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先進城市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撐

2010-08-15 00:48吳忠
特區實踐與理論 2010年4期
關鍵詞:國際化深圳現代化

吳忠

為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先進城市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撐

吳忠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深圳市第五次黨代會是在深圳經濟特區由探索走向成熟的關鍵節點上舉行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會議。王榮同志在黨代會上所作的報告充滿了全球意識、憂患意識、前沿意識、大局意識和使命意識,既有厚重的歷史感,又有強烈的現實感召力和動員力;既有宏觀上的戰略謀劃,又有微觀上的策略舉措和操作性安排,是一個總結歷史、正視現實、引領未來的綱領性文件。

從報告的主題看,如果說,“努力當好科學發展排頭兵”是政治目標的話,那么“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先進城市”則是綜合目標,二位一體。就綜合目標看,與以往我們提出的“現代化國際性城市”比,“現代化國際化先進城市”顯然是一個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概念,那么如何理解“現代化國際化先進城市”?

學術界一般將國際化城市分為三個層級:全球性國際化城市(世界城市),區域性國際化城市(國際化大都市),地區性國際化城市。世界城市是國際化城市的最高端,是指在全球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最具影響力的城市,其標準主要體現在城市現代化和國際化職能效應兩個方面。報告提出的現代化國際化先進城市應該更接近世界城市的概念。從國際化職能效應上看,美國學者薩森曾提出世界城市的四大功能:一是作為組織全球經濟的指揮中心;二是作為金融和專業化服務的主要經營地點;三是作為主導工業生產和工業創新的地點;四是作為產品和創新技術的市場。顯然,世界城市是一個人才聚集、思想匯聚、文化交融、制度創新、環境宜人的國際大都會,這樣的大都會需要文化的粘合、裝扮、塑造和支撐,目前,國際上公認只有紐約、倫敦和東京夠格。無庸諱言,深圳當下在經濟發展水平、國際化功能、創新能力、生態環境以及城市文化軟實力等方面與世界城市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城市文化軟實力系指:以城市精神為核心的價值創造力,以城市創意為核心的文化創新力,以城市文化傳播為核心的文化輻射力,以聚集民意為核心的城市凝聚力,以城市特質為核心的城市識別力,以及以城市品牌為核心的城市影響力。自2003年以來,深圳通過實施文化立市戰略、文化創新戰略、品牌帶動戰略和精品工程戰略,使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創造了文化發展的“深圳速度”和全國性的影響力,但從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先進城市的要求來看,目前深圳文化軟實力的水平和強度是遠遠不夠的。主要表現在文化發展的層次和水平還不夠高,學術文化發展滯后,文化發展和文化消費還存在著區域不平衡,高端文化人才數量不足,缺乏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原創作品和文化品牌,文化創造和傳播能力有限,城市形象和國際知名度較低,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還不夠強。

當今世界,文化軟實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城市核心競爭力,并最終決定城市競爭的成敗,文化已成為城市發展的必由之路,強調文化功能、重視文化軟實力建設已成為當代城市發展的主旋律。只有文化軟實力十分強大的城市才能成為國際活動的首選地、國際游客的目的地、國際資源的配置地和國際媒體的關注地。為了加快現代化國際化先進城市建設,把深圳真正建設成為“先進文化交流匯聚、多元文明和諧共生,具有強大吸引力感召力的東方魅力都會”,根據報告的總體部署,有必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加大文化建設的力度:

一是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增強城市的凝聚力。必須深刻認識和正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刻內涵,結合深圳的城市特點,提煉市民共同遵循的價值觀念,形成與國際化現代化先進城市相適應的文化精神,增強深圳價值創造和輸出能力,使深圳的城市人文精神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使市民對深圳的認同感進一步提升。必須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注重保護和利用體現改革開放歷史的建筑、文物,夯實深圳的文化底蘊。

二是加強學術文化建設,提升知識城市功能。學術文化是城市文化的精髓與核心,關涉到城市發展的精神動力,決定著城市文化建設所達到的高度。要按照打造創新型、力量型、智慧型城市主流文化的要求加大深圳學術文化建設的力度,樹立前沿意識、國際視野和戰略思維,重點在強化學科建設、打造公共智庫、扶持學術平臺、優化科研環境、推動學術創新上做足文章,努力提升知識城市功能。

三是進一步加大改革創新的力度,增強文化發展的活力。改革創新是加快文化發展的強大動力,只有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文化建設,破解文化發展的難題,轉變文化發展方式,才能進一步增強文化發展的活力和整體實力。雖然深圳已經基本完成了文化體制改革的試點任務,但文化方面改革創新的任務永無止境,在觀念創新、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業態創新方面任重道遠。

四是構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消除特區擴大以前形成的特區內外文化發展不平衡問題。構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實現市民文化權利的基本途徑。必須進一步加大公共財政對文化事業的投入,提升基層文化設施建設水平,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衡化發展,建設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覆蓋全社會各階層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特區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并通過繼續實施“讀書月”、“市民文化大講堂”等品牌帶動戰略和“音樂工程”、“影視工程”等文藝精品戰略,實現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努力打造“全國性的公共文化建設示范區”。

五是大力推廣“文化+科技”等產業發展模式,切實提升文化產業的整體競爭力。當今世界,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催生了一系列新興文化業態,這些業態是文化產業中極具活力和潛力的形態,代表著文化發展的方向和未來。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快推進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采取更加有力的舉措,積極拓展“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的文化產業發展模式,不斷創新文化業態,切實提升文化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

六是打造文博會國際知名品牌,進一步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文博會不僅是引領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更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臺,要按照長春同志的要求把文博會辦成中國文化產業走向世界的國際知名品牌,進一步強化文博會的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精品化水平,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七是做大做強傳媒文化,切實增強對外文化傳播實力。傳媒文化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傳媒的實力體現著一個城市的文化傳播力,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城市的影響力。因此,深圳的傳媒集團必須以社會效益最大化和經濟效益最優化為目標,加快推進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建立現代法人治理結構,努力在經營機制上實現與市場的接軌。應采取突出主業、多元化發展戰略和差異化競爭策略,深入挖掘傳統媒體資源優勢,大力開拓新媒體業務。積極利用新技術,搭建數字出版、運營開發平臺,探索數字出版運營模式。更加積極主動地“走出去”,推動媒體跨地區合作,加強與國際主流媒體和文化機構的合作,切實增強對外文化傳播實力。

八是加快優質文化人才的戰略性積聚,形成高素質市民群體。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先進城市說到底有賴優質文化人才隊伍的積聚和高素質市民群體的形成。必須落實好相關人才政策,建立起有利于優秀人才健康成長和脫穎而出的體制和機制,培養和造就大批文化領域創新性、復合型、科技性、外向型人才。同時,通過教育與管理并重、技術手段與人文手段并用的方式,實施市民素質提升工程,造就與現代化國際化先進城市相適應的市民群體。

(作者:深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猜你喜歡
國際化深圳現代化
聚焦港口國際化
邊疆治理現代化
深圳歡樂海岸喜茶LAB店
人民幣國際化十年紀
從園區化到國際化
深圳
深圳醫改破與立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深圳“去編”激起千層浪
人民幣國際化回顧與新常態初期展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