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炮彈為什么打不到老婦人?

2008-06-26 09:48
中學語文教學 2008年6期
關鍵詞:奧威爾戰俘炮彈

倪 崗

最近拜讀了《關于〈蠟燭〉一文的一點疑問》(《語文建設》2005.11),作者提出“炮彈不停地轟炸,怎么炸不到老婦人?”的問題,恰巧我在一次聽課中學生也問到,當時就引發我的一些思考。借此機會,談點自己的想法。

正如作者所分析的,德國人如果要真打的話應該完全可以打到老婦人。再看看原文吧。

“德國人還在轟擊,可是沒有一顆炮彈打在老婦人的近旁?!?/p>

“德國人還在開炮,可是跟先前一樣,那些炮彈落得離老婦人很遠?!?/p>

“德國人的炮火沒有停止,可是炮彈仍舊落在離老婦人很遠的地方?!?/p>

“德國人的炮還在轟擊,但是,和先前一樣,炮彈落下的地方都離老婦人很遠?!?/p>

似乎炮彈故意在躲避著老婦人。如果說是漏洞,這些反復出現的明顯漏洞,作者不知道嗎?著名作家茅盾翻譯時看不出嗎?還有,編者看不到嗎?

這里還應該探討的是德國人為什么不打老婦人?

面對完全沒有武裝能力的老婦人,德國人或許是不愿意浪費彈藥。更可能的是,面對一個步履蹣跚的老婦人,德國人想到自己的母親、祖母,因此不忍打吧?

戰爭是災禍,是苦難,是人類的最大錯誤。在死亡擠壓下,戰爭使人類喪失理智地殘殺同類,最大限度地暴露人性中兇殘丑惡的東西,也最大限度地展現了人性中的亮色。

想到一個真人真事。

1936年,英國作家奧威爾志愿赴西班牙參加反法西斯的戰斗。一天早晨,他到前沿陣地打狙擊,經過漫長的等待,準星里終于闖進一個目標:一個光著膀子、提著褲子的敵方士兵,正在不遠處……真是天賜良機,奧威爾穩穩地瞄準了他。但奧威爾卻猶豫了,他的手指始終凝固在扳機上,直到那個冒失鬼走遠……他的理由是:“我沒有開槍,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那提著褲子的細節。我到這里來是打‘法西斯分子,但是提著褲子的人已不是法西斯分子,他顯然是個同你一樣的人,你不想開槍打他!”(《奧威爾文集》第84頁,《西班牙戰爭回顧》,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7)

的確,一個人當他提著褲子時,其殺人的職業色彩便褪去了,他還原成了普普通通的血肉之軀,一具生理的人,一具正在生活的人。

或許有人會問:戰爭還講人道、道德、規則嗎?戰爭固然是殘酷的,而交戰雙方之所以愿意守規則,就是因為這樣的規則對雙方都有利。中國古代也有“兩軍相爭不斬來使”的通行規則。在西方,1863年,由瑞士公民J.H.迪南發起的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1880年改稱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在日內瓦誕生。次年8月在該委員會倡導下,瑞士政府在日內瓦召集了有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參加的國際會議。8月22日,與會12國簽署《改善戰地武裝部隊傷者境遇的公約》。該公約的簽署標志著戰爭法規中人道主義法的誕生。這是關于戰時傷病員待遇的第一個日內瓦公約,它規定了軍隊醫院和醫務人員的中立地位;規定傷病軍人不論國籍應受到接待和照顧,并按公約規定的條件遣返他們。1868年第二次日內瓦公約又把這一規則擴展到保護海戰中的受傷水兵。1929年《關于戰俘待遇的日內瓦公約》,規定保護戰俘,指出戰俘不是罪犯,交戰方必須人道地對待對方戰俘,并且在戰后釋放戰俘。1949年的《關于戰時保護平民的日內瓦公約》,補充和改寫了前三次公約的條款,增加了戰時保護平民的內容。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把戰時平民置于國際法的保護之下,明確禁止戰爭期間綁架、殺害平民,禁止對平民實施超出司法權范圍的審判和處罰。

上述四公約于1949年8月12日由中國、前蘇聯、美國、英國、法國等61個國家在日內瓦簽訂,并于1950年10月21日生效。至1994年8月,共有187個國家和地區以批準、加入或通知繼承等不同方式成為日內瓦四公約的締約國。

當然,二戰的軍人不可能讀到1949年的保護平民的法規。不過這種保護平民的意識卻是源遠流長的。公約只是把約定俗成的加以規范化、法制化罷了。

或許有人問,納粹分子也會有人性的光輝?我們不光要看到殺戮猶太人的納粹分子,也要留意到納粹中也有辛德勒呀。

在殘酷無情的戰爭面前,炮彈一直沒有打到老婦人,至少還殘留著一絲人性的光輝。讓學生領會到這一點,相信對戰爭的理解也會更深刻。

這或許有誤讀成分,卻是有意味的誤讀。我寧愿相信那是作者的原意。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教科培中心 518101)

猜你喜歡
奧威爾戰俘炮彈
樹上長“炮彈”
裝填炮彈
什么是戰俘?(答讀者問)
“炮彈”表妹
《在緬甸尋找喬治·奧威爾》
“特型”作家喬治·奧威爾的文學之路
積木炮彈
也門交戰方兩天內交換224名戰俘
孫仲旭:翻譯奧威爾《一九八四》 曾兩度落淚
娛樂至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