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求語文教育的個性化最優化

2011-04-15 02:11喬本師
科教新時代 2011年4期
關鍵詞:語文教育個性優化

喬本師

【摘要】個性化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培養良好的個性是目前教育工作的迫切任務。對此,語文教育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個性化語文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該成果試圖從個性與語文,個性化語文教育、語文教學素質化的途徑以及凸顯學生個性主體地位,發揮教師個性等方面探討有利于學生良好個性形成的語文教育優化策略。

【關鍵詞】個性;語文教育;優化;策略

【Abstract】Personalized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core of quality education, develop good character is the urgent task of education. In this regard, the role of language education is self-evident.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language education is a necessary requirement. The results of trying to personality and language, personal language education,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and highlights the quality of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individual students, teachers play discussed in terms of personality help students form good personality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language education.

【Key words】Personality; language education; optimization; Strategy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章標識碼】A【文章編號】1326-3587(2011)04-0005-03

一、個性與語文教育

從心理學角度講,個性是人在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的比較穩定的、本質的、獨特的心理傾向和心理特征的總和。個性同思想品德、科學文化素質一起綜合構成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和各種能力,又給人的其他各種素質打上印記,使它們具有個性特色。從教育學意義上講,個性是個性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礎,教育者在教學中必須從研究學生的個性差異入手,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與學科教育的觸發點,因材施教,形成獨具特色的個性化教學。在各種藝術門類里,有鮮明的藝術風格、獨特的藝術個性的作品才是美的。同樣,在各科教學中,注重學生個性的教學才更具魅力。個性化教育研究已成為一個充滿魅力的課題。

人的個性只有長期在一種優質文化熏陶與感染下才可能在內心深處喚起自發的不斷追求崇高與挑戰生命的個性張揚。因此語文教育,作為各門學科中的基礎學科教學,對培養和發展學生健全的個性有著其他學科無可比擬的獨特優越條件。當然,語文教育不可能承擔起培養一代新人的全部任務,但是對健全學生個性產生的影響卻是深刻而持久的?!耙匀藶楸?,發展個性”是語文教學發展的必然方向,在規范辦學背景下,語文教育個性化是當下語文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個性化語文教育策略

個性化語文教育,就是指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在一定的時間內,成為某個文本或語文專題探究者或解讀者,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有關資料,運用科學的方法和程序,閱讀課文以及相關材料,達到對文本的個性的準確的理解。學生對課程目標的達成負有主要的責任,學生真正被置于學習的主體地位。

個性化語文教育策略應指充分發揮語文教師的個性特長,尊重學生個性與綜合素質的差異性,力求創設一個平等的學習氛圍和平等的學習機會,強調主動探究式的學習,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語文個性化教學優化策略研究是推行語文教育素質化的一種新的嘗試和實踐。

個性化語文教育,必須有教學個性化的語文教師,要求語文教師必須具備豐厚的情感修養,健全的人格,淵博的知識,尤其是在教育觀念上堅守“以人為本”的前瞻意識,由應試轉軌到素質教育,由盯著少數尖子生的精英教育轉軌面向全體學生的大眾教育,由看重考試成績的評價轉軌到考查學生的整體素質。實施個性化教育,也是最大限度地展示語文教師個人的教學能力、教學情感、教學方法、教學語言的過程。

1、編寫讀本策略。學習語文,首要的是在課內學習教科書,充分利用好語文教材,豐富學生的表象和詞匯,這是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儲存知識,發展個性的重要途徑;但受課時限制,課文數量不能多,只憑一套教科書培養語文能力,顯然是難以奏效的,還必須

加強課外學習,進一步擴大視野,增加積累。學生閱讀“讀本”與學習教科書,目的是相同的,都是從語言的綜合范例中學習語言,培養語文能力,豐富人文內涵。不同的是,對教科書,一般要精讀,訓練比較系統,力度也較大;對“讀本”主要是運用從精讀方面獲得的知識和經驗去獨立閱讀,靈活性比較大,更利于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發展。閱讀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F行教材均已配讀本,但體現的是編者意志,對學生的吸引力有限。語文教育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既有延續性,又有其跳躍性:小學“讀本”應當貼近學生生動活潑的生活,初中的要引導學生走向絢麗多彩的社會,高中由重在接受人類優秀文化的熏陶?!皬那猩砩畹街苓吷鐣?,再進展到人類優秀文化,這就構成了語文教學一道亮麗的生命線?!保愮娏骸墩Z文教學改革-----必要的烏托邦》)“讀本”的編寫可以采用教師編寫、指導學生自己選編和推薦閱讀書目相結合的辦法,上海建平中學學生自編教材的教學實踐以為我們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2、自主探索策略。自主探索可以說是人類的一種天性。我們有過這樣的體驗:一個幼兒,當他自己要走路的時候,你要抱他走,他會反抗,甚至著地以后要跑回去把那段路重走一遍。本來,我們教育的責任是誘發這種潛能,發展這種潛能,引導其向一個又一個高層次演進;可惜,我們不讓幼兒自己走路,總嫌他走得慢,做的是弱化、抑制、扼殺這種潛能的工作。近年來,參照西方的教育經驗,提出了“研究性學習”、“研究性課程”這樣一些新課程,其目的是給學生提供一個自我發現、自主學習的天地,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以及與人切磋交流的能力、研究問題的能力,讓學生享受到探索、發現、創造、成功的樂趣。其實質就是個性化教育的一種形式。以專題研討的形式,鼓勵自主探索這既是個性的自主發展,又體現出教育的人文關懷。深圳市寶安區新安中學特級師吳泓自2001年就在高中進行“高中語文專題研究性學習常態化”教改實驗(專題報道見《人民教育》2010.22),10年堅守取得了驕人的業績,這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繼續完善的語文課程形態。

3、媒體塑造策略。新的傳播媒體產生了大量的可以被語文學科教育所利用的新型資源,如定期向學生播放“讀書時間”、“電視散文”等電視節目,還可以把名著拍成的電影、電視在課堂上播放,讓學生與原著進行對比閱讀,在比較中深入理解名著的精彩之處,等等。這類新型的教學資源能夠拓展學生的讀書視野,使學生更快、更新地了解閱讀信息,接受視聽文化的熏陶,使學生有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此外,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能夠適應學生個性化差異,便于在班級授課下進行分層教學,便于實施個性化教育。錄音、錄像、幻燈等放過一遍,不懂可以重放;學生自學、復習、補課都可以放;在速度上完全可以按學習者的實際情況和要求進行控制。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應用,多媒體課件的開發,使課堂教學既能照顧到“學困生”,同時還能進行培優教學。

4、寬松管理策略。寬松的環境是個性化教學的重要外因,有了寬松的環境,學生才會自由閱讀,自主學習,才會形成良好個性。從管理的角度看,寬松的環境應建立在目標管理的基礎上,而目前我國的教育教學管理大多是過程管理,各環節管理過死,不利于學生個性的形成和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實行目標管理關鍵是確立“合格+特長”、“優秀+特長”的培養目標,要求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特殊發展。有語文特長,有特別興趣(指閱讀、寫作、演講、書法等方面),在強化個性評價的同時,變終結性評價為發展性評價。學生讀得再難聽,也要讓他讀——只有堅持讀下去,才能提高水平;學生哪怕問得再淺薄,也不能譏笑——只有今天的淺薄,才有明天的淵博……要允許學生失敗,允許學生重來,允許學生懷疑,允許學生反駁。教師要真正講究民主,努力營造寬松的語文評價機制。

5、張揚教師個性策略。當然,個性化教學策略,還應包括語文教師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揚長避短,實現教學設計個別化與多樣化的統一,發展自己獨特的教學藝術風格。如:若是善于抒情的,就發展以情感強烈為特色的情感性教學風格;如果擅長推理的,就發展以嚴密邏輯性為特色的理智型教學風格;二者兼而有之的,就發展以情感與理智相結合為特色的綜合型教學藝術風格。這些是專家學者們早有定論的。

三、實踐效果與推廣價值

當前的教改中,不少教育行政領導和教師過分強調教學的科學化、規范化,熱衷于構建什么模式,甚至強行推廣一種固定的模式,致使鮮活的教學藝術變成了一種標準化流程,語文課多已變成了追求分數,排列名次的工具,教師和學生只能被左右著成為分數和知識的奴隸,經受著索然無味的機械式重復訓練。語文教學有的是功利化、時效化、模式化、口號化、唯獨少了教師與學生的個性化。學校簡直成了“心靈的屠宰場”。今天我們倡導個性化語文教育,就是倡導人文關懷,尊重學生人格,凸顯學生的主體參與性,豐富和發展學生個性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個性化、風格化。從這個意義上看,探討個性化語文教育就有了現實針對性和發展探索性。

1、師生共同發展,成績斐然。

實踐證明,在充分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基礎上,發揮教師的個性與活力,將教師對教材的個性理解與教學目標,教學手段相融合,優化課堂教學設計,以釋放學生的創造力,全面發展學生的個性,有意識地追求語文教育藝術化,激發了師生兩個發展內驅力。曾被學生視為“失寵的不受歡迎的名媒正娶的大太太”的語文,有了一片生機勃勃的新天地,學生的主動探索的積極性得以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得以彰顯,近年來我校學生多次在中央或地方電視臺知識競賽類和語言類欄目中獲獎,在省市讀寫大賽、作文大賽中,更是大面積獲獎。2000年5月和2001年4月,分別組織學生參加市第一、二屆中學生讀寫競賽,多名學生獲獎,本人也兩次獲得指導教師一等獎,2003年8月獲2003年度“中國青少年讀寫大賽”江蘇省優秀指導獎,2008年組織、指導學生參加首屆“高考杯”讀寫大賽,3名學生分獲一二三等獎。筆者本人也走上了專業化發展之路,多次受到上級行政部門的表彰和獎勵,所帶班級多次被評為校先進班級,本人多年獲校優秀班主任、先進工作者稱號和績效津貼一等獎,2006年11月被授予市“高三教學先進工作者”稱號,2008年立體評教獲優秀等級,同年被授予“市中學百名教學能手”稱號,2009年榮立是教育系統三等功;2000年、2002年、2005年、2006年,2008年、2009年,年度人事考核優秀并受市教委嘉獎;2010年被評為市高層次人才培養“333工程”骨干教師。

2、以教參為“參”,重建文章理解模式。

語文是一門語言藝術,需要靈氣和悟性。教師的講解不過是把學生的理解系統深入化,而其中的分寸必須依賴學生的實際和教師接近學生的最小距離。同時學生異彩紛呈的個性,又賦予語文課堂以生動和豐富。教師必須以教參為“參”,力求讓學生明白,答案就是他們不成熟的概括,向來語文沒有標準答案,只有接近于答案的答案。這樣教師就和學生一樣,平等地成為理解文章的主人翁,而不是提問與被提問的被動關系。同時也使學生如老師一樣放開束縛,對文章的理解因個體差異而形成不同的文章理解模式。

3、以自學為“主”,突出主體認知過程。

教學中教師的主導性體現出為學生自能讀書服務的宗旨。這樣一種“導”與“學的”相結合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正讓學生達到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認知水平,才真正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4、以“養習”為“橋”,走向最佳教學境界。

任何良好習慣的形成,都有一個長期的、復雜過程,既不能急功近利指望一蹴而就,也不能一曝十寒,淺嘗輒止。落實在語文教學中,就是要求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教給圈點批注的方法,引導學生從學習材料中汲取精華,做摘抄、搞類編,積累語言材料,并隨時列提綱、寫提要,敘體會、抒感想、議追求、論人生,并及時反饋加以指導。一句話,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起到“引路、搭梯、扶膀”的作用,使學生進入角色,把握“戲路”,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啟蒙、導疑、導練,達到“逐漸去扶翼,終酬放手愿”的境界。

語文充滿智慧和人生真諦,教會我們如何生存,她的魅力早已超出書本而進入無形的生活空間。漢語言文學首先是“人學”,個性化語文教育優化策略,就是不僅要教會學生主宰語文學習,更要教會學生創造語文,把語文納入其生活的全部。

【參考文獻】

1、崔允漷,《有效教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9年版

2、王尚文,《走進語文教學之門》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

3、魏本亞,《語文新課程實踐方略》 中國文學出版社 2004年版

4、方青稚,《談語文教學現代化的特征》《中學語文教學》2000年第11期

5、陳鐘梁,《語文教學改革——必要的烏托邦》語文教學通訊》2002年第6期A版

6、趙謙翔,《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中學語文》2002年第3期

7、史愛榮、孫宏碧主編,《教育個性和教學策略》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8、劉樹仁,《個性化教育手段探析》《教育探索》2002年第4期

9、保羅?朗格朗,《終身教育導論》華夏出版社 1988年版

10、馬克思、恩格斯 《產黨宣言》人民出版社 1964年版

1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猜你喜歡
語文教育個性優化
營商環境五方面持續優化
優化英語課堂教學策略的探索
促進學生認識發展 優化初中化學復習
語言表達重“個性”
語文教育教學要做到“文道美統一”
窮其本然,化為踐履
淺談小學語文個性化習作的教學策略
電視民生新聞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教育
個性化教育在美術教學中的運用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