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小學閱讀課堂教學結構的優化

2010-08-15 00:42張旭東
文教資料 2010年27期
關鍵詞:自學課文結構

張旭東

(如皋開發區戴莊小學,江蘇 如皋 226578)

一、小學閱讀課堂教學結構的涵義

把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與師生活動等要素,按照一定的順序和規則進行排列、組合,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綜合系統,把這個系統叫做課堂教學結構。

當然,小學閱讀課堂教學結構的要素還有很多,它們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具有靈活性、多樣性的特點。

二、傳統小學閱讀課堂教學結構的優劣分析

我國最初的小學閱讀模式是引進前蘇聯的教學模式,其教學程序主要是:(1)啟發工作;(2)閱讀全文;(3)讀后談話;(4)逐段閱讀分析;(5)編寫段落大意;(6)復習閱讀;(7)復述和創造性講述;(8)結束談話。我們把這種教學模式稱為“教授法”,很長一段時期我國小學閱讀課程采取的都是這種教學程序,這種教學模式對我國前期小學教學起著非常積極的作用,較符合兒童閱讀文章的認識過程,并注意了閱讀的理解性和教育性,有其合理性。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模式的弊端在不斷顯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以教師為主,以學生為輔。

“教”和“學”是學校的一個重要關系,處理好這兩者的關系是學校教學模式的一個體現?!敖淌诜ā睆娬{的是老師的“教”,忽視了學生的“學”,老師的作用不能忽視,但是過于強調教師的作用,那就會出現問題。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給予學生獨立的閱讀實踐很有限,很少讓學生獨立閱讀。其主要模式就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寫,學生抄。這種忽視學生“學”的教學模式不適應現在的教學,造成學生獨立閱讀能力不高。

2.程序固定化。

課堂教學有一定的程序,但是不能生硬地照搬這種程序,必須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適合的教學程序。傳統小學閱讀課堂教學結構人為地固定化、程式化,這勢必束縛教師和學生的手腳。由于教和學兩方面都被框在一個格子里,教學自然變成了一種無生氣、無創造的活動。而且這種模式采用談話法,老師問、學生答已成了固定的模式,但是教師的提問并沒有很強的針對性、目的性、啟發性,學生自身閱讀的時間少而又少,獨立思考的機會欠缺,嚴重制約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思維。

三、小學閱讀課堂教學結構的優化

小學課堂結構的優化是小學教學不斷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特別是小學閱讀課堂的教學結構優化更是教師們關注的課題,我們要從教學過程的結構、規律、原則、方法與最優化措施等方面去優化小學閱讀課堂結構。如何達到教學結構的優化是一個值得探討理論的問題,我在結合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如下幾個方法:①綜合擬定任務;②深入研究學生;③優選教學內容;④活用教學方法;⑤實行區別教學;⑥創造必要條件;⑦控制調整活動;⑧分析教學效果。教學結構的最優化不能簡單地認為是教學結構設計的合理,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教師充分考慮到師生雙方具有的全部可能性,預見在實施教學結構時可能出現的問題或障礙,以便使所設計的教學結構具有可行性的基礎。

1.小學閱讀課堂教學結構的基本模式。

關于小學閱讀課堂結構的基本模式我們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步,認真閱讀,即通讀整篇課文,通過閱讀整篇課文讓學生能夠整體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為下一步的閱讀打下基礎;第二步,深入分析每個段落的思想內容及表達形式,了解每個段落的深層含義;第三步,進一步綜合閱讀,在充分理解每個段落的基礎上總體把握整篇課文的主要思想,掌握文章的脈絡,攝取文章的主要內容等。這三個步驟是相輔相成的,它們主題思想是總分總的模式。三個階段的教學要求,各有側重。

(1)“五步驟閱讀教學”結構?!拔宀襟E閱讀教學”結構,就是把一篇課文的教學大體分為五個部分,它是按照“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基本認識規律設計的。這個結構是建立在小學生的認知基礎上而構成的,根據小學生的認識規律與接受知識的特點,安排教學過程,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又可以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在認識中不斷學習知識,在自學中探求生疑,討論釋疑,在鞏固練習中提高。

(2)以“自學為主線”的課堂教學結構?!耙宰詫W為線”的課堂教學結構變課堂教學以“教”為主、為以“學”為主。

①主要特色:這種模式建立在“讀”的基礎之上的,它在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激發學生自學積極性的同時,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在自學過程中獲得學習的樂趣,從而在樂趣中學到知識。

②基本結構:初讀課文,整體自學—細讀課文,分段自學—精讀課文,重點自學—熟讀課文。整體自學,初講課文,是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對課文有一個總的感受,形成初步的整體印象。

這種模式強調學生的自學,但是這種模式不是閱讀課堂固有的教學模式,我們在閱讀課上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要根據教學中的特定環境采取不同的程序。這樣才能夠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才能讓這種模式的真正魅力體現出來。

(3)啟發式閱讀法的基本結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采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的一種教學指導思想。

①主要特色:把教學活動的重點放在學上,使學生主體和教師的主導統一起來,學生自學和教師指導結合起來。

②基本結構:自學—質疑—講解

2.基本模式有內在的規律性。

每種模式的建立都必須符合一定的規律,它不能是沒有任何規律的存在,小學閱讀課堂的基本模式也有一定的規律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它符合普遍規律。一般的閱讀方式都是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當我們打算深入了解一篇文章時,就不能走馬觀花地閱讀,一般都是總體瀏覽一下,然后分段細致地閱讀,再歸納一下文章的總體意思。

第二,它符合小學生閱讀的規律。小學生的閱讀不同于成人的閱讀方式,小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不夠發達,不可能一氣呵成地閱讀整篇文章,主要經歷“初步綜合閱讀—深入分析閱讀—進一步綜合閱讀”這樣三個閱讀階段,才能從初步理解達到深入理解,以至掌握課文的內容,領會文章的意旨,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翱偂帧偂钡哪J胶托W生的這種閱讀習慣是相符的,它能幫助小學生建立自己的閱讀方式,真正達到閱讀的目的。

三、結語

閱讀課堂教學結構是一個系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上面提到的這幾種模式僅供各位教師參考。小學教師要根據閱讀課的不同情境靈活地、創造性地制定出有利于學生獲取知識、發展智力和培養語文能力的課堂教學程序來。根據閱讀課堂教學的目標,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優化小學閱讀課堂結構的模式,并探索這一基本模式框架之下的變式,實現創造性地“教”、創造性地“學”,是優化小學閱讀課堂教學結構的一條重要途徑。

[1]潘菽主編.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吳文侃主編.當代國外教學論流派.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

[3]李江游.現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4]關文信.新課程理念與小學課堂教學行動策略[M].中國人事出版社,2003.

[5]雅斯貝爾斯著.鄒進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聯書店,1991.

猜你喜歡
自學課文結構
細讀課文,讓思路清晰起來
《形而上學》△卷的結構和位置
基于先學后教 培養自學力
教學與自學
背課文的小偷
沈尹默:如何自學書法,才能少走彎路?
論《日出》的結構
關于初中課文知識拓展教學的若干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