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五三年的農村糧食統購是如何開展的

2012-01-28 03:17羅平漢
中共黨史研究 2012年8期
關鍵詞:糧食干部農民

羅平漢

從1953年起,新中國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隨著大規模經濟建設的到來和非農業人口的迅速增加,商品糧的供應也相應增加,但由于當時糧食的購銷并未納入國家計劃,農民存在惜售余糧心理和私營糧商囤積居奇,造成了全國性的糧食供應緊張局面。針對這種情況,同年10月,中共中央、政務院決定實行糧食的計劃收購與計劃供應,即統購統銷。糧食統購統銷政策的核心內容,一是在農村向余糧戶實行糧食計劃收購(簡稱統購);二是對城市居民實行糧食計劃供應(簡稱統銷)。對于統購統銷的起因以及這一政策在實行過程中的是非曲直,學界已有相當的研究成果對此作了介紹與評論,而對于這一政策究竟是如何具體貫徹實施的,特別是對農村的糧食是如何進行統購的,這方面的成果還較少見,本文擬就此作一點簡單的介紹。

一、基層干部與農民對糧食統購政策的心態

統購統銷政策啟動之初,實際上是在兩個領域進行的,既在農村進行余糧統購,在城市實行糧食統銷。城市糧食統銷具有雙重性,一方面,對某些糧種(北方主要是面粉,南方主要為大米)實行分等定量供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民的消費自由;另一方面,這種限制又是為了保證城市居民能得到基本的糧食供應。農村糧食統購則是必須把以往農民自由買賣的余糧(扣除口糧、農業稅即公糧、種子、飼料用糧等外還剩余的糧食)出售給國家,即按當時的市場牌價農民將余糧賣給國營糧食公司或供銷合作社,不能銷售給私營糧商,亦不能將糧食拿到自由市場銷售給城市居民。雖然根據統購政策國家征購的只是農民的余糧,而且是有償的,但這一政策畢竟限制了農民售糧自由,使其作為糧食生產者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由處理自己糧食的權利。那么,在統購統銷政策的貫徹過程中,農村基層干部和農民對此持什么樣的態度呢?

1953年11月中旬,河北各縣分別召開縣、區、鄉干部會議,傳達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統購統銷政策,總的情況是,“上述三級干部聽了總路線的報告后,都感到興奮。他們一般的反映是:‘心里亮堂了’,‘有奔頭了’,‘摸著社會主義的邊了’”。但在傳達糧食問題的決議后,“由于部分區鄉干部(主要是鄉干部)沒有把糧食問題與總路線有機地結合起來,特別是由于政策界線不清,打擊對象不明,認為有余糧就是打擊對象,因此給自己造成了思想顧慮?!逼渲?,鄉一級干部的思想狀況大體有三種類型。

一是家有余糧的鄉干部,表現情緒不高,在小組會上不發言。正定縣古營村鄉黨支部書記在小組討論會上整天一言不發。蠡縣辛興鄉的一位干部,家有四五千斤余糧,因而不愿參加會議。個別的鄉干部甚至有抵觸情緒,說怪話。大興縣(1958年劃歸北京市)一位鄉干部說:“你們今年購糧,明年我種白薯,看你們還購什么?”也有干部片面地認為有余糧就是冒了資本主義的尖,不光榮。沒有余糧也不缺糧的干部,認為統購與自己沒有關系,表現漠不關心。沒有余糧的鄉干部,特別是青年,則表現積極擁護,發言熱烈。

二是有些干部“存在狹隘的農民意識,腳跟站在農民一邊,替農民說話”。有的干部說統購對農民太刻薄,對農民不公平。徐水縣大營鄉黨總支書記在討論會上說:“糧食漲錢,都是被工人鬧的?!焙娱g縣有的干部在縣、區、鄉干部大會上說:“要說村里有冒資本主義尖的,是工人,不是農民。糧價上漲,是因為工人往家里捎的錢多?!比慰h新莊鄉一位干部說:“工人待遇高,農民待遇低,工業品價高,農產品價低,總是農民吃虧?!?/p>

三是在“執行政策上,存在‘左’、右兩種傾向”。在大興縣的三級干部會議上,有的干部說:把余糧賣給國家是光榮的,就是錢少。還有的認為,余糧是勞動所得,叫人家賣,不理直氣壯?!耙灿械囊驗榇驌魧ο蟛幻?,表現了‘左’傾情緒?!睓璩强h在討論統購時,有的干部說:“余糧戶就是社會主義的絆腳石,非鏟除不可?!毙焖h大石莊有的鄉干部說:“國家有法律,不賣就是犯法,依法制裁?!边€有的干部想用土地改革的一套辦法開展糧食統購工作,他們說:“既然只有把余糧收購歸國家,才能打掉村里資本主義的尖,我們回村就一定要把村里的余糧戶搞個干干凈凈?!雹佟逗颖笔『秃祥L沙縣區鄉干部對糧食統購統銷的思想情況》,《內部參考》第276號,1953年11月25日。在正定縣三級干部會上,有的干部說:“這個愁什么,土改時候,地主的什么東西,也得好好地拿出來。收購糧食不給,一斗就行?!雹诤颖笔〖Z食工作辦公室:《糧食簡報》第3號,1953年11月18日。唐山有的鄉村干部說:“有余糧不賣,就是資本主義的大石頭,把他搬掉?!雹邸鞍崾^”是土地改革時的用語,當時一些地方認為土改不徹底的原因,是部分干部反對土改或土改不積極,是壓在群眾身上的石頭,要把斗爭發動起來,就必須撤換這些干部,故稱之為“搬石頭”?!坝杏嗉Z是中農,回去先搞他,不賣不行?!倍ㄅd縣有的干部說:“不賣糧就問他,屬毛主席領導不?走社會主義道路不?”④河北省糧食工作辦公室:《糧食簡報》第4號,1953年11月19日。

河北各縣在三級干部會議初期,鄉村干部基本上搞通思想并自動報出余糧,保證賣給國家余糧的約占50%。有余糧但思想沒有搞通,在會上不發言或作試探性發言的也約占50%。其中有的人在會上始終一言不發,也有人問:“有糧食不賣給國家行不行?”“回家后家長或老婆搞不通怎么辦?”還有的干部認為這次統購統銷是又一次土改,主要是斗爭富裕戶。據對通縣專區三河縣3個區21個鄉85個村干部的統計,家中存有余糧的49人,占干部總數的57.6%。從余糧的數量上看,多者3000至4000斤,少者三四百斤。這些有余糧干部的思想情況是:聽了傳達報告并經過短時間的思想斗爭,“愉快地劃清了思想界限,批判了自己的錯誤思想,決心走社會主義道路,積極表示把余糧賣給國家的”有23人,占余糧戶的47%;從道理上懂得,思想上勉強接受但猶豫不決的20人,占40.8%;自始至終沉默,一言不發,經過討論動員仍不愿賣糧的6人,占12%。⑤河北省糧食工作辦公室:《糧食簡報》第2號,1953年11月17日。

一般農民對糧食統購的態度也各不相同。河北阜平縣城南莊在解放戰爭時期曾是晉察冀軍區司令部所在地,毛澤東于1948年初離開陜北移駐西柏坡前,也曾在這里小住過一段時間。這個村的群眾聽說糧食要實行統購統銷后,由于對政策不摸底,表現出了不同的心態。比較富裕的戶,有的怕鬧“二次平分”(指1947年下半年老區土地改革時采取的平分土地辦法),趕忙轉移藏匿糧食。土地改革時曾被斗爭過的人,以為土改是平分土地,這次是平分糧食。有一個農民在土改時曾被斗爭,聽說要統購糧食,找到鄉干部說:“我有三十多斗小麥,動員出來行不行?”有的翻身戶①“翻身戶”即在土地改革中分到了土地財產的農民。也誤認為統購就是平分糧食,不積極生產,坐等填坑②“填坑”是華北地區土地改革時的用語,即填平補齊之意。。翻身戶李喜花說:“平分時分了土地,現在又來糧食大平分,抽多補少,來給咱們填坑?!倍切]有余糧又不缺糧的農戶,有的抱觀望的態度,認為天塌有大家,地塌有鄰家,怎么著與自己的關系也不大。③《阜平縣城南莊購糧工作組到鄉后首先了解群眾思想情況安定人心》,《糧食通訊》第23期,1953年12月11日。

河北臨漳縣農民最初的反應也是如此。有人誤以為糧食統購就是要斗爭余糧戶、斗爭中農,實行平均主義,吃“大鍋飯”等。該縣五區北吳莊村主任聽說縣里在開縣、區、鄉三級干部會,內容是討論糧食問題,就想當然地說,這次干部在縣里開會是為了斗爭余糧戶。東南王村一個農民在村上說:“不行啦,大吃大喝吧!到社會主義一天只叫吃10兩米?!币粋€姓徐的老農民聽了這話很害怕,擔心統購后自己沒飯吃,便問別人:“到社會主義就不叫咱這老人吃飯了吧?”郭小屯村一位70歲老農找村干部說:“我這老年人沒啥前途啦,有點余糧又要給弄走,有個災荒和三災六難該怎么辦呀!”④《臨漳壞分子造謠破壞收糧食工作》,《參考資料》第78期,1953年12月11日。

得知要實行糧食統購統銷后,河南省新鄉地區受波動最大、顧慮最多的是富裕中農。他們的顧慮是:怕沒收糧食、怕平均糧食、怕土改斗爭、怕搞“社會”(即社會主義,當時許多農民不知道什么是社會主義,聽了總路線的宣傳后,就把社會主義說成“社會”),因而生產消極,表現不安,甚至個別人分散糧食、轉產,賣地賣牲口,大吃二喝。缺糧戶大部分怕買不上糧,因而有埋怨政府情緒,也有個別的懶漢覺得這一下可好了,可以把余糧戶的糧食分了自己吃,因而“想吃斗爭飯,興風作浪”。⑤《新鄉地委關于統購工作入村后第一次簡報》(1953年12月18日)。

據中共四川省溫江地委對溫江縣和盛鄉第三村的調查:貧農有的缺糧,有的沒有余糧,有的雖有少許余糧,但因生產和生活所需,即使國家不統購,也得出售。因此,他們對國家實行糧食統購統銷的政策表示積極擁護。有的說:“糧食是有的,我們那組隨便算一下賣幾十石不成問題?!庇械恼f:“社會主義是一步一步來的,不是貼張告示就來的,有余糧不賣給國家怎能到社會主義?”有的告訴工作組干部說:“某某人存有舊糧,大約有幾石?!庇械淖詣釉诨ブM里討論:“種冬洋芋做豬飼料,節約糧食?!庇械淖詧螅骸拔屹u幾百斤?!?/p>

一般中農絕大多數都有余糧,但為數不多,想自己儲備,或者等待高價出售。聽了宣傳動員后,覺得有余糧應該賣給國家,但又舍不得賣,或準備少賣一些,但又擔心不賣或賣少了恐怕不行,表現出猶豫動搖。如工作組問他們準備賣多少糧時,他們說:“按人民政府的條約走,人家作揖,我們躬腰”。在宣布其應該賣給國家的糧食數目后,他們都予以承認,不講價錢,也沒有說什么不滿意的話,有的還提議:多種小麥和冬洋芋;農閑時將三頓飯改為兩頓干飯,一頓稀飯,以增產節約糧食。

富裕中農存糧較多,有的還存有去年甚至前年的舊糧?!八麄兌诩Z不賣的目的:是要從事糧食投機剝削”。因此,他們對國家實行糧食統購統銷政策表示不滿,有的則有很大的抵抗情緒。開始,他們一般表態說:“沒有余糧,不能賣?!币驗橐郧靶麄鬟^要保護農民小生產者利益,反對干部強迫命令的作風,他們利用這一點說:“賣不賣糧有我的自由,又不能強迫命令,又不能侵犯私有財產?!碑斝剂怂麄儜撡u給國家的糧食數目后,“這種不滿和抵抗表現得更露骨”。有的說:“人民政府搬進來,我搬出去,人民政府給我飯吃,我跟人民政府勞動,零用錢我自己去找就是了?!庇械恼f:“國民黨時吃不飽飯,共產黨來了一樣挨餓?!辈贿^,“經過大會、小會和個別談話,反復的批判教育,激烈的思想斗爭,才扭轉了他們這種不滿和抵抗情緒,承認了他們應該賣給國家的糧食任務”。①《溫江地委關于溫江縣和盛鄉第三村糧食摸底情況及糧食統購試驗情況報告》(1953年11月9日)。

甘肅省永登縣各村的干部聽了上級派來的工作組關于糧食統購的報告后,“有相當部分表示緘默”,不少村干部表示沒有余糧可賣,而且低報產量,水澆地每畝實產300斤,只報200斤,卻高報消費量,每人每月實際平均消費30斤左右糧食,卻報為70斤。這些村干部對工作組說:“政策好著呢,但是糧食沒打下?!辈糠指刹空J為政府的任務總得完成,等待數字下來就進行攤派,覺得搞宣傳是多余的。只有少數干部表示擁護政府的政策,決心完成任務。

農民的思想狀況與干部大致相同,主要有三種表現。一是贊成的。一個老漢說:“毛主席在北京給咱們把心操到了,不然過幾年新社會又要變成舊社會了?!币粋€婦女聽了正在上學的小孩講了工作組的宣傳后,很高興地說:“娃,好好地念書吧,咱們還能到社會主義呢!”一個叫張仲弟的中農說:“公家買糧食,還可賣給一些,社會主義這么好,為什么不現在辦,還要等十五年呢?”二是模棱兩可的。有的中農說:“公家的事情,你看咋辦就咋辦?!薄斑@個政策很好,今年不好辦,等明年咱們好好鬧生產,多打糧食賣給國家?!比菓岩珊筒毁澇傻?。如有人說:“共產黨執行統購統銷與國民黨就沒區別了?!币粋€80歲的農民對工作組說:“告訴毛主席,我們這里遭了災,沒吃的,請他給咱們想辦法,你看我們吃的盡是洋芋?!边€有的人明知故問對做工作的干部說:“你們是干啥的?”干部說明來意后,便說:“好,你們來買糧,我還要向你們買些呢!”“不管你們說得天花亂墜,反正你們是為買幾顆糧食?!雹凇秳㈤L亮關于永登糧食統購情況向張德生的報告》(1953年11月22日)。劉時任甘肅省財委副主任,張時任甘肅省委書記。

還有一些農民,特別是余糧戶,在得知糧食將實行統購后,本能地想方設法藏匿、轉移糧食。河北滄縣的余糧戶認為有余糧是“遭了罪”,“犯了法”,以為統購糧食就是政府把他們的余糧收走,于是連夜插上門砸棒子,挖坑埋,有的套上大車假裝走親戚,把糧食運到外面藏起來,還把車印用掃帚掃掉。③《滄縣縣委忽視向群眾宣傳國家收糧食政策以致造成群眾中的思想混亂》,《參考資料》第78期,1953年12月11日。河北順義縣(1958年劃歸北京)三區東治頭村一農民,聽信了“斗中農,收購糧食不給錢”的謠言,把17石大米、3石小米埋在糞堆里。該縣七區沙務村農民聽說要搞糧食統購后,全村有13個碾子,有6個磨子晝夜不停地磨面,農民郭鳳岐每天磨半斗麥,吃2斤肉,后來得知統購的只是余糧后直后悔,他找到散布謠言的人說:“你這壞蛋,都是你說的,要斗中農,我胡吃起來,把年節的也吃了?!雹堋都Z食簡報》第20號,1953年12月13日。

由此可見,農民對糧食統購統銷的態度,因家庭存糧的多少而不同。貧農因為翻身不久,家底較薄,余糧不多或沒有余糧甚至缺糧,統購任務分配不到他們身上,統購與他們沒有直接的利益沖突,相反,一些缺糧戶還可以從統銷中得到糧食供應,而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政治運動中,他們都是被作為主要依靠力量,因而對統購統銷大體是擁護的。一般中農多數有些余糧,但余糧亦不是很多,在以往的政治運動中又屬于團結對象,受到的沖擊不是很大,因而對統購統銷的態度多是隨大流,他們并不情愿出售余糧,但覺得這是國家的政策,不賣又不行,因而對統購統銷既不熱烈擁護,也不強烈反對,抱著能不賣就不賣,能少賣就少賣,一定要賣就按規定賣的態度。反映最為強烈、對這一政策有不滿抵觸情緒的,多是富裕中農,這些人多是由中農上升而來的,余糧較多,家境較好,發家致富的愿望強烈,家存的余糧本是他們發家致富的本錢,但現在政府要統購余糧,等于堵住了他們發財的路,自然是最不愿意實行糧食統購的。

對農民的上述思想狀況,中共中央在制定統購統銷政策之時,就有了充分的估計。毛澤東曾說:“這樣做可能出的毛病,第一是農民不滿,第二是市民不滿,第三是外國輿論不滿。問題是看我們的工作?!雹佟睹珴蓶|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97頁。陳云也說:統購統銷“如果不實行,糧食會出亂子,市場會混亂;如果實行,農村里會出小亂子,甚至出大亂子”②《陳云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11頁。。中共中央在《關于實行糧食的計劃收購與計劃供應的決議》中強調指出:“在黨員和農民群眾還沒有明了這個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時候,是會在黨內和在農民中遇到抵抗的?!雹邸督▏詠碇匾墨I選編》第4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第486頁。應當說,這些估計是符合當時農村的實際情況的。問題是怎樣將農民的不滿控制在最低限度,盡可能地在實施這一政策的過程中減少農民的抵觸甚至抵抗心理,做到既讓農民將手中的余糧賣給國家,又盡可能地保持農村社會的穩定。這樣一來,對農民進行糧食統購的宣傳動員,使他們感到這一政策不但對國家有利,而且對他們也是有利無害的,就顯得十分重要。

二、農村糧食統購的宣傳動員

出臺統購統銷政策的直接目的,一方面是使城市糧食供應納入國家計劃軌道,有效地控制日益增長的城市糧食消費;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是要求農民把余糧的絕大部分賣給國家,使國家能掌握更多的糧食,以滿足不斷擴大的糧食需求。因此,農村統購是為了保證城市統銷,是讓農民賣出更多的糧食提供城市消費和國家工業化的需要。

農民是小私有者,歷來都是通過自由交易的方式出售自己所產的糧食,要動員他們服從國家的糧食統購政策,把余糧賣給國家,毫無疑問,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有效而廣泛的宣傳發動,就成為實施農村糧食統購政策的重要前提。為做好農村糧食統購的宣傳動員工作,1953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專門下發了《關于統購糧食的宣傳要點》(以下簡稱《宣傳要點》)?!缎麄饕c》主要講了三個問題:(1)為什么要走社會主義的路?(2)什么是過渡到社會主義的總路線?(3)實行總路線,建設社會主義,為什么要統購糧食?

當時,糧食統購統銷政策的宣傳貫徹是與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宣傳結合在一起進行的。為什么要走社會主義的路呢?《宣傳要點》說,土地改革以后,農民的生活比以前好了(《宣傳要點》特地注明,對于這個問題,可以用算細賬的辦法具體證明共產黨和人民政府是為農民謀幸福的),但是,因為耕地少,耕種的規模小,耕種的技術落后,糧食的產量少,所以農民生活也還不算富裕。要過更好的日子,一定要實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和對農業對手工業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就農業來說,只有在農村中一步一步地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才能使農民的生活一步一步和普遍地提高。

中國農民們當然希望早一點過上社會主義的生活,但他們既是理想主義者又是現實主義者,對蘇聯農民那種“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生活,雖然無限向往,可他們難免想不明白:為什么實行總路線,建設社會主義,還要統購糧食?走社會主義的路與統購糧食有什么關系?這是農民最為關心的問題,也是糧食統購中宣傳工作的難點。

為此,《宣傳要點》解釋說:因為國家要建設,城市工業人口增加了,就要拿糧食供應工廠、軍隊、機關、學校、城市居民、不種糧食的農民、災民和糧食不夠吃的農民。國家建設越發展,需要的糧食也越多。這種需要單靠公糧(即農業稅)是不夠的,就現在說來,需要比公糧多一倍數目的糧食才夠吃夠用。國家建設是大家的好處,也是農民的好處,農民為了幫助國家建設,應把多余的糧食賣給國家。因為私商搶購糧食,囤積居奇,就使一部分農民不肯把糧食賣出來,賣了也容易被投機商人買去。為了讓糧食不落到投機商人手里,國家要實行統一收購。就是說,農民除了公糧以外,凡余糧戶(缺糧戶和不余不缺戶不在內)還必須把國家要買的糧食照數按國家規定的價格賣給國家,不許商人再向農民買糧。國家有了這筆糧食,再有計劃地賣給要買糧吃的人,使全國人人都有飯吃,國家的建設計劃就有了保障。所以要實行國家工業化,一定要統購糧食。

《宣傳要點》又說:還有農村要走社會主義的路也一定要統購糧食。如果有的農民有糧不賣,或者將買來的糧食囤積起來,等到糧食漲價來發財,結果,少數人就要變成資產階級,他們就剝削了工人,剝削了軍隊和機關,也剝削缺糧的農民。缺糧的農民買不起糧食,就要欠債,就要賣青苗、賣地、賣牲口,變成無產階級。這樣農民內部貧富對立就要擴大,互助合作就會困難?,F在國家實行統購糧食,就是使國家和農民兩不吃虧,農村的余糧戶、缺糧戶和不余不缺戶都不吃虧,農村也就不容易走資本主義的死路了。

農民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勞動,是為了一個好的收成,除了吃飽肚子外,還有一些余糧出售,使日子過得好一點。所以,對他們許多人來說,走社會主義的路好是好,但總覺得那畢竟還是以后的事,眼前所考慮的就是如何使自己手中的糧食能賣好價錢。雖然糧食賣給國家也給錢,但價錢有時沒有私商高,國營糧食公司和合作社的態度有的也不比私商好,所以他們覺得不管是政府還是私商,只要誰給的價錢高就可以賣給誰。也有農民認為,自己手中并不急于用錢,糧食用不著現在就賣出去。

針對農民的這種心理,《宣傳要點》說:第一,有糧不賣,抬高糧價,好像農民占了便宜,但由此導致許多人沒飯吃,結果損害了城里勞動人民、農村缺糧的農民和災民的利益,因此,“有糧不賣的農民就是犯錯誤”。第二,糧價一漲,其他物價也一齊要漲,全國人民和農民都不會過好日子。第三,有糧不賣,好多人沒飯吃,國家就不能搞建設,無論工人農民都不能享受將來的幸福生活。第四,有糧不賣,或把糧食賣給奸商,農村就要走資本主義道路,多數農民遲早就要窮下去。

《宣傳要點》強調:把糧食賣給國家,農民并不吃虧。因為農民手中的余糧本來就是要賣的,國家并不是買農民的吃糧;何況國家買糧的價錢公平,不會剝削農民。因此。把糧食賣給國家是又得了錢,又立了功,公私兩利;有糧不賣,或者把糧食賣給私商,是又害了老百姓,又犯了法,公私兩不利。

道理講到這里,《宣傳要點》告訴農民為了統購糧食,發展生產,他們的任務是什么。為此,《宣傳要點》對農民提出了六點要求:第一,堅決貫徹政府法令,積極交售糧食,而且要將糧食曬干揚凈,不要摻水摻雜。第二,消除疑慮,提高警惕,反對投機分子搗弄糧食,反對不法分子破壞統購,反對反革命分子造謠搗亂。第三,積極參加互助合作,走社會主義的大家富裕的路,擁護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第四,努力改進技術,增產糧食,除了把國家所需的糧食賣給國家之外,要逐步改善農民自己的生活。第五,節約糧食,少用糧食喂牲口,少用糧食蒸酒熬糖。第六,把暫時可以不用的錢存到合作社去,不要一下子就用光。

《宣傳要點》是供各級報告員宣傳糧食統購政策用的,并不直接發給農民,更何況當時農民(也包括大多數的農村基層干部)文化水平低,文盲占了相當的比例。如何向廣大農民群眾講清楚統購糧食的道理,就成了各級黨組織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問題。為此,各地開展了各種形式的糧食統購宣傳教育活動。

組織各種會議是當時進行糧食統購宣傳動員的重要途徑。這樣的會議能否開好,對統購政策能夠貫徹下去至關重要。

1953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西南局發出《關于做好糧食計劃收購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貫徹執行這一政策的關鍵,在于充分地教育全體黨員、教育廣大農村干部和農民?!蔽髂暇终J為,為了做好這項工作,應掌握以下兩個環節。第一,必須開好縣所召開的區鄉干部會議,向黨員及全體干部說明政策、講清道理,讓大家暴露個人的思想,然后再反復進行徹底的批判及正面的社會主義教育。而后通過他們的自覺和模范行為教育和影響廣大農民,這樣則會產生巨大的力量。第二,必須把鄉的代表會議和群眾會議開好,講清統購統銷的道理,正面進行社會主義教育,批判各種錯誤。切忌采用“斗爭會”的方式和給農民亂戴資本主義的帽子,要將教育工作做深做透,使農民完全懂得這樣做對國家和對他們自己的好處。如果采用簡單的或者粗魯的辦法,不僅會引起農民的反抗,而且會影響任務的順利完成。①中共中央西南局:《關于做好糧食計劃收購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指示》(1953年11月25日)。

遼東省則要求在糧食統購工作開始后,先用10天左右的時間,一方面在各級干部中進行統購統銷政策的教育,另一方面在農民群眾中認真進行收購糧食的宣傳工作。這一階段的宣傳內容是:宣傳糧價不再漲,以克服農民中的所謂“缺糧”、“糧貴”、“等賣缺糧”和作投機買賣的思想;宣傳按國家計劃收購賣糧給國家的好處;宣傳公糧征收的政策和要求,以防止一些農民產生國家統購余糧就不要交公糧的思想。接著再用10天左右的時間,在支部黨員和農民群眾中宣傳統購統銷政策,先進行支部教育,然后開展群眾宣傳。宣傳內容主要是說明為什么要實行統購,統購與往年的購糧政策有何不同,實行統購對農民有哪些好處,以及如何實行統購等,以使群眾認定購糧數字,接受統購任務。②《中共遼東省委批轉省委宣傳部關于糧食統購統銷工作的宣傳計劃》(1953年11月1日)。

1953年11月19日,中共河南省委發出《關于開好糧食統購工作中各種會議的指示》,要求反對急躁情緒,不能單純為了趕時間就慌忙把會開完,結果思想“夾生”,欲速不達。只要會議能開得好,即便因此而使入鄉工作時間推遲幾天也是允許的。同時要求在各種會議上都必須首先大講總路線,宣傳總路線的內容至少要占會議的一半時間,并且要講得清楚,討論明白,在思想覺悟大大提高,認識統一之后,再講統購糧食。河南省委還認為,在會議中,必須采取大膽暴露問題的方法,并由各級黨委領導同志以身作則根據國家總路線檢查思想和工作,引導與會人員展開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就能夠提高黨員覺悟,統一黨內認識,加強黨內團結,如果急躁粗暴,片面責備,真實思想剛一露頭就迎頭打擊,則不能真正解決思想問題,必走彎路。③《河南省委關于開好糧食統購工作中各種會議的指示》(1953年11月19日)。12月2日,中共中央批轉了這個文件,肯定了河南的做法,并且認為“只有開好縣的干部會議和鄉的黨的各種會議,才能很好地完成統購糧食的任務,其結果也必然把農村工作推進一大步”④《中共中央同意湖北、河南省委關于在統購糧食中開好各級會議的指示》(1953年12月2日)。。

為了做好農村糧食統購工作,中共中央在《關于實行糧食的計劃收購與計劃供應的決議》中明確指出:“必須大量抽派得力的能夠掌握政策的干部,到農村中去,中央局、省委、地委及各級政府的負責同志,在計劃收購的時間內除留少數處理日常工作外,應親自到下面去,研究情況,掌握政策,創造并及時推廣經驗,盡可能地減少偏差和錯誤。特別是對于農村大約10%的落后地區和落后鄉村,尤須十分注意掌握,并派得力干部坐鎮,因為這是最容易出亂子的地方?!雹荨督▏詠碇匾墨I選編》第4冊,第487—488頁。

根據這個要求,從1953年11月起,全國各地先后開展糧食統購的宣傳動員工作。中南大區及所轄的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廣東、廣西6省,組織了大區、省、地、縣、區、鄉各級干部共330多萬人,經過短期培訓后,深入農村開展這項工作。

江蘇省從省、地、縣三級抽調機關干部12275人,其中包括地市級干部135人,縣級干部807人,下派到縣、區、鄉幫助工作,做到了每一個縣有一名地市級干部,每一個區有一名縣級干部,每個鄉有一名區級干部。在統購工作正式開始前,各縣先召開了擴大的區、鄉干部會議,各區、鄉召開了黨員大會和積極分子會議,然后以鄉為單位召開支部大會和人民代表會議,以此訓練干部。全省9507個鄉經縣以上擴大會議訓練的主要領導骨干達64833人,受到教育的黨員達30萬人。⑥江蘇省糧食局:《江蘇省糧食志》,江蘇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77頁。

福建省的統購統銷工作從11月11日左右全面展開,各地均召開了縣區鄉干部會議。開會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召開縣區鄉干部大會,參加會議的人數多在1000人以上,每個鄉少則五六人參加,多則十五六人至20人,有的縣與會人員達2000人以上。另一種是先召開縣委擴大會議,然后再召開縣區鄉三級干部大會。同時,福建省直機關組織了796人的工作隊分赴全省各地,其中有部、廳長以上干部20人,處長級干部41人,縣、科級干部149人,一般干部586人,各地直屬機關也抽出1057名干部下鄉,一般除一二名地委委員負責日常工作外,其余的地委領導均下到各縣指導工作。①中共福建省委:《關于貫徹總路線及糧食統購統銷工作的情況簡報》(1953年12月1日)。

中共山西省委1953年10月25日召開有縣委書記、縣長參加的糧食工作會議,正式啟動糧食統購工作,隨后花了一個半月的時間訓練干部和積極分子,主要方式是逐級開好一系列的會議——縣委擴大會議、各縣黨的活動分子會議、縣人民代表會議、鄉村黨支部黨員大會、鄉人民代表會議等。通過這些會議,打通思想,制訂統購糧食的具體方案,全省共訓練積極分子100多萬人,派遣了1000多名干部充實各地糧食部門,還建立了糧食系統的政治副職制度。②《山西省委關于統購糧食工作的總結報告》(1954年1月14日)。

其他各省也組織了大批的干部下鄉開展糧食統購工作,并訓練了數以百萬計的積極分子。

在糧食統購的宣傳動員中,除了召開各種形式的會議外,其他宣傳方式也被廣泛使用。河南臨汝縣組織了一支人數達2萬余人的宣傳隊伍,開展大張旗鼓的宣傳活動,廣泛運用黑板報、廣播筒、戲劇、快板、實物、圖片、漫畫展覽的宣傳手段,并“采取分片包干,以大會、小會、家庭會,互相推進,步步深入”③中共臨汝縣委:《關于糧食統購工作的總結報告》(1954年2月15日)。。

廣西灌陽縣一區,利用圖片、實物舉辦展覽會,深入農村巡回展出。展覽會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國家為什么要收購糧食;第二部分是增產節約,把更多的余糧賣給國家;第三部分是賣糧的錢用到哪里最好。每一部分都有講解員按圖片內容和陳列實物進行宣傳解說。④趙發生主編:《當代中國的糧食工作》,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第82頁。

經過廣泛的宣傳動員后,使廣大農民對統購統銷政策有了一定的認識,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他們的疑慮。例如,四川各地“經過正確而深入宣傳總路線和統購統銷政策,群眾認識覺悟大有提高”,主要表現在“廣大農民在了解國家利益與農民利益的關系后,積極擁護政府統購統銷政策,把余糧賣給國家支援國家工業建設”。達縣雙廟鄉勞模鄭仁國不但自己帶頭賣糧10石,還動員互助組賣了1萬多斤。⑤中共四川省委秘書處:《各地統購統銷工作情況》(1953年12月7日至10日)。從后來的情況看,農村糧食統購的宣傳效果還是明顯的,它對克服農民惜售余糧的情緒,減少農民對糧食統購政策抵觸與對抗心理,保證糧食統購政策的貫徹,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農村糧食統購任務的完成

顯然,要使農民將余糧賣給國家,僅靠宣傳鼓動不夠,還必須有切實可靠的組織措施。各地在進行統購工作中,主要是采取往鄉村派駐工作組,工作組依靠鄉村政權組織與黨團組織,發揮黨團員與積極分子的作用,采取自報公議的方式完成糧食統購任務。所謂自報公議,就是在宣傳教育的基礎上,動員農民自報可售余糧的多寡,并張榜公布,然后由工作組根據農民歷年的糧食生產和消費情況等進行余糧摸底,大體掌握每一農戶的余糧數量,一般要求統購余糧的80%至90%。如果自報數與工作組摸底數大致相當,則以農戶自報數為統購數,如果自報數小于摸底數,則通過反復動員等方式,令其多次自報,最終達到自報數與摸底數大致接近。在農戶自報之后,以組或村為單位組織民主評議賣糧數量,并經鄉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后報區一級人民政府批準,正式確定為余糧戶的統購任務。

各地在開展統購工作的過程中,一般都經過了宣傳動員、落實統購任務和送糧入庫等階段。例如河北省在試點的基礎上,將糧食統購過程大體分為三段六步。三段是:由進鄉到完成公糧征收為第一段;完成糧食收購為第二段;結束工作為第三段。六步是:第一步,到鄉先出“安民告示”,以安定人心。在黨內先向干部和黨員說明來意,傳達總路線和糧食統購統銷政策的主要精神。第二步,積極負責安排生產,完成公糧征收,為余糧收購工作創造有利條件。第三步,黨內思想發動成熟,培養了大批積極分子之后,即通過干部、黨員、積極分子,把具體的宣傳教育工作由黨內轉到黨外,開展對群眾大張旗鼓的宣傳。第四步,在黨員和群眾思想發動成熟,余糧摸底排隊大體弄清,又培養了大量積極分子的條件下,向群眾公布全鄉的任務,實行自報。第五步,做好接糧入庫、付款、儲蓄和物資供應工作。第六步,結束工作,進行總結評比。①《河北省關于當前糧食統購工作情況和今后措施的報告》(1953年12月12日)。

四川省糧食統購分三步進行:第一步是宣傳動員,主要是宣傳總路線和糧食統購統銷政策,著重說明農民出售余糧是支援國家社會主義建設、支援城市和工礦區,支援災區,余糧多的多賣,余糧少的少賣,沒有余糧的不賣,出售余糧功在國家,利在自己等;第二步是民主評議,既按照政策落實統購任務,全省并沒有規定統一的起購點和留糧標準,一般是核實田地面積,掌握實際糧食產量,排隊摸底,分戶計算余缺情況,然后由農戶自報,民主評議,落實余糧統購任務;第三步則是送糧入庫。②四川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四川省志·糧食志》,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年,第23頁。

陜西渭南地區的糧食統購也是分三步進行:第一步,在宣傳動員的基礎上,首先以村為單位成立評議小組,一般在原村政權的基礎上,吸收一些公道正派、工作積極、在群眾中有威信并熟悉村中情況的缺糧戶,不余不缺的自給戶和余糧戶三方面的人參加,以7至10人組成。第二步分配統購任務,通過廣泛宣傳總路線和糧食統購統銷政策后,召開全鄉人民代表會議,研究討論通過全鄉的統購任務數字,然后根據各村摸底情況把任務分配給各自然村。第三步,以村為單位召開評議員、黨團員、積極分子會議,研究本村任務和完成任務的辦法,進行余糧戶排隊,預計各戶余糧數字。接著召開群眾大會發動余糧戶自報余糧數。這時,大多數中小余糧戶能主動自報,且報出的數字比較接近實際,“而大余糧戶則往往采取以多報少、哭窮、轉移、藏匿等方式有糧不賣,常常要經過反復的說服動員才能報出余糧實數”。自報之后,召開村民會議進行評議,然后核定各戶售糧數字出榜公布。③中共渭南地委:《關于渭南五區王村鄉統購統銷試辦第二次檢查報告》(1954年2月28日)。

那么,具體到每一農戶,其統購任務又是怎樣完成的呢?試舉一例。

山東泰安縣九區上高鄉郝培英互助組是該鄉辦得較好的一個長年互助組,全組共12戶,67人。上級派來的統購工作組到村后,根據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和泰安地委的指示,首先從生產入手,并號召互助組成員增產節約增打糧食,把余糧賣給國家,支援國家建設,支援志愿軍??墒?,當得知要實行糧食統購時,互助組成員“普遍產生思想顧慮,情緒低落,甚至消極對抗”。

在這個互助組的12戶農民中,有貧農2戶,他們雖然擁護糧食統購政策,但怕得罪人而采取觀望態度。新中農有7戶,這些戶的糧食基本上自給自足和稍有點余糧,而且都是翻身戶,他們雖然對糧食統購也心存顧慮,但表面還是說:“如果有余糧不賣不對,還是賣出來好,在家里老鼠吃蟲子咬還得損耗?!备辉V修r有3戶,他們對糧食統購則是消極對抗,有的裝病,有的哭窮,工作組召開會議也不參加。其中,有一戶說:“沒有余糧可賣,您不信到我家去看看?!?/p>

出現這種情況后,工作組認為主要是前一階段在總結評比過程中,沒有大張旗鼓地進行總路線的宣傳教育,沒有進行農村中兩條道路的教育,群眾覺悟未提高,沒有體會到賣余糧不僅對國家有利,而且對自己擴大生產也有利,但直接灌輸統購統銷任務,使農民思想彎子轉不過來而消極對抗。同時干部存在單純任務觀點,對反復深入的政治動員,提高覺悟,打通思想,是完成購糧任務的關鍵認識不足,因而簡單化,急于求成,造成僵局。

工作組檢查了前段情況,找出了問題的癥結所在,便決定繼續貫徹過渡時期總路線總任務的教育及農村兩條道路的教育,在反復進行宣傳動員之后,又采取座談討論、回憶對比的方式,提高了互助組成員的思想覺悟,使其明確了個人與國家的關系,并且“加強了個人對國家建設的責任感,也明確了出售余糧支援國家建設和增加個人生產的一致性,因而紛紛表明態度,省吃儉用,節約糧食,把余糧賣給國家,擴大個人生產支援國家建設”。

貧農和新中農思想通了之后,紛紛表示要把余糧賣給國家。邢玉柱說:“國家發展工業對咱們農民的好處是很大的,過去10斤麥子才買2尺布,現在能買10尺布,過去2斤糧食才買1斤鹽,現在1斤糧食就買1斤鹽。今年咱組共施化肥2180斤,保證了莊稼的增產,這不是工業發展了對咱的好處嗎?”副組長徐宗圣說:“毛主席這個辦法好,糧食由國家統一管理,今后可不再受那些有余糧的剝削了。我去年麥收前青黃不接借了100斤棒子(玉米),不到20天,下來麥子還150斤麥子,這個利錢有多大?比殺人都厲害?!苯M員郝俊英也說:“國家統購糧食穩定物價很重要,不然奸商見風就漲,咱們吃虧很大,上個月有個賣油的,他聽到供銷社里沒了油,馬上就漲錢,不到兩個鐘頭漲了三次價,從6000元漲到8000元,看多厲害!”

接著,工作組又通過開展回憶對比,使“組員們想到了過去的苦,看到今天的生活上、政治上、文化上都翻了身,階級覺悟空前提高”。組員張君昌說:“我是祖祖輩輩沒有喂過牛,連狗也喂不起,土改后分到地分到了房子,現在喂起牛了,這是共產黨和毛主席給我的,我要聽毛主席的話,除了留下吃的外,再儉省細費,把余糧賣給國家?!睂τ谶@種思想進步,工作組及時給予了表揚。

隨后,工作組又通過邢玉柱、徐宗圣等人反復做3戶富裕中農的工作。富裕中農郝延英為了不賣糧,沒病裝病,經過邢玉柱、徐宗圣幫助后,主動參加會議,并檢討說:“我以前沒想過來,怕賣了錢沒處花,買不回東西來,現在我思想通了,比吃副藥還痛快,我算了算能賣1600斤糧食,添一口豬,買一張步犁,再買些肥料,這樣生產得更好,又愛了國多好哇!”

受郝延英的影響,不愿賣糧的互助組組長郝培英態度也有轉變,不過開始時他還是多算支出少算收入,想少賣點糧食。經過批評教育,郝培英最后思想通了,檢討說:“我是組長沒早帶頭還成了擋頭,前幾天我兒子從朝鮮給我來信要我好好生產,他在前方當模范和我挑戰,我對賣糧卻成了死腦筋,真對不起前方的兒子,我參加互助組,地里增產這是毛主席的領導,我更對不起毛主席,現在我想通了,我保證賣1200斤余糧支援國家支援志愿軍,我這思想通了,精神也愉快了?!薄霸诠ぷ鹘M幫助下,通過總結全年生產,開展評比,結合貫徹社會主義和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總任務的教育,提高覺悟開展生產節約。為了進一步增加生產,必須節約糧食,把余糧賣給國家,擴大生產投資,把死糧變活財。從而戶戶打譜,完成了5600斤賣糧任務”。①《中共中央批轉泰安九區上高鄉基點郝培英互助組以生產為中心完成糧食統購任務的情況報告》(1953年11月27日)。

由此可見,在農村糧食統購任務的完成過程中,上級下派的工作組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工作組發動群眾的重要方式,便是進行對比回憶,論證共產黨以往制定的各項政策,無一不是為了群眾,說明實行糧食統購統銷不但對國家有利,而且對農民也是有利無害的。同時發揮黨團員和積極分子的帶頭作用,先做通余糧較少的貧農或新中農的思想工作,然后再做余糧較多的富裕中農的思想。當然,這是通過正面教育順利完成統購任務的例子,在具體的政策實行中,也難免存在靠行政手段甚至強迫命令的現象。但是總體來講,糧食統購任務的完成還是比較順利的。至1954年二三月間,各地相繼結束了糧食統購工作。許多地方超額完成了國家下達的糧食統購任務。在1953年7月至1954年6月的糧食年度內,超額完成了國家糧食的收購計劃,達到了原定糧食計劃收購數的114.6%,相當于1952年至1953年度的1.7倍。同期期末的糧食庫存比1952年至1953年度期末庫存增加了511.27%。②康偉中:《糧食統購統銷的重大成就》,《人民日報》1954年11月3日。農村糧食統購任務的超額完成,保證了國家對于糧食的基本需求,也為城市糧食統銷政策的實行提供了可靠保障。中國農民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對國家工業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猜你喜歡
糧食干部農民
珍惜糧食
珍惜糧食 從我做起
請珍惜每一粒糧食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當干部切忌“打官腔”
饸饹面“貸”富農民
我的糧食夢
“五老”以“三用”關愛青年農民
也來應對農民征聯
干部任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