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學研究之當下論域與理論前景

2012-04-12 04:32萬志全
關鍵詞:美學史美學理論

萬志全

(南昌工程學院人文與藝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29)

美學研究之當下論域與理論前景

萬志全

(南昌工程學院人文與藝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29)

近年來,我國的美學研究蓬勃發展,美學基本原理探討成效顯著,中外美學史梳理有條不紊,部門美學研究異彩紛呈,流派美學研究樂此不疲。其主要特征有五:一是參與者眾,成果五花八門;二是師承關系明顯,排異性強;三是教材各異,令人無所適從;四是思辨者多,實驗取證者少,歸納總結者多,創新者少;五是學位論文儼然成為新見主產地。研究方法主要有哲學思辨法、心理還原法以及語義分析、經驗主義、社會學、歷史學、系統論等。不足之處即為缺乏理論創新,鮮有大師級人物出現,故此未來之研究應以創新為第一要務,力求把深奧難懂的美學理論闡發得通俗易懂。

中國美學研究;當下論域;不足之處;未來前景

建國以來,我國的美學研究蓬勃發展,成果可謂汗牛充棟,有人截取改革開放30年來的美學研究概況,編成了洋洋灑灑的《中國美學30年》,對美學基本理論研究、學科建設、主要流派、古今中外、研究熱點、未來趨勢進行了歸納總結。更多的研究者則采用論文的方式,對美學某一角度或方面的研究現狀進行思考總結,為俯瞰美學研究之總體面貌,探尋其未來之發展空間提供了一些幫助。以此為契機,本文著力梳理建國后我國美學研究之現狀,探測其未來之發展前景。

一、建國后我國美學研究的主要面貌

建國60余年來,我國的美學研究成果令人驚喜,僅著作就不下數千種,文章則以萬計數,其中對美學基本原理、中外美學史、各門類美學、中外美學流派和美學家的研究尤為突出。

(一)美學基本原理探討成效顯著在美學基本原理探討中,美的定義是最為棘手的問題之一。我國學者不再像西方學者那樣執著于美的具體定位,而是從大的方面判定“美是主觀的、美是客觀的、美是主客觀的統一、美是社會性實踐、美是一種價值”。當然,這些爭辯對于深入思考美的本質具有巨大的引誘作用。只可惜“美”只是像“好”一樣的形容詞和比較詞,它沒有固定的本質,它只是相比之下讓人更舒服、愉悅、心動的感覺而已。正因為它沒有本質,所以誰也不能說出令人信服的本質,爭論也就一直延續下去。

審美意識是我國學者頗為關注的一個概念,大概是國人對“意識形態”這個詞特別敏感與興奮,故而認為審美意識也是應該從發生學源頭上弄清楚的問題。只是礙于誰也無法回到原始人的審美意識狀態中去,誰也無法弄懂“人為什么會有審美意識萌生”之奧妙,所以關于某一斷代的審美意識面貌只不過是學者的假想性復原而已。

至于審美心理,或者由其派生的美感本質也是吸引學界的思辨焦點,似乎審美心理或者美感就像煤一樣能被學者們挖出來,展示給大家看。但是,學者們挖的“煤”各不相同,而誰也不能把推斷出來的“煤”順利地運到別人心里去,這也是審美心理或美感只能通過大理論家的話語來加以推衍的原因之所在。畢竟很多美學研究者不是心理學家,也從來沒有做過心理實驗,更多的結論是別人的實驗數據或者名人的心理美學觀點,只要總結、推論一下就可以成為一個門派的理論了。

學者們最感興趣的是美學范疇的建構,因為西方美學范疇甚少,僅有悲劇、喜劇、和諧、優美、崇高、丑、荒誕等幾個代表性概念,而我國古人留下的范疇則很多,有和、自然、妙悟、意境、風骨、文質、氣、道等不下百余個概念等著當代學者們從先秦到晚清梳理一遍,羅列出某一美學范疇的發展史,再強調該范疇無與倫比的美學地位。

當然,如果不愿對抽象的美進行思辨,展開審美教育思考則不失為較為簡易的研究門徑。于是,美育、教育美學、審美教育等方面的著作大量涌現,每個人都語重心長地論證美育的重要性,認為美育是拯救世道人心之法寶。只可惜對這些理論閱讀者少,把其當成行動指南者則近乎為零,除了晦澀難懂以外,其烏托邦的空想性質也制約了它的實際施行效用。

(二)中外美學史梳理有條不紊在美學理論界,倘若要成為一個美學家,梳理出一本西方美學史或者中國美學史應是最好的證明書。對西方美學史的梳理,朱光潛、涂途、湯發龍、莊其榮、汝信、朱狄、朱立元是上個世紀的不遺余力者。新世紀又有吳瓊、凌繼堯、戴茂堂、章啟群、李醒塵、張法、鄧曉芒、張賢根等學者異軍突起。不過,他們主要對外國人寫的西方美學史進行轉譯或重新歸納,所依據的材料并非外國美學原著,普遍的情況是對已經翻譯好的西方美學著作進行條理性梳理。正因為追求條理性,使得學者們在梳理時一葉障目,強造出所謂的“發展主線”來自成一說。

對中國美學史的梳理,似乎胸有成竹一些。反正在漢字記載的大量古籍里有的是與美學相關的話語,把它們摘出來細細品味,即可勾勒出中國美學史的大致輪廓,比如李澤厚、劉綱紀、葉朗、張涵、史鴻文、王振復、陳望衡、韓進廉、薛富興、張法等人就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從事這項工作,讓讀者“看清楚”中國古代美學的發展歷程。然而,我國古代沒有美學這門學科,這些美學理論只不過是研究者們把一些關于文藝、人生、社會的看法強行拉進“美學陣營”里來,刻意穿上美學服飾而令其拋頭露面。它與古人的原始思想不大吻合,因為古人沒有想到后世還有“美學”這門學科要套用其話語來支撐門面。當然,不管成效如何,能做中國美學通史研究,那已經是很厲害的人物。精力稍顯不濟者,則嘗試著做斷代美學史研究,比如朱志榮的夏商周美學史,施昌東、楊安侖、陳立群、霍然的先秦美學史,施昌東、劉成紀的漢代美學史,吳功正、袁濟喜、鄭毓瑜的六朝美學史,霍然、吳功正、王明居的唐代美學史,霍然、劉方、鄭蘇淮、吳功正的宋代美學史,聶振斌、盧善慶、吳志翔的近代美學史等。更有魄力者則從事中西美學史之比較研究。只可惜這種勞動工作量太大,半輩子都做不出來,而漫長的時間對于著急要出成果的我國學者來說,是讓人徹底失望的敗筆,所以只能有某些局部領域的中西美學比較成果出現。還有個別人撇開西方美學史,做中國以外的東方美學史,只可惜收效甚微,把美學史做成了人生感悟史和文藝發展史。畢竟那些宗教信仰對于一個無宗教信仰的研究者來說,似乎是站在懸崖邊上看幾千米的深淵一樣,幻想著“看見了底部的風光”。

(三)部門美學研究異彩紛呈對美學各大分支的研究也引發了諸多學者之興趣,其中對文藝美學的關注最為集中,以“文藝美學”為名的專著就有胡經之、曹廷華、欒貽信、蓋光、史瑤、杜書瀛、徐亮、黃力之、陳長生、劉鴻庥、周來祥、曾繁仁、譚好哲、李詠吟、寇鵬程、蘇丁、王向峰等人的著述。在這些著作中,有的把文藝美學僅僅限定為文學美學,有的把文藝美學等同于藝術美學,乃至于其中的部分理論等同于美學原理。還有的專門探究中國古典文藝美學或西方文藝美學之精髓。更多的學者則根據自己的興趣與特長,研究文學、音樂、戲曲、美術、建筑、書法、廣告、影視、設計等某一美學分支領域,取得了累累碩果。在文學美學研究中,有肖馳、王長俊、張松如等人的詩歌美學,有吳功正、葉朗、陸志平、蔣心煥、吳士余等人的小說美學,有萬陸、徐治平、吳小林、賈祥倫、張智輝等人的散文美學;在音樂美學研究中,有葉純之、蔣一民、張前、王次炤、修金堂、修海林、龔妮麗、韓鐘恩等人的音樂美學原理,有蔡仲德、韓鐘恩、胡郁青、杜洪泉等人的中國古代音樂美學史,有何乾三的西方音樂美學史;在戲曲美學研究中,有杜書瀛、朱立元、王朝聞、佴榮本、曹其敏、朱棟霖、焦尚志、朱恒夫、陳多等人的相關成果;在繪畫美學研究中,有徐書城、程至的、樊波、陳傳席、張強等人的繪畫美學原理與發展史方面的著作;在建筑美學研究中,有王振復、汪正章、曹利華、孫祥斌等人的理論建樹;在書法美學研究中,有劉綱紀、金學智、葉秀山、陳云君、陳廷佑、宋民、蕭元等人的思想精華;在廣告美學研究中,有鄭應杰、汝羊、王世德、張微、鄧家林、周安華、祁聿民、黎澤潮、王純菲、孔昭林、趙惠霞等人的積極探索;在影視美學研究中,有張涵、黃會林、曾耀農、史可揚、宋家玲、金丹元等人的影視原理探索,以及鄭雪來、譚霈生、鐘惦棐、胡安人、盧玉瑾等幾十人的電影美學專論,路海波、朱漢生、劉隆民、胡智鋒、胡耕、高鑫、賈秀清等人的電視美學專論;在設計美學研究中,有徐書城、楊技慧、劉墨、歐陽友權、史鴻文、張黔等人的藝術基本原理以及翟光林等人的設計美學理論。

在生活美學領域,對生活美學進行整體勾勒的有高曄、秋湘、傅其三、王佑夫、劉惠玲、賴建成、那守第、蔣勛、成遠鏡等。對生活美學的各大分支,諸如飲食烹飪、旅游、園林、環境、服飾、身體、交際、愛情等領域的美學研究也蓬勃發展,它們已經成為指導人們邁向美好生活的美學指南。

在實用美學領域,有自然科學美學、行業美學、經濟美學、文體衛教等門類之美學誕生,其中企業美學的出現,對于豐富企業的審美文化內涵具有一定的輔助效用,而醫學美學則對美化人體具有切實的指導作用。在這方面投入精力者,有的是專攻美學的,有的是某一實用領域的熟練操作者,他們拿起美學武器,刺向未知的應用美學領域,這對豐富美學研究的外延,拓寬其發展空間具有良好的開拓作用。

(四)流派美學研究樂此不疲對某一美學流派或某個美學家的美學思想進行研究,為讀者帶來了許多便利。尤其是西方的美學流派和美學家,其思想深奧復雜,常人很難窺其一斑。倘若把難以理解的東西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理論知識,確實也是一件美事。同時,對于那些缺乏理論創新能力和勇氣者,這也是延續其理論研究之路的康莊大道。其中對我國的美學流派之研究主要集中在儒家、道家(道教)、佛教(禪宗)美學以及實踐美學、生態美學、馬克思主義美學、民族美學、女性美學等方面;對外國的美學流派之研究主要集中在德國古典主義美學、現代形式主義美學、當代存在主義美學等方面;對我國美學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子、莊子、劉勰、王夫之、王國維等人身上;對外國美學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康德、黑格爾、席勒、蘇珊·朗格、海德格爾、維特根斯坦等人身上。這些研究有一個通病,那就是過分夸大研究對象的地位與作用,似乎只有這位美學家才在引導著至高無上的美學主潮,因而不恰當地夸大了其研究成果。一些能力不濟者竟然把通俗易懂的東西解說得晦澀難解,到處都是引用原話之后不知所云的評說。因此,對待外國美學流派和美學家,最好去看原著;對待中國古代美學流派和美學家,更應該熟讀原文;至于我國當代美學家,其美學內涵一望即知,無須研究者隨意加扣“帽子”。這也是此類研究者雖然辛苦,然而影響不大之根源。

因此,從研究現狀來看,當前我國的美學研究正處于繁榮時期,不但數量驚人,而且覆蓋領域交叉多樣,研究的問題也較為深透??梢哉f,所有能夠涉獵的美學問題和領域幾乎都有一些開拓者在工作,接下來能做的估計只有提出新的美學理論以及對以往各大美學領域之成果進行充實與修正。我們可以大膽推測,當代美學研究者即使二十年不動筆,也不會出現美學理論匱乏之窘境。

二、我國當代美學研究的主要特征

關于當前美學研究的主要特征,學者們看法不一,有的歸納出五六條,有的歸納為兩三條。這需要在通盤考察美學現狀的基礎上,運用整體俯瞰的眼光,用較少的條目框定紛繁復雜的研究動向,以便學界或大眾能有較為明晰的了解。有學者認為,“轉向現實關懷”已經成為新時期中國美學研究最為突出的特征:第一,對文藝問題,尤其是大眾流行藝術的重視;第二,開始重視日常生活中的審美問題;第三,轉向對審美與人生關系問題的人文思考與批評。這三條歸納非常有代表性,它把美學的大眾化、日?;?、生存化特質提升到重要高度。但在本人看來,當前我國美學研究的特征主要有五:

(一)參與者眾,成果五花八門據本人粗略估計,光是撰寫美學著作的就不下千人,而發表美學論文者則超過萬人。這對于一個自身就較為含混不清的領域來說,實在令人驚訝。研究者們何以能夠說出關于美的那么多話語與理論?在陶醉于美學領地百花齊放的同時,不得不佩服他們的思維穿透力、天才發現力與抽象歸納力。原來人們是這么愛美,不但衣食住行等日常起居要美,在文學、音樂、繪畫、工藝等藝術領域中更要美上加美,甚至從外表到言行舉止,直到靈魂深處都要美。人類非常喜歡生活在美的王國,倘若跳出這個王國,估計就沒有了生存推動力。美似乎是上帝丟給人類最大的“誘惑性餡餅”,它讓人到死都在為之而奔波(比如學者顏翔林對死亡之美進行了思考,撰寫出《死亡美學》)。最讓人叫絕的是,有的我們根本想象不到和美有多大關聯的領域,竟然還有學者能說出個子丑寅卯來,比如說在世人眼里庸俗骯臟的經濟,竟然有鄧天杰、張品良、范正美等學者撰寫出《經濟美學》來,至于數錢做賬的會計行業,也有徐紀敏的《會計美學》為其錦上添花。

(二)師承關系明顯,排異性強當前美學研究雖然學者眾多,流派各異,但其大致宗派還是可以通過師承關系厘清的。除了改革開放以前的呂熒、高爾泰、蔡儀、朱光潛、宗白華、李澤厚等人的主客觀派或實踐派師承關系明顯以外,在當下的美學流派中,就有蔣孔陽、葉朗、胡經之、周來祥、曾繁仁、劉綱紀、汝信、童慶炳、朱立元、王元驤、杜書瀛、錢中文等“老當”派,以及張法、王岳川、王一川、金元浦、陳炎、潘知常、王德勝等“中壯派”。他們各有師承相續,后學者一旦加入某一門下,就會沿著導師的學術觀點繼續拓展,而對非其類者則多采取否定或貶低的態度。這種強烈的排異性其實不利于學術的健康發展。

(三)教材各異,令人無所適從依本人之淺見,最能顯示一個人美學底蘊的莫過于美學教材,而從解放前范壽康的《美學概論》算起,或者僅從建國后蔣孔陽的《美學概論》算起,30余年來的美學教材就不下百余部,著者已達數十人。他們的理論體系差異甚大,大部分教材著重介紹美、美感、美學范疇、藝術、審美教育等內容。有些則添加了審美關系、審美經驗、審美活動等,有的雖然沒有添加怪異的內容,但多由眾人拼湊而成,內容上顯得亂七八糟。有的雖由一人獨撰,但卻是憑空想象,比如某一重點大學有位學者運用三段論模式,每一章節都來個“正、反、合”辯證思辨,結果一本書看下來,學生什么也沒學到。

(四)思辨者多,實驗取證者少,歸納總結者多,創新者少在當前的美學研究中,很多人善于思辨,能與古人或當代的某些美學研究者對話、對抗,甚至敢與西方頂尖級美學家對話。至于其理論武器,要么是以西方美學家對抗國內某一美學研究者的思想,或者是以馬克思主義揭露西方美學家思想的錯誤之處。但是,他們未能自創出新穎的理論來對抗別人,因而在熱鬧的批判之余,留不下一句像樣的思想觀點。除了撰寫美學史之人善于歸納總結以外,很多人也嘗試著歸納推演,比如對于美學本質的理論探討,不論是美在意象、意境、人生境界或者有意味的形式,還是美在實踐、關系、價值、生活、生存、生命等觀點,都不過是復述中國或者西方已有的理論而已。

(五)學位論文儼然成為新見主產地以美學為對象做博士畢業論文者,迄今為止不下千人,而做碩士論文者則逾萬數。這些學位論文一般要求國內獨創,因而能夠成為美學理論新見的主要源生地。尤其是一些博士論文,經過一兩年的沉淀加工,便轉化為專著,闡發了一些新穎的美學觀點。這些博士和碩士畢業以后,迫于生計,或者因為懶惰的緣故,幾乎再沒有新穎的成果出現,最多就是拿學位論文申報課題,通過巴結學界名人而獲得立項,但最終成果仍是學位論文的翻版或者略加延伸。

三、我國當代美學研究的主要方法

有人認為,美學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哲學思辨法、心理學等科學方法以及語義分析法、經驗主義、社會學、歷史學、系統論等。這種歸納非常到位,幾乎囊括了當前我國美學研究之主要方法。其中,哲學思辨法是事先虛想出一套至高無上的美學理論,然后把它套用到各個領域中去,從中找出一些符合自己口味的例證,或者是能夠支持己見的美學理論或名人言論,進而采用絕對肯定之口吻,以求贏得他人之信服。

心理還原法主要是運用心理學知識來研究美學現象和命題。研究者們把西方的直覺說、移情說、距離說、內模仿說、無意識理論、精神分析說、格式塔理論、行為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等套用得滾瓜爛熟,但他們從未像西方學者一樣在心理實驗室做過任何實驗,最多不過是借用一些實驗結果來驗證其理論虛想。

至于其它的研究方法,極大部分情況都是研究者們歸納總結現有某一美學以外的學科成果,把它挪用到美學頭上來,他本人并不具有相關領域的研究能力,因此當前國內流行的美學研究方法多有不甚妥當之處,這也是創新乏力之一大病根。

四、我國當代美學研究的不足之處

在此,我們不禁要思考,美學思想到底是靠總結別人的理論而歸納出來的,還是靠翻譯外國理論而領悟出來的,抑或是和別人論爭而得來的?非也!它主要是依靠作者感悟人生或藝術之余,一點一滴從大腦里過濾出來的。倘若沒有高妙、奇特、深刻的人生或藝術感悟,就沒有任何屬于自己的創新思想。俞金吾先生深刻地認識到,當前美學研究的不足之處有三:一是美學理論的膚淺與趨同,在文本中觸目可見的只是一些外來的新名詞;二是審美趣味的普遍下降;三是審美鑒賞力的普遍喪失……美學什么都有了,就是沒有生命、激情和靈魂。[2]這些見解非常精警,很多人的確在做“偽”研究,比如“中國美學的現代建構”只不過是憑空捏造、一廂情愿的智力游戲。有人以“意象說”為主線就是較為明顯的一例,因為它根本就不是中國美學之主線,只能算古代美學的一個范疇而已。如此牽強附會,只能誤導后人。

當前很多學者熱衷于制造出一些毫無意義的怪異詞語,比如“主體”、“主體間性”、“范式”、“延異”、“此在”、“他者”、“維度”、“可通約性”、“后現代性”等術語就讓普通人無法理解,此類文章也讓人不忍卒讀。同時,過多引用、串聯西方或中國古人的思想,再強行揉捏成一個虛構的系統,這是懶人的做法,對美學研究則毫無幫助可言。但是,當前大部分學者都是這樣做的,而且很多期刊和出版社也喜歡這樣的成果,因為一般人看不懂,不知所云,不敢妄加評說,只好冠以“高深莫測”而“敬而遠之”。

更令人惋惜的是,中國當代幾乎沒有兼通數門藝術的美學大師,沒有對儒道佛深刻體悟之人物,這是中國美學的悲哀。眼下卻只能讓外國美學譯介者、胡亂剖析美學分支者、美學個案分析者、美學話語胡編亂造者,或者由某某雜志故意制造所謂的“美學大討論”以引發轟動效應,這實際上是衣食豐祿者感悟力和思辨力低下的無聊之舉。

五、我國當代美學研究的未來前景

當前我國的美學研究倘若要有所創新,就必須撇開門派之爭,整合國內的主要力量,創造出西方美學界未曾出現的理論觀點。所用術語也要符合國人的漢語使用習慣,即不用生僻的、自造的詞語來糊弄大家,而是用大家都明白的詞語來通俗易懂地闡發深奧的美學道理。同時,要吸納非美學專業的研究者加盟,諸如文學、音樂、美術、建筑、影視、心理學、哲學、歷史學、服裝設計、美容美發、體育健身等領域的實力派人物,讓他們和美學研究者通力合作,創造出具有交叉特色的、新意迭出的美學理論。另外,要敢于說出他人未曾說過的話,不要一味引用他人觀點,不要急于發表理論創見,要三思而后行,要“十年磨一劍,一劍是精品”。因此,只有極大部分研究者做到自尊自強,不邀名爭利,靜下心來搞學問,才能凈化美學研究之蔚藍天空,讓美學的明天更加美好。

[1]楊存昌.中國美學30年[M].濟南:濟南出版社,2010.

[2]俞金吾.美學研究新論[J].學術月刊,2000(4):76-85.

〔責任編輯 趙立人〕

Aesthetic Research Domain and Theory Prospect

WAN Zhi-quan
(S chool of C ulture and A rt,Nanchang lnstiture of Techndogy,Nanchang Jiangxi,330029)

Today our country's esthetics obtains research vigorous development.There are fivemain characteristics.First,witn all the participants,achievement ismultifarious.Second,obviously,there is strong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acts,complementaritymutual exclusiveness.The third,different aterials are disoriented.The fourth,the speculative,experimental evidence are few The fifth,degree thesis become leading producer.It’s main methods have speculative philosophy,psychology,and semantic analysis reductionmethod,empirical,sociology,history,system theory,etc.The current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is in the lack of theoretical innovation,lackingmaster haracters.So the future should be to study the innovation is the first priority.Let the esoteric has difficult aesthetic theory expounded to understandable.

Chinese esthetics research;current field;disadvantages;prospects

B83-06

A

2011-12-20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1YJA720024)

萬志全(1970-),男,江西東鄉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文藝美學。

1674-0882(2012)01-0048-03

猜你喜歡
美學史美學理論
燭照美學史的幽暗地帶
——《17—19世紀法國美學主潮》評介
盤中的意式美學
堅持理論創新
區域美學史書寫的探索與嘗試
——《巴蜀美學史稿》評介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外婆的美學
純白美學
“妝”飾美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