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的起點

2010-08-15 00:48鐘堅
特區實踐與理論 2010年4期
關鍵詞:新加坡國際化深圳

鐘堅

新的起點

鐘堅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之際,深圳市委在第五次黨代會上提出了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先進城市的發展新目標。這是對深圳未來30年發展目標的一個新定位。

一、要把學習、趕超香港、新加坡作為未來發展目標

香港、新加坡是世界城市經濟發展的典范。香港面積1104平方公里,2009年末香港總人口為702.64萬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8783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2009年GDP 4681億美元,人均GDP29826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香港是亞太地區乃至國際的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地區貿易中心。香港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最自由的經濟體系以及完善的法治聞名于世。新加坡面積710平方公里,2009年新加坡總人口為498.76萬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7055人,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2009年GDP2637億美元,人均GDP37977美元。新加坡已成為亞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和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新加坡以優美的花園式環境、完善的經濟體系、和諧的社會關系、廉潔高效的政府、完備的法治環境而著稱。前不久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發布2010年世界競爭力報告,新加坡、香港居世界競爭力第一、第二位。

深圳具備再造香港、新加坡的基礎和條件。深圳面積1991.64平方公里,2009年末常住人口891.23萬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475人,如果按實際管理人口計算,深圳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深圳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史上的罕見奇跡,綜合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位居全國大城市前列。深圳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田”,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平居全國前列。深圳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世界500強公司在深圳投資已超過160家,外貿出口總額連續17年居中國大陸城市首位。深圳是全國首個國家創新型城市,成長出華為、中興、比亞迪、騰訊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

再造香港、新加坡是深圳發展的新使命。1988年6月3日,鄧小平就說:“現在有一個香港,我們在內地還要造幾個‘香港’,就是說,為了實現我們的發展戰略目標,要更加開放?!雹?989年5月31日,鄧小平再次指出:“我過去說過要再造幾個‘香港’,就是說我們要開放,不能收,要比過去更開放。不開放發展不起來?!雹谠谛碌臍v史起點上,國家賦予深圳當好科學發展排頭兵的新使命,明確了深圳作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范市和國際化城市的戰略定位,批準深圳經濟特區范圍擴大到全市。深圳市第五次黨代會提出了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先進城市的新目標。

深圳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先進城市最好標本是香港、新加坡。國際化城市的核心在于國際影響力。深圳不是中國的首位城市、也不是首都,同時也不具有國際性影響的傳統項目。所以,深圳未來的發展只能是區域性綜合性國際化城市。香港、新加坡與深圳地處亞洲,文化背景相同,發展路徑相仿。所以深圳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先進城市,應該把香港、新加坡作為標本。而且香港、新加坡發展既有共同的經驗,也有各自的特點,深圳可以有選擇的吸取。深圳未來30年,應該把趕超香港、新加坡作為一個目標提出來。借鑒香港、新加坡經驗,結合深圳的實際,走出一條具有符合自己實際的國際化城市發展之路。

二、深圳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先進城市的幾點建議

第一,加快制定一個中長期發展規劃。深圳處于香港、新加坡20世紀90年代初的發展階段和發展水平。1991年,新加坡政府發布《新加坡:新的起點》,制定新加坡跨世紀發展戰略,把經濟發展的重點放在20世紀最后10年的同時,著眼于21世紀前30年的發展,制定分階段的目標和任務。規劃了跨世紀的重大工程,提出要建立“亞洲的瑞士”,成為一個充分發達的國家。目前深圳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關鍵時期,與當年新加坡發展階段相仿,經濟社會發展既有良好的基礎和條件,同時也面臨著巨大挑戰和問題,迫切需要實現新變革、加快轉型和國際化。如何繼續保持領先地位,迎接新的挑戰,把經濟社會發展推向一個新的水平,是深圳目前面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應利用制定“十二五“發展規劃的機會,制定深圳未來30年中長期發展規劃:《深圳:新的起點》,提出未來的發展目標、發展重點和發展策略。這個規劃要體現新的起點、新的目標、新的轉折和新的舉措。

第二,優先和加快發展教育科學事業。建設國際化城市,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教育科學文化事業要比較發達。香港、新加坡之所以能夠保持經濟持續繁榮和世界第一、第二的整體競爭力,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力發展教育科學事業。在資源極度缺乏的香港、新加坡,人才是成敗的關鍵。因此,教育是一種對國民的投資、對前途的投資,是城市基礎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育是香港公共開支中最大的項目之一,預算開支約占經常公共開支總額的五分之一(回歸前)或四分之一(回歸后)。目前香港有十所法定大學,兩所法定學院,兩所注冊專上學院。香港高等教育國際化程度較高,在世界大學中的影響越來越大,在世界前200的大學中,香港占了五個席位。香港大學排名世界24,香港科技大學排名35,香港中文大學排名46,香港城市大學排名124,香港理工大學排名195。新加坡政府堅持“人才立國,教育為本”的國家戰略。在1991年新加坡政府制定的《新加坡:新的起點》長期規劃書中,更是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主要措施有:加強對就業人員進行再教育;改革中小學教育,把教育重點放在科技、創新思考和國情方面;把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發展成世界級大學,逐步將新加坡發展成“東方波士頓”。目前新加坡有3所大學,5所理工學院。其中新加坡國立大學世界排名23,南洋理工大學世界排名71。新加坡歷屆政府始終堅持大力投資教育,始終將教育經費支出列為僅次于國防的第二位,超過20%。深圳目前的政府財政教育投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作為教育后發展地區實屬不該。教育要實現跨越式發展,沒有持續超常的投入是不行的。要全面提高城市居民素質,加強對就業人員進行再教育。要增加科研開發投入,增強自身科技實力和研究開發的能力。深圳國際化的一大瓶頸就是外語水平普遍不高。建設國際化城市,應加快語言環境國際化。深圳應在雙語教學、官方語言采取中英文雙語方面先行先試。

第三,加快產業和經濟轉型和升級。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個經濟體在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之后,往往是服務業加速發展期,現代服務業將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當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后,第三產業占GDP比重、服務業就業人員比重往往超過70%。而2009年深圳服務業比重只有53.2%。這說明深圳目前二、三產業相互促進和聯動發展的動力和后勁不足。未來30年,是深圳服務經濟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和快速增長期。深圳除繼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外,應把發展現代服務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實現生產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的轉變。如果說,過去30年深圳加工工業發展解決了幾百萬從農村轉移出來的打工者就業的話,那么未來30年,通過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就有可能解決幾百萬從高校畢業出來的大學生就業。爭取更多的跨國公司在深圳設立地區總部;把本土企業發展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企業,把有前途的本土企業發展成跨國公司,幫助本土企業打入國際市場;優先發展服務業,使之成為深圳經濟發展的中心;繼續重視制造業的發展,使制造業的產值比重維持在25%的水平,加快制造業部門的行業重組,將勞動密集型的企業逐步淘汰轉移,而深圳集中發展高附加值的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重視科學技術的普及與提高,加速整體經濟從技術“引進型”向“創新型”轉變。同時,要使服務業、商業、制造業、貿易等各個領域都實現科技化。

第四,加快信息化進程,建設數字城市。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發利用信息資源,促進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歷史進程。21世紀將是一個信息化的世紀,知識和信息是最重要的社會資源。誰能抓住信息化發展浪潮帶來的機遇,誰就能形成新的發展優勢,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對于一個城市來講,其信息技術應用的層次越深,信息化水平越高,其核心競爭力、區域輻射力和綜合實力就越強。深圳尤其要加快信息化步伐,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城市的信息化、數字化程度是衡量城市現代化國際化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對于提升整個城市的生產效率和現代化水平具有關鍵作用。建議把信息化建設上升為城市發展戰略。

第五,深化改革開放,提高城市管理現代化水平。提高對外開放和國際化程度,使經濟活動有更大的方便度、開放度和自由度。從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高度出發,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從過去的管制型政府轉向服務型政府,進一步強化公共服務職能,提高政府效率。特別是要在城市和社會管理方面,向香港、新加坡學習,真正做到放得開,管得住。我們建議把維護公共安全上升為城市發展戰略。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做到依法施政和民主施政。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提高改革效率。為優秀人才干事創業和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努力吸納國際優秀人才到深圳工作。

注釋:

①②《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267頁;第133頁。

(作者: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猜你喜歡
新加坡國際化深圳
聚焦港口國際化
深圳歡樂海岸喜茶LAB店
新加坡
五彩斑斕的新加坡
人民幣國際化十年紀
從園區化到國際化
在新加坡乘公交車
深圳
深圳醫改破與立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