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行合一:美國小學行為教育的啟示

2011-08-05 01:45方勝林
中國德育 2011年8期
關鍵詞:品格思想品德價值觀

美國教育者認為:品格的教育,與學生的行為有著直接的關系。西喬治亞大學教育學教授布拉赫曾經指出:將學生言行和品格特征結合起來,開展相應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他認為,如果學校在品格教育中取得成功,那么學生就會成為更富有同情心、更寬容、更和善、更容易原諒他人的人。毫無疑問,這樣的學生融入社會,也會成為更為負責、對他人和社會更尊重的公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對比中美兩國的德育,我們發現差異較大。跟蹤研究美國的小學行為教育多年之后,我有一個很大的感觸,就是美國基礎教育階段的思想品德教育,比我國做得更扎實、更實際、更深入,這是因為美國基礎教育將行為這一表象,和人的品格教育結合起來了。筆者絕不是厚此薄彼,只是想從中借鑒一些成功做法,以此推動我們德育工作的創新。

注重昂揚向上的價值觀

價值取向是青少年兒童學校生活的靈魂之一。中國的德育工作在學校里,一般是以理想化教育為主體,對公民個體價值觀的引導還不夠。在基礎教育階段,似乎培養正向價值觀的教育有所欠缺,然而有趣的是一些社會培訓機構,倒是充滿吸引力。比如某些類似傳銷式的英語培訓機構,就利用英語培訓的機會,兜售各種似是而非的“勵志教育”,這在一些中小學很有市場。我對這種教育方法頗有異議,但從另外一方面看,也說明在學校教育中,缺乏關于人生價值的教育內容,否則商業培訓機構就不會有機可乘。我們的思想品德教育,要立足個體人格的培養,培養學生昂揚向上的價值觀,放眼于未來,這對學生日后的人生有重大意義。

在美國,教師灌輸給學生的多半是積極進取的價值觀。這對于成長期的青少年,其引導作用非常大。以俄克拉荷馬州華盛頓?歐文小學為例,這所學校的道德教育就以其價值觀的個體化為表現,德育滲透在學校日常教育中。在該校的校訓中有如下警語:“我生來就要做一贏家,失敗我都不允許自己去想。我知道我的能力,除了‘最佳之外,我不允許社會給我貼任何標簽。我不會讓人發現我該行而未行,最終徘徊在生活的邊緣,自怨自艾。我要把每天的日子活到最為滿意,我要成為一個有知識,并能改變世界的人。你們如果有人選擇失敗,那是你的權利,可是你沒有權利拖別人一起下水。準備好接受失敗的結果吧,而我會準備好接受成功的結果。我會毫不畏懼地去捍衛我的信念。我會帶著勇氣,選擇接受面前的挑戰,而不是讓別人為我做各樣的決定。這是我的時間,這里是我的空間!”這些話語可不是哄孩子的瞎話,就算是我們成人看了之后,精神也會為之一振。

筆者認為今后中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出發點,應該著眼于學生日后的人生教育。如果我們老師只是應付差事,應付評估、考試,而忽略了“傳道授業解惑”的精神,不去考慮學生日后的人生,那么思想品德教育多半會是白白浪費社會資源。

注重品格特征的細分

多年來,我們都強調德育工作。學生接受的品格和行為教育,其實和學生今后的工作學習密切相關。被我們籠統稱為“待人接物”、“文明禮貌”的教育,由于內容沒有細化,因而每個人的理解都會不一樣。學生成年后,對其個性品格影響也是有限的。

在美國的大部分學?;蛘邔W區,都有自己的一套品格和行為細分體系。他們大部分是在對家長、老師等教育相關人士實際調查后,根據各校實際情況擬定出來的。不同學區會有不同的挑戰,與我國相反,在一些城市學校,教學質量相對薄弱,生源也比較差。學生中間暴力行為比較多,因此家長和教師更關注的是如何遵守紀律。美國的布拉赫教授訪談所在社區的教師、家長和神職人員,希望了解社會不同層面的人對于學校教育中“思想品德”的認知。他發現老師和家長認為如下三項是學校最需要強調的價值:①尊重自己、他人和財物;②誠實;③自我控制和紀律。對于這樣的品格特性,他找出了相應的行為能力——“自控能力”,對應的行為特征為:學生能控制自己;能服從老師的安排;能抵制不良行為或其它讓自己受到傷害的行為;不去搶拿自己想要的東西,而是能夠耐心等候;上課時候精力集中;能控制自己的怒火。同樣,他也列出了一些與“自控能力”相反的行為特征來,比如“聽任他人的擺布” 等。

華盛頓?歐文小學為了促進學生的品格和行為教育,讓學生通過每周學習一個關鍵詞來培養一種品質,如2010秋季學期的“本周關鍵詞”:8月份:尊重、靈活;9月份 :客氣、謙卑、耐心、責任;10月份 :自律、毅力、韌性、解決問題……

由于細化了品格特征,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能夠很快記住核心價值觀。學校啟發學生在主題故事或閱讀當中明理。比如在教學生“靈活應變”的時候,讓學生解釋“或許我改變不了風向,但是我能改變自己的船帆”這樣的名言。

注重社會技能的培養

孩子待人、待己的技能培養,可以讓他們受益終身。比如壓力的處理,這是一個人從小到大都要解決的問題。

多數人認為,孩子的行為出現偏差,這是一種態度問題。特別是在農村,這樣的孩子被認為是“不懂事”。事實上,孩子行為出問題,意味著他缺乏應對某個特定場景的能力。這不是孩子態度的問題,而是知識和技能的問題,忽視它可能會錯誤地打擊到孩子。因為好的行為特征,有時候“非不為也,是不能也”。教師應該能辨識這種技能、知識和態度方面的不同成因,對癥下藥才會有所收效。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的概念,這種提倡人具有多元智能不應對學生單一而論的觀念值得我們借鑒。受多年應試教育的影響,這方面的教育在我們國家還是一個薄弱環節。

美國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把這種社會技能的培養,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同時也是從成人的立場出發,教授的都是一些十分實用的技能。

華盛頓?歐文小學為了幫助學生學習如何緩解壓力,在學校非常顯著的地方張貼海報,告訴孩子們如何緩解壓力,比如:告訴知心朋友; 散步;聽你喜歡的音樂;深呼吸;制訂計劃并行動;去鍛煉身體;相信自己的判斷……

從這些具體的“行為指引”中,我們就能處處看出背后的價值觀培養,比較細化地告訴了學生遇到了矛盾沖突的時候,究竟如何去做。

注重紀律和落實措施

當前,社會化教學和社會化教育是學生品格培養的大前提,我們平常所講的“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就是這個道理。好的行為是在賞罰之中,去惡存良,被“雕刻”出來的。

美國對處于不同成長階段的兒童,根據其成長特點,分別用不同的賞罰手段,開展行為的糾偏。對紀律的規定較具體化,并不是說像有些人所介紹的那樣,美國小學都是快樂教育,一切都是好好好。如華盛頓?歐文小學宣稱會“以正面糾正為主,提供友善的環境,強調家長配合,保證每個孩子的紀律問題能得到糾正”。 該校的懲罰手段分為四個類別:一、私下和學生交流;二、讓學生離開某項活動,直至其恢復自我控制能力;三、取消學生正常享有的權利;四、和家長簽訂紀律合同。

這些活動大多是即時的,很快就在學生的行為和后果之間建立聯系,讓年幼的兒童知道特定的行為會產生特定的后果。事情過后,大家互不記仇。相比之下,我感覺我們的“批評和記過”策略,有時候只會增加了學生心理陰影,在孩子心目當中,對于特定行為的后果,未必能形成合理的認知。

人少年之所學,往往奠定一生價值觀的基礎。文明禮儀教育,希望不僅僅是因為看不慣學生的一些言行,治標不治本地采取措施修理一番。筆者希望各位教育同行,能真正從培養一個健全的人,一個合格的公民,一個自己孩子日后的同事、鄰居甚至配偶這種思路出發,去培養自己的學生。未來的社會屬于少年,教育者的責任重大,如果僅僅是做形式裝樣子,不亞于一種犯罪。

【方勝林,安徽省桐城市卅鋪中心小學教師】

責任編輯/苗培

猜你喜歡
品格思想品德價值觀
我的價值觀
選擇
品格提升在小學語文親子閱讀中的滲透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復習課探析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復習課探析
價值觀(二)
價值觀(一)
冬季暖男必備
知名企業的價值觀
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