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哲學的解放話語

2010-10-25 05:52張廣森
理論導刊 2010年9期
關鍵詞:本體論異化馬克思

張廣森

(天津城市建設學院社科部,天津300384)

馬克思哲學的解放話語

張廣森

(天津城市建設學院社科部,天津300384)

馬克思哲學以“本體論承諾”的形式標示了關于人的解放的理論宗旨。通過理論批判與實踐批判,馬克思哲學的解放話語及其實踐路徑真實地呈現了出來。而中國特色社會理論體系正是對馬克思哲學解放話語的繼承與創新。

本體論承諾;人的解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傳統本體論終結后,馬克思哲學以一種新的哲學形象出場。新哲學突出社會物質生產實踐的地位,并把人的本質的實現歸于歷史性的生成之中。人在物質生產的歷史活動過程中,通過感性實踐不斷揚棄異化勞動對人本性的壓制,最終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在馬克思哲學的理論和實踐進路中,人的解放始終是馬克思哲學的根本承諾,就此而言,人的解放始終是馬克思的哲學話語。厘清這一點,我們才能在馬克思哲學創新發展中,堅持馬克思哲學的理論宗旨,使馬克思哲學能夠真實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行學理上的辯護。

(一)

西方學者在對待馬克思哲學是否具有本體論上有三種態度:一種是認為馬克思哲學是一種文化現象,是反本體論的,比如在海德格爾那里,馬克思與尼采一樣是西方哲學的極端可能性的實現,因而是對本體論的徹底否棄;一種則是把馬克思哲學的本體論歸結為“社會存在”本體論,比如盧卡奇;一種則是把馬克思哲學本體論歸結為關于人性的本體論。因為馬克思哲學并沒有對微觀人性方面進行系統研究,因而,他們以情緒等非理性人性因素填補馬克思哲學的所謂“空白”,最終將馬克思哲學理解為關于人性本體論,如法蘭克福學派。這三種態度積極意義在于提示我們要多視角地解讀馬克思哲學,而其共同的缺失是沒有抓住馬克思哲學一以貫之的理論硬核是關于“人的解放”。因而,在他們的本體論語境中,出現了兩個截然相反的馬克思。

馬克思哲學雖然終結了傳統哲學,但是,傳統哲學的本體觀念并沒有因此失去存在的根由,只不過馬克思哲學以本體論承諾的形式把“人的解放”作為自己的理論追求。在馬克思哲學語境中,他以人的感性實踐活動統一了傳統哲學本體與現象的兩離,要求哲學真正地站在穩固的基地上。哲學立基于感性實踐活動基礎上,并不是要消解人的主體性,而是要把人置放到人的現實的生存活動的環境與條件之中,去挖掘人之所以呈現為當下的生存狀態及其本質的客觀原因,只有發現了人的當下生存狀態的根由,才能找到克服這種狀態的現實道路,才能把人從當下的狀態中解放出來,使個體的人實現其自由全面發展的本真本質。在這樣的邏輯理路中,馬克思哲學依然是“宏大的敘事”話語,依然具有對人的生存意義與價值的形上關懷。

馬克思哲學以“人的解放”本體論承諾的理論形式展開自己的邏輯進路,并不意味著馬克思哲學是向傳統哲學的回歸,或者馬克思哲學如同現代西方人本主義哲學那樣把哲學本體歸于人性。傳統哲學的本體是實體本體,它先驗地設定純粹意識存在的合理性,所有的現象存在必須被納入到純粹的意識或者理性中,才能求得自身的合理性與合法性。經驗論雖然把外在自然的時間上先在性當作邏輯上的優先性,但是,經驗論對外在世界的證實也必須求助于理性的能動性,才能為知識提供具有普遍有效性的邏輯環節。因此,無論是唯理論還是經驗論,都是以一種片面性取代另一種片面性,不能根本解決本質與現象、經驗與先驗、自由與必然的兩離問題,這也是近代哲學必須要被終結的邏輯前提。終結傳統本體論哲學后,哲學立刻展示出多種多樣的形式,但是,這種多樣性本質上并沒有放棄現代哲學內含引導的本體論意蘊。人本主義哲學的非理性意志、權力等依然是對人性的深度開掘,根本上仍然是一種本體論哲學的樣態,只不過,現代哲學的本體論沒有采取傳統本體論的概念原理體系而已。正是基于這樣的緣由,蒯因才以本體論承諾的形式標識現代哲學的本體論,本體論承諾揚棄了傳統本體論的“實體”,以“約定”、“承諾”等非實體物而代之。但是,本體論的內涵所指向的仍然是人的意向性追求,一種力圖把握世界、解釋世界、理解人生價值和意義的最高原則和根據。從這個角度理解本體論,毋寧應把現代哲學的本體論理解為具有本體論意義的、一種關系到人的自由與解放的、并使人內在地覺知到此的承諾。從此看,認為馬克思哲學是反本體論的,或根本沒有本體論就失之計較。

問題不在于馬克思哲學具有什么樣的本體論,而是不應將馬克思本體論實體化和單一化。要防止實體化馬克思哲學,惟一的途徑只能是在“本體論承諾”語境中理解和把握馬克思哲學,如此,才能消解掉實體化本體論所必然出現的絕對性和封閉性,開顯出馬克思哲學在本體論意義、方法論意義、生存論意義上的開放性視域。任何單一的視角都無法正確地理解馬克思,馬克思本身對體系的拒絕以及從不終結真理的承諾,把一個豐富的、與時俱進的馬克思呈現出來。我們也只有像德里達那樣反復地閱讀馬克思,才能始終將自身保持在馬克思哲學的普照之光中。

(二)

馬克思哲學并沒有停留在本體論承諾的“約定”之中,而是通過對德國古典哲學的批判改造和對社會主義運動的現實參與,在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展開自己的解放話語。

首先,“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1]416,在批判中展現出人的解放的必要性。宗教批判的目的是要消解神圣形象,把人的本質歸還給人。但是,把人的異化本質還給人自身并不能說明宗教的來源,還必須揭示人的本質的“在世”性。因此,馬克思注重對現實進行批判?!坝谑?,對天國的批判就變成對塵世的批判,對宗教的批判變成對法的批判,對神學的批判變成對政治的批判?!盵2]2在市民社會中,個人生活和類生活、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是二重的、分裂的,人也因此在天國和世俗世界之間是分裂和對立的。只有克服了這種對立,實現了人類解放,才能把人的本質還給人自己??梢钥闯?,馬克思對現存一切的無情批判中包含著一種對人的解放的內在關切。

“任何一種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關系還給人自己?!盵1]443但是,只有在同時具備了物質武器和精神武器的條件下,人的解放才是現實的。馬克思哲學在對現實社會制度的批判中,揭示了人的本質異化的真正根源,找到了能夠消滅這種根源的物質力量。因而,馬克思哲學是最為徹底的哲學?!八^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盵2]9所謂事物的根本就是徹底廢除宗教以及必須消滅一切奴役關系,消滅私有財產,消滅無產階級自身,才能實現人的解放。馬克思明確指出:“哲學不消滅無產階級,就不能成為現實;無產階級不把哲學變成現實,就不可能消滅自身?!盵2]16在這里,無產階級是實現人的解放的物質力量,而精神力量則是馬克思哲學。如果沒有馬克思哲學在批判舊世界過程中呈現出一個新世界,無產階級從“非人”恢復成為人就是不可能的。所以,馬克思哲學本體論承諾為人的解放何以可能提供了內在的根據,或者說,人類歷史內孕著的本體論意向性追求正就是人的解放。

其次,“正是在改造對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證明自己是類存在物”[3]54,在勞動中展現出人的解放的必要性?!皠趧舆@種生命活動,這種生產生活本身對人說來不過是滿足他的需要即維持肉體生存的需要的手段?!盵3]53人在為自己爭取生存資料和生活資料過程中,不僅受自然界的制約,而且通過自身的能動作用改造自然界,使自然界成為為我所用的人化的自然界。正是人的勞動的受動與能動的辯證統一,人才成為人。動物也對自然做適應性改造,但是動物是通過改造自身去適應自然界,因而動物的全部生產的目的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肉體需要。而人甚至在不受肉體需要的支配下也進行生產,因此,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就在于“人的類特性是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自由自覺”地按照自己的形上本性所追求的目的,把自己實現為除生存需要之外,還有其它超越性需要的特殊的存在物。但是,從當前的經濟事實出發,勞動本然所具的人的自由創造性力量同現實中的勞動的外在強制片面性形成了尖銳的對立,以至于人只有在滿足自己的動物般本能需要時,才是自由的?!岸谶\用人的機能時,卻覺得自己不過是動物?!盵3]51因此,勞動在市民社會的經濟事實中與合乎人本性的自由自覺活動相違背,是異化著的。

異化勞動最終導致自我異化和人與人的異化并不是邏輯推理,而是在現實的實踐活動過程中生成的?!爱惢枰詫崿F的手段本身就是實踐?!盵3]58在現實的實踐活動中,異化勞動所產生的種種問題充分暴露。要克服異化勞動,也必須通過現實的實踐活動,即現實的共產主義運動才有可能?!肮伯a主義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揚棄?!盵3]77只有在現實的共產主義運動過程中,才能消除奴役,消除私有制,實現工人階級的解放和人類解放??梢?,馬克思對異化勞動的分析所展示出的是對人的解放,把人的本質歸還給人自身的渴求。

第三,“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3]80,在“改變世界”中展現人的解放的可能性。在異化勞動的分析中,馬克思揭示了人的解放的必要性以及實現人的解放的可能性。馬克思始終強調人是社會存在物,人的異化勞動同樣勾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他人、人與自身的關系。人的發展受制于自然界、社會關系,其根本原因在于分工。分工導致了物質勞動與精神勞動的分離,導致了市民社會中的勞動異化。雖然分工推動了發展,為個人個性的全面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但是,“只要分工還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動對人來說就成為一種異己的、同他對立的力量,這種力量壓迫著人,而不是人駕馭著這種力量?!盵2]85只有訴諸于革命的實踐和理論的雙重批判,克服了異己的社會關系,也就是在共產主義社會,個人不再被強制在特定的活動范圍,而是自由地發展自己的才能和愛好,個人才能以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在這里,馬克思哲學已然不同于費爾巴哈、黑格爾乃至所謂的“共產主義”理論,初露出唯物主義歷史觀的曙光。

馬克思哲學最激動人心的地方并不是要著力破解某個哲學難題,他所有的理論和實踐的努力都指向人的解放。他由哲學轉到經濟學,其目的更是明確地要為工人階級提供解放自己和全人類的理論武器以及實踐的路徑,并最終將他的理論宗旨實現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盵2]294這并不是一個思想假設和邏輯推理,對馬克思哲學來說,“共產主義對我們來說不是應當確立的狀況,不是現實應當與之相應的理想。我們所稱為共產主義的是那種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盵2]87對于實踐的唯物主義者,即共產主義者來說,全部的問題只在于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德國古典哲學在“睡帽中”發生的人的革命的努力,在馬克思這里則落實到實踐行動。以往的“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盵2]57促進人的自由和解放。恩格斯簡明地把唯物史觀歸結為“關于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的科學”[4]241說出了馬克思哲學真正的理論旨趣。

(三)

應當說,解放話語是德國古典哲學的經典問題。但是,他們對人的解放的關切更多是理論邏輯上的關懷,僅只是觀念上的革命,而不具有任何現實性。而在馬克思那里,人的解放只有落實到現實物質生產實踐中才有可能,“只有在現實的世界中并使用現實的手段才能實現真正的解放;沒有蒸汽機和珍妮走錠精紡機就不能消滅奴隸制;沒有改良的農業就不能消滅農奴制;當人們還不能使自己吃喝穿住在質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證的時候,人們就根本不能獲得解放?!夥拧且环N歷史活動,而不是思想活動,‘解放’是由歷史的關系,是由工業狀況、商業狀況、農業狀況、交往狀況促成的?!盵5]18所以,馬克思哲學的人的解放絕不是抽象的理論革命,而是把人的解放與具體的生活實踐密切地聯系起來,在現實的社會實踐的歷史性中,實現人的解放。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就是對馬克思哲學的解放話語的具體實踐。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著兩個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國家獨立和民族富強。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指導下,我們已經實現了民族獨立,現在,我們正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指導下,為了民族的富強而努力奮斗。無論是實現民族獨立,還是民族富強,本質上都是馬克思哲學解放話語的具體化,都是要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創造經濟、政治、文化和體制條件。因此,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內在地包含著馬克思關于人的解放的宗旨。但是,目前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已經淡化了馬克思哲學的解放話語,成為一種只為當下經濟發展辯護的實用精神。我們認為這種看法沒有真正地理解馬克思哲學關于社會生產實踐的歷史性與生成性的基本觀點,沒有理解馬克思關于共產主義是一種歷史運動的基本觀點。一句話,沒有理解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辯證法”,所以,才誤讀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神實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體現著兩個基本的理論訴求,一是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實現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從而為中華民族的富強、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奠定豐厚的物質基礎;二是明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通過經濟政治體制改革,消除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社會關系,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發展,在30多年的改革開放實踐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而物質生產發展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增加國家財富的質量和數量,更為根本的是要為人民群眾的物質、精神需求的滿足創造制度條件,使人民群眾的需要、興趣、能力和熱情能夠持續和諧地發展,“在一個國家取得這種和諧情形的時期,也就成為它的繁榮、它的道德、它的強盛和幸福的時期?!盵6]63這兩個理論訴求既合乎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也始終堅持了馬克思哲學關于人的解放的理論宗旨。在馬克思哲學的解放話語中,當下的社會實踐根本上就是實現人的解放的一個必經的環節,不通過這個環節,人的解放只能是觀念的解放。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積極探索與創新,本質上是要把過去現在與未來統一于當下的發展實踐,通過當下社會發展實踐,為人的解放創造條件。

總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是對馬克思哲學解放話語的真正繼承。馬克思哲學關于人的解放理論是建立在物質生產力極大發展的基礎上的理論設想,對于中國特殊的國情而言,只有首先通過物質生產力的發展,才能為人的真實的解放奠定基礎。這也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必須高揚的偉大旗幟的真正原因。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馬克思恩格斯.費爾巴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6]黑格爾.歷史哲學[M].北京:三聯書店,1956.

[責任編輯:閆生金]

A 81

A

1002-7408(2010)09-0025-03

張廣森(1963-),男,山西沁水人,天津城市建設學院社科部教授,哲學博士,研究方向:社會哲學。

猜你喜歡
本體論異化馬克思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農村聘禮的異化與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視角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商品交換中的所有權正義及其異化
異化圖像的人文回歸
CP論題能為本體論論證提供辯護嗎?
張栻的本體論建構及其體用邏輯探析
張載哲學的本體論結構與歸宿
當前大眾文化審丑異化的批判性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