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工類高校人文社科競爭力評價體系的構建

2010-11-01 08:44李妮王建偉董淑霞孫志偉
理論導刊 2010年4期
關鍵詞:理工類社科社會科學

李妮,王建偉,董淑霞,孫志偉

(長安大學a.人文學院;b.經管學院;c.社科處,西安710064)

理工類高校人文社科競爭力評價體系的構建

李妮a,王建偉b,董淑霞c,孫志偉b

(長安大學a.人文學院;b.經管學院;c.社科處,西安710064)

本文結合現有的高校人文社會科學評價體系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評價現狀,以學科“交叉、滲透、延伸、發展”的新理念為指導,將不同特色的理工類院校人文社會科學評價更科學地容納到評價體系中,以評價體系作為高校人文社科發展的導向原則,以促進人文社科創新為目的,構建一個公平、科學、全面的理工類院校競爭力評價體系。

特色;理工類院校;社科評價;人文社科發展;創新

人文社會科學在解放思想、觀念變革和推進社會進步中有著巨大的歷史作用,社會科學的進步必然帶來一個國家、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的進步,因此我們決不可忽視人文社會科學在現代科學進步、社會進步中的重要作用。近年來,對高校人文社科評價越來越多,代表性的就是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并且評價體系日趨改善,但依舊有很多缺陷,比如指標的設計不合理,經費數目的簡單引用,定量化未能突出人文社科的影響力;尤其對于理工類高校來說,未全面考慮理工類院校學校的特殊性,致使指標不能全面完整體現理工類院校等各類學校的人文社科的發展水平。綜觀當代科學的發展,交叉學科與新興學科比比皆是,形成了所謂的“大知識體系”,現代科學的發展已經不是靠科學家個人的智慧勞動,或者單學科來完成某一項重要的研究,因此,我們必須引導人文社會科學的正確發展,使其朝著學科發展的大趨勢邁進。為實現此目標,我們積極構建理工類院校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競爭力評價體系,希望一個完整全面體系的建立能給人文社會科學的進步做出貢獻。

一、理工類高校人文社科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原則

設計合理的評價體系是準確定量評價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及發展的最重要的環節。在此指標體系的設計時,綜合了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的特點和已有評價體系的長處,我們認為指標的選擇應該以客觀性的原則展示人文社科發展的實況,兼顧精確性,使指標必須能夠較為準確地描述人文社會科學某一方面的特征,尤其是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部分;總體考慮、科學分類,使指標相互之間不會自相矛盾且達到應有的評價效果;當然,無論指標設計的多完美,如果不可操作,將是一場徒勞。首先要方便數據采集,而且每一個指標必須能夠根據其程度、級別、數量等的差異列出不同層次等級并賦予定量的含義,以便把定性描述轉化為定量描述,使評價更易于操作。

新指標體系重點考慮顯示特色的原則,即評價指標考慮每個學校的辦學特色,設立體現其特色的指標,盡顯高校人文社會評價的公平性、科學性。不同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依托不同,尤其是以理工為主的院校,它們的人文社會科學成果是將人文社會科學滲透到了特定的領域,是從更加細微之處來體現人文社會科學的價值的,而且以這個原則可以淡化人文社會科學基礎薄弱帶來的評價的不公平性,因為人文社會科學的重大成果體現在創新之中。在將人文社會科學與理工類院校的特色結合時,形成的創新成果是在社會生活的細微方面,深入到了各個理工領域,形成交叉滲透的結合點,既對滲透領域的研究視角多元化,理論研究與問題研究并重,又具有加深思考、擴大影響的作用,此時不僅有其創新的理論價值,而且也有應用價值;既關注基礎研究成果,又關注應用研究成果,體現了核心的研究勢必涉及多學科的交叉的思想。但由于科研成果評價時的主觀性及評價指標中的設置不合理性,將這種領域的研究成果排除在度量的范圍之外,使一些理工院校感覺到人文社會科學無論怎樣發展,進展很慢,也就是說忽略了交叉成果的人文影響,不利于未來“大學科”的發展。

就人文社會科學而言,雖然發表了很多的論文,出了很多的成果,但大量的都是重復,了無新意,原創性的東西極其罕見。針對這種弊端,此評價體系相比其他一些體系增加了幾個特殊的指標,以便激勵創新,給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尤其是理工類高校的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引領一個正確的方向,還要能從此評價中看出同一學校不同時期人文社會科學的進步。

二、指標體系的構建

回顧整個人文社科評價的歷史,不同學者有不同的主張,分歧主要出現在人文社會科學成果評價部分,在對成果評價時,選取什么樣的指標,怎樣選取,用什么方法來評價人文社科成果。評價體系中指標的數值來源于成果的科學評價,只有人文社科成果評價客觀、精確、公正時,基于此的學校人文社科競爭力評價才能正確評價?,F行的人文社科評價方法有同行評議法、指標體系評估法、“以刊論文”法、文摘法、引文分析法,上述各種評價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被使用,各種方法都有其優勢何不足,同行評議法在社科評價上有過很大的成功,但受人為因素影響很大,學術腐敗的抵抗力很低?!耙钥撐摹狈ǚ糯罅似诳淖饔?,致使高校為了提高排名,與核心期刊有關的學術不道德行為。指標體系法難度在于體系中的指標不能涵蓋人文社科的全面影響。文摘法沒有形成學科覆蓋面,遺漏潛在的有創見的研究。引文評價方法較客觀且數量上的可累積、實踐上易操作。目前在社會科學成果評價方面要取得共識還是比較困難的。社會科學評價方法的優劣比較主要應看它們的科學性、客觀性和可信度,從建立常規的社會科學評價方法的角度出發則還應考察它們的通用性、時效性、易操作性和對各種學術不端和學術腐敗的抗力。綜合上述各種評價方法以指標體系法為基礎,重點引用引文分析法得來數據,吸收各評價方法的優點,結合理工高校人文社科發展特色的要求構建該體系。

(一)指標的選取原則。該體系指標選取以公平性、全面性、易于定量性、突出理工類高校人文特性、數據易得性為原則,撇棄那些難于統計、即使統計成功誤差也很大、不太適應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的指標,兼顧定量與定性評價。

(二)評價體系的構建。我們把社科實力的評價指標體系也基本分成四個部分:社科積累、科研成果、科研質量、人文社科影響。本著人文社會科學從積累到發展,最后達到對社會產生影響的主線,用這些指標闡述出理工類院校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的目的及意義。

1.人文社會科學積累。人文社會科學積累體現了理工類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基礎設施建設,師資力量的配備,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潛力,還有能體現出人文社會科學的沉淀性。此處指標較客觀,并且數據易得。

2.人文社會科學科研成果。人文社會科學成果評價在理工類社會科學的發展中發揮著特有的評估作用、導向作用和激勵作用,同時也是人文社會科學競爭力評價的重中之重。人文社會科學科研成果評價的現狀:盡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界與科研管理部門分別從時間與理論角度對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問題做了大量的時間探索與理論研究,但是,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得出的觀點與結論也各異,各種評價規范之間存在著矛盾與沖突,各種評價理念與具體的評價之間也有脫節現象。如果研究成果本身的評價不科學,那么即使建立的整個評價體系的指標選取的再科學,評價結果也是與事實嚴重扭曲的。在此類指標的選取時還應注意,人文社會科學具有地域性,人文性的特點,好的論文不一定總被這幾項期刊接收。所以,要想對整個人文社會科學有科學的評價,必須根據成果評價本身的特點,處理好此部分指標及其權重的選擇。由于此種原因,在選取指標時,我們本著科學性、全面性、方便定量研究、數據易得的原則,提取了本部分的幾個指標。

3.人文社會科學科研質量。這部分指標是對理工類科研成果部分指標的完善,強調了科研不僅要重數量更要重質量,數量眾多的研究是量的積累,有其對學科建設的影響力,能創造科研的氛圍,而質量評價是我們所期望的,是防止科研的重復、敷衍,防止過分的粗制濫造毀壞社科科研這鍋“湯”的有效手段,并且可以改善人文科研中急進、功利的風氣。只有兩者結合才能確??蒲谐晒糠值脑u價更科學、更完善。

此處我們將引用次數作為對論文質量的指標,因為其對科研成果具有很強的肯定性,一篇文獻之所以會被引用,往往是因為它對引用者的學術思考產生了影響,對新知識的產生起了催化作用,而這正是其價值所在。在項目質量指標中,還以國家頒發的獎項作為主要指標,撇棄它的低抗腐敗性,它是易于統計的。

4.人文社會科學影響。此處,我們將理工類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的影響主要分為具有具體效果、易見的影響和具有人文氣息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并且必須認識到影響是很難量化、難于統計的。

(三)指標體系表

(四)體系指標的特點詮釋

1.以理工類為依托的人文社科項目數:該項指標展示理工類高效科研的交叉滲透性特點,體現理工院校人文社科的未來發展。

2.經費數/項目總數:此指標既可以減弱以錢數論價值的弊端所產生的不足,又可以壓制亂接項目不計質量的欲望。

3.提交有關部門的研究報告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分為基礎性研究和對策性研究,對有關部門的報告是對策性研究。很多國家、省市級項目要相應的人文科學的印證,促進人文社會科學對理工類項目的研究,還有增加理工類大項目依托下的子項目的研究,有利于創新。

4.在校學生發表的論文數:該項指標可以看出該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對基礎教育的影響,并可減少由于發表文章費用而造成文章未能計算在成果中的不足。

5.理工相關領域核心期刊收錄論文數:此項指標考慮到交叉學科發表的論文部分甚至大部是不被人文社科核心期刊收錄的,它的設立使評價更全面且更能切合理工類院校的未來發展要求。

6.被引用的次數/理工人文交叉相關領域能檢索到的論文總數:此項指標可體現出被核心期刊收錄到的文章的價值,比值越小,說明論文的成果對所研究領域的影響越小。

三、指標權重的分析

權重體現了各指標間相對重要程度,影響到對評價結果的貢獻大小。在評價指標體系中,各指標權重的確定直接體現了科研政策的導向作用。所以,合理分配權重是評價中量化的關鍵,是最關鍵和最敏感的環節。至于各指標的權重,在目前情況下,可直接根據專家們的意見來確定,也可以通過模糊數學的方法來求得,但即便是用數學方法,專家的意見也是很重要的,否則就無法通過指標間兩兩比較來確定孰輕孰重,請在本專業有較深造詣的專家對各項指標的重要程度做出判斷,綜合專家意見后確定指標權重。通過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指標體系研究權重不僅可以表征指標間的相對重要性,還可以有效“抹平”一些似乎不可比對象間的差異。社會科學基礎研究的首要任務是探索人類社會現象的發展規律,為認識和改造人類社會提供理論和方法。論文類、專著類、理論文章等成果耗時耗力多,研究性較強,對學科發展貢獻較大,創新性、科學性是它們最主要的價值體現,關于指標權重的設置。我們認為,成果出來之后受關注的程度或獲獎等級越高,說明其具有的價值就越大。因此,在指標中,社會影響最能體現成果的價值,權重賦值最高。在此評價體系中最重要的是科研成果的評價,目前對人文社科學的評價中其評價主體、評價對象、評價目標與評價方法的互動是極為重要的環節。每一種方法,包括量化方法,都有其方法所限定的內在,只有充分認識了這些內在目標才能更好的建構體系。事實上,方法的局限就是評價的局限,不深析所采用方法的不足,就很難確實了解評價的真實涵義和指向。因此,我們不僅要研究方法的技術性,更要研究評價技術后面的目標,弄清它們的內涵是什么。

四、結論

當代科學技術已形成一個復雜的大系統,科學技術在向縱深細分的同時,也孕育著各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相互交叉與滲透,科學探索的范圍已在某種程度上由“縱向”探索進入到“橫向”擴展和融合。這種“橫向”擴展加速了各人文社會科學學科之間的雜交和融合,使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獲得了新的生命力,產生了一批代表未來方向的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理工類高校學科體系是以理工為主,兼有管理、經濟、人文和社會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其中,工科的學科特色突出,有一定基礎,這為人文社會科學學科交叉、融合,形成特色創造了條件,學科之間的交叉,產生新的研究方向和新的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生長點,形成后發優勢。無論是傳統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改造還是新興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發展都要走人文社會科學學科交叉、融合的發展道路。

當代大學科、“大知識體系”的迅速發展,創新能力的培養強烈呼吁人文與科學兩種文化的融合。重科學輕人文的嚴重后果是加劇理工科中教育的技術化、非教養化和功利主義傾向,導致人的片面發展和人文精神的嚴重滑坡??茖W與人文的交融正是理工科大學應追求的目標。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嘗試理工科教師與文科教師共同交流,建立理工人文交融的平臺,促進專業教育中的人性教育。促使教師在文理交融中迸發新的思想火花,在專業教學科研中孕育人文精神,在人文思索里誕生新的學科。因此以學科“交叉、滲透、延伸、發展”的新理念為指導構建理工類院校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競爭力評價體系,對于實現此目標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

[1]彭程.試論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評價[J].教育創新,2006,(07).

[2]汪繼南.人文社會科學成果評價的主要方法及其比較[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06,(08).

[3]鄒承魯,王志珍.質量比數量更重要——科學研究成果質與量的辯證關系[N].光明日報,2004-07-09.

[4]葉繼元.引文數據庫精選來源期刊對學術評價作用的分析[J].云夢學刊,2004,(4).

[5]倪潤.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體系建立的困境與出路[J].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04,(22)

[6]黨亞茹,楊霞,高峰.知識經濟與全國高校人文社科實力評價[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06).

[7]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秘書處組編.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R].2006.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秘書處組編.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R].2007.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G648

A

1002-7408(2010)04-0096-03

長安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基金資助(07Y01)。

李妮(1974-),女,長安大學人文學院公共管理系教師,博士,主要從事公共管理研究;王建偉(1965-),男,長安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董淑霞(1976),女,長安大學社科處;孫志偉(1984-),男,長安大學經管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陳合營]

猜你喜歡
理工類社科社會科學
社科成果展示
《云南社會科學》征稿征訂啟事
《河北農業大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喜報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分部積分法在少數民族預科理工類高等數學教學中的探索
人文社科
數學在社會科學中的應用
理工類院校韓國語專業轉型研究——以山東省為例
大學理工類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調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