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鳳陽縣小崗村經濟合作組織建設的調查

2011-06-22 10:33鄭明珍楊佩夫安軍孫冶文
經濟師 2011年6期
關鍵詞:小崗村現狀問題

鄭明珍 楊佩夫 安軍 孫冶文

摘 要:1978年發生在小崗村的“大包干”掀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帷幕。今天,隨著農業生產力和農村人口結構的變化,小崗村再次發揮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創辦了多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為我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提供了契機。但是,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建設的過程中仍存在多種問題,值得人們不斷去探索并解決這些問題,進而找到農村經濟發展的正確道路,力爭早日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目標。

關鍵詞:小崗村 農村經濟合作組織 現狀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F3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6-274-02

位于安徽鳳陽縣小溪河鎮西南部的小崗村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村,正是當年小崗村的“大包干”掀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小崗村敢為人先突破禁區的舉動震撼了全中國,在“大包干”之后,國家就推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創造性和積極性,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這充分體現了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然而,包產到戶畢竟是一家一戶的耕作,隨著我國工業化的進程不斷向前推進和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這種小農經濟模式已經不適合農業的發展了,一家一戶的生產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不利于現代農業規?;?、產業化和正規化的發展,也不利于大力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和農業生產力的發展?!耙灰乖竭^溫飽線,三十年沒跨進富裕門”,這是人們對小崗村三十年來變化的形象地概括,這也反映了這種小農發展模式的局限性。

改革開放30年,有些地方經濟發展很快,比如江蘇的華西村、河南的南街村,而小崗村給人們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大包干”時代,這讓更多的中國人反思,小崗村怎么了?小崗村的難題又是什么?其實,小崗村也和眾多中國普普通通的農村一樣,它是整個中國農村的一個縮影,更多的農村都面臨著與小崗村相似的改革和發展難題。

一、小崗村經濟合作組織的現況

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是在生產力大發展的背景下產生的,它適應現代農業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所謂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是指“從事農業生產、加工以及流通的個人與組織,在外部環境(政策、經濟、法律、科技、社會資本等)及自身條件的約束下,基于生產經營的共同利益,在自愿互利基礎上通過一定的合作機制組建而成的特定經濟體”。

1.小崗村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簡介及土地使用狀況。在改革發展的大潮中,小崗村人不甘落后,不斷探索發展的新路子,像其他地方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一樣,小崗村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也經歷了自發發展和政府倡導兩個階段。從當初的“大包干”到現在的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建設,由原先的自發組織的一些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雛形,主要為解決農民生產中遇到的技術問題而存在的自發階段,發展到為早日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奮斗的正規化、專業化的經濟合作組織,小崗村人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目前小崗村的經濟合作組織形式主要有:雙孢菇大棚種植基地、長江潤發集團投資興建的葡萄園、蔬菜大棚種植、養豬場、屠宰場和美國GLG農產品深加工廠,其中,屠宰場和美國GLG農產品深加工廠正在建設當中,天津一家公司準備投資6個億在小崗村興辦屠宰場,而美國GLG農產品深加工廠也將投資億元以上在小崗,這些組織可以利用小崗村的品牌擴大其生產經營的規模,利用國家對小崗村的政策扶持增強其競爭力,吸納小崗村村民降低其生產的人力資源消耗成本,而這些都必將給小崗村經濟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

2.小崗村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模式現狀。當前小崗村農村經濟合作組織主要是“公司+農戶”的模式,農民合作社較少,像葡萄園、蔬菜種植和屠宰場都是以“公司+農戶”的模式發展,另外,GLG農產品深加工廠更側重于加工業方向,只是吸收小崗村一小部分勞動力就業。雙孢菇種植相當于農民合作社,由大學生承包大棚,并雇傭村民種植,大學生負責雙孢菇的生產、采摘和管理,并聯系銷售商或投資商,由投資商銷售蘑菇。國家對大學生承包蘑菇大棚給予每個大棚5000元左右的補貼,鼓勵大學生去小崗村創業,帶動村民致富奔小康。

一些來小崗村的投資者組建的經濟合作組織不吸收小崗村村民作為組織成員,而是從小崗村外選擇其他人到經濟合作組織中工作,對小崗村民有一定的排斥性。比如GLG農產品深加工廠,只給賣地的每戶人家一個進廠名額,而其余的勞動力都從其他地方引進。

小崗村葡萄園是由江蘇長江潤發集團投資興建的,潤發集團委托小崗人建設葡萄園,并雇用小崗村村民進行葡萄種植和采摘,葡萄園所占村民耕地每年每畝補償地租500元。小崗村民一方面獲得地租,一方面因在葡萄園工作而拿工資,雙重收益。

“公司+農戶”的模式是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的新模式,農民合作社是以前經濟合作組織的模式,這兩種組織模式都要發展,因地制宜。在小崗村中,“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與農民合作社的發展模式皆有,兩種經濟合作組織共同發展。小崗村的合作經濟組織組建的領域已由原先單純的蔬菜、瓜果等種植業向養殖、農機、旅游等行業擴展,合作的深度也從以前單純的生產擴展到生產、加工、銷售全過程。以蘑菇生產為代表的專業合作社因為突出了主導產業,發展了特色產品,較好地適應了市場的需求,較大幅度地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安徽科技學院畢業的苗娟作為大學生創業標兵、帶動村民種植蘑菇脫貧致富的模范還受到胡錦濤總書記的接見。

二、小崗村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在小崗村調查中,筆者發現小崗村經濟合作組織建設存在著很多問題,其中主要的有村民文化水平低下、農民參與度不高、權責不明、經濟合作組織制度不成熟以及缺乏農業科學技術人才等問題,這些問題阻礙著小崗村經濟合作組織的發展,也是中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的普遍問題。以下從幾個方面詳細分析小崗村經濟合作組織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村民文化水平低下,思想觀念落后。受中國兩千多年小農經濟思想的影響,小崗村村民思想觀念仍局限在自然經濟條件下的生產模式,沒有跟隨時代的發展而前進。他們對現代農業發展還是比較陌生,對規?;a不很理解,因此,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建設參與度不高,體現不出他們的創造性和積極性的一面,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建設因此也受到一定的阻力。

2.對村民利益保護不夠,甚至與村民爭利。與村民思想觀念落后相對應的是有的經濟合作組織對村民的利益保護不夠。作為農民全部衣食來源基礎的是土地,失去了土地,也就斷了生活的來源。而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最重要的恰恰也是土地。這就造成了經濟合作組織與農民爭利的情況產生。1978年底,發端于安徽鳳陽縣小崗村的包產到戶引發了中國農村土地經營制度的全面改革,到1981年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基本上在全國確立起來,這也是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最基本的土地經營制度。改革開放30多年,伴隨著國家寬松的政策,土地以多種方式在農民之間流轉,如轉包、出讓、轉讓和租賃,有些地方甚至以買賣的方式實行土地流轉。在小崗村,村委會將農民的土地反租過來,然后再包給其它經營組織,這叫反租倒包,這種做法不符合我國法律規定。

2008年,胡錦濤總書記來到小崗村,對小崗村農村經濟發展作出指示,“不僅現有土地承包關系要保持穩定并長久不變,還要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同時,要根據農民的意愿,允許農民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惫P者在小崗村走訪的時候了解到小崗村土地流轉的狀況,小崗村土地將近一半被轉讓、出租或買斷,在小崗村經濟合作組織中,葡萄園、雙孢菇種植基地、蔬菜大棚種植基地和養豬場等是租賃農民土地的,每畝地一年的租金是500元人民幣。在買斷方式中,美國GLG農產品深加工廠以每畝12400元人民幣,共買斷2000畝地,數量龐大。此外,另有兩家投資商在小崗村租地數百畝,租地數量也較大。土地流轉在小崗村已經以多種方式發展起來了,其中土地買賣嚴重違背了我國《土地法》的有關規定。對于500元的租地價格村民是不滿意的,他們認為自家種植獲得的實惠更多。一旦農民失地,農民的生活難以得到長期而有效的保障,農村經濟不但得不到發展,而且會出現倒退、社會動蕩等問題。

在調研過程中,有人反映,當地的一蔬菜大棚有涉嫌圈地的行為,一方面,通過租用農民的地來霸占土地,另一方面套取國家對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建設中用地的補貼,在這種情況下,農民既不能為自己勞動,又失去了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土地,農民在農村中的主體地位被削弱,而真正從中撈取利益的是投資商和地方政府。對此,不能不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在計劃經濟條件下,農村主要發展集體經濟,積極發展合作社,但是由于生產力的局限性,糧食增產出現了問題,這才確立了以糧食生產為中心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但是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現代農業需要高科技支撐,加上農村人口結構的變化,我國在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也要相應的進行改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逐步壯大,集體經濟卻變得弱小了,在“公司+農戶”的模式中,農戶到底處在一個什么樣的位置?是雇傭工人還是領導者?農民對土地的權利是所有權還是使用權?公司的利潤在公司與農戶之間怎么分配才是合理的?這些問題現在都還沒有真正解決,都是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建設中很有爭議的問題。

3.現代農業科學技術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的缺失。一個地區能不能發展起來,是否具有競爭力就在于該地區有沒有一批敢闖敢干的人才。欠發達地區人才流失是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尤其在農村,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很難留下來。農村經濟的發展,當然主要依靠農民的智慧去實踐,去創造財富。但是,農民的整體文化水平較低,他們的一些思想觀念陳舊,難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發展現代農業需要懂得農業科學技術的專業人才;建立和管理農村經濟合作組織,需要懂得管理的高級人才。而這兩者,在我國農村是普遍缺乏的。

在小崗村,當地為了吸引大學生到村創業,帶領農民致富奔小康,采取了一些優惠措施,有發放無息貸款和創業資金補貼,放低大學生創業門檻,但后來由于種種原因,留在小崗村的大學生除苗娟等極少的一部分外,大部分都走了。另外,小崗村歷來缺乏一批像沈浩書記一樣有威望的領導,導致農村工作很難開展下去,村委會和農民的意見常常發生分歧,基層黨組織建設不夠完善。技術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勞動力、農業資源,這些是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的必備要素,缺少其中任何一個要素,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發展都會受到嚴重阻礙。

農村條件較為艱苦,經濟發展緩慢,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人考上大學認為是鯉魚跳龍門,可以遠離體力勞動,這些都是大多數人不愿留在農村的主要原因,大多數科學技術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都選擇留在了城市。這種人才的缺失會進一步拉大城鄉差距,不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

4.帶動能力弱,市場競爭力不強。小崗村農村經濟合作組織以松散型為主的多,成員之間結成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實體的專業合作社少之又少,在合作的內容上僅僅局限于生產,而加工、銷售行業合作的相對較少。在已組建的經濟合作組織的發展和運作因為起點低、商業規模小,主要依靠企業、經營大戶的帶動,依賴政府的扶持,缺少自己的品牌,未能利用好小崗村的品牌,市場的占有率低,有市場影響度的更少,同時產業的覆蓋面較窄,目前只是停留在小崗村一個村范圍之內,未能很好地拉動周圍村子的村民一起致富。另外外來的一批以GLG為首的企業或合作組織,重盈利、輕服務,重分配、輕積累,甚至僅僅只是與農民有土地買斷關系,除了開始給的一點買斷金之外,使得村民成為無經營收入、無實體、無積累,無買斷金之外的二次返利,收益全被外來的企業或經濟合作組織拿走。因此,在發展產業經營、帶動農戶集體抵御農產品市場風險的能力十分有限,加之集體凝聚力差,市場競爭力不強。

三、解決問題的措施:建立科學、高效的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推動農村經濟向前發展

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是適應農村情況的,是隨著農業生產力的前進而產生的,因此,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符合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它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有效途徑。為了農村的經濟發展,就要從建立科學、高效的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入手,推動農村經濟向前發展。

1.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是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是要科學規劃、統籌發展,積極發展現代生態農業;同時,結合當地具體情況,發展適合當地地貌特征、氣候變化的農作物;繼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就是要求人們根據客觀事實,大膽思考,敢于探求真理,然后通過生產實踐來檢驗真理的可靠性。30年前,小崗村人以敢為人先的精神創造出了中國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道路,這也就是“大包干精神”,今天,小崗村人仍然可以像當年一樣,敢想敢干,敢為天下先,大膽創新,在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建設中,充分吸收并借鑒發達國家新一代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公司化中的治理結構,大膽創造出適合地方特點的經濟合作組織模式來,為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作出表率。

2.建立明確的產權制度,鞏固農民在經濟合作組織中的主體地位。目前,小崗村經濟合作組織建設存在產權不明確,農民利益得不到保障的問題,在經濟合作組織中,農民參與度不高,農民的主體地位被削弱,針對這種情況,國家應從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出發,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以維護農民的基本權益,使農民真正擁有土地的使用權、經營權。對于土地流轉過程中違規操作問題,要依法處置,反對以非法形式進行土地流轉,始終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在組建經濟合作組織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農民的利益,并協調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參與者各方利益,相互協調,共同發展。政府在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創造的財富的分配中,要公正合理,堅決反對投資商以追求資本利潤為目的,而不顧農民的利益,堅決反對投資商以任何形式來剝奪農民的剩余價值,保證財富的公平分配。

鞏固農民在經濟合作組織中的主體地位,首先要明確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參與者的資格,應大量吸收當地農民進入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而不是外地人和投資商,在資金來源上除了外部籌資外,要使內部的農戶出資,這樣農民就有了表達權、參與權和知情權,體現了農民的主體性,也維護了農民的根本利益。

3.工業反哺農業,積極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積極利用工業發展成果來改善農業的發展,利用機械和現代生物工程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使農業朝正規化、產業化和規?;较虬l展,真正實現農業的機械化生產和農業生產中生物高科技的廣泛應用,有效提高農業生產率,從而增加農產品的產量。國家應加大對農業發展的投入,加強對農業發展的扶持,要從政策、資本、技術、信息和人才方面全方位支持農業生產,支持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建設。農業現代化的一個特征就是農業組織化加強,農業規?;a顯著,而這需要工業的支持。此外,積極利用工業發展成果來支持農業的發展,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有效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和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

4.創造良好環境,為引進人才和資本提供契機。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農業科技人才,而在我國農村正缺乏這類人才。因此,要發展現代化的農業就要吸引大量優秀的農業科技人才下鄉,他們也許就是將來中國農業發展的領軍人物。國家要積極支持大學生下鄉創業,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進一步放低大學生創業門檻,對創業人員提供金融支持和政策優惠,真正使大學生覺得發展空間巨大。吸收大學生進入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就是要讓他們成為農民發家致富的帶頭人,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領軍人物。

國家鼓勵大學生到村任職,給予他們優厚的待遇,使他們在農村一心一意為人民謀利益,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全身心投入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當中來。以小崗村為例,大學生村官汪靜靜在任職期間,兢兢業業,埋頭苦干,各項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要狠抓基層黨組織建設,抓思想建設,逐步改造農民的落后觀念。同時要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科學規劃,設置項目合理,減輕投資商的財稅壓力,為資本引入提供契機。

[本文系安徽省社科聯委托研究項目,項目號:W2009002]

參考文獻:

1.任強,劉健.中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運行機制研究[J].農村經濟,2009(9)

2.孫小林.小崗村真相曝光:為形象工程賠本賺吆喝.經濟管理文摘, 2008(21)

3.王小莉.土地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4.韓俊,秦中春,張云華,羅丹.我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現狀與面臨的問題[J].人民日報,2011-01-21

(作者簡介:鄭明珍,安徽大學教授;楊佩夫,安軍,孫冶文,安徽大學研究生)

(作者單位:安徽大學 安徽合肥 230001)(責編:國政)

猜你喜歡
小崗村現狀問題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人民的好村官沈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