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養學生感恩意識 打造學校感恩文化

2012-01-29 11:36楊建明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2年1期
關鍵詞:中學生道德校園

楊建明

1 感恩教育的思考

1.1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中華民族是最懂得感恩的民族?!案卸鳌币辉~在《現代漢語詞典》里解釋為“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常言道:“投之以桃,報之以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傳統文化里記載了數不盡的諸如“望云思親”“上書救父”“陳情養親”等關于感恩的故事,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淳樸民風??鬃诱f:“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边@是說在家里要孝順父母,在社會上要尊敬師長;鄰里朋友給予幫助與關懷,要報答眾人的恩情和付出,感恩朋友的信任和情誼。在中國傳統儒家文化中,感恩的準則比比皆是,這些都集中地反映了古代人對“感恩”的認同和崇尚。

1.2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

人是社會的人,社會和祖國給予人和諧安定的良好環境,自然要回報于社會,感恩于祖國。當然還要感恩自然,大自然賜予人們澄澈的藍天、明媚的陽光、新鮮的空氣,為人類提供了生存的資源和空間。只有懂得感恩自然,才能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

1.3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

感恩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種處世哲學,是一個人對自己和他人以及社會關系的正確認識;感恩也是一種責任,知恩圖報,有恩必報,不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人生境界的體現。沒有感恩意識,就喪失了做人的起碼道德,感恩師長、朋友是立德之本。能感恩社會與祖國也是人性的最耀眼的光芒。

2 中學生感恩意識的缺失及其原因探究

2.1 父母與子女“雙獨生代”——影響道德培育的家庭因素

現在的中學生都是90年后出生的獨生子女,從小生活條件優越,被父輩祖輩百般呵護,于是慢慢形成“唯我獨尊”的自私心理。而他們的父母有的也是獨生子女,在他們的人生觀里,“我”也永遠是第一位的,其他人為“我”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對他人的感受、恩情表現出來的只有淡漠。這種情形也勢必會影響90后的子女們。

2.2 經濟建設重視,主流文化缺位——導致道德缺失的社會因素

隨著人們精神生活領域不斷擴大,各種媒體、網絡給中學生提供的思考問題的參照與過去也大不相同,其中污點文化大行其道,主流文化嚴重缺位。如那些過多過濫的負面的新聞報道,會給中學生的心靈上造成很大的污染,他們會覺得“優秀傳統是老古董了,無價值了”。而那些正面的主流教導卻寥若晨星,如每年一次的“感動中國”。此外,社會上各種腐敗之風、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極思潮,不斷侵襲與沖擊中學生的心靈,使他們的辨別能力受到極大影響。

2.3 功利教育體制下的“半成品”——忽視品德形成的教育因素

現在學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承受著高考指揮棒和社會就業的壓力,在“上學就是為了考大學”“考大學就是為了好就業”的功利心態的促使下,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過多看重學業成績,忽視學生品德教育。在這種極端功利心態左右下,形成“智”和“德”脫離,“人”和“才”脫節,教育缺失。中學生對身邊的生活與小事情缺乏感受,體驗不到“感恩”的情緒,這樣長大的孩子,沒有機會學會為他人著想、去關心他人,也就不具備感恩之心。

3 實施感恩教育的3個層面

3.1 從認識層面培養學生知恩于心

如陸慕高級中學每年都把三八婦女節所在的周定為感恩文化周,在活動中,以班級為單位召開形式多樣的感恩教育主題班會,讓學生去了解自己父母的生日、家庭收入及自己花費占家庭支出比例等,從而去感受父母十幾年來一心一意地呵護自己有多么的艱辛和不容易。用《燭光里的媽媽》《白發親娘》等愛的旋律讓學生逐漸感受到父母給予孩子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支持,在精神上、情感上父母也是不求回報地付出,最終讓學生認識到:父母的笑容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幸福,父母的健康是孩子一輩子最大的愿望。還用感恩詩歌朗誦會、感恩文化故事會、觀看有關感恩的電影、電視,邀請家長召開別開生面的“感恩主題班會”等,以激發學生知恩于心。

3.2 從情感層面陶冶學生感恩于情

如在感恩文化周里,組織學生以校園為場所,大膽向老師、父母、同學等表白感恩之情,營造豐富多彩的感恩氛圍。在學校的倡議下,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制作出各種飽含自己真情的精美感恩卡,并鄭重地寫上各種表達感恩的話語,再把這些五彩斑斕的感恩卡拍成照片,張貼在美麗的校園。在這樣的氛圍中,學校也向全體師生寫感謝信,感謝教師的辛勤工作,感謝學生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等,整個校園到處充滿濃濃的感恩之情,師生的心靈在此時得到升華。

3.3 從實踐層面引導學生報恩于行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道德行為是在一定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出來的,具有道德意義并能進行道德評價的利他行為或親社會行為。積極打造校園感恩文化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感恩的道德意識,讓學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讓學生用實際行動來報答父母,回報師長,報效祖國,回饋社會。要引導學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去報恩,教育學生要知恩圖報,又要施恩不圖報。要求教師注意言傳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響學生。積極引導、教育學生將感恩意識化為行動,從小事做起,將感恩之行落實在日常行為中。

4 成效與啟示

2011年5月27日的“愛滿相城,情暖校園,感恩頒獎典禮活動”是學校深入開展感恩教育活動的一次感恩實踐展示,是學校弘揚傳統美德、打造感恩文化、構建和諧校園的見證,活動撼動人心,影響深遠。由于依托學生的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感恩情感來實踐內化,堅持目的性、實踐性、整體性的原則,使活動的思想性、針對性和實踐性得到有機融合,激起學生知恩、感恩、報恩的情感浪花。

感恩教育開展以來的主要啟示:1)要緊緊把握二種實踐主線(即生活體驗實踐、社會經歷實踐)主導感恩教育;2)要認真創設“三種情境”(即創設知恩情境、創設感恩情境、抓好榜樣作用)激發學生的知恩、感恩、報恩的情感;3)恰當運用“四種策略”(即通情達理策略,情感化活動策略,共鳴策略,道德情感與認知、行為整合策略)來提升感恩教育的實效性。

感恩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社會工程,它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全力構建。懷著感恩的心來感悟生活,感激父母,感激朋友,感謝祖國,感謝人民,感慨人生,人們將收獲一個個美麗的春天。

猜你喜歡
中學生道德校園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2022年高考,《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發明與創新·中學生》征稿啦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用道德驅散“新聞霧霾”
我與《中學生》的初相遇
我來“曬曬”《中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