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紅色文化資源價值探析

2010-04-28 11:07萬生更
理論導刊 2010年4期
關鍵詞:根據地陜西革命

萬生更

(陜西教育學院政法系,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西安710061)

陜西紅色文化資源價值探析

萬生更

(陜西教育學院政法系,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西安710061)

陜西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共產黨在陜西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過程中形成的,有其深刻的內涵,具有歷史見證價值、經濟發展價值、精神教育價值。研究陜西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探求陜西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實現路徑,有助于增強陜西文化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提高陜西的文化軟實力。

陜西紅色文化資源;價值實現;開發利用

陜西曾是中國革命的大本營,在革命戰爭時期所形成的紅色文化資源得天獨厚,它和陜西輝煌的歷史文化、特色鮮明的民俗文化和一定實力的現代文化一起構成了今天的陜西文化。陜西紅色文化既是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發展紅色文化產業、推動陜西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研究陜西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探求陜西紅色文化資源價值的實現路徑,有利于進一步發揮陜西紅色文化資源在陜西文化軟實力建設中的作用,實現陜西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一、陜西紅色文化資源的形成及其內涵

文化資源是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創造并借以進一步從事文化生產和文化活動的各種精神產品的總和,包括物化形態的文化資源和精神文化資源。陜西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共產黨在陜西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過程中形成的,有其深刻的內涵。

1.陜西紅色文化資源的形成。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后,1922年陜西就建立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組織,1925年10月中國共產黨陜西黨組織建立;自此,陜西黨組織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帶領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在三秦大地上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大革命時期,陜西黨組織領導陜西人民開展了反軍閥、反帝國主義,爭取國民革命勝利的斗爭。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陜西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率領人民群眾在陜北及陜甘邊界地區積極開展武裝斗爭,創建了西北革命根據地,覆蓋陜西的關中和陜北地區。西北紅軍是中國北方武裝斗爭的一面旗幟,西北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十多塊根據地中唯一僅存的一塊完整的革命根據地,為中共中央和三大主力紅軍會師陜北建立了一個穩固的落腳點,是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及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前期中國革命的大本營,在中國革命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1抗日戰爭時期,陜北作為中國革命的大本營,黨中央領導全國人民在此戰斗了十三個春秋,建立了陜甘寧抗日民主根據地,并在實踐中形成了以堅定的理想信仰、不懈的艱苦奮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主要內容的延安精神,延安也因而成為中國的“紅色首都”,這一時期也成為陜西紅色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章。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率領黨中央轉戰陜北,進行了扭轉解放戰爭全局關鍵的延安保衛戰;人民解放軍在進行了西府戰役、澄合戰役、荔北戰役、陜中戰役、華山戰斗、扶眉戰役、陜南戰役等戰役、戰斗后,解放戰爭在陜西取得了勝利。中國共產黨在陜西領導人民進行的革命斗爭,不僅為陜西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也在三秦大地留下了極其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

2.陜西紅色文化資源的內涵。從文化的形式和內容來看,紅色文化在內容和形式上具有特定的物質載體和豐富的精神指向,具體地說陜西紅色文化資源是指革命戰爭年代在陜西形成的革命文獻、文物、文學作品、革命戰爭遺址、紀念地,凝結在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傳統、革命歷程以及中國共產黨組織在革命戰爭年代中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形態、規章制度和紅色風情等。前者是陜西紅色文化物質產品的現實體現,是紅色文化活動方式的載體;后者是紅色文化的觀念形態和精神指向,是紅色文化深層內在的文化形態,這些文化形態是紅色文化的主體精神,是紅色文化的精髓。要使陜西紅色文化資源成為陜西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要素,就要使其為廣大人民群眾所認識和接受,成為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之源。

從時間跨度來看,陜西紅色文化資源是指從共產主義青年團和共產黨組織在陜西的建立到陜西全境解放期間,在陜西所發生的革命歷史事件、革命遺址、革命遺物,這一時期創作的革命文章、詩、歌曲、戲劇等作品以及革命戰爭時期所反映出來的偉大精神。其中,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時期,是陜西紅色歷史的主體。

從物質形態紅色文化資源的區域分布來看,陜西黨組織成立和活動時的一些舊址主要分布在西安、三原、華縣的高塘鎮。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陜南特委、紅二十九軍在漢中、安康建立了陜南游擊根據地,紅四方面軍建立了包括陜南鎮巴、西鄉、南鄭、寧強、勉縣在內的川陜革命根據地,紅二十五軍建立了以商洛為中心的鄂豫陜革命根據地,西北紅軍二十六軍、二十七軍在渭北根據地、照金陜甘邊根據地、陜北根據地的基礎上建立了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全國僅存的一塊根據地——西北革命根據地。土地革命戰爭末期到解放戰爭初期,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創建了陜甘寧抗日民主根據地,成為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大本營。解放戰爭時期,由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軍區率領的北路突圍部隊與陜南黨組織、陜南游擊隊共同創建了豫鄂陜革命根據地,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太岳兵團創建了豫陜鄂革命根據地。

陜西紅色文化資源存在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以革命根據地為依托,不同的革命根據地擁有不同的物質形態的紅色文化資源,而非物質形態的文化資源更是具有各自的特色和獨有的價值。

二、陜西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

“價值是事物的一種有用屬性”,“是事物進入人的世界產生的社會屬性”,[2]49陜西紅色文化資源作為一種價值形態而存在,它對陜西的經濟社會的發展及陜西民眾的生活都會產生重要的作用。

1.精神教育價值。在中國市場經濟化的進程中,社會物質產品得到了極大的增加,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極大的改善,人們的生活態度也逐漸轉向消費主義,消費主義的物質享受和精神享受風靡一時。但是,“人的努力,一般講來,總是趨向于認識世界?!盵3]122總是趨向于過一種有意義的生活。所以,當經濟的發展引起了社會財富占有的嚴重分化,多元文化讓人們眼花繚亂,人的精神異化而引起的各種社會弊病發生時,人們開始對人的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進行反思。陜西紅色文化資源就是對人們進行精神教育的有效載體。如在西北革命根據地創建的過程中,犧牲的許多革命先烈都放棄了對物質的熱戀而選擇了對理想和信仰的追求;如魏野疇、李子洲分別就讀于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和北京大學,然而,他們放棄了大城市優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回到陜北開展革命運動,并且為革命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人們從那些物質貧乏但精神富足的革命者身上可以發現生命的意義和快樂的真諦,通過對革命前輩價值觀、人生觀及人生精神的反思性理解,確立自己正確的價值目標和價值追求,并通過自己的實踐創造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紅色文化資源所具有的美感教育和人格培養功能,是其他德育教育資源所不具有的。

2.歷史見證價值。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為在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所進行的艱難曲折的斗爭歷程都印證在陜西的紅色文化資源中。陜西黨組織成立初期省委書記杜衡的叛變、陜西省委的多次被破壞和成立,大革命失敗后黨領導的清澗起義、麟游起義、渭華起義、旬邑起義以及建立西北革命根據地的斗爭,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到解放戰爭初期黨中央在陜北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13年浴血奮戰,都生動地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自由解放、民族獨立和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建立所作出的堅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的慘重的犧牲。

陜西紅色文化資源見證了陜西人民為中國革命勝利所作出的巨大貢獻。西北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全國僅存的一塊根據地,它不僅配合和支援了各路紅軍的戰略轉移,也為黨中央把全國革命的大本營放在大西北作了必要的準備??谷諔馉帟r期,陜甘寧革命根據地是全國革命的大本營,延安是中國革命的紅都,沒有陜西人民對中國革命的支持和作出的巨大犧牲,就沒有延安紅都的存在,陜西的紅色文化資源有力地印證了陜西人民的革命斗爭在中國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陜西紅色文化資源的歷史見證價值,是陜西社會重要的軟實力,它提高了陜西在全國乃至世界的地位,有利于增強社會的凝聚力;它也影響著人們的心態,塑造陜西民眾自尊、自強的社會心理,激發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

3.經濟發展價值。一定的文化總是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和政治,紅色文化中蘊含的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科學思想,不怕犧牲、不怕困難、艱苦奮斗、積極進取的精神,堅強的信念、堅定的信仰,團結協作的精神等,都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必需的。

陜西紅色文化資源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媒介。陜西是革命老區,在陜南、關中、陜北等地分布著大量的革命紀念遺跡、事件遺存、建筑遺存、名人舊居、革命文物等,他們都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非物質形態的紅色文化資源如精神文化、思想文化以及歌曲、歌謠、曲藝、詩歌、繪畫、故事、傳說等,也具有著為世人敬仰和神往的內容。陜西可以實行紅色文化搭臺,經濟貿易唱戲,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的深刻內涵,舉辦各種紅色文化資源博覽會,以帶動省域經濟尤其是革命根據地經濟的發展。

紅色文化產業能夠成為陜西新的經濟增長點。紅色文化具有良好的知名度和品牌效應,革命老區保留下來的遺址和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既是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發展紅色文化產業的重要資源。鄂豫陜、陜南、陜甘革命根據地都處于山區,山高林密,風景優美、生態宜人;陜北革命根據地在陜北黃土高原,有著獨特的黃土風情,因此把紅色文化、生態文化和古跡文化結合起來,寓思想教育于文化娛樂和觀光游覽中,發展紅色文化旅游產業,既有利于傳播先進文化,又有利于把紅色資源轉變為經濟資源,從而推動革命老區的經濟發展,幫助老區人民脫貧致富。近兩年,陜西正以延安為中心,以延安—西安—漢中一線為主體,渭南和咸陽為兩翼,培育出7個主題形象突出、綜合服務配套的重點紅色旅游區,同時著力培育延安革命紀念地和川陜革命紀念地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使之成為主題鮮明、交通便利、服務配套、吸引力強的旅游目的地。[4]除了發展紅色文化旅游業外,紅色文化的產業開發還要將紅色文化融入到文學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音像制品、教育信息、網絡服務、策劃展覽、體育競技等行業之中,形成特色鮮明的紅色文化產業鏈,使紅色文化資源的經濟價值得到充分實現。

三、陜西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實現

陜西紅色文化資源對陜西社會發展價值的實現,要經過人的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在人的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中,按照自己的價值取向和價值標準,從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出發,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認識、開發、利用、保護,使紅色文化資源的潛在價值變為現實價值。

1.陜西省要把陜西紅色文化資源作為品牌來進行保護開發。陜西紅色文化資源具有獨特性和稀缺性,它是革命前輩用生命和鮮血為我們留下的一份珍貴歷史文化遺產,鄂豫陜革命根據地、川陜革命根據地、西北革命根據地、陜甘寧革命根據地上的紅色文化遺產都深深地打上了時代的記憶和烙印,它見證了中國革命的發展和中國社會的歷史變遷,是二十世紀前半期中國社會的一份檔案;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與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們愈益顯得稀缺和彌足珍貴,具有重要的品牌價值。

陜西擁有如此稀缺的紅色文化資源,我們只有把其作為品牌來保護開發,才能發揮其歷史見證價值,實現陜西紅色文化的影響力和軟實力。但實際上,陜西紅色文化資源“除西安、延安少數重點項目得到開發以外,絕大多數革命舊址、遺址處在半開發或未開發狀態,有的沒有得到保護,甚至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盵4]因此,陜西省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樹立紅色文化是陜西品牌的思想,發展紅色文化是發展陜西軟實力的思想,樹立文化發展的政績觀思想;省委省政府要把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納入地方黨委政府政績考核范圍。再者,陜西省政府要樹立大紅色文化資源保護開發的思想,打破地區部門分割,采取政府主動,民間推動的方法,對陜西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成立有力的紅色文化資源保護開發領導和協調機構,把陜西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推向市場。

2.采取多種形式,充分實現陜西紅色文化資源的精神教育價值。當前,對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大多集中在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上,雖然紅色旅游具有寓教寓游,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動性和有趣性等優點。但是,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應重點放在對民眾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上,提高民眾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認識,堅定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追求,強化其愛國熱情和艱苦奮斗、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增強他們明榮知恥的道德意識。因此,要把紅色資源教育與民眾生活實踐相結合,使人們在生活實踐中感染到紅色資源的精神價值。這就要求省內各種文化機構如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群藝館、影劇院等應當發揮直接面向群眾的優勢,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紅色文化藝術活動,為群眾提供寓教于樂的各類文化服務;各基層單位、各社區組織可以利用紅色資源積極開展各種道德實踐活動和群眾性創建活動,把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滲透到人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

設立紅色文化資源網站,開發設計既有時代特點,又有感染力、吸引力的紅色資源軟件,構建紅色文化資源網絡文化。這既有利于增強紅色文化的吸引力,又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是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與時俱進的一種創新。

3.加快陜西紅色文化產業的發展,實現紅色文化的經濟價值。文化既具有意識形態屬性,又具有產業屬性。文化產業是文化軟實力的物化和有效承載,陜西紅色文化資源只有通過大規模的文化產業運作,才能向省內外乃至全世界傳播和擴散,讓人了解、喜歡、產生吸引力并且滲透到千百萬人的日常生活中去,產生強大的感染力。

(1)樹立新的開發理念和開發思路,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紅色旅游是紅色文化資源產業化開發的一種最基本的形式,以至于談到紅色文化資源的產業化開發,人們把它簡單地等同于發展紅色旅游。因此,要綜合利用,發揮陜西紅色文化資源的整體效應。首先,要對紅色文化資源本身進行整合,把分散的紅色資源連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發揮陜西紅色文化資源的整體效益。其次,要綜合開發各色文化資源。在突出紅色主題的同時,兼及古色、山水、黃土、宗教和民間文化資源的開發。唯有色彩斑斕的旅游產品組合,才能滿足日益個性化、專業化的旅游市場需求。再次,深入挖掘陜西紅色文化資源的內涵,形成獨特的紅色旅游品牌。紅色旅游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大量與紅色文化相關的旅游產品的銷售,它既增強了紅色旅游的吸引力,又促進了各旅游景點經濟效益的提高。只有對陜西紅色文化資源內涵進行深入挖掘,展現陜西紅色文化資源的獨特魅力,陜西的紅色旅游才能形成自己的品牌,提高旅游景點的經濟效益。

(2)發展紅色文化產業鏈。經濟價值規律在紅色文化產業中要真正實現,紅色文化產業鏈的形成和完善顯得尤為重要,其基本形態表現為原創研發、生產制造以及銷售發行這幾個環節的相互配套。因此,紅色文化產業鏈就應該由紅色文化產業需求的創意設計、紅色文化產業的產品制作傳播、紅色文化產業產品的營銷三個互相承接的環節組成。只有將紅色文化融入到文學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音像制品、旅游娛樂、教育信息、網絡服務、策劃展覽、體育競技等行業之中,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紅色文化產業鏈,紅色文化產業的路才會越走越寬闊,紅色文化資源的經濟價值才越來越能得到實現。

(3)加強紅色文化產業基地的建設。文化產業基地是指生產或提供文化產品和文化生產要素的市場主體及這些主體的聚集地,文化產業基地可以優化資源組合,發展集約經營,形成規模優勢。目前陜西已擁有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以及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偏重于陜西傳統文化資源和民俗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在紅色文化資源開發方面,只注重于延安革命文化區和紅色旅游基地的建設,其他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尚未建立基地、園區。

建設陜西紅色文化產業基地,有利于集中陜西紅色文化資源要素,實現陜西紅色文化資源的產業化開發。在陜西紅色文化產業基地的建設中,構建政府、企業、社會三維一體的立體開發格局,通過多方籌集資金,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加大資金投入;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可以運用自己的科研優勢,參加紅色文化資源的產業化開發,使紅色文化產業基地成為教學、科研與產業相結合的重要基地,形成產、學、研互為平臺、互相促進的機制,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的紅色文化產業發展模式。

[1]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西北革命根據地[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7.

[2]蘭久富.社會轉型時期的價值觀念[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3]黑格爾.小邏輯[M].賀麟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4]王長壽.陜西紅色文化旅游資源的保護與開發[N].光明日報,2007-07-27.

G122

A

1002-7408(2010)04-0079-03

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文化軟實力視域中陜西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與開發研究”(09B002);陜西省基礎教育科研“十一五”規劃2008年度課題(SHG0801-048)的階段性成果。

萬生更(1965-),男,河南鄧州人,陜西教育學院政法系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文化哲學研究。

[責任編輯:陳合營]

猜你喜歡
根據地陜西革命
陜西自貿區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調陜西“十四五”
閩北革命根據地從這里走來
油改水革命誰主沉浮
砥礪奮進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趕超越在陜西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粉紅革命
中共根據地反纏足依據的演變(1928—1949)
徐向前重視川陜根據地有線電通信建設的回顧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