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自主創新能力戰略性躍升

2010-08-15 00:48深圳市委政策研究室課題組
特區實踐與理論 2010年4期
關鍵詞:創新型深圳企業

深圳市委政策研究室課題組

加快自主創新能力戰略性躍升

深圳市委政策研究室課題組

深圳市第五次黨代會把大力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加快自主創新能力戰略性躍升,作為城市發展的主導戰略之一。為了更好地落實市委的戰略部署,我們對自主創新的“深圳現象”作了一些調查研究,認為要非常珍惜深圳特殊的創新基因,謀劃我們的創新政策。

一、“深圳現象”的主要特點

深圳科技資源短缺,原始創新基礎薄弱,但在創新領域卻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成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用創新贏得尊嚴,用創新創造財富”的奇跡,形成了自主創新的“深圳現象”。

——成長速度快。創新企業數量和規模呈核裂變式增長,一批創新型本土企業超常規發展,在短時間內就成長為國內甚至是國際知名企業。華為公司1988年從2萬元起家,現在銷售額位居同行業全球第一,達到1500億,成為世界第五大電信設備經銷商。招商銀行1987年注冊資本1億元起步,現在資產達到20679億元,成為中國第六大商業銀行,躋身全球前100家大銀行之列。中國平安1988年成立時總資產0.5億元,現在總資產9357億元,在全球500強企業榜當中,名列全球壽險公司第二名。

——上市公司多。截至2010年5月,深圳上市企業共220家,僅次于北京、上海兩地,其中在海外上市的創新型企業87家,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的創新型企業54家,占兩個市場總數的11%,在全國大中城市排名第一。

——首富多。創新型企業由于掌握了核心技術,發展前景廣闊,利潤空間巨大,一上市就受到資本市場熱捧,騰訊、比亞迪、海普瑞等公司上市后,不斷刷新股價,連續改寫財富神話,不斷冒出靠科技致富的首富。

——領軍企業多。出現了一批瞄準世界領先技術的領跑者。賽百諾公司的產品“開創了生物高技術發展的里程碑”。國民技術公司的可信密碼模塊被譽為“中國PC信息安全的DNA”。邁瑞公司打破了跨國公司在醫療設備制造業的壟斷地位。雷地公司成為國際上首家能在常溫下產業化生產金剛石膜材料及制品的企業。

——創新成果多。2009年,深圳國內專利申請42279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20522件,均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三位;國內專利授權25893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8132件,均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二位;PCT國際專利申請3800件,占全國申請總量的47.5%,連續六年居全國首位。在特定基礎研究領域,深圳近五年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36項,其中華為公司和深圳大學分別獲得過“國家科學技術一等獎”和“國家科學技術發明獎”,華大基因先后在《自然》和《科學》發表了8篇研究成果。

二、深圳的創新基因分析

“深圳現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經過不懈的探索與努力,形成了與內地完全不同的創新機制與環境。作為全國首個經濟特區,不僅具有特殊政策的優勢,更重要的是形成了開放包容、“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特區精神;率先改革形成了公平高效、優勝劣汰、激勵競爭的市場經濟環境;率先開放引進了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創新的文化、創新的人才、創新的企業、創新的政府服務、創新的市場環境,共同構成了良好的創新生態,這些創新因素綜合作用,使深圳成為全國自主創新最活躍的城市之一。

(一)特區的創新環境吸引培養了大批具有創新基因的企業家。企業家是自主創新活動中的關鍵因素,是創新活動最有效的組織者。深圳特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試驗田”,開放的環境、靈活的機制,成為當時全國思想最解放的地區,吸引培養了一批以任正非、王石、馬明哲為代表,具有創新基因,在傳統體制下不可能脫穎而出的企業家,特區的歷史使命使他們更具憂患意識和民族責任感。特區率先打破“大鍋飯”,廣泛引入競爭機制,較早形成的市場經濟環境塑造了特區企業家富有進取精神、冒險精神和創新精神的特有品質。特區率先開放吸引了一大批外資企業,較早形成與國際接軌的經營環境,造就了特區企業家國際化的視野,先進的經營理念和駕馭國際市場的能力,他們敏銳洞察世界產業和科技發展最新趨勢,推動著企業始終處在創新的最前沿。他們用自己的凝聚力、感召力,吸引和帶動了一大批優秀創新人才,走上了自主創新創業的道路,催生和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創新型企業,他們成為深圳創新的杰出代表,帶動深圳自主創新欣欣向榮、生生不息。

(二)充分發育的市場經濟催生了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模式。與傳統的從科研到成果轉化的創新路徑不同,深圳走出了一條以企業為主體,由市場→產品→項目→成果的逆向創新路子,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創新帶來的高額利潤成為企業創新的不竭動力,創新是企業保持競爭優勢的必然選擇,研發人員、科研投入、專利申請、研發機構90%在企業,企業成為最具活力的創新主體。深圳資源缺乏,空間有限,只能向創新要資源、要效益,創新是企業的天賦稟性,深圳企業不僅注重技術創新,而且注重商業模式和管理制度的創新,創造了綜合性、多元化創新模式,與其他地區相比,深圳雖然科研院所少,但企業整合利用資金、人才、技術等創新要素的能力強。企業通過創新實現了超常規發展,產生了巨大的示范帶動作用,形成了創新型企業“群落效應”,成為全國創新活動最活躍的地區。

(三)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凸顯深圳創新的國際性和先進性。深圳利用毗鄰香港的有利條件率先開放,主動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為自主創新奠定了產業基礎,培養了創新人才。在核心技術和市場被跨國公司壟斷的背景下,深圳企業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通過參與國際產業分工,與國際巨頭同臺競技。從產品配套起步,高起點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與國際標準接軌,既注重技術創新,又注重工藝流程創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產品,成為全球產業鏈的重要環節。在全球范圍配置創新資源的能力,使深圳的自主創新,迅速站到了世界前沿,有的企業像海普瑞、研祥智能、三諾等,在技術和市場的縫隙中獲得發展機遇,成為國際細分市場的領跑者,有的企業像華為、中興通信、比亞迪等,在核心技術和標準制定方面獲得突破,打破跨國公司壟斷,成為`國際一流的行業龍頭企業。

(四)發達創新的金融市場是我市自主創新的重要支撐。資金短缺是制約企業創新的瓶頸,深圳金融市場發達,各類金融機構208家,是全國金融機構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深圳金融業競爭激烈,經營管理市場化程度高,金融業務、金融產品創新活躍,是全國重要的金融創新中心,為中小型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巨大支持,如率先開展個人創業貸款、中小企業集合發債,率先發展專業信用擔保機構,擁有管理規范、擔保能力強的信用擔保機構287家,特別是利用深交所優勢,率先推動創投行業的發展,擁有創業投資公司252家,是國內創投行業最發達的地區。創業板的開設令深圳中小企業的發展如虎添翼,使企業在創業、成長、發展的各個階段,都能得到較好的金融服務和資金支持。

(五)政府卓有成效的引導扶持營造了有競爭力的創新環境。政府通過政策法規、規劃引導、財政扶持等,與市場機制共同作用,催生了自主創新的“深圳現象”。深圳率先實行企業登記制度改革,降低注冊門檻,簡化審批程序,實行企業無主管部門等,營造了基本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市場環境,促進了大量充滿活力的中小企業的發育成長。政府在關鍵時期的政策引導,對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政府把握產業發展趨勢,不失時機地出臺了一系列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1998年,深圳率先出臺鼓勵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22條”,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近兩年,把創新作為城市發展主導戰略,大力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文件,把深圳的自主創新推向新的戰略高度,引發了新一輪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熱潮。政府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推動建立產學研聯盟,積極引進國內外創新資源,建立了一批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加大了公共服務產品的供給,較大地改善了深圳科研基礎薄弱的狀況。為了解決中小創新型企業融資難問題,政府發起成立了高新投、創新投、中小企業擔保中心等科技融資服務平臺,這三個機構成立十多年來,按照商業化模式運作,用20多億的初始資本,帶來了1000多億的融資服務,對中小創新型企業發展產生了巨大促進作用。

(六)獨具特色的移民文化極大地激發了創新熱情與活力。深圳是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崛起的新興城市,毗鄰港澳,快速移民,年輕人多,形成了獨特的城市創新文化。深圳居民平均年齡不到30歲,是中國“最年輕”的城市,年輕人朝氣蓬勃,接受新思想、新觀念、新知識、新技術能力強,崇尚創新,創新熱情高,勇于挑戰,敢冒風險,形成了崇尚創業創新的社會風尚,激發創新熱情的肥沃土壤。

三、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

改革開放初期那種敢為天下先的闖勁有所減弱,創新創業的某些優勢在弱化,比較突出的是:

(一)吸引人才的比較優勢在下降。深圳曾經是國內人才就業和發展的首選之地,但近些年隨著內地的快速發展和環境改善,過去的人才擠出效應減弱,吸引創新人才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反映一是人才招聘成功率下降。如邁瑞公司近年對全國高校畢業生招聘時成功率僅為43%,高校畢業生就業選擇西安、成都等地的越來越多,主要是深圳與內地的收入差距在縮小,但內地的房價相對便宜、生活成本較低。二是名校畢業生來深比例下降。近年深圳接收應屆大學畢業生中重點大學的畢業生比例逐年下降,如幾大市屬醫院很難招到中山醫科大學、華西醫科大學等重點醫學院校的畢業生,只能招到一些二本院校的畢業生。三是高端人才流失現象嚴重。如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僅2006年至2008年調離或辭職教師就有11名。中興通訊公司在深圳搞研發工作的高端人才有70~80%要求調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工作。

(二)用地制約導致創新能力強的本土企業出現外遷現象。目前深圳在轉移低端產業的同時,一些本土培育出來的上市公司和高科技企業也在向外轉移。外遷企業有些是成本的壓力,有些是出于自身的戰略發展和市場需要,但也有部分創新能力強、市場前景廣闊的行業龍頭企業,將企業主體向外遷移,這種現象值得警惕。如中青寶網是一家深圳土生土長的高科技網游公司,上市融資8個億,但公司總部用地問題難以解決,而其他城市在極力爭取他們遷移。培育一個創新企業品牌不易,特別是上市公司是集聚創新資源的重要載體,深圳用地政策的導向與創新戰略匹配問題值得反思和調整。

(三)源頭創新能力不足將是深圳必須破解的難題?;A研究薄弱制約了自主創新,制約了產業升級,制約了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深圳作為一個新興城市,基礎研究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深圳雖然通過建設虛擬大學園、深港創新圈、先進技術研究院、籌辦南方科技大學等進行了一系列努力,但效果的發揮還需要一段時間。過去我們通過強化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建立了“產學研”聯合創新的機制,形成了一定的整合能力,但整合創新資源的深度和廣度還不夠,爭取國家重點創新資源的努力還不夠,特別是整合全球創新資源的能力還比較有限,還沒有形成一套有效整合國際創新資源的體制機制,源頭創新薄弱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善。

四、對策與建議

“深圳現象”證明,創新是突破資源和空間制約,實現科學發展的有效途徑,是深圳閃亮的城市品牌。我們建議:

(一)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進一步提升深圳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地位。一是充分利用首個國家創新型城市的戰略定位,利用深圳的地方財力優勢,努力爭取中央及各部委的支持和資源,使深圳成為國家創新資源的布局重點,實現基礎研究的跨越式發展,建設成為國家核心技術自主創新中心,使深圳在某些重點領域取得突破,居于全球領先水平,成為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先鋒城市。二是要引進更多創新資源,引進和建設一批國家重點科研機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大型技術示范項目和國際先進技術等。三是充分發揮公共財政對自主創新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加強公共技術平臺建設,政府主導建設一批大型基礎研發實驗平臺,支持企業提高源頭創新能力。

(二)在集聚國際創新資源方面,要在體制機制政策上爭取有所突破。一是“深港創新圈”建設要取得實質性突破。兩地在創新要素流動、政府支持資金的運用、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結合、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合作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提升深港整體科技創新能力。二是加強與國際名校和科研機構的深度合作。積極探索引進國際名校和科研機構來深辦學,開展科研活動。深化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模式,支持企業與世界知名高校、實驗室建立技術聯盟、標準聯盟,打通整合國際創新資源的通道。

(三)強化深圳“創業天堂”的品牌效應,吸引全球優秀創業創新人才的聚集。一是要大力弘揚創新文化,形成“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氛圍,積極開展多元化、多層次的創新活動,讓創新激流充分涌動。二是進一步完善鼓勵創業創新的政策機制,把中國(深圳)創新創業大賽打造成在全球有一定影響、廣泛吸引優秀創新人才的平臺。實施創業激勵計劃,完善扶持政策和創業保障機制。三是加大對天使資本的引導和扶持,鼓勵支持天使基金在促進創業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四是完善吸引人才的政策體系,重點加大對創新能力強的創新團隊的支持和投入。把深圳打造成為更加富有創造力的“創業創新之都”。

(四)充分利用深圳資本市場的優勢,進一步培育和集聚創新資源。一是緊緊抓住創業板在深圳開板的歷史機遇,促進創投風投行業的蓬勃發展,積極推動資本與產業相結合,助推創新型企業跨越式發展。二是進一步加大創新型企業上市培育力度。上市培育工作涉及規劃國土、工商、稅務、海關等多個部門,現有機構缺乏權威性,協調難度大,建議在現有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上市辦)基礎上,加掛“中小企業服務局”牌子,強力推進上市培育工作。三是著力解決好創新型上市企業募集資金落地問題。上市公司是發展總部經濟、聚集創新資源的最快捷最有效的路徑,必須確保已經培育上市的企業不能流失,目前上市企業總部用地問題非常突出,建議將此問題作為市政府的重點專項工作,確保上市企業創新發展空間。

(五)進一步提高政府服務意識和水平,營造更有競爭力的創新環境。優良的政府服務是創新的重要促進因素,要勇于打造新的特區之“特”,為創新提供更加開放、寬松的特區環境。一是進一步優化創新政策導向。政府投入注重建立創新機制和創新平臺,注重分擔創新風險,注重對人的激勵;政府資源配置既要突出重點又要兼顧公平合理,避免大企業對中小企業的“擠出效應”;對政策效果及時進行評估和調整。二是完善支持創新的政府服務體系。深化“大部制”改革,進一步釋放行政改革效能。牢固樹立“企業為大”的思想,通過并聯審批、聯合辦公、上門服務等創新服務方式,優化服務流程,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三是提高基層執法水平。通過提高入職門檻、加強執法培訓等,提高執法人員綜合素質,加強對基層執法的監督檢查,盡快改善基層執法形象,為企業創新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猜你喜歡
創新型深圳企業
企業
學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思考
企業
企業
新工科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
高校實踐教學模式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應用
巴斯夫推出創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術
深圳歡樂海岸喜茶LAB店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深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