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困難學生低水平學習動機原因分析及策略

2010-08-15 00:42李冬冬
文教資料 2010年27期
關鍵詞:歸因學習動機動機

李冬冬

(河南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2)

學習困難的學生通常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如無法達到父母、老師的要求而造成的親子關系不良、師生關系緊張,由于落后于同齡人而帶來的競爭失敗,隨之產生的巨大的就業壓力等。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學習困難學生人數正在不斷增加,且有隨著年齡遞增的趨勢。目前對于學習困難學生沒有統一的定義,而在學校心理學中,學習困難的學生主要指那些在語言、說話、閱讀和計算的某一領域或某幾個領域有障礙的學生。在學習情景中主要表現為缺少解決問題的技能,但他們的智力都是正常的。介于這個定義,早期對于學習困難學生的研究多集中在認知方面,隨著心理學研究內容的深入,很多研究開始轉向非認知方面。其中,關于家庭教養方式與學習困難學生的研究發現,父母的教養方式會影響學生的人格特征,從而影響其在學習中的表現;關于學習困難學生自身問題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則認為,學習困難的學生所面臨的問題與注意力失調有重要的相關;而關于學習困難學生的負性刺激事件研究表明,學習困難的學生通常面臨著更多的由學習困難本身帶來的負性刺激,這些負性刺激使其問題行為增多。對于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因素的研究也有很多,包括對其學習習慣、學習動機和心理健康水平等非認知因素的研究。對學習困難學生心理的研究表明,學習困難學生大多表現出更明顯的強迫癥狀,有較高的抑郁和焦慮水平,自我調節能力低。而對于其學習習慣的研究表明,和正常學生相比,學習困難的學生不善于運用學習策略,且意志品質低。很多研究都指出,學習動機低是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一個重要因素。鑒于此,本文綜合前人研究的基礎,借助已有的知識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學習動機低的深層次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應的合理教育策略。

一、關于學習困難學生內部動機低下的原因分析

學習的內部動機就是指人們對學習本身的興趣所引起的動機,動機的滿足在活動之內,不在活動之外。

(一)學習困難學生自我效能感低,致使其沒有信心完成學習的活動,內部動機缺乏。

自我效能感最初是由班杜拉提出的,是個體對自己的行為影響行為結果所持的有效或無效的感覺,即通常所說的自信心。自我效能感通常是由兩個問題決定的,一是個體對自己的行為能否達到目標的期待;二是個體對自己是否具有達到目標所需能力的期待。自我效能感與學生的學業成績密切相關。研究表明,學業成績優秀的學生往往有比較高的自我效能感,他們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充滿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掌握知識;學習困難學生常常有較低的自我效能感,他們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缺乏學業成功的信心,表現出一種習得性無助感。就學習困難的學生而言,由于他們的心理發展水平沒有達到同齡人的平均水平,因此會導致他們在閱讀、表達、計算、寫作、會話等技能方面屢遭失敗,這種直接的失敗體驗會嚴重打擊他們的自信心,造成他們自我效能感低,對學習活動失去信心,產生厭惡和逃避心理,以致學習動機下降。

1.低的自我效能感會影響學習困難學生對學習的態度,從而影響學習動機。

學習是學生的首要任務,它的成敗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自尊心。由于屢遭失敗,為了維護自尊,學習困難的學生傾向于改變對待學習的態度,降低學習的重要性,逃避學習,不完成學習任務甚至直接放棄學業,學習動機低下。

2.低的自我效能感會使他們產生焦慮、憂郁等消極情緒,導致學習動機下降。

班杜拉認為自我效能感主要是通過四種信息源發展的。它們是成敗經驗、替代性經驗、社會說服、生理和情緒狀態。其中,他的有關生理和情緒的研究表明,生理和情緒對自我效能感具有較高的影響,焦慮水平過高的人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疲勞和煩惱會使其感到難以勝任所承擔的任務。根據這種理論及負性情緒本身帶來的消極結果,對自己能力的低估會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造成兩方面的重要影響:一方面這種對自己能力的低估會使學習困難的學生在學習中遇到挫折時容易感到急躁不安,灰心喪氣,產生更多的消極情緒,而這種情緒又使其更加低估自己的能力。在這種惡性循環下,使其很容易產生習得性無助感,面對學習中的困難傾向于選擇放棄,而不是克服困難繼續努力。另一方面,過多的消極情緒會促使很多學生把學習看作一件非常痛苦又不得不做的事,使其極大地降低學習興趣甚至產生厭學的情緒,從而更多采取消極應付或逃避學習的行為,學習動機大大降低。

(二)學習困難學生歸因模式錯誤,不能正確看待學習活動的成功和失敗,最終導致學習內部動機低下。

歸因就是指個體對自己和他人的行為原因的推論。一般而言,對于普通的或成績較好的學生,好的成績通常對其有強化的作用,這是因為他們認為好的成績是由自己的主觀努力取得的,會增加他們對自己能力的肯定。而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卻并非如此。由于自身的自信心不足,即自我效能感低,又加上一些外部的負性刺激事件,如家長或老師亂貼標簽的行為以及同齡人的嘲弄,學習困難的學生傾向于否定自己的能力,認為好的成績不是由于自己的努力取得的,而是由外界的偶然因素決定的。如他們傾向于認為好的成績是自己的運氣好或者是老師的評價標準出了問題等外界的不可控因素決定的,形成一種不可控的歸因風格。這種錯誤的歸因一方面會使他們在取得一些成績時,不是受到鼓舞,而是降低努力程度,認為不用努力也能取得好的成績,再努力的動機不足。另一方面也會使他們在遭遇失敗時認為是外界的不可控因素導致的,自己的主觀努力是無法改變現狀的,即這種失敗是注定的,這樣就會導致他們放棄主觀努力,自暴自棄,學習松散,學習無動機。兩者最終導致學習困難的學生對學習活動本身毫無興趣,認為其好壞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從而對學習采取一種無所謂的心態,毫無學習動機。

二、關于學習困難學生外部動機低下的原因分析

學習的外部動機就是人們對學習結果的興趣所引起的動機,它是由學習帶來的結果決定的,而不是對于學習活動本身的態度。

(一)過多的負性刺激事件會嚴重打擊學習困難學生的積極性,使其降低學習外部動機。

很多研究表明,學習困難的學生比普通的學生遭受到更多的負性刺激事件,如在課堂提問或小組討論中表現出的明顯的落后、老師的偏見和呵斥、家長的數落和失望及同學的排斥與疏遠等,這些遠多于正常學生的負性刺激事件會直接導致學習困難的學生對學習產生畏懼、厭惡、憤恨等情緒,認為學習剝奪自己被愛和受尊重的權利,不再努力學習,而轉向其他方面尋求愛和尊重的滿足。

(二)不恰當的學習目標設定使其學習外部動機低下。

按照德維克的成就目標理論,人們對能力持有不同的內隱觀念。一種觀點認為能力是穩定的、不可改變的特質,稱為能力實體觀。這種人認為有些人注定比另一些人更聰明,能力更強。通常情況下,學習困難的學生經過加倍的努力并不能換來和別人相同的成績,甚至遠落后于別人,因此,他們傾向于持有這種觀點,認為別人注定比自己聰明,在競爭中他們是不可能取勝的。但事實上,他們內心又非常期望得到別人的重視和尊重。為了尋求好的評價和別人的認可,他們傾向于設定一些表現型的目標,希望能向老師和同學展現自己的實力。這些目標多為非常容易或是非常困難的,這其實也是一種防御性的策略。非常容易的目標一般是很少失敗的,這能有效避免因為失敗而被家長和老師責備,以及受到同學的輕視;而非常困難的目標則是大多數人都無法完成的,這樣會避免他們在和別人的對比中顯得無能。但是,這種不恰當的目標設定卻會極大地降低其學習動機,因為這兩者都不需要過多的主觀努力。非常容易的任務不需努力,非常困難的任務即使努力也是無法達到的,最終會使他們缺乏學習的動力,學習上不能有真正的提高。

三、針對學習困難學生學習動機低應當采取的教育策略

(一)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樹立正確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影響歸因模式的重要因素,在艾克勒斯和哈特的研究中,特別強調的就是自我概念對成就行為和成就歸因的影響,他們認為,自我概念不僅是一個人經驗的產物,而且影響著對新事物的加工和解釋,因而成為影響學生成就歸因傾向的一個重要特質。因此,應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樹立正確的自我概念,促使他們建立良好的歸因模式,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這就要求教育者對于學生的評價應該公正、全面,尤其是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應該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在中國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成績通常被擺在評價學生好壞的第一位,但事實上,學生的發展應該是包括德、智、體、美等各方面的綜合發展,如果僅僅盯住成績,則對學生是不公平的。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教育者應該用整體的、綜合的眼光看待他們,敏銳地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鼓勵。同時,給他們提供向其他同學展示自己優勢的機會,使周圍的同學也能正確看待他們。而對于那些過度自卑的學生,及時地進行心理輔導和正確的引導。這樣,使學習困難的學生逐步發現自己的優點,增強自信心,樹立一個積極的自我概念。

(二)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習困難的學生更多地對學習本身發生興趣,而不是學習的結果。

教育者應引導學習困難的學生為了自身的成長而不是為了他人的好的評價而學習。按照德維克的成就目標理論,這種成就目標被稱為掌握目標。如果以個人的成長為目標,學生就會更多地采用縱向比較,他們會更多地和自己的過去比,而不是同身邊的同學比。這樣,一方面可以減少他們因為落后于同齡人而產生的無能感及消極情緒體驗,避免對自尊心的傷害,使其不再把學習看成一件討厭的事情,對學習活動本身的評價提高,學習的內部動機增加。另一方面也使他們能夠及時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自我效能感,學習的信心增強,不把學習看成困難的不可能做好的事情,同樣使學習的內部動機增強。因此,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可以從以下做起:首先,教育者應該把學生看成是渴望學習的人,避免給學習困難的學生貼標簽,認為學生尤其是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一定是不愛學習的;其次,可以利用學生愛好游戲或其他科技、文體活動的動機和興趣,使這些已有的動機和興趣與學習發生聯系,把這些活動的動機轉移到學習上,從而使學生產生對學習的需要;再次,可以多加強課外指導活動,使學生通過課外活動和課外閱讀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增長對學習活動本身的興趣。

(三)培養學習困難的學生的競爭意識,增強他們爭取競爭勝利的動機。

關于學習困難學生和優秀學生延遲滿足能力的跨情境比較實驗研究表明,學習優秀的學生獨立、競爭的意識較強,而學習困難的學生則具有依賴、協同的特點。實驗過程中發現,學習優秀的學生在完成任務時,很少暗地里進行言語、目光或動作的交流,唯一的交流就是偶爾會看看他人的任務完成得如何,通過相互比較來權衡自己的優劣,這其中體現了他們較強的競爭意識。而學習困難的學生在完成任務時,更多地進行言語、眼神的交流,甚至是動作的相互模仿,體現了較強的依賴性和競爭意識的缺乏。在學習中,這種競爭意識的缺乏毫無疑問會降低他們學習的外部動機,使他們不去努力爭取成功。因此,教育者應該在不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造成壓力的前提下,鼓勵學習困難的學生去參與競爭。教育者可以先讓他們從一些簡單的或是所擅長的活動中去和別人比較,使其在其中初步體會到競爭取勝的快樂,并同時教會他們正確對待競爭中的失敗,再逐步引導他們參與到學習競爭中,從而增強他們學習的動機,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爭取競爭的勝利。

[1]劉萬玲.學習困難研究綜述[J].教育探索,2005,(12).

[2]張繼平.三種非智力因素與學習困難的相關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09,(08).

[3]薛萍萍.學習困難學生淺見[J].當代教育科學,2003,(22).

[4]周永壘,張奇,韓玉昌.學習困難學生的學習策略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3,(03).

[5]張明,劉巖.學習困難學生問題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2,(02).

[6]周振朝,閆及恒.學習困難學生心理不良特征與教育措施初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05).

[7]季平.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分析及教育策略[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2,(Z1).

[8]張明,劉巖.學習困難學生教育干預措施的發展與展望[J].中國特殊教育,2002,(02).

[9]宗嵐,劉毅,馬會梅.學習困難學生自我效能感培養的意義及對策[J].現代教育科學,2007,(12).

[10]陳栩,張建霞,郭斯萍.談學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養[J].教育探索,2006,(09).

猜你喜歡
歸因學習動機動機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錯解歸因 尋根溯源
二語動機自我系統對動機調控策略及動機行為的影響研究
如何激發初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
積極歸因方式:當船漏水了
初中數學學習中教師歸因與學生自我歸因的比較研究
動機不純
大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績的相關研究
論幼兒的動機特點與良好動機的培養
學校自評自主性缺失歸因及強化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