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與孤獨:農民工生存困境的心理機制探析
——從弗洛姆《逃避自由》一書說起

2010-09-28 03:58卞桂平
理論導刊 2010年8期
關鍵詞:弗洛姆個體化農民工

卞桂平

(南昌工程學院,南昌330099)

自由與孤獨:農民工生存困境的心理機制探析
——從弗洛姆《逃避自由》一書說起

卞桂平

(南昌工程學院,南昌330099)

由社會變革所引發的“民工潮”,一方面使農民工從原始束縛中獲得自由,確證了自身力量;另一方面,在陌生環境與競爭壓力面前,他們也倍感孤獨與彷徨,在“消極的自由”中卻無法得到真實的安全感?!俺鞘谢北锥说目朔?,一是農民工要確立積極心態、提升個體素質;二是城市要注重人文關懷、拓展歸屬意識;三是政府要消除制度壁壘、確保農民權益。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共生互動中使農民工的精神世界得以健全發展。

農民工;自由;孤獨;生存困境;心理機制

毋庸置疑,農民城市化是現代社會得以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然而,中國1億多農民工卻在城市的多年奮爭中無法實現在城市里的積淀,在年復一年的拼搏中,農民工總如“候鳥”般遷徙,始終無法脫離“土生土長”的農村及土地……即便是經過多年努力在城市富裕了的農民工也寧可放棄城市的“燈紅酒綠”,而選擇在農村建“高級別墅”,難以實現從“農民”向“市民”的轉變。因此,農民工的城市化也只僅僅停留在“進城”狀態,無法真正完成“市民化”角色的真正轉換。城市化速度的滯緩勢必成為中國現代化宏偉戰略實現的潛在阻力,進一步探討問題的成因與現實對策在當前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擬以弗洛姆的心理分析機制為資源,對此進行嘗試性探討。

一、自由悖論:《逃避自由》的心理機制解析

《逃避自由》一書是新精神分析學派代表人物弗洛姆的代表作,其在繼承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的同時,也對弗洛伊德的很多觀點做出了重大修正。弗洛姆認為人性既有生物性一面,也有社會文化性一面,認為人性中最基本的欲望除了自我保存的欲望外,還有逃避孤獨的欲望。在弗洛姆看來,自由是把雙刃劍。一方面,自由增強了單個個體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另一方面,自由也割斷了個體與自然及社會的紐帶,使個體的孤立感和孤獨感空前強烈。弗洛姆將自由所帶來的孤獨感稱為“自由的重負”,當這種重負達到一定程度時,人就會選擇逃避自由。

在《逃避自由》一書中弗洛姆區分了兩種自由:消極自由和積極自由。前者是指擺脫束縛,獲得自由;后者是指積極運用自由去發展自己,充分實現自我的完整人格。人類自由的歷史首先起源于擺脫自然界的束縛。弗洛姆將這種個人日益從各種紐帶中掙脫而出的過程稱之為“個體化”過程?!皞€體化”過程造成兩方面影響:一方面是個人力量的不斷增長,另一方面是個體獨自面對世界時的孤獨感也日益加深。前一方面表明伴隨“個體化”過程,個人的消極自由不斷增大;后一方面則表明個人消極自由增大的同時,積極自由并沒有同步增長。割斷了與世界的紐帶,卻又不能離開這個世界;擺脫了束縛,隨之增加的不確定感和孤獨感卻又常常使人無法承受——“個體化”過程使消極自由和積極自由之間的鴻溝越拉越大,自由越來越成為一種不堪承受的重負。造成的結果便是人們瘋狂地逃避自由,從而擺脫自由帶來的孤獨感和不安全感。弗洛姆認為這種孤獨感是我們積極自由滯后所造成的,如果通過改進社會條件能使得積極自由和消極自由同步增長,那么人類的很多社會問題便可得以解決。因為積極自由要求我們自發地通過勞動和愛,將獨立的、自我充分發展的個體重新和世界聯系起來。通過這種聯系,“自由擴大的過程并非惡性循環,人們可以自由但并不孤獨,有批判精神但并不疑慮重重,獨立但又是人類的有機組成部分”??墒窃撊绾胃倪M我們的社會條件從而實現積極自由呢?最基本的方法是發展一種真正的民主,因為“只有在高度發展的民主社會里,自由才有可能取得勝利”。

作為一種獨特分析視角,作者在進行心理分析時非常注重經濟、政治、文化等背景性因素,旨在全盤考量中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他的整個社會理論體系所帶給我們的啟示為研究重大社會問題提供了有效的借鑒資源,尤其是所體現出來的熱忱的人文關懷和美好的社會憧憬將給我們以永遠的激勵。

二、逃避自由:現實語境下的農民工心理沖突

在城市奮爭與拼搏的農民工,其生存方式與思想勢態與農業文明下的傳統農民有很大不同。在傳統農業文明下,真正“自由”的個體尚未生成,然而,同自然的原始關聯(原始束縛)及社會整體對人的天然約束卻給人以極大安全感。傳統的農業社會,人的確缺少個體自由,但究其原因不只是外在的,同時也是內在的,自由缺乏的主要根源在于那時自由的個體尚未生成,人仍然靠“原始的束縛”關系與外在世界相聯系。他尚未認識到自己是“個人”,他也未想到他人是“個人”。雖然傳統農業社會的人缺乏獨立和自由,但并不感到孤獨和焦慮,這是因為,傳統的農業社會秩序、穩定的社會制度、狹小的生存環境以及不變的社會地位都給人以一種原始的束縛,同時也是一種天然安全感。在那種傳統社會中,人從生下來開始,便在社會中有一個明確的、不會改變的和沒有疑問的位置,他或是作為一個農民、一個工匠,或是作為一個武士、一個小商人,他生根在“一個結構固定的整體中”,這一結構給他提供自在的生活意義,從而獲得一種生存的安全感?!吧鐣刃虮灰暈槿缤环N自然秩序,而人成為社會秩序中的一個確定部分,使人有安全和相屬之感?!盵1]18

“民工潮”的出現在某種意義上成為傳統農民“個體化”的重要表征,這一個體化過程使傳統農業文明下的農民成為自由、積極能動的創造主體,給社會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內驅力,但是,城市文明以個體化的競爭為顯著標識,那種傳統農業文明下的統一性和集中性開始走向微弱,資本、競爭、個人利益動機開始變得日益重要。因此,標榜個人主義的文化精神在城市生活各個方面得以體現。在這一個體化的歷程中,個性和自由得以普遍增長,已然成為現代新農民的典型特征。然而,原有固定經濟地位的改變、狹小生存空間的打破、宗法社會關系等原有態勢的變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農民工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他們感覺失卻了生活的意義,對自己和生活的目的倍感懷疑,始終感覺遭到威力龐大的“超人力量”、資本及市場的威脅?!坝捎诿恳粋€人都成為一個潛在的競爭者,人與他人的關系成為敵對的和疏遠的;他自由了,但這也就表示他是孤獨的、隔離的,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威脅……失去與人及宇宙的同一感,于是,一種他個人無價值和無可救藥的感覺壓倒了他。天堂永遠的失去了,個人孤獨地面對著這個世界——像一個陌生人投入一個無邊際而危險的世界。新的自由帶來不安、無權利、懷疑、孤獨及焦慮的感覺?!盵1]35-36由于必須在新的制度中扮演積極和獨立的角色,他們在獲得積極自由的同時,也脫離了賦予他們安全感及相與感的那些關系。他們不再生活于一個以人為中心的封閉社會里,世界成為沒有邊界的、同時也是危險的社會?!耙环矫?,他變得更加自立自主,而且不滿現實,喜歡批評。另外,他也覺得更加孤單無依,并產生一種惶恐不安的心理?!盵1]35-36

自由與孤獨之間張力的加大與增長的結果是逃避自由,這種心理機制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影響和決定著現代農民工的生存方式。為了消除在城市拼搏中所形成的自由和責任所帶來的重負和孤獨,他們往往采取與世無爭或者沉溺、封閉于內心世界的方式來擺脫,主動放棄自己的個性和主體性,變成無主體的“常人”。[2]表現之一是退回原有生活圈。據相關調查顯示,農民工除了必要的與外界業務往來以外,接觸最多的、感覺最可信的還是務工老鄉,只有在那個特有的“原始關系”的“場域”中,他們才可以釋放壓力,找回“自我”,感覺重新獲得自尊、自信與自由。二是委身于虛擬世界。為了消除個體化的自由所帶來的孤獨與彷徨感,許多農民工習慣于在虛擬世界中去確證自己的位置,K歌、QQ、時尚游戲等等正逐漸成為農民工(尤其是新生代農民工)引以為豪的身份標識,在虛擬世界中可以獲得現實矛盾中無法獲取的一種心理滿足感。三是尋求“理想靠山”。被排除在城市生活圈外的農民工們為了能在“邊緣化地帶”得以生存與發展,往往刻意去“攀親接貴”,在與城市群體的“接洽”中獲得前所未有的“滿足與安全感”。正如弗洛姆所指出:“這個逃避現實的心理機制,是大多數正常人在現代社會中所發現的解決辦法。簡而言之,就是個人不再是他自己,他完全承襲了文化模式所給予他的那種人格。因此他就和所有其他人一樣,并且變得就和他人所期望的一樣。這樣,‘我’與世界之間的矛盾就消失了?!盵1]111

三、積極自由:農民工心理釋惑的現實訴求

個體化進程不可避免地給人的生存帶來自由與孤獨并存的生存悖論,但是,人并不是命定地要走逃避自由的道路,人面前總存在著選擇的空間。逃避自由并不能使人獲得真正的安全感,人的真正出路在于確立“積極自由”的生存狀態。因此,解決農民工在“城市化”進程中所產生的“自由難題”及心理沖突,只有在體制、觀念等多維視角的協同整合中才能真正確立他們“積極的自由”狀態,從而促進個體“自我”的實現,不斷展示自身的個性和挖掘內在的潛能。

一是確立積極心態、提升個體素質。面對兩難的生存境遇(自由與個性的日益增長以及孤獨和不安的不斷加?。?,現實困境中的農民工只有兩條道路可以選擇:一個自然是擺正心態,積極面對在城市化的歷程中所遭遇到的一切困惑,積極去適應與改變,在與城市的共生共長中實現個體價值。另一方面就是消極逃避因個體化的自由而帶來的困惑。對于逃避自由的后果,弗洛姆曾清楚表示:“為了求生,人試圖逃避自由。他不由自主地又套進新的枷鎖。這種枷鎖與原始的約束不同,原始的約束還能給他一種安全感,而逃避自由并不能使人們復得已失去的安全感,而僅能幫助他忘記他是獨立的個體。他犧牲了個人的自我完整性,所得到的不過是不堪一擊的安全感。因為他忍受不了孤獨的滋味,他寧愿失去自我。因此,自由又使人再度套入新的枷鎖中?!盵1]133因此,對于農民工而言,保留與發展個體化進程中所發展了的自由與個性的積極成果,而又不陷入孤獨和不安的生存境遇,唯有確立“積極自由的存在狀態”,要積極主動地適應新的城市環境,在不斷地與城市生活的融合中提升自身素質,在保留自己個性和肯定他人獨立性的前提下“把自己與他人合為一體”,實現個體潛能的有效生長。

二是注重人文關懷、拓展歸屬意識。要積極引導農民工走出心理誤區,樹立其自強自立的信心,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理念,讓他們正視差別,承認差別,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積極地參與社會,實現自我。要運用情感關懷激活新生代農民工的精神動力。要注重感情上的傳遞與感應,通過政策引導、文化互動、社會輿論等,讓人與人之間多一點鼓勵、多一點關懷幫助、多一點換位思考、多一點相互信任,在全社會形成關心新生代農民工的良好氛圍,并將之內化為社會成員的應有修養,從而撥動農民工的心弦,拉近他們的心理距離;要不斷完善社會心理救濟體系,使農民工在遇到心理問題時可以找到傾訴和幫助的對象,從而緩解心理壓力,看到生活的希望;要想辦法解決他們的貧困,幫其樹立生活的信心,從而從源頭上真正消除他們的貧困和由此滋生的種種不滿和怨恨情緒;要對那些在農民工隊伍中涌現的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大力宣傳和表彰,使他們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的認同,從而擺脫物質與精神的“貧困”,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是消除制度壁壘、確保農民權益。要化解農民工的消極心態,政府必須清除這種心態所產生的“制度性”根源,適時地制定并落實一系列有利于改善或改變他們弱勢境遇的政策,使他們能切實感受到黨、國家和社會對他們的關懷和愛護,樹立生活的信心。一是要改革現有的戶籍制度。當前,應放寬對農民工獲得城市戶籍的限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逐步廢除戶籍制度,使農民工獲得正式的市民身份。二是要消除對農民工的就業限制,促進城市勞動力市場的整合,保護農民工的平等競爭權。用社會的公平公正原則去確保新生代農民工免受經濟利益或是心理上的傷害。三是要逐步將農民工納入城市社會保障體系的覆蓋范圍,為農民工提供失業、養老、醫療、住房等社會保障,消除對他們的社會保障障礙。四是要加大勞動監察力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五是要將農民工子女納入城市義務教育體系,對其實行與城市學生一視同仁的政策,保護其義務教育權利。唯有如此,農民工在政治生活中才能夠以不同形式和途徑充分享有并行使“當家做主”的權利而成為現實的“權力享有者”,在經濟生活中才能夠享有廣泛、可靠保障的自由平等權利而分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農民工的現代公民意識才能得以型塑,各社會主體也才會各得其所。

四、結束語

馬克思曾言:“在真正的共同體的條件下,各個人在自己的聯合中并通過這種聯合獲得自己的自由?!盵3]農民工在城市奮爭中所產生的消極自由與彷徨心態,以及伴隨而至的主體精神勢微,究其根源,并非一種或者幾種因素使然,實質上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既有一般的因素,也有特殊因素,既有現實因素,更有歷史因素,……。積極自由的實現“離不開對經濟和社會的變革”。[1]109因此,問題的解決必須置于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和歷史等“共同體”中進行“總體性”考量,也唯有如此,農民工精神世界的健全發展以及城市化的有效推進才有可能獲得解決的實現基礎。

[1][美]埃里?!じヂ迥?逃避自由[M].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1987.

[2][德]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M].陳嘉映,王慶杰,譯.北京:三聯書店,1987:155-160.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9.

D422.7

A

1002-7408(2010)08-0066-03

江西省“十一五”教育規劃項目(08YB086)階段性成果。

卞桂平(1976-),男,安徽安慶人,哲學碩士,南昌工程學院思政部講師,研究方向:現代化視域下的精神構建。

[責任編輯:張亞茹]

猜你喜歡
弗洛姆個體化農民工
《風平浪靜》黑色影像的個體化表述
弗洛姆人本主義精神分析的啟蒙價值*
2021年就地過年農民工達8 700多萬
個體化護理在感染科中的護理應用
以農民工欠薪案“兩清零”倒逼發案量下降
淺談弗洛姆的自由思想與人的孤獨——對其代表作《逃避自由》的分析
不樂多冤
對農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驚小怪
一群農民工的除夕夜
個體化治療實現理想應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