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校企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2009-12-31 07:32張義平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09年4期
關鍵詞:創新人才深度融合校企

潘 麗 張義平

[摘要]新時期高等職業教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教育創新。努力培養創新人才。傳統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成為制約學校和企業深層次合作發展的“瓶頸”,構建高職校企深度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勢在必行。

[關鍵詞]校企;深度融合;創新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09)04-0004-03

新時期高等職業教育要與時俱進,圖變求強,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教育創新,努力培養創新人才。因此,當傳統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成為制約學校和企業深層次合作發展的“瓶頸”時,構建校企合作、工學互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勢在必行。

一、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現狀

我國高職院校大多始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期,雖然歷史短,但經近二十年的艱苦努力,也與企業結成了良好協作關系,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目前我國高職教育采取的校企合作模式按合作的深度進行層次劃分,可分為三個層面:一是淺層次合作。學校在企業建立實訓基地,聘請企業專家作為專業指導委員成員,逐步形成產學合作體。該模式采用較多,由于雙方合作的基礎和目的不明確,大多流于形式。二是中層次合作。學校與企業建立橫向聯合體,形成多元投資主體,共同投資建設“真刀真槍”的實訓中心,或創辦“教學工廠”。學校為企業開發項目、培養專業人才,企業向學校提供先進設備,校企雙方利用合建的實訓中心、教學工廠進行共同開發,或對學生進行專項訓練,達到共贏目的。該模式正逐漸被部分高職院校采用。三是深層次合作。學校與企業相互滲透,學校針對企業的發展需要設定科研攻關和經濟研究方向,并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工藝技能、物化產品和經營決策,提高整體效益;企業主動向學校投資,建立利益共享關系,真正實現“教學一科研一開發”三位一體。該模式正處于理論探索研究狀態。

當前為求生存、求發展和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主動向企業界尋求合作伙伴的高職院校較多,而主動來尋求與學校合作辦學的企業卻較少。多數企業給予學校的資助,也都停留在項目支持、實習基地提供、員工培訓的合作,距離建立校企合作的可持續發展良性循環機制,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組合目標甚遠。

因此,如何根據目前國情和高職院?,F有條件,促進校企雙方合作辦學的積極性,建設產學研結合的工作保障體系,實現工學交替的真實職業環境,從而構建校企合作、工學互動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

二、構建校企合作、工學互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新時期,在推進職業教育發展和改革過程中,政府和職業院校必須高度重視體制創新,引入吸引企業為主體的靈活多樣的深層次的合作模式,真正實現職業教育與行業企業的深度融合,形成工學結合、資源集成、訂單培養、共優雙贏的合作優勢,以此推進高等職業教育集成、集約、集優、又好又快發展

(一)遵循“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原則,構建校企深度融合的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所形成的組織樣式和運行方式

校企合作、工學互動人才培養模式是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主線,以學校和企業的雙向互動和長期合作為基礎,將理論學習和企業的實際工作經歷有機結合起來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與合作企業建立相對穩定的合作關系,形成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動力機制。企業為學校提供實習、實訓條件,安排學生的生產實習,解決學校實踐教學中的困難;學校在培養符合企業要求的人才同時,也幫助企業培訓員工,參與企業科研項目開發。它實現兩個互動:(1)實踐和教學過程互動,采用“教學——實踐——教學——實踐”雙循環互動模式完成人才培養。理論學習和實踐工作兩個過程的優勢互補、交替進行,使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具有實際的職業能力。(2)學校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相互協調,相互配合,形成企業與學校的師資互動。

(二)探索以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為目標。使專業教學能面向區域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和高科技發展需要,按照行業、企業及其他各類用人單位的要求的人才培養模式

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區域內職業教育的規模和發展速度。職業教育發展狀況取決于區域經濟為其提供多少社會剩余產品,提供多少受教育的對象和提供多少時間用于智力活動。區域經濟總量水平使區域教育投入存在明顯的差異。

職業院校具有一批科學技術人才和較為先進的實驗設備,是一個能參與技術創新、技術交流、技術轉化和技術貿易的基地,一方面可以把自己的科研成果、發明創造、先進工藝、先進技術通過技術市場轉化為生產力,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還可以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科技需要來調整自己的科技方向和科研計劃,使之更符合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高職院校還可以利用人才優勢,接受企業的委托,或者主動地和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合作,對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難題進行研究、開發和解決,使學校和企業科技人才相互滲透,推動企業的發展,增強區域經濟發展的活力。職業院校還可以充分利用各種軟科學研究,為政府特別是企事業單位的發展規劃、重大建設工程及技術公關項目提供咨詢、參謀和決策意見,更好地推動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

職業教育要適應區域經濟結構:(1)專業設置要立足地方,為本地經濟發展服務。職業院校的專業應圍繞本地區產業、企業發展需要來設置和調整,專業既是學校進行教育的基本載體,又是社會需求的反映,是社會需求和學校實際教學工作的結合點,因此,必須仔細地考察本地區的經濟形勢,努力把專業設置、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及科研活動緊密聯系本地區產業、企業的現狀和發展要求,加強與本地區企業的交流與合作,推動本地產業、企業的發展。f2]改革教學方法,建立實訓基地。職業教育要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實踐操作的講解指導。增大實踐性環節所占課時的比例,力求達到占總課時的50%,加強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要建立實訓基地來強化學生的實際訓練,學校應當把建立實訓基地擺在教學樓合建設、圖書館建設同樣重要的位置。(3)要開拓教育市場,擴大辦學規模。隨著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勞動力跨行業、跨地區流動的增多,職業院校要轉向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并重、職前與職后培訓并重,發揮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提高區域人力資源的綜合素質。要支持一批具有行業、專業和資源優勢的中專學校改制為職業技術學院,做好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的銜接工作,擴大高等職業教育招收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人數;鼓勵有條件的高等職業院校試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為高職生提供更高的受教育機會,為區域經濟的發展作出貢獻。

(三)以新時期對職業技術人才培養要求確定培養目標,以校企共享資源為平臺構建工學結合模塊化創新課程體系(共享型校企課程開發)

工學交替是世界合作教育成功經驗中的范例。溫總理在

全國職教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學生可以一面在企業工作,工學交替,半工半讀。工學交替是職業教育區別于其他教育的顯著特征。工學交替大致有這么幾種類型:訂單類,基地類,對口類。廣普類。

1.訂單類:企業依據生產技術特點,崗位技能要求向學校提出定向培養項目計劃書,指定培養規格及人員數量,明確學生學習和畢業錄用的基本崗位和待遇。學校按照訂單進行培養,企業也同時積極參與培訓和指導。學生完成在校階段性學習任務后,進行企業實施工學交替。畢業時經企業考核直接錄用為正式員工。

2.基地類:經多年校企合作,企業選擇配合默契的學校作為新員工培養輸送基地。企業在學校設立獎學金、獎教金,建立起企業技術實驗室,技能培訓室,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合作編教材或直接供給學校培訓教材和影像資料。先有企業工程技術專家對教師進行培訓,然后由老師利用選修課時間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技術技能培訓。學生實習時經學校推薦、企業挑選,進入企業進行工學交替。這一類企業一般規模較大,生產技術先進,工資待遇對學生有吸引力。所以報名參加基地類企業培訓和工學交替的學生比較踴躍。

3.對口類:有些企業崗位專業性強,技術技能要求較高,象數控技術應用、微電子技術、財會、物流等。要求學生經過系統知識的學習和技能訓練后,獲得中高級以上的企業資格證書。經筆試、面試合格后進入企業對口工種崗位進行工學交替。

4.廣普類:企業有許多工種崗位,對技能沒有特殊要求。適應專業的面廣泛,故稱之“廣普類”,如機電、電子產品裝配類崗位,只要經過技術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培訓,都具備進入企業工學交替的資格。相當一部分學生經《就業指導》課教育后,抱著“不求對口,求實踐”、“先就業,后擇業”的正確態度,在工學交替中,認真學習技術,刻苦操練技能,注重提升綜合素質。他們大多安心工作崗位成才、成就事業,故而受到企業歡迎。

工學交替之所以能成為職業院校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校企合作教育中的成功范例,因為它既符合了職業教育的注重實踐教育的思想,又切合了學校,學生,企業三方的各自需要和利益。

院校利用場地,強勢專業和人力資源優勢,借助于企業的技術、設備、資金和管理經驗,產教聯姻、前校后廠(場)在學校內合作辦一個企業。這不是一個傳統意義單純以盈利為目的的校辦企業,而是一個“依托專業辦產業,辦好企業促專業”緊密合作的經濟實體。師生可以就近靈活的在校內企業中針對真實產品完成“產教做研”的全過程。企業的車間就是學校的“教學工廠”,師生在這個工廠化的教學環境中都是兩種身份,既是學生又是工人、既是教師又是工程師。教學、生產、科研渾然融合一體。

(四)探索新形勢下校企深度融合的激勵機制

在我國以學校辦學為主體的職業教育體系下,學校的專業建設,教學內容,實訓設備水平以及專業教師的技能素質經常落后于生產實踐的要求。因此大家認識到推進校企合作教育對提高教育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雖說通過校企合作教育使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均獲得各自的利益,是校企合作教育能夠發展的內在動力機制。但是要使校企合作教育穩定持續發展,一定要建立一整套以宏觀政策指導到微觀實施細則相配套的運作機制來保證。

目前政府對校企合作教育的支持還停留在講話、決定、倡導等“軟”層面上。缺乏法律法規,實施細則的“剛”性規定。從中央到地方也沒有成立各級指導協調機構(國外先進發達國家企業支持職業教育都有具體的指導機構和可操作性的法律規定)。所以校企合作教育仍處于民間互動狀態,合作雙方中所受限制的主客觀因素很多,合作過程起伏波動也比較大。由于職業院校為了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因此是種子積極爭取企業對合作教育給予支持。

政府應該制定《合作教育實施條例》明文規定企業有位教育服務的責任和義務。對于合作中取得優異成績地先進企業和個人,政府在每年教師節慶祝大會上給予表彰嘉獎;各開發區管委會,行業協會工商聯合個私協會也將企業參與合作教育地成果納入年終品貨幣考核表彰地內容。新聞媒體要及時跟進給予宣傳報導,從而營照動員全社會力量一起來關心支持職業教育地氛圍和環境。

除了榮譽表彰和輿論造勢之外,政府在制定地《合作教育實施條例》中應該有參與合作教育企業地減免稅費政策,如企業招收半工半讀的學生支付地報酬可以稅前列支直接計入生產成本;企業對學校捐贈地設備,培訓項目地資金投入可以減免部分教育附加稅等法律規定(目前國務院有決定、但稅務部門并不執行)。政府通過經濟杠桿調節和統籌管理地政策來吸引鼓勵企業和社會力量積極投人合作教育中來

(五)以學校師資與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為依托,組建服務于企業、學校的“產教結合”教學科研團隊等若干要素所構成的有序體系

學校必須健全機構,由學校牽頭成立組織,成立一個開展合作教育的商議、決策、協調機構,即成立合作教育委員會。合作教育委員會應包含兩部分組成。首先成立由學校,企業,行業協會、教育行政部門、勞動人事部門和知名學者組成的校企合作教育理事會,其基本職能是指導決策合作教育的發展方向,制定計劃、協調解決合作教育中的重大問題,為校企合作的發展提供服務保障。其次職業院校的各專業學科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簡稱專指委)或專業指導小組。專指委的企業代表由學校聘請,企業生產經理,技術工程師,高級技師和人力資源管理專家擔任,并且頒布相關專家顧問聘書。他們的基本職能是:根據人才市場需求的現狀和變化,提出專業設置和調整,職業崗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標準;根據以能力為本的培養原則,修訂課程教學計劃,專業教學大綱,參與指導畢業設計和提供就業指導。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隊伍是職業教育培養生產、服務和管理一線所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基本條件,也是校企合作開展“產學研”,為企業技術攻關提供服務和支持的基本條件。傳統高等教育培養的職業院校部分教師往往課堂理論問題講的很清楚,到生產實踐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弱?!半p師型”人才缺乏,嚴重制約了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甚至成了阻礙職業教育發展的“瓶頸”。為了切實改變這種狀況,從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到職業院校自身,都應認識清醒、措施有力,建立起培養“雙師型”隊伍的機制和制度。

為了保證校企合作教育理事會,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長期穩定開發工作,需規范雙方行為,體現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所以理事會,專指委要制定相關的合作章程。簽訂協議,明確校企雙方的責任和權利。如學校如何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如何保證企業用人優選權、如何保證為企業提供員工培訓,學歷和業務進修給予支持:企業如何保證給予學校技術、設備、人員上的支持,如何保證“雙師型”教師的培訓,如何保證提供學生學習,就業的機會。制定章程,簽訂協議,形成契約機制的最終目的是確?!肮餐恕蹦繕说膶嵤?。

參考文獻:

[1]張晉.高職實踐教學的內涵及其特征[J].繼續教育研究,2009,(8).

[2]王強.武振華.對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踐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9,(3).

[3]黃特.職校教師到企業掛職的實踐與探索[J].職教論壇.2005,(24).

[4]徐秀雛.陳萬鵬.鄭惠虹.高職院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23).

[5]陶言誠.關于“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商業經濟,2008,(16).

[6]龔小勇.“工學結合,校企互動”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J].職教論壇2007,(12).

猜你喜歡
創新人才深度融合校企
深化校企合作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
校企聯合對人才培養的作用
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初探
信息技術與教學難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決途徑探析
高校全員育人的三級管理體系新探
電子信息類大學生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