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代精神與人的價值

2010-04-28 11:07張永奇
理論導刊 2010年4期
關鍵詞:時代精神價值觀價值

張永奇

摘 要:時代精神與人的價值內容不同,但二者都取決于社會實踐。隨著社會實踐的變化,時代精神與人的價值的內容也隨之改變。人的價值觀隨著時代精神的變化并不能否定社會實踐是價值評價的最高標準,反而進一步證明了社會實踐對社會意識的決定作用。不能以一定歷史時期形成的價值觀替代社會實踐評價,作為對90后及不同時代人的價值評價標準。

關鍵詞:90后;時代精神;人的價值;社會實踐;價值評價標準

中圖分類號:B8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7408(2010)04-0029-02

近來,關于90后的價值評價沸沸揚揚,學術界也給予了積極關注。如鄭士鵬,王永明在《90后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探析》一文中就認為大部分90后大學生把追求財富、地位和個人美好的生活,實現自我價值作為價值評價的標準,而對新時期大學生所要承擔的歷史使命缺乏感情和理性上的認同感。[1]宮秀麗在《對“90后”青少年思想狀況的三維考察》一文中認為 “90后”青少年的人生價值觀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90后”青少年具有較強的政治參與興趣和比較廣泛的公益參與行為,但在公益參與方面多為被動性參與。[2]

以上這種觀點非常具有代表性,背后隱藏的意謂是90后價值觀危機和改革開放前后人的價值觀的變化與對照。由此引出來一系列的問題,即人的價值從哪里來的?通過比較獲得的價值判斷可信嗎?價值標準會隨著時代精神的變化而變化嗎?90后本身作為一個社會主體或是認識對象的價值觀應該用什么樣的標準去衡量和評價?

一、時代精神與人的價值的內涵

時代精神是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發展主要特點和主要趨勢在社會意識中的集中反映和表達。它既明確地反映在先進的社會意識形態中,也普遍地存在于社會心理中,同時還滲透到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3]622 時代精神具有歷史階段性的特點,它必然是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物質生活在社會意識中的反映,有什么樣的歷史時代就有什么樣的時代精神。生產方式,特別是先進生產力的變革從根本上導致時代精神的更新,政治制度和文化傳統促使時代精神發生變化。黑格爾說,時代精神是揚棄了舊原則的帶來歷史新的沖動的“一個新的原則,一個新的民族精神?!盵4]117普列漢諾夫也認為:“每個時代都有它中心的一環,都有為它所規定的特色之所在”。文明的時代性決定了時代精神的時代性,決定了此一時代的時代精神區別于彼一時代的時代精神的個性。作為引領歷史發展趨勢的精神潮流,時代精神通過人們所具有的共同理想追求、共同價值標準、共同理論信仰而進入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引導著各種社會生活并軌到時代社會發展的主流,進而發揮巨大的精神推動作用。

價值是指事物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屬性,是“人們所利用的并表現了對人的需要的關系的物的屬性”。[5]139可見價值是一個關系范疇而不是一個實體范疇。因此,價值只有相對于一定的主體需要才有意義,它所表示的是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需要與滿足需要的關系。人的價值則是指人在滿足他人和社會需要的過程中所體現出來并享受到社會和他人對個人需要的滿足和尊重的一種屬性,表現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6]2081-2082進一步說,人的價值指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并受時代精神影響的人具有的社會意義。在馬克思主義看來,它是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與社會對個人的滿足和尊重的統一。在現實的社會關系中,人既是主體,又是客體,是主體和客體的統一。作為主體,人有種種物質和精神方面的需要,而這些需要的滿足又必須從他人、社會和自然界中獲得;作為客體,人要滿足他人和社會的需要。人的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維度:人的存在價值;人的社會價值;人的自身價值。馬克思指出:“任何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盵7]24人的存在本身就滿足了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需要。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馬克思進一步指出:“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但是人的存在價值只是一種潛在價值,只有在人的實踐活動中轉化為現實價值,才是真正完整意義上的人生價值。正如列寧一再指出的那樣:個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自由,而個人在社會中獲得的自由則取決于社會條件,從這個意義上講,社會需要是人的價值的立足點。從根本上說,人的價值就在于他能夠通過自己的勞動或其他行為,滿足他人和社會的某種需要。任何人要使自己的人生具有崇高的價值,都必須完善自身,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在創造力,積極為他人、集體和社會做貢獻。正如歌德所說:“你要有價值,你就得創造”。

時代精神會隨著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變化、社會形態的變化而不斷發生變化,人的價值觀念同樣會隨著社會發展的變化而不斷變化。人本身的發展和社會需要是一個歷史范疇,人的價值觀念會深深地打上時代的烙印,從根本上講,二者統一于一定歷史時期的社會實踐及物質生活方式。

二、當今中國的時代精神和人的價值觀的變遷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物質生活方式的各個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表現在生產方式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時代精神也隨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當今中國秉承近代、現代和當代中國文明,廣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初步實現了由傳統文明到現代文明的時代轉換,概括起來,主要體現在市場經濟逐步完善、法治觀念深入人心和科教文化迅猛發展,由此決定了主體精神、平等精神、自由精神、開放精神、民主精神、權利精神和科學精神是當今中國的時代精神。[8]75-77

當今中國時代精神有力地促進了改革開放的進程,同時也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而不斷發展變化,并影響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思想領域內,表現為人的價值觀念的變化。夏學鑾從動態的角度認為轉型期中國人價值觀出現了五大變化,即從傳統價值向現代價值;從他人導向向自我導向;從義務導向向利益導向;從集體取向向個人取向;從理想主義向現實主義的轉變。[9]77-88王能昌則從靜態的角度認為當前中國社會五種價值觀共存,即民本位價值觀(集體主義價值觀)、錢本位價值觀(拜金主義價值觀)、權本位價值觀(關系本位價值觀)、欲本位價值觀(享樂主義價值觀)、個體本位價值觀(個人主義價值觀)。[10]顯然,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生產方式及所有制形式的變化,時代精神和人的價值觀隨之發生變化,總體趨勢表現為價值觀由單一和高度統一向自主和多元發展。 同時應看到,人的價值標準是一個歷史的階級的范疇,受時代精神的影響,不同時代對它的理解和規定各不相同。馬克思主義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出發,認為衡量人的價值的標準既不在于財富的多寡和地位的高低,也不在于能力的大小、從業條件的優劣和生命的長短,而在于人滿足他人和社會需要及個人自身完善的程度。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社會”或“歷史”就是人的價值選擇過程及其結果。首先,能否滿足他人和社會的需要是衡量人的價值的最重要標準。馬克思說:“歷史承認那些為共同目標勞動因而自己變得高尚的人是偉大人物,經驗贊美那些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盵11]7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就是為社會作出貢獻,這樣的人社會價值就高。其次,個人是否有責任感、義務感,能否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是衡量人生價值的又一個重要標準。個人在社會實踐中按照利他利社會的行為方向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是其人生價值的重要體現和人生意義的重要表現。第三,能否完美地發展自身也是衡量人生價值的一個重要標準。人與動物不同,人即是價值的創造者,也是享受者,只有不斷完善自己,發展自己,才能體現人生價值。 三、90后的價值取向和判斷誤區

關于90后的價值取向,之所以得出負向的價值判斷結論,根源在于錯誤地把某一個時期所倡導和形成的價值觀當成是永恒不變的判斷標準。這種判斷是通過比較得來的,它放棄了人的價值應該從人通過社會實踐對他人和社會貢獻的大小和人自身的完善程度來衡量,堅持物質價值、精神價值、社會價值相統一的原則,沒有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在價值判斷中沒有堅持歷史的、科學的、實踐的原則。

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實踐的內容是隨著物質生活方式的變化而不同的,這種變化不僅反映在時代精神中,也反映在人的價值觀念中。90后作為青年一代,其價值觀已不完全是已存價值觀的附庸,它甚至對社會全新的價值觀和時代精神有一種肇始和引領的作用。這種作用有人理解為青年對已存文化的反哺,或者是如米德(Margaret Mead 1901—1978)所說的“前象征文化”的特征。[12]84從人和社會發展方向的角度來看,馬克思認為,在私有制社會中,社會進步與人的價值成反比,這是歷史的基本規律。而在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中,人的價值從總體上來說是不斷實現和完善的。馬克思認為,“共產主義是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人的價值是高于一切的?!?/p>

價值選擇內容的多樣性恰恰說明了社會實踐活動的多樣性和變化性,以及人既作為價值客體又作為主體的客觀性和隨著時代精神發展的主觀能動性,正如馬克思指出的,“人以其需要的無限性和廣泛性區別于其他一切動物” ,就是說人的價值尺度和價值追求是既要滿足現實需要,又要不斷超越現實的尺度。

四、人的價值實現的根據和價值評價

人的價值具有歷史性,并與時代精神共融互生。人作為主體與客體、目的與手段相統一的辯證發展過程,要實現人的價值,必須具有三方面的根據,即客觀根據、主觀根據、文化根據。

實現人的價值的客觀根據是指人賴以存在和活動的社會歷史條件和客觀環境,包括社會生產力條件、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條件以及社會精神生活條件等,它們制約著人的價值實現的程度。

實現人的價值的主觀根據是指人的知識、能力、品德及努力和拼搏精神等。因為社會歷史條件的變革和改善要依靠人的主觀努力和富有創造性的勞動。實現人的價值的文化根據主要指人在群體創造并共同享有的精神觀念、價值取向、意義體系和行為方式,它間接影響著人們的心理、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行動。正如龐樸先生所說:“文化的時代性內容中,那些代表歷史進步方向的內容,形成時代精神?!?[13]151先進的文化條件表現為規范和引導一定時間和空間內社會生存和發展框架的時代精神,從而通過滲透在特定時代的社會生產、交往、科學、文化、生活方式等社會生活一切方面對人的價值實現起作用。 人的價值實現的結果需要給予客觀、準確的評價,以什么樣的標準評價,就會得出什么樣的結論。評價結果的反饋往往對人的價值觀會產生重要的影響,進而影響人的價值取向和社會選擇,并塑造著時代精神。因此價值評價對于人的價值觀念的形成、價值取向、價值判斷、核心價值觀的確立意義重大,它不僅在思想領域影響人的價值觀,在社會意識層面引領時代精神,而且通過社會選擇影響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評價從本質上說是一種認識活動,是精神對物質、意識對存在的一種反映。人的價值的評價,是指人們對人的價值的實現結果或可能后果的反映,也就是人們對人的價值的實現結果或可能后果的認識。價值評價是現實生活中的主客關系,無論是價值內容、形式、條件都具有很強的主體性。而正確的價值評價活動則要求價值判斷必須符合評價標準的要求,而評價標準選擇的正確與否又直接決定著評價活動的成敗。那么,在價值評價活動中,評價主體對評價客體的價值評價是否有公正、科學的評價標準呢?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出了檢驗認識的標準是社會實踐,這一標準同樣也可以作為本質是一種認識的價值評價的標準。正如列寧所說,實踐不僅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也是人的價值需要和客觀對象的確定者。

因此,社會實踐是價值評價的最高標準,反映了價值評價是合規律性和合目的性的辯證統一過程。馬克思說:“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導致神秘主義方面去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盵16]社會實踐作為檢驗價值評價的標準是由人的價值根本上是社會實踐活動在主客關系上的反映這一基本屬性所決定的。

參考文獻:

[1]鄭士鵬,王永明. 90后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探析[J].學理論,2009,(13).

[2]宮秀麗. 對“90后”青少年思想狀況的三維考察[J].現代教育管理,2009,(8).

[3]李淮春.馬克思主義哲學全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

[4]黑格爾.歷史哲學[M].上海:三聯書店,1956:117.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三)[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72.

[6]廖蓋隆,孫連成,陳有進.馬克思主義百科要覽?下卷 [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3.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楊德平,李娜.時代精神的界定與當今中國的時代精神[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9,(5).

[9]夏學鑾. 轉型期的中國人[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1.

[10]王能昌. 現階段我國社會五種價值觀述評[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1996,(5).

[1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2]瑪格麗特.米德.代溝[M]. 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

[13]龐樸.文化的民族性與現代性[M].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88.[責任編輯:孫 巍]

猜你喜歡
時代精神價值觀價值
激勵弘揚時代精神
“她時代”新聞報道中的“時代精神”呈現
現代藝術的盛宴彰顯“一帶一路”時代精神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價值觀就在你我的身邊
為傳統詩詞注入時代精神
小黑羊的價值
放大你的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