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以來政黨文化理論研究綜述

2010-04-07 02:03唐棣宣吳光會
理論導刊 2010年1期
關鍵詞:政黨中國共產黨政治

唐棣宣,吳光會

(西南大學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重慶 400715)

改革開放以來政黨文化理論研究綜述

唐棣宣,吳光會

(西南大學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重慶 400715)

政黨文化研究是政黨政治研究的重要領域,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學界的艱辛努力已取得了豐碩成果。目前的研究廣泛涉及政黨文化的涵義和特征、結構與功能及其研究方法和范式,探討了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結構與功能以及建構路徑,討論了國外部分國家政黨文化的發展狀況。通過對這些理論成果的綜合分析,我們發現政黨文化理論研究仍存在一些課題需要深化研究。

政黨文化;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綜述與思考

我國的政黨文化研究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文化熱”的衍生品。1989年,王滬寧教授發表《從政黨文化看執政黨建設》一文,提出了政黨文化的概念和分析框架。此后,政黨文化研究得到不斷拓展和升華。通過學界的艱辛努力,政黨文化研究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本文就政黨文化理論的研究情況作如下綜述和思考:

一、關于政黨文化基本問題的研究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隨著政治文化學派的興起以及政黨政治的發展,對政黨文化的探討成為中外政治學者研究政黨政治的重要領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學界運用政治學、文化學和組織學的原理和方法,從不同角度對政黨文化理論進行了闡發。概括起來包括如下內容:

1.政黨文化的概念和特征。關于政黨文化的概念,學界主要有以下觀點:一是從政治文化的角度,有學者認為,政黨文化是政治文化的一部分,“它包括人們對政黨的理念、價值、情感、信仰、理想和原則的選擇”。[1]二是從組織文化的角度,有學者認為,“政黨文化是指一個政黨所具有的為其黨員所認同的意識形態、組織心理、制度規范和行為作風,以及由此決定的一個政黨區別于他黨的政黨形象”。[2]三是從文化的角度,有學者認為,“政黨文化的本質便是一定政黨因子的轉化過程”或者把政黨文化界定成“政黨意識的轉化過程”、“政黨意識的外化形態”。[3]

關于政黨文化的特征,有論者認為,政黨文化比一般組織文化更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色彩,政黨文化有超越自身生存價值的目標,政黨文化對社會文化有著十分巨大的影響力等。[2]有論者認為,政黨文化具有階級性、整體性與系統性、承繼性與積累性、多元性與統一性、開放性與靈活性等特征。[4]有論者認為,政黨文化是一種義務優先的文化、一種紀律優先型文化和一種政治精英文化。[5]

2.政黨文化的結構與功能。關于政黨文化的結構,學界有以下觀點:一是“二分法”。這種觀點認為,政黨文化包括價值性層面(即政黨理論、政黨目標、政黨價值、政黨意識、政黨倫理、政黨利益)和操作性層面(即政黨規范、政黨體制、政黨能量、政黨經濟、政黨形象、政黨感情、政黨藝術)。[1]二是“三分法”。 這種觀點認為,政黨文化包括核心要素(即政黨意識)、二級標示要素(即制度規范、黨紀黨風、執政理念和政治方式等)和評價要素(即政黨形象)。[3]三是“四分法”。 這種觀點認為,政黨文化包括政黨的指導思想、屬性色彩、政治觀念和權威模式。[6]四是“五分法”。 這種觀點認為,政黨文化可以劃分為政黨的意識形態、政治心理、行為作風、規范文化和標識文化。[7]

關于政黨文化的功能,有學者認為,政黨文化對政黨政治有調試功能即對執政合法性與執政有效性潛在悖論性的調試和對政黨政治精英屬性的調試,政黨文化對社會文化有示范功能即政黨文化社會化的意義和價值。[3]有學者認為,政黨文化對政黨體制的存在和維持提供必要的信仰基礎,政黨文化制約著政黨體制的變革和發展,政黨文化是影響政黨制度模式差異化的重要因素,政黨文化決定著政黨制度的實際運行狀況。[4]有學者認為,政黨文化的功能包括:塑造和培養政治精英,實現組織價值整合,奠定政黨建構的思想基礎,維持和延續政黨的生存,影響政黨政策,彰顯政黨形象和增強政黨認同。[7]

3.政黨文化的研究方法和范式。關于政黨文化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一是整體主義研究方法。這種研究方法將政黨文化視為一個超越于政黨成員個體的文化形態和價值形態。[3]二是結構要素分析方法。這種研究方法從結構要素出發將政黨文化看作是由政黨意識形態、組織心理、制度規范、行為作風和政黨形象等因素構成的有機體。[2]其三,整體主義與個體主義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這種研究方法既認為政黨文化是政黨內在的價值取向和外在的形象展示,主要表現為政黨意識形態;又強調政黨文化是政黨成員價值取向和政治心理的算數運算,呈現出主流和支流的交織狀態。[8]

關于政黨文化的研究范式,有學者把它歸納為闡釋性研究和建構性研究。闡釋性研究重在描述政黨文化的表征,或者進行政黨文化形態的差異分析,主要回答“是什么”的問題。建構性研究重在構建一定的政黨文化形態,主要回答“怎么樣”的問題。針對這兩種研究范式存在的不足,他還提出了完善它們的具體路徑。[9]

二、關于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的研究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的產生準備了前提條件。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標示著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初具雛形。此后,在八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逐漸走向成熟和完善。改革開放以來,關于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理論的研究也引起了我國學界的高度關注。其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的內涵和特點。何謂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論者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種定義,主要有:一是認為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取向模式,包括中國共產黨的價值取向、認知取向、態度取向、信仰取向和情感取向等。[10]二是認為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就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綱領路線、組織體系、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規范體系、精神狀態、行為作風等。[11]三是認為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就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為基礎,以社會主義政治價值觀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民主意識和法制觀念為內容,植根于中國優秀的政治文化傳統,揚棄吸收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文化精華,而形成的政治思想、政治情感、政治信仰和政治心理。[12]

關于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的特點,有研究者認為,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的特點體現為個體性與超個體性的統一、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積累性與流動性的統一。[13]有研究者認為,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的特點以人民利益為價值取向、具有高度的抗變性和明顯的流變性。[14]有研究認為,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具有科學性、黨性(即階級性)、創新性和整合性的特點。[15]

2.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的結構與功能。關于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的結構,大體可以歸納為以下內容:一是兩層次說。這種觀點認為,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包括物態文化和觀念文化(比如,意識形態、政治價值觀、組織原則、政黨心理、政黨作風、政黨規范、政黨標識等)。[7]二是四層次說。這種觀點認為,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心理文化。[13]三是多層次說。這種觀點認為,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包括黨的奮斗目標、思想、價值觀、意識、理想信念、心理、情感、精神、作風、道德、思維模式、行為規范、行為方式。[10]

關于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的功能,有論者指出,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具有形象與載體功能、整合與導向功能、輻射與傳承功能、凝聚與激勵功能、兼容與調試功能、約束與教化功能。[16]有論者指出,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在社會引導、組織整合、教育激勵、社會保障、推動發展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政治功效。[10]有論者指出,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對推動政治經濟發展、引導社會文化發展和加強自身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7]

3.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的形成及其發展。關于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的形成,有學者認為,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孕育了中國工人階級政黨文化的品格。中共一大的政治文獻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初步找到了革命理想的實踐之法,實現了對資產階級政權意識的理論超越,完成了對1914年以來資產階級革命型政權意識的重構,塑造了徹底革命的政黨形象,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始具雛形。[17]

關于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的發展歷程,有學者認為,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的發展經歷了萌芽與形成、過渡、轉型與整合等階段,不同階段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的發展呈現不同的階段性特征。[7]有學者認為,從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形成以來,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經歷了革命、建設和改革三個歷史時期,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為政治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推動了中國社會的全面進步和發展。[8]

4.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建設的路徑選擇。有論者認為,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建設必須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培育先進的道德文化、提高全體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的科學文化水平和切實推進制度文化建設。[15]有論者認為,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建設必須堅持黨的意識形態領導權不動搖,強化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社會整合功能;強化黨內組織心理認同,創造黨內和諧環境,提高黨的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完善黨的制度規范建設,擴大黨內民主,增強黨的創造活力;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大力改進學風和文風,自覺地堅持黨的群眾路線。[19]有論者認為,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建設應以創新精神推進政黨文化發展,大力弘揚和培育黨的優良文化傳統,切實清除官僚主義、“潛規則”文化和家長制作風;健全和完善政治學習機制,改革和創新政治教育機制,加強和改進政治傳播機制,推動政黨文化的社會化;發展市場經濟,建設民主政治,培育公民社會,優化政黨文化生存和發展的環境。[20]有論者認為,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建設必須圍繞中國共產黨的目標和歷史使命,通過繼承弘揚政黨文化、實踐發展政黨文化和創新提升政黨文化三條路徑來實現。[21]

三、關于國外部分國家政黨文化的研究

從政黨起源看,世界上最早的政黨產生在17世紀的英國。在世界政治中,伴隨著政黨的產生政黨文化也就應運而生。改革開放以來,關于國外部分國家政黨文化理論的研究也受到了我國學界的關注。這個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新加坡、前蘇聯、英國和美國等的政黨文化的研究上。其主要包括如下內容:

1.關于新加坡人民行動黨政黨文化轉型。有研究者指出,新加坡人民行動黨能夠在鼓動民眾取得結束殖民統治的勝利之后進一步領導民眾取得國家建設的成功的關鍵原因,是由于實現了從革命到執政的政黨文化轉型。這種文化轉型包括:從高調的意識形態轉型為低調的實用理性、從“最能關心工人利益”轉型為“代表國內各方面的利益”、從“破壞”的“決定一切”的政治觀轉型為“建設”的服從經濟的政治觀以及從超凡魅力權威轉型為法理權威。[6]

2.關于前蘇聯共產黨政黨文化演進。有研究者指出,前蘇聯共產黨政黨文化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的形成和發展受到俄國歷史文化和民族傳統的影響,帶有俄國本國特色。十月革命勝利以后,列寧遵循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在民主集中制的原則下對政黨文化建設進行了有益探索,前蘇聯共產黨政黨文化表現出靈活性和開放性。列寧的辭世,使得原有的探索沒有能堅持下來。斯大林把馬克思、列寧生動活潑的思想學說基本上納入教條框架,前蘇聯共產黨政黨文化總體上與教條主義、經驗主義共生,滲透大俄羅斯民族主義。勃列日涅夫時期,前蘇聯共產黨政黨文化退回到斯大林時期的老路。面對國際國內復雜形勢,戈爾巴喬夫對前蘇聯共產黨政黨文化進行了一次全面徹底的“革新”。他把馬克思主義同社會民主主義、資產階級人道主義、宗教神學等形形色色的思想理論相提并論,從根本上動搖了前蘇聯共產黨政黨文化的性質,使其喪失對蘇聯共產黨和蘇聯社會的凝聚和整合作用。[4]

3.關于英美資產階級政黨文化發展。有研究者指出,在英國,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輪流執政的是保守黨和自由黨,1922年以后工黨取代自由黨與保守黨輪流執政,不同政黨都有其鮮明的政黨文化。相對于保守黨來說,工黨是后起之秀。它產生于1900年,以勞工主義為旗號,以工人階級代言人的身份登上了英國政治舞臺。20世紀70年代以后,英國社會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人民的價值取向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發生了很大變化。而工黨卻仍然固守過去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致使出現了自執政以來最嚴重的政黨文化危機。1997年,布萊爾提出“新工黨”、“新英國”的口號,強調重構工黨政黨文化。英國工黨政黨文化的變化告訴我們,資產階級政黨文化的調整完全是服從于是否有利于政黨執政這一惟一標準。[22]

有研究者指出,在美國,共和黨于1854年成立,經過一個半世紀的發展,共和黨逐漸形成以保守主義為核心的政黨文化。在小布什執政時期,共和黨仍然堅守保守主義陣地,美國仍然處于“里根保守主義革命”時代。與共和黨不同,美國民主黨則以自由主義為其政黨文化的思想基礎。實質上,美國共和、民主兩黨的斗爭就是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兩大政治理念的對立和斗爭。[23]

四、關于深化政黨文化理論研究的思考

從總體上看,目前學界關于政黨文化理論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這表現為:一是研究內容不夠系統和深入。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對政黨文化的涵義、特征、結構和功能等方面,缺乏對政黨文化的發展動力、創新機制等的研究。二是研究范式呈西方化傾向。從目前政黨文化研究成果看,較多研究成果采取了西方話語體系(如結構要素分析、角色理論、組織行為理論等),用西化理論構建出來的理論體系難以反映政黨文化理論的本質和全貌。為此,我們必須加大政黨文化理論研究的力度。

1.深化研究內容,構建政黨文化理論體系。深化政黨文化研究應抓住研究薄弱環節,重點突破,尋找研究的新生長點。首先,加強政黨文化基本理論的研究。比如,政黨文化的概念、政黨文化發展、政黨文化建設及其規律等。其次,加強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的研究。加強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研究,既可以做歷時研究,比如研究某個歷史時期或整個歷史時期政黨文化的發展脈絡和建設經驗;也可以做共時研究,比如分析在全球化時代政黨文化的轉型和創新。再次,關于國外政黨文化的研究。研究國外政黨文化既可以從宏觀視角分析資產階級政黨文化、民族主義政黨文化、社會黨政黨文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共產黨政黨文化,又可以從微觀視角透視前蘇聯共產黨政黨文化、美國民主黨政黨文化、德國社會民主黨政黨文化。

2.創新研究方法,拓展政黨文化研究的視野。政黨文化理論研究具有跨學科性質。這就要求我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以政治學的理論和方法為基礎,借鑒文化學、歷史學、生態學和組織學等學科的觀點和方法,把宏觀分析與微觀分析、整體主義研究與個體主義研究相結合,在中國話語系統中探究政黨文化理論,促進政黨文化理論研究的本土化。此外,政黨文化研究深受政治文化研究的影響。政治文化研究取得豐碩成果,這主要得益于實證分析方法。為此,要推動政黨文化理論研究取得積極成果就必須重視運用實證分析方法。通過廣泛運用實證分析方法,為有效開展政黨文化理論研究提供工具支持,進而為建構“政黨文化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1]王滬寧.從政黨文化看執政黨建設[N].解放日報,1989-05-24.

[2]趙理富.政黨文化探析[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02,(5).

[3]桑玉成、李冉.政黨文化與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研究[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6,(1).

[4]徐曉杰.政黨文化問題探討[D].山東大學2004年碩士論文.

[5]郝鐵川.兩種文化辨[N].檢察日報,1999-04-07.

[6]呂元禮、邱全東.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執政后的政黨文化轉型[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1).

[7]趙理富.政黨的靈魂: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8]周建偉.整體主義與個體主義:黨文化研究的兩種路徑[J].理論探索,2008,(1).

[9]李冉.論政黨文化研究的兩個范式[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

[10]劉文江.中國共產黨文化研究[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5-11-12.

[11]李忠杰.論建設先進的黨內文化[J].黨建研究內參,2002,(7).

[12]唐浩.論中國特色政黨文化的內涵[J].毛澤東思想研究,2009,(2).

[13]陳金龍.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構建重要性與基本內涵[J].嶺南學刊,2006,(1).

[14]李冉.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博士論文.

[15]陳方猛.加強黨內先進文化建設的路徑選擇[J].理論前沿,2006,(10).

[16]汪洋.黨內文化新論[M].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

[17]李冉.從中共早期的政治環境與文獻看革命型政黨文化的發生[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9,(2).

[18]丁芳.中國共產黨的政黨文化的歷史考察[D].中南大學2004年碩士論文.

[19]楊立志,欒雪飛.政黨文化:執政黨自身創新建設運行的新視界 [J].理論前沿,2008,(9).

[20]唐棣宣.當代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建設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博士論文.

[21]廖志成.關于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建構路徑的思考[J].科學社會主義,2008,(4).

[22]姜躍.英國工黨何以能贏得三連勝[J].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2005,(7).

[23]姜琳.目前美國政黨政治的特點及影響[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4,(5).

D05

A

1002-7408(2010)01-0100-03

西南大學博士基金資助項目《政黨文化與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建設研究》(SWU 080913)的階段性成果。

唐棣宣(1978-),男,西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政治學博士,碩士生導師,從事中國執政黨建設研究;吳光會(1977-),女,西南大學政治公共管理學院教師,歷史學碩士,從事中國政黨與中國政治研究。

[責任編輯:王潤秋]

猜你喜歡
政黨中國共產黨政治
“帶領人民過上好日子的政黨”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政治攀附”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黨制度的“三個新”
民主黨派政黨認同的有效構建
俄羅斯政黨的最新變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