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兩國文化及國民性的比較研究

2009-05-13 08:34
世紀橋·理論版 2009年12期
關鍵詞:國民性中美文化

董 博

摘要:2009年,爆發了全球范圍的經濟危機,其規模之大,速度之快堪稱歷史之最,西方國家紛紛加強與中國經濟文化上的聯系,這使得中國與西方交流日益頻繁。因此,來自不同地域的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影響,交流融合;中美兩國的發展與社會形態的變遷走過了不同的歷程,形成了各具風采的國民性格。例如:中國人的群體意識,美國人的個體意識;中國人講求和,美國人強調爭;中國文化求穩定,美國文化求冒險等。本文將從國民性格的六個側面分析其不同及歷史文化根源。

關鍵詞:中美;文化;國民性

收稿日期:2009-10-21

作者簡介:董博(1984-),女,黑龍江哈爾濱人,東北林業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2008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

不同的國家具有不同的國民性是有其歷史淵源的,中美兩國的歷史不同,中國具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美國的歷史卻只有幾百年。今天,中華民族和美利堅民族作為世界上有著重要影響的兩大民族,已經形成各自的文化和性格特征。一種文化通過生活在這一文化輻射范圍之內的人們的處世原則、行為習慣、思維方式、生活態度等具體行為體現出來,構成了創造和擁有這一文化的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所以,不同的文化必然產生不同的民族性格,中美兩國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各自的民族性格。

一、群體意識與個體意識差異

傳統文化中的中華民族群體意識強烈,比較注重群體合作和個人的謙遜,而不提個人突出。在中國歷史上,小農生產一直占統治地位,人們對集體具有很強的依賴性,個人的價值在于以天下為歸宿。歷朝歷代“重農抑商”思想使商業經濟增長緩慢進而使人們之間的連結易趨于穩定,不會造成明顯的分化和差異。同時,中華民族性格也與其形成時期的一些代表人物有關??酌先寮覍W說的基點就是維護國家安定,群體和諧,強調“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樸素集體觀。漢儒董仲舒“大一統”思想的提出,更是把這種家國一體的群體意識發展到了一個新高度。這種意識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編織成的思想體系,個人只有服從群體才能與世俗相處融洽。因此中國文化講的人是群體的人而非個體的人。中國人注重整體價值,個人應為家庭為社會做貢獻,個人利益要服從集體利益,群體利益始終高于個體利益。

尊重個性是美國人價值觀的核心,也是美國文化的基石。美國人主張通過自己的努力超越他人而不顧及他人,反對社會和國家對自由的干涉。在中世紀后期和近代的歐洲,由于私有制深人到家庭內部,家庭成員各有財產的狀況為每個人的獨立奠定了基礎。法律關系、權利關系成為家庭成員間的主要關系,而夫權父權居次要地位,這為個人主義的產生發展提供了條件。美國最早的歷史始于1620年,當時一些歐洲人為逃避政府的壓迫追求自由和幸福遠渡重洋而來,后來大批移民前往北美大陸所追求的也是個人的自由和平等。同時,在這個以商品經濟為主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在生存、生活方面的依賴性不強,由此產生了一個多元制社會。美國個人主義則表現在追求個人自由、個人自立、自由思考和選擇,自己想做的事情,只要不超出法律范圍,就不會有人去干涉,即使父母、兄長也無權干涉,這在中國可能就有些困難。這一點有其明顯優越性,它使西方家庭比中國民主、平等得多,父母很少為孩子決定什么事情,而是與其協商或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同時也使西方人習慣于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奮斗,去獨立地求生存求發展,而不依賴父母,不依賴家庭。

二、和與爭差異

中美民族的性格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不同點,那就是中國人看重一個“和”字,喜歡中庸、和諧,追求“以和為貴”;以和為貴是儒家“中庸之道”的處世哲學鍛煉出來的民族性格,為了求得溫和與妥協,加上宗法思想、家長觀念的影響,中國人在危難和逆境之中不抱不怨,表現出安之若素的溫順性格。并且中國人缺乏競爭意識,容易產生滿足心理。這種滿足心理在漢語中的體現是“知足長樂”。有穩定的經濟收入和幸福和睦的家庭,對中國人來說已經很滿足了。而強烈的競爭意識是西方民族性格之一。美國人鐘愛一個“爭”字,喜歡較量,重視競爭。在美國人看來,天與人是對立的,他們側重于向外探尋,認為人只有在戰勝自然的艱苦奮斗中才能求得生存發展。他們很少滿足現狀,總是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朝著更高的目標努力。為了達到這種目標,他們早出晚歸,終日忙碌,為此樂而不疲。

三、靜與動差異

中國的歷史相對美國而言是平穩的。千百年來,中國人雖然歷經戰亂,但從總體上看,是在一個相對穩定的自然環境中生存的,這造就了中國人追求穩定的民族性格。中國人堅信“過猶不及”的道理,遵循“穩中求勝”的保守主義。以擇業觀為例,美國人從不指望,實際也不可能找到一位可以永遠為他們提供穩定工作的老板并為之服務一生;大多數中國人則不然,他們看重穩定的工作環境、穩定的經濟收入、穩定的社會地位等一切穩定因素。

美國曾經歷了數場艱苦卓絕的開拓運動。第一代美國人大都是對他們所生存的舊世界心存不滿或是面臨著舊世界的淘汰而逃亡到這個新世界來的。在這里,他們白手起家,頑強地與惡劣的自然環境作斗爭,在開辟新家園的同時,也錘煉出了可貴的冒險精神。同樣殘酷的一場開拓運動--西進運動則進一步將冒險精神融入了美國的民族性格中,并且他們具有強烈的開拓精神,很容易喜新厭舊,一旦發現了新事物的優勢,就會毫不猶豫的將舊事物一腳踹開,他們對新事物總保持一種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美國,人們有這樣的一種信仰--“No one stands still. If you are not moving ahead, you are falling behind.”(沒有人靜止不前。如果你不向前進,你便會落后。),就是這樣一種信仰,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國人向危險叫板,向極限挑戰。

一個國家的國民性格是多側面的,多重性的。通過以上多層次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民族性格中有積極的因素,也有消極的因素。中華民族和美利堅民族作為世界上兩個偉大的民族,他們的共同特點都是勤勞勇敢,熱情而又堅韌進取。中美國民性的差異,從根本上說是中美文化的差異,是經歷了成百上千年的歷史洗禮所形成的。

參考文獻:

[1]Valdes Merrill Joyce. Culture Bond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2]朱世達.中美文化比較及啟示[J].百科知識,1994,(8).

[3]朱沛照.從文化淵源看國民性差異-中美民族性格比較[J].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1).

[4]常暉.從文化淵源解讀中美民族性格差異[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1).

[5]朱磊.從民族性格看中美文化差異[J].自由論壇.

[責任編輯:王建武]

猜你喜歡
國民性中美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近10年中美貿易額變化
中美防長在新加坡談管控風險
誰遠誰近?
中美投資和貿易談判研究成果發布
武士道精神對日本社會的影響
梁啟超新民思想與當代國民性塑造
專制帶壞國民性
國民性真的不存在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