽拉軟組織的疼痛,打封閉針后無法緩解。封閉針:鹽酸利多卡因注

    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電子版) 2018年9期2018-02-01

  • 骨牽引和骨外固定針道感染預防的護理研究進展
    有效方法[1]。針道感染是骨牽引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不僅增加患者的痛苦,也易造成醫患糾紛。國內外關于針道感染的控制、針道護理策略的研究報道頗多,但都尚無統一定論。采取統一、規范的護理策略,降低針道感染發生率,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從骨牽引針道感染標準、發生率、感染相關因素、針道護理中消毒劑選擇、敷料選擇、換藥時機等方面進行闡述,為今后我國骨牽引針道護理策略規范性提供參考依據。1 骨牽引和骨外固定概念骨牽引是利用穿入骨內的克氏針、斯氏針、巾鉗或顱骨骨牽引對

    中國臨床護理 2018年6期2018-01-13

  • CT引導下肺穿刺活檢診斷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結節失敗因素分析
    百分比>90%、針道距離>9 cm為診斷失敗的獨立危險因素;病變大小≤10 mm、病變位于下葉、GGO百分比>90%、針道距離>9 cm、穿過胸膜的次數>2次、沿針道存在肺氣腫為氣胸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病變大小≤10 mm、病變位于下葉、GGO百分比>90%、針道距離>9 cm為出血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結論CT引導下PTNB可作為fGGN重要的臨床診斷方法之一,但需警惕診斷失敗、并發癥及其影響因素。肺;活組織檢查;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結節;體層攝影術;X 線計

    川北醫學院學報 2017年5期2017-11-02

  • 兔肝VX2腫瘤射頻消融后不同區帶VEGF的表達和細胞凋亡
    實驗組RFA術后針道炭化區、熱凝固區和消融邊界區平均VEGF值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兔;肝;VX2腫瘤;射頻消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凋亡原發性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臨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是HCC的高發國家。發現HCC時已多屬中晚期,加之多數患者合并肝硬化,僅20%的患者有手術切除機會[1]。因此,肝癌的微創治療得以迅速發展。目前,射頻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 2017年9期2017-09-18

  • 一種骨牽引輔助裝置的研制
    針進出口,并每日針道滴醫用酒精,即便是如此處理仍常常有進、出針口皮膚軟組織感染現象發生,甚至針道感染。國內有文獻報道占院感病人的17.57%[2],國外有文獻報道,經皮骨牽引針道感染率達2%~4O%[3]。另外牽引針常有移位現象(牽引針在針道內來回滑動),致使外界污染的牽引針進入針道,污染針道,是針道感染的另一誘因。針道感染又反過來加重了針道松動、牽引針移位惡性循環,最終只能拔除牽引針、沖洗針道及長期靜脈應用抗菌素[4,5]?,F有技術達不到有效防止感染及牽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 2017年98期2017-03-06

  • 穿刺檢查會造成腫瘤轉移嗎
    腫瘤通過穿刺的“針道”轉移到其他部位的案例。腫瘤從一個部位轉移到另外一個部位,需要一定的渠道,可以是人本來就有的淋巴管、血管等,也可以是穿刺針。從穿刺針扎進腫瘤組織的那一刻起,針面上就可能攜帶一定的腫瘤細胞,如果對這些針面上的腫瘤細胞不加處理,它們就可能隨著穿刺針,在所到之處播散下腫瘤的“種子”。穿刺導致腫瘤轉移的概率大嗎?根據國內的文獻,穿刺導致腫瘤轉移的概率大約是0.07%~2.33%。之所以概率的范圍會出現如此大的波動,大致有這么幾個原因:1. 不同

    益壽寶典 2017年5期2017-02-26

  • 骨科牽引及外固定支架方法分析
    牽引及外固定支架針道方法進行分析和探討對骨科牽引及外固定支架針對方法進行分析和探討。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間接受骨科牽引及外固定支架治療的患者110例,將11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55例)和觀察組(55例),分別使用常規的方法和外科換藥技術對針道進行處理,對兩組患者的針道感染情況進行比較和分析。結果:經過相關的治療以后,觀察組患者針道感染1例,感染率為1.82%;對照組患者針道感染7例,感染率為12.73%。觀察組患者的針道感染率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017年8期2017-01-19

  • 四肢骨折病人使用兩種針眼消毒方法臨床效果的Meta分析
    效。但由此產生的針道滲液和感染、針道疼痛、針體松動等問題也越來越多地引起重視。治療期間始終存在著釘道感染的危險性。據報道,針道感染率國內為6%~10%,甚至高達40%,國外為4%~51%。針道感染降低了針、骨界面的穩定性,而針的不穩定又加重針道感染,從而導致固定針的松動,影響治療效果。很多學者曾提出了許多防止針道感染的方法,但都沒有明確的結論證明何種方法更好。為預防感染,每日用75%乙醇消毒穿針處[1]。目前臨床上多用0.5%碘伏和75%乙醇消毒針道預防感

    護理研究 2016年28期2016-10-22

  • 抗菌材料潔悠神在預防針道感染中的運用
    材料潔悠神在預防針道感染中的運用金艷武俊張亞芳官國春(昆明醫科大學附屬延安醫院骨科昆明650051)目的:探討抗菌材料潔悠神在預防針道感染治療中的效果。方法:將63例骨牽引病例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采用紗布纏繞,潔悠神每日兩次噴灑針眼口,對照組采用紗布纏繞每天2次用75%酒精滴入針眼的消毒方法。觀察用潔悠神噴涂的方法與傳統酒精滴針眼法用于預防骨牽引針眼感染的效果并比較。比較兩種方法的應用效果。結果:兩組牽引針眼感染率差異顯著(P<0.05),實驗組皮膚針孔感

    北方藥學 2016年9期2016-09-20

  • 原發性肝癌微波消融治療后針道擴散轉移1例
    癌微波消融治療后針道擴散轉移1例王學義張榮杰作者單位:264300 山東 榮成,榮成市人民醫院介入科文章介紹1例原發性肝癌經微波消融治療后發生針道擴散轉移的病例。肝癌;治療;微波消融;種植擴散原發性肝癌在我國屬高發病,東南沿海地區的發病率明顯高于內陸,且發病率仍有增高趨勢。以往,外科手術切除是治療肝癌主要甚至唯一方法,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逐步形成了手術、介入栓塞、微波消融等綜合性治療體系。目前,微波消融治療肝癌的技術已經成熟,具有安全系數高、創傷小等優點,

    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 2016年7期2016-01-29

  • 經皮骨穿針針道感染的發生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30)經皮骨穿針針道感染的發生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佟冰渡,李 楊(中國醫學科學院 北京協和醫院 骨科,北京 100730)目的動態觀察留置經皮骨穿針患者術后針道感染的發生狀況,并分析其危險因素。方法選取2012年北京協和醫院骨科采用經皮骨穿針治療的患者100例,收集其術后針道感染發生的時間、感染分級等,并分析其影響因素。結果經皮骨穿針的針道感染發生率是34.0%,感染病例中82.4%的患者為輕度感染,17.6%為重度感染;術后1~2周是針道感染的高發時間。

    護理學報 2015年13期2015-12-18

  • 組合式外固定架治療兒童開放性脛骨遠端骨折
    壞死,4 例發生針道感染,均經換藥等治療愈合,無一例出現骨筋膜室綜合征及骨髓炎,所有脛骨遠端骨折均一期愈合,無一例骨折延期愈合、骨不連及畸形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時間12.5周,1 例患者術后出現脛骨遠端骨骺部分早閉情況,術后7個月踝關節Iowa功能評分,優6 例,良6 例,可4 例,優良率87.5%。結論 組合式外固定架手術治療兒童開放性脛骨遠端骨折,具有手術時間短、創傷少、固定靈活可靠、術后骨折愈合率高、踝關節功能良好及并發癥少等優點,是治療兒童開放性脛骨

    實用骨科雜志 2015年7期2015-07-02

  • 優質護理模式在膝關節結核融合外固定術術后護理中的效果評價
    患者骶尾部壓瘡及針道感染、滲液的發生率。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用秩和檢驗,兩組患者骶尾部壓瘡、針道感染、滲液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結論 優質護理能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有利于調動護士工作積極性,提高護理水平,降低患者骶尾部壓瘡及針道感染、滲液的發生率,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結核, 骨關節/護理; 結核, 骨關節/外科學; 關節融合術; 手術后醫護近年來,肺外結核在結核病中所占比例有所上升[1],而膝關節結核患者也越來越多,膝關節融合外固定術是

    中國防癆雜志 2015年8期2015-05-23

  • 生物光素功能性生物醫用膜用于外固定支架針道的護理
    膜用于外固定支架針道的護理賀彩霞 曲美巖 賀永萍目的探討應用生物光素功能性生物醫用膜護理針道在預防外固定支架針道感染中的效果。方法70例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療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5例。對照組用75%乙醇,2次/d;觀察組用生物光素功能性生物醫用膜繞針道環形包繞, 每5~7天更換1次, 比較兩組患者針道感染、針道疼痛及患者的滿意度。結果對照組表皮葡萄球菌3例, 大腸桿菌2例, 其他如枯草桿菌2例;觀察組表皮葡萄球菌1例, 其他1例;陽性針孔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年5期2015-01-23

  • 骨科外固定支架兩種消毒方法的效果比較
    床,但由此產生的針道感染問題越來越多地被引起重視。據報道,針道感染的發生率在5%~30%之間[1]。目前臨床上多用0.5%碘伏和75%酒精消毒針道,預防感染,但沒有對這兩種消毒劑的效果進行對比分析。本研究通過對碘伏和酒精在外固定支架治療過程中預防針道感染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以探討其有效性。外固定支架;針眼感染;消毒;效果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行外固定支架治療7d以上的患者60例。入組條件:外固定支架治療前無

    醫療裝備 2014年11期2014-08-10

  • 專用穿刺探頭導向下介入治療腎囊腫30例效果分析
    率、針尖顯示率、針道顯示率以及治療效果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評價專用穿刺探頭介入治療腎囊腫的價值。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專用穿刺探頭治療的30例腎囊腫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35~65歲,平均46.5歲。其中左腎囊腫17例,右腎囊腫13例。腎囊腫最小40mm×46mm,最大148mm×152mm。60例穿刺架治療的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31~64歲,平均44.5歲。其中左腎囊腫27例,右腎囊腫33例。腎囊腫最小42mm×45mm,最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學版) 2012年4期2012-08-15

  • 應用醫療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降低骨牽引針道感染風險的臨床研究
    期間,始終存在著針道感染的危險性。而牽引針道一旦發生感染,牽引則很難繼續,不但延誤了患者的治療時間,還帶給患者精神及肉體上的痛苦,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因此,對針道感染的潛在失效模式進行分析和探討,采取積極的措施預防感染的發生在牽引治療中尤為重要。醫療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 (HFMEA)是一種預防失效的結構性系統分析方法,通過前瞻性的分析、評估查找出系統中確定需要改進的高風險流程以降低執行中發生失效的可能性[1]。美國健康保健鑒定聯合委員會自2003年將美國每

    中國全科醫學 2012年9期2012-04-24

  • TACE聯合單針道適形RFA在大肝癌治療中的臨床研究
    用TACE聯合單針道適形射頻消融治療,效果滿意,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本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齡35~71歲,平均49.9歲。術前均為原發性肝癌,均行1次或多次TACE;肝功能Child A級17例、B級2例;AFP≥400 ug/L 10例;瘤體單發者20例;瘤體直徑5 cm~10 cm者18例,≥10 cm者3例。1.2 方法 對于術前行TACE效果欠佳者(碘油沉積小于瘤體50%),應用北京為爾福WE7586多級射頻消融儀,

    中國實用醫藥 2011年17期2011-08-15

  • 外固定架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
    螺母,酒精紗包繞針道,剪掉多余斯氏針尾。術畢被動屈伸髖膝關節以松解外固定針周圍髂脛束及股外側肌。1.3 術后處理 術后靜脈應用抗生素 3~5d,檢查固定夾無松動,復查 X線平片后即可床上主動或被動活動髖膝關節。術后每 4周左右復查 1次 X線片。有骨折愈合跡象時開始輕負重,骨折愈合后完全負重。術后 12~16周左右,根據骨折愈合情況拆除外固定架。2 結 果手術時間 20~60 min,平均 30 min。術中均無明顯出血,術中、術后未輸血,無死亡病例。 3

    實用骨科雜志 2011年8期2011-04-12

  • 單臂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療四肢骨折討論
    潛在的并發癥:如針道感染、斷針、皮膚壓迫壞死、可能損傷血管神經等,故要正確掌握其適應證。我們認為治療開放性骨折和伴有嚴重軟組織損傷的骨折,應用外固定架為首選,尤其是脛骨骨折。3.1 為提高外固定架的療效應注意一下幾點。3.1.1 穿針時內側的兩個穿針點應盡量靠近骨折端,外側的兩個穿針點則盡可能遠離骨折端。3.1.2 固定針穿入爭取一次性成功,忌反復穿入和后退,應通過骨橫斷面的中心而且與骨縱軸相垂直,深度以穿透對側皮質0.5cm為宜,皮質骨為密紋外固定螺釘,

    中國醫藥指南 2011年14期2011-02-10

  • 支架外固定聯合有限內固定治療脛腓骨遠端開放性粉碎性骨折
    。6例外固定支架針道感染,待骨折愈合后,去除外固定支架,針道感染自然愈合。2例骨不連,術后6~8個月后,去除外固定支架,行切開復位內固定,取自體髂骨植骨。3 討 論3.1 高能量損傷致脛腓骨遠端開放性骨折常合并嚴重軟組織挫裂傷,小腿遠端肌肉組織少創口抗感染能力差。若按傳統方法行脛骨、腓骨鋼板內固定,易引起創口感染或皮膚壞死缺損致鋼板外露,影響骨折愈合。有限內固定+支架外固定恰好能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第一,腓骨鋼板內固定有利于恢復下肢力線,防止旋轉,易于保持脛

    中國醫藥指南 2011年33期2011-02-10

  • 外固定支架治療中不同消毒劑預防釘道感染的護理研究
    效。但由此產生的針道滲液和感染、針道疼痛、針體松動等問題也越來越多地引起重視。治療期間始終存在著釘道感染的危險性。據報道,釘道感染的發生率在0.5%~30%[1]。目前臨床上多用0.5%碘伏、75%乙醇和金霉素軟膏消毒釘道,預防釘道感染。本研究通過對碘伏、乙醇和金霉素軟膏在外固定支架治療過程中預防釘道感染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以探討其有效性。1 資料與方法1.1 臨床資料 我院于2005年7月-2009年7月共收治橈骨遠端閉合性骨折行外固定架固定術治療病人9

    護理研究 2010年30期2010-08-15

  • 專業小組活動對骨折患者支架外固定術后自我護理質量的影響
    療期間始終存在著針道感染的危險性[2]。針道感染的發生率報道不一,一般認為是6%~10%,也有報道為40%[3]。針道感染后出現的疼痛、固定棒松動、早期功能鍛煉延期,嚴重者導致骨髓炎及骨折不愈合等并發癥[4]。導致針道感染的因素中,自我護理知識缺乏和沒有按照自我護理的要求執行有關,如違反無菌操作原則、無菌物品消毒不嚴,依從性差有關。我科從2007年起,實施骨折外固定支架患者自我護理的培訓,針道感染的發生率由7%下降至1%,患者的滿意度由小組活動前76.3%

    中國醫藥導報 2010年24期2010-07-3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