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英語角的社會語言學分析:交際模式與自我認同

2009-05-13 08:34張麗杰,吳曉丹
世紀橋·理論版 2009年12期
關鍵詞:自我認同社會語言學調查問卷

張麗杰,吳曉丹

摘要:學習者在英語角內外交際模式的變化與他們的自我認同變化呈正比。某種交際模式的使用,體現交際主體對相應的自我認同的接納;在交際模式發生轉變的同時,交際主體對自我的認同也會發生變化,即在社會語言學影響與支配下,自我認同與交際模式是內在與外在、作用與反作用的關系。以英語角為焦點,從社會語言學角度透視外語學習和外語學習者自我認同構建的相互關系,使學習者在學習語言的同時關注自我成長。

關鍵詞:交際模式;自我認同;社會語言學;調查問卷

收稿日期:2009-10-27

基金項目:大慶師范學院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編號YRQ007)。

作者簡介:張麗杰(1979-),女,大慶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基礎英語教研室講師;吳曉丹(1979-),女,大慶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精讀教研室講師。

一、用社會語言學分析英語角

社會語言學是在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首先興起的一門邊緣性學科。它主要是指運用語言學和社會學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從不同的、社會科學的角度去研究語言的社會本質和差異的一門學科。社會語言學的研究是以語言為重點,聯系社會因素的作用研究語言的變異;并研究語言和社會的各種關系,使用語言學的材料來描寫和解釋社會行為。社會語言學的研究對象之一是研究人們怎樣在實際環境中使用語言進行交際,以及不同的社會、社團使用語言的差別,如某一社會階層使用語言的不同習慣,包括語音、語法和詞匯的不同,這被稱為語言的社會變異,又如不同的性別、年齡、行業和經濟地位等對個人言語的影響,這被稱為個人語言變異。

本課題將社會語言學的理論與英語角的實際相結合,以英語角為焦點,透視并研究英語角的外語學習者有怎樣的自我認同,他們如何進行自我認同構建,以及這種構建對外語學習者日常生活的意義是什么。同時探討和自我認同密切相關的因素,如交際風格等。因參加英語角而發生的自我認同和交際模式的變化,會使參加英語角的學生提高反思能力、發展自我能力和完善人格魅力,更加有效的進行外語學習。從而使其更加積極地評價自己的外語水平,學會轉化自己在外語交際時的焦慮,能夠更主動的去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學會增強自己外語學習的動力;同時,會使其更加自信,學會利用英語角對反叛規范行為的包容來交朋友,用英語角的經驗影響日常生活,從而贏得更多的尊重。此外,本課題將深入證明學習者在英語角內外交際模式的變化與他們的自我認同變化呈正比。某種交際模式的使用,體現交際主體對相應的自我認同的接納;在交際模式發生轉變的同時,交際主體對自我的認同也會發生變化,即在社會語言學影響與支配下,自我認同與交際模式是內在與外在、作用與反作用的關系。并以英語角為焦點,從社會語言學角度透視外語學習和外語學習者自我認同構建的相互關系,使學習者在學習語言的同時關注自我成長。

二、量的研究

為了驗證自我認同是否會因英語角內外情境的轉換而變化,交際風格是否可以算做自我認同的一個維度,以及自我認同還受哪些因素影響,研究者決定根據幾個具體問題做調查問卷、個案調查及分析研究:

1.英語學習者的自我認同會否因參加英語角而變化?

2.他們的交際風格會否因參加英語角而變化?

3.他們的自我認同和交際風格是否有聯系?

三、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試圖了解,英語角的外語學習者有怎樣的自我認同,他們如何進行自我認同構建,以及這種建構對外語學習者的日常生活意義是什么。同時,研究者想探討和自我認同密切聯系的因素,如交際風格等。[1]最后,研究者得出了以下結論:

1.英語角外語學習者具有多元和流動的自我認同[2]

在日常生活中,外語學習者大都認同“傳統”交際文化規范的懲戒和監督;而在英語角情境下,外語學習者又不時超越中國“傳統”文化對交際的規范,通過交際風格的轉換,演練和實踐其他的自我認同,有些人實踐期待的自我認同,有些人將新舊自我認同融合,有些人將不同的自我認同分隔,有些人將原有的自我認同加強。一方面,挑戰了自我認同的“本質說”,說明自我認同和交際風格并不受經驗影響。另一方面,反駁了自我認同的“一元論”和“靜止論”,因為英語角參與者發展出了多元、流動、不穩定甚至斷裂的自我認同。

2.英語角的外語學習者在與“他者”的互動中進行自我建構[3]

中國“傳統”文化規范、英語角的交際規則、“西方”(尤其是美國)文化規范等各種“他者”的影響作用于英語角的外語學習者,被他們解釋、領會、選擇,轉化成自我認同建構的重要依據。同時,英語角的外語學習者也通過自我反思與自我交流,認識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在它們與“他者”的立場之間,通過對各種力量的服從、利用、協商和反抗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整,也不斷進行自我認同的建構。

3.英語角對外語學習者自我認同建構的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社會主流的文化規范作為最強有力的“他者”,對個人具有較強的懲戒作用,成為自我認同建構最主要的依據,自我選擇其他“他者”的影響所承擔的風險較大,自我認同轉化的可能性比較小。而英語角隱藏身份的特性提供了包容各種“他者”立場的情境,在英語角中的外語學習給學習者提供了“美國化”文化規范等“中國主流傳統”文化規范以外的“他者”,自我可以比較自由地接觸和選擇不同的“他者”影響,實踐自我認同新的可能性,打開了“自我”與“他者”之間、不同“他者”之間對話和相互交換的空間。同時,個人得以面對自我的欲望和需求,變成一個可以反思的個體,并且在此基礎上進行自主的選擇。由此觀之,英語角為外語學習者的自我認同提供了轉化的可能性。

4.交際風格與自我認同的聯系值得進一步探索

本文研究表明,學習者交際風格的變化與他們的自我認同變化呈正相關。某種交際模式的使用,體現了交際主體對相應的自我認同的接納,在交際風格發生轉變的同時,交際主體對自我的認識也會發生變化。[4]

參考文獻:

[1]朱純編著.外語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桂詩春.我國英語專業學生社會心理分析[J].現代外語,1986,(1).

[3]蔡祖康.第二語言習得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4]劉偉.外語專業學生的文化心理認同現象分析[J].渭南師專學報,1997,(2).

[責任編輯:王 潔]

猜你喜歡
自我認同社會語言學調查問卷
強制個體化的風險:女性自我認同危機與生活困境
學校場域中的教師標定
大學生手機成癮與人格特質分析
當代大學生自我認同問題的研究現狀與展望
微信訂閱服務中信息過載的調查與防控機制研究
炫耀性消費對中學生自我認同的影響研究
社會語言學視角下的公益廣告語言研究
《道路勘測設計》課程設計教學改革研究
淺談社會語言學視角下性別差異的體現
英語語音國別變體的社會語言學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