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

2011-04-15 02:11應維進
科教新時代 2011年4期
關鍵詞:競爭意識以人為本

應維進

【摘要】要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首先必須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小組成員的組成一般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即小組內各成員間性格、性別、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存在差異,由于每個小組都是異質的,這樣就使得全班各小組之間產生了同質性,這就是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組間同質、組內異質。

【關鍵詞】以人為本;創造意識;進取意識;競爭意識

【Abstract】Need for effective learning, the students must first be a reasonable group. Panel members generally follow the "group heterogeneity, group homogeneity, "the principle that character among its members within the group, gender,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learning ability differences, as each group is heterogeneous, so Class between the teams making a homogeneous, and this is the principl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groups - group homogeneity, group heterogeneity.

【Key words】People-oriented; to create awareness; aggressive awareness; competitive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章標識碼】B 【文章編號】1326-3587(2011)04-0067-02

現階段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以人為本”,弘揚人的主體性,提倡通過學生對學習過程的主動參與,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使其成為一個具有主體性人格的人。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可以使每個學生平等地參與學習,并有充分發言和表現自己的機會。合作學習還可以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和主動探究,使學生的進取意識、創造意識和競爭意識能較好地得到強化。從而使每個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得到尊重。

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小組為形式,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共同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一種教學策略。小組合作學習是與“個體學習”相對應的一種教學策略和學習組織形式,是一種學生在小組中通過明確的責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務的互助性學習。

要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首先必須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小組成員的組成一般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即小組內各成員間性格、性別、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存在差異,由于每個小組都是異質的,這樣就使得全班各小組之間產生了同質性,這就是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組內異質為小組成員互相幫助提供了可能,而組間同質又為全班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小組的組成應由老師與學生共同商討決定,要考慮學生的成績、性格、性別、交際能力等。要引導學生學會與不同的人相處,尤其要關心那些交際能力弱、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同學,爭取組內同學共同進步,要求組內每一個成員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參與。每個小組的人數應適當,各小組確定一名組長,每學期調整一次。如將學生的座位按異質小組適當調動,然后按座次就近組合,這種方法操作起來比較簡便,且小組成員相對固定。小組成員還可共同為本組取一個有意義或趣味的名字(如:蘇步青組、華羅庚組等),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時間可根據教學安排和教學內容的不同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進行。

課前小組學習活動一般可設計三種:

首先是課前預習(包括上網、查閱教材,查找相關資料等),課前預習是培養學生獨立獲得新知識的前提,也是提高聽課效率的可靠依據,預習可以使學生初步對教材的理解,發現重點、難點和疑點,找出自己對新教材的不了解之處,為聽課作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小組的每個成員分別做好準備,再相互討論、補充,再指定代表小組發言的成員(答題的小組成員不能固定),記錄小組的集體成績。

其次是課前表演。課前表演就是在每堂課開始的前5分鐘左右的時間里,讓學生圍繞學過的,將要學的或課外的內容,充分發揮其創造性,采用數學表演的形式創設一種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以便學生迅速、輕松地進入學習狀態。課前表演形式一般有提問、講數學小故事、2分鐘演講、經典例題講解、數字游戲等。教師可以把表演的任務落實給某一小組,每一小組在學期中都有表演的機會。

課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應自然融入課堂教學設計之中。初中數學教材題材多樣,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是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好素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圍繞教學內容,創設便于小組交流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創造性地開展言語交際活動。小組活動時,教師應觀察各小組的進展情況,啟發和引導學生之間的互動,并適時地為學生間的言語活動提供語言、場景等方面的幫助。另外,教師還要有意識地組織小組學習成果的交流,如小組做題比賽、難題競賽、公式競賽、解題方法競賽等,以增強小組成員間的合作意識和競爭能力。

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首先是通過教師的角色變化來實現的。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向導和促進者,有時還是學習的合作者。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角色意識應體現在協調意識、激發意識和參與和監控意識。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既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也是活動的參與者。當小組活動開展得非常順利時,教師應及時給予表揚;當小組活動出現問題時,教師應及時進行干預和指導,并進行現場觀察和調控,為學生及時提供有效的指導。

合作學習還需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它是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保障。合作學習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評價的最終目標,把學生個人計分改為學習小組計分,把小組總成績作為獎勵或認可的依據,形成了“組內相互合作,組間相互競爭”的局面,使得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小組合作達標。在小組評價時也要對個人合作學習的參與度、積極性和獨創性等作出恰當的評價,這樣可在小組內部樹立榜樣,激發組內的競爭,以調動每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打消個別學生依賴別人完成學習任務的思想。

在合作學習中,還要把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結合起來,將學生成長記錄評價與合作學習評價結合起來。學生成長記錄中收集學生平時的優秀作品、表揚、過失等。小組學習過程評價不僅參照學習情況表中的得分高低,還要參考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效率、合作態度和合作技能等。學習結果評價依據學生平時的測驗,期中、期末成績,通過幾方面客觀地評價學生。

通過實踐證明,在初中數學課堂中采用小組合作式學習,將促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能夠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人,真正在學習實踐中學會學習;同時通過合作式的交流,讓學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與他人互相合作,發揮同學間相互鼓勵、相互啟發的教育作用,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活動中完成合作意識的內化與協作能力的提高。從而,是全班學生的數學成績得到了共同進步。

猜你喜歡
競爭意識以人為本
對語文課堂形成學生競爭局面的相關思考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精細化淺析
語文教學應“以人為本”
對憲法沿革的幾點思考
體育教學中的競爭意識培養探究
以人為本理念在幼兒園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課堂
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習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