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媒體閱讀:圖書館閱讀推廣的新趨勢

2012-04-29 07:08黃丹俞
圖書與情報 2012年5期
關鍵詞:跨媒體閱讀圖書館

摘 要:文章對跨媒體閱讀的概念進行了辨析梳理,分析了四個不同層次跨媒體閱讀的表現形式和附加作用,從相關閱讀統計數據、青少年媒體消費習慣及出版業對跨媒體出版的探索實踐實例闡述了跨媒體閱讀的內生需求和外生條件,強調其未來發展空間廣闊。同時,通過一些現實案例和假設性場景來探討圖書館開展跨媒體閱讀服務可施行的實踐對策。

關鍵詞:跨媒體 閱讀 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 G252.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6938(2012)05-0026-05

“跨媒體”這個詞近幾年來的出現頻率越來越高,成為繼“數字化”之后,出版業、傳播界和藝術傳媒領域等又一個熱門詞匯,并衍生出了跨媒體出版、跨媒體傳播、跨媒體經營、跨媒體閱讀等相關詞匯。國內學術界對跨媒體閱讀至今也沒有進行系統的的思考和探討。在跨媒體傳播跨媒體出版日益興盛、國民閱讀方式不斷改變的大環境下,筆者認為“跨媒體閱讀”這個概念絕不僅止于概念這一層次,其內涵和外延需要做進一步的探討和分析。

1 跨媒體閱讀的概念辨析

我國早期的跨媒體研究者主要來自新聞傳播界,通過對當今的信息傳播特性的分析和探討,認為“跨媒體”將會是未來信息傳播的主體方向。 他們從傳播主體立論對跨媒體、跨媒體傳播和跨媒體出版等概念進行了解釋和探討。百度百科中對“跨媒體”這一詞條的概念解釋是——所謂跨媒體傳播是指信息在不同媒體之間的流動與互動,它至少包含兩層含義:其一是指信息在不同媒體之間的交叉傳播與整合;其二是指媒體之間的合作、共生、互動與協調。由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報告《我國圖書出版社跨媒體出版狀況調查報告》給出的跨媒體出版的定義是——所謂跨媒體出版,即橫跨平面媒體、磁光介質媒體、網絡媒體、甚至移動媒體等多種介質共存的出版方式。以上有關跨媒體傳播和跨媒體出版的概念均是從傳播主體立論的相關解釋。若從閱讀主體立論,“跨媒體閱讀”與跨媒體傳播和跨媒體出版相對應,所謂跨媒體閱讀,即橫跨平面媒體、磁光介質媒體、網絡媒體、甚至移動媒體等多種介質組合、交叉的閱讀方式。

經過加工處理的信息依附于合適的載體呈現給受眾,使受眾能理解并獲取信息的活動便是閱讀,其本質是信息的解碼過程。信息可以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等感官體系單獨或綜合感知,閱讀也可以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等不同層面去進行,可以有視覺閱讀、聽覺閱讀、觸覺閱讀、嗅覺閱讀和味覺閱讀,閱讀的內容是開放的,閱讀的載體是發展的。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經歷了語言傳播、文字傳播、印刷傳播、電訊傳播和多媒體互動傳播這五次傳播革命[1],而與之相對應的接受信息的閱讀行為也經歷了多次變革:語言傳播革命對應的是朗讀式群體實踐活動閱讀;文字傳播革命對應的是私人化默讀閱讀;印刷革命使閱讀實現了由精讀轉向泛讀,書籍成為日常消費品;電訊傳播讓人們在書籍之外有了更加多元化的聽覺和視覺閱讀選擇;多媒體互動傳播已然顛覆了人們的生活模式和信息接收方式,促發了一場新的閱讀革命,它消解了不同載體之間的邊界,通過信息技術實現對各感官系統的充分調用,實現了全新的閱讀體驗[2]。這種通過多種方式(如符號、文字、語言、圖片、視頻)的綜合利用來解碼信息的閱讀便是“跨媒體閱讀”。

2 跨媒體閱讀的表現形式

跨媒體閱讀并不是一個單純的理念或炒作的概念,它其實早就發生與存在著,并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而發展著。中國古代“聽說書”可視作是跨媒體閱讀最原始的案例,那是在當時書本稀缺條件下人們想要進行“閱讀”可選可跨的另一途徑。上世紀30年代發展起來的有聲讀物以其獨特的優勢獲得了較大的市場份額,書刊視覺閱讀與有聲讀物的聽覺閱讀形成了良好的跨媒體閱讀切換模式。最簡單的跨媒體閱讀模式是通過收聽隨書附帶的MP3光盤來完成一定的閱讀進度。最為理想化的跨媒體閱讀模式是調用一切可調用的感官去接受信息,通過文字、聲音、視頻、互動等有機智能地組合呈現來完成一次閱讀之旅。寬泛而更具現實意義的跨媒體閱讀應該是介于最簡單和最理想化之間,有不同的層次和表現形式。參照Gary Haye專業博客中《Cross Media》一文中對跨媒體的分類,可將跨媒體閱讀暫且分為四個階段,即:跨媒體閱讀1.0、跨媒體閱讀2.0、跨媒體閱讀3.0和跨媒體閱讀4.0[3]。

2.1 跨媒體閱讀1.0

相同的內容或稍有差異的內容被推送到不同的平臺上供人閱讀是最簡單的跨媒體閱讀1.0階段,即是為實現閱讀的方便快捷,通過不同的平臺閱讀相同或類似的內容。如將一段電視視頻稍加編輯后放到播客平臺上或者視頻網站上,或者是一本書出版后以有聲讀物的形式或者電子書的形式再次出現。這一階段的“跨媒體”雖沒有強大的跨媒體觸發作用,但卻可以通過另一平臺提升同一閱讀物呈現的廣度,具有一定的推廣作用。

2.2 跨媒體閱讀2.0

內容主題以不同的形式展現,形成一條內容產出鏈是跨媒體閱讀2.0階段,該階段的跨媒體最重要的作用是通過跨媒體對閱讀內容產生附加值,使其信息傳播的效果更加突出,其表現形式是在觀看了一部由某原著改編的影視作品后覺得十分喜愛,進而去細細研讀原著,以獲得更加深刻的感染或思索。如廣受歡迎的莎士比亞戲劇書籍,其展現形式有原汁原味的古英語版本,有現代英語版本,有中文譯本,通過不同的文字來展現,使受眾更好地去閱讀。除此之外,莎士比亞戲劇有歌劇、舞劇、話劇等不同的舞臺展現形式,還有電視劇、電影等。這種多平臺的跨媒體可以發揮各種平臺/媒體的呈現優勢,將主題內容傳遞得更加淋漓盡致,在原內容基礎上有所附加。

2.3 跨媒體閱讀3.0

跨媒體閱讀3.0的表現形式可以是這樣:熱播清宮劇觸發清代歷史傳記的閱讀欲望,進而又引發對某清代歷史學者的興趣,觀看其電視訪談或其他作品。此階段的跨媒體最真實的展現形式是內容被創造以喚起受眾的求知興趣,通過跨越媒體的方式來完成其整個的一個閱讀旅程,跨媒體起到觸發作用或橋梁作用,即通過一個橋梁或者指示將受眾吸引至另一個媒體平臺上去深入體驗。如,視頻在精彩之處戛然而止,你意猶未盡,然后屏幕上出現一個URL地址可供你去探索更多;或者是通過推送信息將你吸引至音樂會現場去聆聽某名家的音樂會,然后你開始關注有關這一音樂家的電視專訪,甚至去購買其作品的DVD…… 這種橋梁作用或者說是觸發作用很好的詮釋了跨媒體的價值所在。

2.4 跨媒體閱讀4.0

前三種階段跨媒體的一個共通點是內容物通過不同的平臺展現出來,通過非線性的傳播方式來傳播到受眾那里。生產者只是將內容加載至各種平臺媒介上,并創造一個易獲得環境,至于受眾是如何獲得、怎樣獲得的,它們不加以干涉,完全由受眾自主主宰??缑襟w4.0階段的特點是“共同創造”,也就是互動性。生產者和受眾通過各種平臺共同創造內容,并互相產生影響引導作用??缑襟w閱讀4.0的表現形式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互動,閱讀者也是內容創造者,是以閱讀為基線的社交網絡。

3 跨媒體閱讀的未來發展空間

3.1 跨媒體閱讀的內生需求

進入21世紀,隨著知識、信息獲取方式的多元化,新興的數字化媒體不斷沖擊傳統的紙質報刊書籍,社會閱讀習慣不斷發生著改變。2012年4月,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了第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的最新數據,報告稱,我國2011年全國綜合閱讀率保持上升趨勢,七成以上國民仍然偏好閱讀紙質讀物,但是國民傳統紙質媒介和電波媒介接觸時長均有所減少,數字媒體接觸時長有所增加。數字化閱讀方式(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光盤閱讀、PDA/MP4/MP5閱讀等)的接觸率為38.6%,比2010年的32.8%上升了5.8個百分點,增幅為17.7%。另外,有11.8%的數字閱讀接觸者表示,在閱讀過某一電子書后還曾購買過該書的紙質版本[4]。同在今年四月,皮尤因特網與美國生活項目組(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發布了一份名為《電子閱讀的增長(The rise of e-reading)》的調查報告,報告的主要發現包括:① 21%的美國成年人閱讀電子書,而且電子書的閱讀者數量隨著電子閱讀器和平板電腦擁有量的增加而增加。②30%的電子書閱讀者認為自己較以前閱讀量有所增大,持有平板電腦和電子閱讀器的人也表示閱讀量較之前有所增加。③電子書市場在不斷擴大,但是印刷本仍然是閱讀領域的主宰者,72%的人閱讀紙本書,11%的人收聽有聲讀物,17%的人閱讀電子書。④喜歡閱讀電子書的人,本身就很喜歡閱讀,他們在紙本書和其他方面的閱讀量一直很大。⑤電子書閱讀可依賴的載體設備多種多樣,包括電腦、電子閱讀器、平板和手機。人們主要因其快速訪問和移動性而偏好電子書的閱讀紙本書的優勢在于親子閱讀和朋友間的借閱[5]。

上述兩個統計調查數據總體上是一致的,由信息技術支撐的新興媒體的發展促進了數字化閱讀的比率??梢哉f,在數字時代背景下除詞與句之外有更多的內容值得去閱讀,圖像與視頻就是其中之一,閱讀的技巧也不止于解析文字,應該包括對圖像、音頻和視頻等的理解力,理解視頻或者圖像的技能和理解小說或詩歌一樣重要[3]。但是,紙質媒體以其自身得天獨厚的優勢仍舊是最主要的閱讀手段之一。未來的發展趨勢一定不是數字化消除紙質化,而是共生共存、共同發展。民眾也并不依賴單一的閱讀媒體,他們的閱讀習慣呈現出多媒介、跨媒體的趨勢特點,雖然不同媒體之間在短時間內會出現相互之間在接觸率上有此消彼長的關系,但是在整體的閱讀率上卻能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3.2 跨媒體閱讀的外生條件

2008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將數字出版與電子音像出版社合并,以電子音像出版社作為數字出版平臺,并由各學科編輯室和分社派兼職信息員進入電子音像出版社從事數字出版與傳統出版整合的跨媒體出版。該跨媒體出版平臺由單純的紙質選題開發轉型,開發圖、文、視頻、音頻、互動等多媒體內容,通過有線、無線網絡以及傳統通道,以電腦、閱讀器、手機、圖書等為終端到達并服務讀者的跨媒體選題開發思路,這一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6]。

出版《哈利·波特》系列叢書的美國書商“書香公司”(Scholastic)計劃推出一部擁有7本書和一個在線游戲的出版物《Infinity Ring》。這套出版物和2008年發行的跨媒體出版物《The 39 Clues》(39條線索)有異曲同工之處,從中可以看出這家出版商探索跨媒體出版這一全新服務模式的戰略方向。新書的目標讀者是8歲至12歲的孩子,在電游中融入閱讀。這些青少年將在紙質書籍和在線游戲的雙重方式中學習歷史,探索未來。如果在閱讀書籍的同時玩游戲,兩種方式之間可以相互影響,讓孩子們加深對歷史信息的印象和理解。孩子們也可以在手機、網絡或者平板電腦上玩游戲,不過,游戲過程中他們必須回到書里,因為許多重要線索和信息不會出現在網絡上。 “這套跨媒體書籍將成為一種很重要的閱讀方式?!盨tacy Lellos表示,“如果你不讀完這本書,就不會知道這些角色是誰,也不會知道怎么使用這些角色?!盵7]

除以上兩則信息以外,國內外的其他出版商也對跨媒體出版這一全新的出版模式進行了積極大膽的探索??梢灶A測的是,在未來的出版物中,跨媒體出版物的比重將會越來越重,跨媒體閱讀物的選擇面亦會越來越廣。

總之,從統計數據和青少年的閱讀習慣來看,跨媒體閱讀內生需求不斷增強,單純的紙本書或者電子書已經不能滿足現在及未來的閱讀需求;出版和傳播的技術理念不斷升級,跨媒體閱讀的外生條件也不斷成熟,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出版物將集紙本、有聲、視頻、游戲、互動空間為一體,以越來越完美的跨媒體銜接形式出現。他們兩者之間互相影響,相互促進,共同促成了跨媒體閱讀未來的廣闊發展空間,跨媒體閱讀應該會成為未來閱讀的大趨勢。

4 圖書館的跨媒體閱讀對策

圖書館的職能是收集、組織、存儲、歸檔、保存信息,提供各種信息訪問通路和服務以保障公民信息獲取的權利,其使命之一便是“閱讀指導”,培養讀者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圖書館的館藏十分多樣化,具有得天獨厚的跨媒體閱讀優勢,作為閱讀推廣的前沿陣地,在跨媒體閱讀得以實現的整個生命鏈中,圖書館需要扮演的角色具有多重性,它可以是單純的推廣者,也可以是組織實現者甚至是創造者。與出版方和傳媒方所不同的是,圖書館不必過多地去關注內容,其主要關注點是如何幫助讀者實現跨媒體閱讀,從而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更加暢通便捷地獲取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根據跨媒體閱讀不同階段的表現形式,圖書館可以進行組織和推廣的跨媒體閱讀沒有固定的模式和限定的枷鎖,進行跨媒體營銷、提供跨媒體借閱服務、創建跨媒體閱覽空間和跨媒體學習實驗室、提供跨媒體教學支撐和學科服務等都是圖書館用來實現跨媒體閱讀的有效手段。

4.1 圖書館跨媒體營銷

圖書館的營銷走進了全媒體時代,圖書館抓住一切可以用來推廣閱讀的社會化媒介去全方位推廣服務和閱讀。在微博剛剛凸顯出其傳播優勢的時候,便有較多圖書館注冊了微博賬號,用其進行活動預告、新書推薦、疑難解答等,使其成為圖書館營銷的新渠道,截至今年5月,我國僅新浪微博平臺上經過認證的圖書館微博就有近200個,這些圖書館微博的粉絲數都在五千以上,獲得了良好的營銷效果。上海圖書館、上海市其他公共圖書館及上海交大圖書館等于去年開始將自己加到了豆瓣社區的“在哪兒借這本書”欄目下的鏈接中,吸引豆瓣社區的會員從豆瓣逛向圖書館,成為圖書館的讀者。榮獲2012年第十屆IFLA圖書館國際營銷一等獎的清華大學“愛上圖書館”系列短劇通過輕松、幽默溫馨的愛情故事短劇,幫助學生尤其是新生輕松快速掌握如何合理利用圖書館資源和服務。利用視頻短劇對高校學生的吸引力來提高圖書館的認知度和文獻資源的利用。

微博、豆瓣社區、視頻短劇,這些圖書館的跨媒體營銷手段很好地利用了跨媒體閱讀3.0階段的橋梁作用,抓住大眾的媒體閱讀習慣,充分利用多種平臺的橋梁和觸發作用,喚起受眾的求知興趣,通過跨越媒體的方式來完成其整個閱讀旅程。

4.2 跨媒體借閱服務

圖書館傳統基礎的服務是出借書本,通過出借一段時間的閱讀權而向其讀者提供閱讀服務。數字化閱讀興起之后,不少圖書館開始嘗試新的服務模式,通過移動手持設備出借電子書或者出借預裝有電子閱讀物的閱讀器。當越來越多的出版商在出版閱讀物時選擇紙本與電子同步出版的跨媒體出版模式時,我們在文獻建設時即可以考慮同時采購紙本與電子版,在提供借閱服務時可以通過將紙本書與電子書配套出借的方式實現跨媒體閱讀1.0階段,也可以由讀者根據其閱讀偏好自行選擇借閱版本,極大優化讀者的閱讀便捷性。

國內不少圖書館均開始嘗試電子類資源的借閱服務。上海圖書館從2009年起開始引進電子閱覽器并提供外借服務,2011年漢王電子書的閱讀器外借次數多達1000多次,流轉率十分高[8]。上海圖書館這項服務的統計數據充分說明了這種新型的借閱模式受到了讀者的歡迎。雖然電子書借閱中尚有一些技術問題(如版權保護和標準不統一)比較難解決,但是跨媒體的借閱模式必定是未來的趨勢。

4.3 跨媒體閱覽

圖書館的特色館藏閱覽室或專題閱覽室現階段即可以通過相關技術實現跨媒體閱讀全階段。專題閱覽室的主題面窄,資源相對較為集中,可以將紙本、期刊、電子、光盤、視頻、圖片、音頻等館藏打破原有的分類系統和存放格局全部放在同一個空間中。閱覽室里的設施可包括實物陳列、圖書書架、電子閱讀物終端、互聯網接入和打印輸出等相關設備,所有資源采用跨媒體統一檢索系統提供檢索,并提供推薦相關閱讀和延伸閱讀功能。在這種跨媒體閱覽室中,讀者可以完成各種閱讀物的無縫切換,全方位獲取信息,將跨媒體閱讀的觸發作用發揮到極致。我們可以想象這樣一個閱讀的場景:一位讀者在閱覽室的書架上拿下一本書開始閱讀,并覺得十分感興趣,他將書本通過條碼掃描機器進行掃描,發現了有關這本書的其他版本信息、評論和閱讀推薦等,并通過閱讀推薦指引在旁邊的電子閱讀終端上開始閱讀,他觀看了幾段相關視頻、匆匆瀏覽了幾本電子書的簡介,然后通過二維碼拍攝直接借閱了幾本電子書到自己隨身攜帶的智能手機上,并訂閱了閱讀推薦信息服務,之后他離開閱覽室繼續其閱讀之旅,并在圖書館閱讀社交網絡中通過個人賬號發布了相關評論和推薦,與閱讀好友進行交流互動。所有這些功能的實現已毫無技術壁壘,需要的只是圖書館打破傳統格局進行變革創新的決心和努力。

很多公共圖書館提供未成年人閱讀服務時考慮到幼兒及青少年的閱讀特點,在進行資源建設時也充分地考慮了閱讀物的多樣性,呈現出跨媒體閱讀的可行性,但是在如何組織跨媒體閱讀方面卻沒有展開進一步的探索,其觸發及橋梁關聯性不強。

4.4 跨媒體學習實驗室

美國博物館與圖書館服務協會和麥克阿瑟基金會(IMLS & MacArthur foundation)倡導21世紀學習實驗室計劃,鼓勵參與方以數字媒體實驗室為主體思路策劃不同類型的活動方案幫助青少年的學習并提供資助。此項計劃的第一輪甄選評獎已經結束,共有12個項目案例獲得獎勵,如阿靈頓公共圖書館(Arlington Public Library)、邁阿密北達德區公共圖書館(North-Dade Regional Library)等。阿靈頓公共圖書館的數字項目實驗室(the digital projects lab)為青少年提供想要開發或制作數字產品的實驗室,實驗室里提供電腦、掃描儀、打印機、平板電腦等硬件設施和圖片處理、視頻制作等軟件,并提供咨詢幫助,讀者可利用這些軟硬件支持來實踐其通過相關資源學習而獲得的靈感和設想。北達德區域圖書館里的名為You Media Miami學習實驗室供14至19歲的青少年在放學后休閑,實驗室里有攝像機、電游、吉他、架子鼓、電腦等青少年喜愛的設備,還有各種圖形處理軟件、音頻處理軟件和電影制作軟件,幫助青少年通過這些新媒體表達自我,并學習成長[9]。

2012年春季21世紀學習實驗室計劃繼續得以推進,并開始了第二輪的甄選。隨著活動的不斷深入開展,越來越多的圖書館開始嘗試這種新的服務模式。這種跨媒體的實驗室服務充分考慮了青少年媒體消費習慣,抓住青少年討厭文字、喜歡音樂、喜歡網絡交流的特點[10],有針對地對其進行學習引導,幫助青少年不斷進步。

4.5 跨媒體教學支撐和學科服務

高校圖書館的教學支撐服務和學科化服務是其最主要的職能之一,其服務模式如提供教參(儲備)服務、提供學科導航或者是創建學科服務平臺等。隨著科研教學所需資源的多媒體化,圖書館相關的服務內容也需要開始跨媒體。國外高校圖書館的Course Reserves已跳出了單純的提供書目和論文的形式,如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圖書館的bspace系統支持教師上傳一切可用于課程教學的資源,并可以在該系統進行作業的批改和互動,充分利用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給教學帶來的便利,可視為典型的跨媒體教學支撐服務。

基于云的學科服務平臺LibGuides在國內外高校圖書館的應用也已經較為廣泛,LibGuides學科服務平臺可以嵌入RSS feed、加載視頻播客、嵌入社會化書簽del.icio.us的云標簽、上傳文檔、嵌入實時聊天工具等。LibGuides學科導航系統的靈活性和跨媒體性可以凸顯學科館員或專題創建者的個性,給其充分的施展空間。這個導航系統的設計充分考慮了學科研究的跨媒體閱讀需求,受到圖書館員和師生的歡迎。

5 結語

跨媒體閱讀的核心要素是打破原有的閱讀觀念,倡導開放式的閱讀。這種開放式的閱讀要求我們從各種傳播媒體各自為戰、互相封鎖的割據狀態中走出來,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各自的優勢,尋求一種或多種交叉融合的閱讀模式,增強各種傳播媒體之間的整合和互動,從而使得獲取信息更加便捷化、立體化、全面化。因此,跨媒體閱讀的外延十分寬廣,值得我們去探索實踐的空間亦十分廣闊,圖書館未來可以探索實踐的跨媒體閱讀策略絕不僅限于本文所列項目。圖書館資源豐富、資源類型多樣,具有組織實現跨媒體閱讀的先天優勢。充分發揮這一優勢,不拘一格地勇于開拓新的跨媒體閱讀模式,將會成為圖書館這個擁有大量資源機構最具競爭力的服務之一。雖然,在跨媒體融合過程中免不了要面臨資源整合、成本預算、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等一系列問題,但是隨著跨媒體出版資源的不斷開發、跨媒體搜索技術的不斷成熟,跨媒體閱讀的解決方案也將會從理念和技術上不斷成熟,跨媒體閱讀必定是未來閱讀的方向,是未來圖書館推廣閱讀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南長森,朱尉. 跨媒體傳播與國民閱讀方式變革對文化消費的啟示[J]. 圖書館論壇, 2010,(6):41-44,49.

[2]黃丹俞. 閱讀的未來:西方的閱讀新理念[J]. 圖書與情報, 2010,(2):11-13,23.

[3]Gary Haye.Cross Media[EB/OL].[2012-5-28].http://www.personalizemedia.com/articles/cross-media/.

[4]尚燁.“第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初步成果發布. 中國出版網[EB/OL].[2012-05-28].http://www.chuban.cc/tp

xw/201204/t20120420_105469.html.

[5]Lee Rainie, Kathryn Zickuhr, Kristen Purcell, Mary Madden, Joanna Brenner. The rise of e-reading[R]. Pew Research Centers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2012.

[6]陳貝貝.復旦大學出版社:跨媒體出版效果顯著[EB.OL].[2012-05-28].http://www.cpin.com.cn/html/szcb/74

8132.html.

[7]張碩.國外出版商探索全新的跨媒體閱讀模式[EB.OL].[2012-05-28]. http: //tech.ifeng.com/media/detail_

2011_12/30/11670325_0.shtml.

[8]館所動態.電子閱讀器不花錢 上海市民數字閱讀“免費午餐”多[EB.OL].[2012-06-02].http://www.library.sh.cn/news/list.asp?id=5744.

[9]HeleneB. digital media labs in libraries[EB.OL].[2012-05-28]http://www.heleneblowers.info/2012/04/digital-m

edia-labs-in-libraries.html.

[10]Matthew Robson, How Teenagers Consume Media[R]. Morgan Stanley,2009.

作者簡介:黃丹俞(1983-),女,南通大學圖書館助理館員。

猜你喜歡
跨媒體閱讀圖書館
“跨媒體表征學習及認知推理”專欄征文通知
“跨媒體表征學習及認知推理”專欄征文通知
圖書館
飛躍圖書館
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
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騎驢”出發在思辨中前行
閱讀教學:“吻醒”文本的過程
跨媒體出版物的平臺互動研究
去圖書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