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李大釗的新亞細亞主義

2012-08-15 00:44鄒國振
湖南行政學院學報 2012年4期
關鍵詞:亞細亞帝國主義李大釗

鄒國振

(廣東金融學院,廣東 廣州 510521)

李大釗新亞細亞主義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對人類和平事業的重要貢獻,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本文從李大釗新亞細亞主義思想產生的淵源入手,分析了李大釗新亞細亞主義產生的原因,從五個方面總結和論述了李大釗新亞細亞主義的主要內容,并對李大釗的新亞細亞主義作了簡要評價,李大釗的新亞細亞主義在今天仍有著不可忽略的重要價值。

一、李大釗新亞細亞主義產生的淵源

面對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步步加深以及因此而造成的嚴重民族危機,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李大釗萌發了強烈反對列強侵略的思想。他嚴厲地駁斥了當時流行于日本社會的“大亞洲主義”思潮,多次闡述了弱小民族特別是亞洲弱小民族聯合起來共同抵御列強侵略的思想,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新亞細亞主義。

(一)十月革命的勝利和民族解放運動的蓬勃發展是李大釗新亞細亞主義產生的時代因素。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于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亞洲各國的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亞洲許多國家和地區都難逃殖民統治的命運。除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外,亞洲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如鄰國朝鮮淪為日本所統治,印度、印度尼西亞、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尼泊爾、錫金、不丹為英國所控制,越南、老撾等成為法國的“保護國”,泰國成為英、法兩國的勢力范圍,菲律賓為美國所占領。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以后,被壓迫民族的獨立和解放運動蓬勃興起,反帝革命風暴席卷亞洲廣大地區,中國也先后爆發了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亞洲被壓迫民族紛紛覺醒,反帝斗爭從自發走向自覺,開始匯成了一股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十月革命開辟了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的新時代,建成了一條從西方無產者經過俄國革命到東方被壓迫民族的新的反對世界帝國主義的革命陣線。從此,民族解放運動不僅同無產階級革命一道成為新時代的主要內容,而且同無產階級的解放相結合,成為推動世界歷史前進的一支積極力量。十月革命的勝利和民族解放運動的蓬勃發展是李大釗新亞細亞主義產生的時代因素。

(二)流行于日本社會的“大亞細亞主義”思潮是李大釗新亞細亞主義產生的外部原因。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日本出現了大亞細亞主義社會思潮。這一思潮早期表現為抵御列強的“亞洲同盟”論與“中日連攜”論。19世紀中期,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擴大在東方的殖民地和商品市場,奴役和剝削這些國家的人民,用野蠻的炮火轟開了東方國家的大門。面對西方列強的洶涌而至,中日兩國部分統治者主張在不觸動各自封建政治制度的基礎上,實行聯合,結成一個大團體,共同抵抗和驅逐歐美帝國主義的侵略,鞏固封建專制統治,以避免亡國的危險。于是,大亞細亞主義思潮在基于亞洲國家團結一致、共同抵抗西方列強的基礎上應運而生,并逐漸演繹出文化亞洲主義。但是,幾乎在抗擊西方侵略的同時,侵略亞洲的思想也在日本滋生。后來,日本的大亞細亞主義者主張以日本為盟主,將亞洲國家聯合起來,在東方建立一個以日本為宗主國的軍事同盟,文化亞洲主義異變為與“大陸政策”相連的侵略主義理論,成為一種指導日本在亞洲、特別是在中國與西方列強爭衡的侵略理論。李大釗看到,19世紀末與20世紀初的日本已經從西方列強殖民政策的受害者變成了侵略和奴役其他民族的殖民主義者。針對日本的侵略擴張及為其日本侵略擴張政策服務的“大亞細亞主義”,李大釗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并根據當時中國革命和亞洲革命實際的需要,提出新亞細亞主義,號召亞洲各民族聯合起來,共同破壞日本的“大亞細亞主義”。

(三)對中國人民反帝斗爭與世界民族解放運動關系的深刻認識是李大釗新亞細亞主義產生的內在原因。李大釗是中國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先驅,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俄國十月革命后,李大釗高度評價了十月革命勝利的意義,發表了許多宣傳革命理論,抨擊帝國主義侵略的文章,斷言未來的世界“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中國爆發高舉反帝國主義旗幟的五四運動。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共同的命運,加深了李大釗對帝國主義的認識。已經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李大釗深刻認識到中國人民反帝斗爭和亞洲國家民族獨立運動相結合的重要性,深刻認識到中國人民反帝斗爭與世界民族解放運動關系。對中國人民反帝斗爭與世界民族解放運動關系的深刻認識,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武器的掌握是李大釗新亞細亞主義產生的內在原因。

總之,李大釗新亞細亞主義植根于當時國際國內局勢發生深刻變化的時代。正是處在這一過渡時代,面對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步步加深以及因此而造成的嚴重民族危機,受十月革命影響并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李大釗,深刻地認識帝國主義的本質,認識到中國人民反帝斗爭和被壓迫民族解放運動的關系,從而提出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新亞細亞主義。

二、李大釗新亞細亞主義的主要內容

為揭露和批判日本的“大亞細亞主義”,李大釗先后發表《大亞細亞主義》、《大亞細亞主義與新亞細亞主義》等文章,對大亞細亞主義進行了嚴厲的批駁,同時提出“新亞細亞主義”與之相對。李大釗提出新亞細亞主義后,一部分國人持懷疑態度,高承元更是寫文章質疑李大釗的“新亞細亞主義”。1919年12月12日,李大釗再作《再論新亞細亞主義》一文,對“新亞細亞主義”進一步作了說明,明確闡述了無產階級國際主義思想。李大釗明確指出,他提出的新亞細亞主義,旨在反對大亞細亞主義,就是主張實行民族自決,各民族自主平等的聯合,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促進全人類的幸福??v觀李大釗有關文章的論述,其新亞細亞主義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一)倡導亞洲弱小民族聯合起來,反對大亞細亞主義,以求民族獨立和解放。針對大亞細亞主義的危害,李大釗在《大亞細亞主義與新亞細亞主義》中倡議,全體亞洲人民應該聯合起來,以民族解放為基礎,倡導新亞細亞主義,代替日本一部分人提出的“大亞細亞主義”。[2]P270李大釗認為,大亞細亞主義是“并吞中國主義的隱語”,是“大日本主義的變名”,“表面上只是同文同種的親熱語,實際上卻有一種獨吞獨咽的意思在話里包藏”。其真實目的就是日本人要借此擋歐美人的駕,不讓他們在東方擴張勢力,使亞細亞的民族都聽日本人指揮,亞細亞的問題都由日本人解決,日本作亞細亞的盟主,亞細亞成為日本人的舞臺。所以,大亞細亞主義“不是平和的主義,是侵略的主義;不是民族自決主義,是吞并弱小民族的帝國主義;不是亞細亞的民主主義,是日本的軍國主義”,不是“適應世界組織的組織,乃是破壞世界組織的一個種子”。李大釗認為,要求得亞洲民族的根本解放,首先應當反對亞洲的霸權主義,并引用法國文學家李霞兒的話告誡日本,“在亞細亞內有奴隸國的期間,其他亞細亞諸國亦決不是自由國。在亞細亞內有受輕蔑的國的期間,其他亞細亞諸國亦決不能得人尊敬。諸君真愿得世界的尊敬,諸君不可不使其他亞細亞諸國,也為可被尊敬的國。而為他日一切的亞細亞諸國得自由,諸君子不可不先作最初的解放者。因為束縛他人同時自己也受束縛”,稱之為“藥石之言”。[2]P3681919 年,中國爆發五四運動,11月1日李大釗在《國民》雜志周年紀念會上發表演說,稱五四運動,是排斥“大亞細亞主義”,是排斥侵略主義的行動。[3]P671919年12月12日,在回答對有關問題的詰難時,他又作《再論新亞細亞主義》一文,再次強調他主張的新亞細亞主義,就是為了反抗日本的大亞細亞主義的,不是因為懼怕歐美人壓迫,指出正是因為我們受日本大亞細亞主義的壓迫,才要豎起新亞細亞主義的旗幟。李大釗認為,求得亞洲民族的解放第一步是“對內的,不是對外的;是對日本的大亞細亞主義的,不是對歐、美的排亞主義的”。同時指出,亞洲境內亞洲人對亞洲人的強權不除,亞洲境內他洲人對亞洲人的強權絕沒有撤退的希望。他呼吁亞洲的弱小民族聯合起來,共同“掃除大亞細亞主義,破壞大亞細亞主義”,并疾呼東亞弱小民族包括日本真正善良的國民,共同破壞日本的大亞細亞主義,[3]P75-76認為只有摧毀大亞細亞主義,才能完成新亞細亞主義。顯然,在當時的歷史前提下,盲目的“排外主義”、“閉鎖主義”不可取,在亞洲內部實行侵略更是不能令亞洲人民容忍,從民族解放的角度提出新亞細亞主義的主張,正是李大釗新亞細亞主義與大亞細亞主義有根本不同之處。

(二)批判日本的侵略擴張政策,期望中日兩國人民扶持相助,保障亞洲和平。1915年1月18日,日本為了進一步侵略中國,排擠英美在遠東市場上的優勢和奪取太平洋上的霸權,向袁世凱政府提出了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消息傳出后,國內掀起強烈的反對日本侵略的運動。李大釗發表《警告全國父老書》,痛斥日本當局“破壞東亞平和”,“不義、不仁、不智、不勇、不信”;并且認為日本是在自殺,使自己成為世界蟊賊,[1]P117對日本的侵略政策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1917年2月21日,李大釗發表《遠東門羅主義》,揭露和批判日本獨霸亞洲,實施對外侵略擴張的政策,當李大釗認清大亞細亞主義的真實目的、實質和危害后,進一步揭露和批判了日本的侵略陰謀。1918年3月,李大釗致信白堅武,認為日本在“動搖吾之國體,俾為其保護國”,以推行其大亞細亞主義的侵略擴張政策,并預見到日本將會對俄出兵。后來歷史的發展果然不出李大釗所料,日本于1918年5月策劃訂立了中日兩國軍事同盟協定,并于1918年8月10日宣布對俄出兵。[4]P274李大釗認為,“妄倡大亞細亞主義,實在是危險的很”。大亞細亞主義“不僅足以危害日本,并且可以危害亞細亞一切民族,危害全世界的平和”。因此“防制這種危險的責任,不僅在日本以外的東亞民族,凡世界上的人類,就連日本的真正善良的國民也都該負一份”。站在被壓迫民族的立場,聯合被壓迫民族反對日本侵略的同時,李大釗也期望中日兩國人民扶持相助,保障亞洲和平。他呼吁日本國民在亞洲國家遇外來勢力侵略之時,“不惟不可助虐,且宜念同洲同種之誼以相扶持相援助,維護世界真正之道義,保障世界確實之和平”。[2]P1071918年 12月,日本學者吉野做造、福田德三等創立黎明會組織。李大釗于1919年2月16日發表《祝黎明會》一文,強調中日兩國本來有“最親切的關系”,呼吁中日兩國民眾,改善兩國關系,聯合起來,與東亞各國,攜手同行,保障亞洲和平,共同“加入世界人類的大聯合”。[2]P3001923年東京大地震,導致20萬人死亡,經濟損失達500億美元。地震之后,李大釗設想:“倘能于日災賑濟以后,兩國間掃除一切芥蒂,從此自新,東亞間的多少糾紛,都可自由解決”。并期望中日兩國青年“共同提攜,以期共臻大同之域”[4]P345這里盡管反映了李大釗對于日本的侵略本性認識不足,但也折射出他對中日友好的憧憬。

(三)倡導民族自決,鼓舞亞洲人民的斗志,呼吁人們要敢于同帝國主義作斗爭。十月革命擴大了民族問題的范圍,使民族解放成了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革命力量必須與世界無產階級革命聯合起來,才能取得對帝國主義斗爭的勝利。李大釗積極倡導民族自決,主張“拿民族解放作基礎,根本改造”,“實行民族自決主義”,反抗帝國主義的侵略。他呼吁人們依靠民族自決的力量解決一切糾紛,勸告人們不可再蹈從前“以夷制夷”的覆轍,相信民族自決的力量能夠戰勝帝國主義,能夠摧毀一切軍國主義、資本主義,鼓舞人們相信和依靠民族自決的力量。李大釗在《再論新亞細亞主義(答高承元君)》一文中提出對待帝國主義的兩個重要戰略思想,一方面,要認清帝國主義的本質,對它不能抱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他斷言:“挾國際猜忌、利權競爭的私心的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不論他是東方的、歐美的,絕講不出公道話來”。[3]P78正因為如此,“我們應該信賴民族自決的力量,去解決一切糾紛,不可再蹈從前‘以夷制夷’的覆轍”。[3]P77另一方面,李大釗堅信帝國主義、資本主義必然滅亡,號召人們認清帝國主義外強中干的本質,敢于同它作斗爭,他說:“世界上的軍國主義、資本主義,都象唐山煤礦坑上的建筑物一樣,他的外形盡管華美崇閎,他的基礎,已經被下面的工人掘空了,一旦陷落,轟然一聲,歸于烏有”。[3]P77所以,人們“不要震于日本的軍國主義、資本主義的勢力”,提醒持懷疑態度的人不要“輕視弱小民族和那軍國主義、資本主義下的民眾勢力”。[3]P77李大釗這一思想的提出和宣傳,大大掃除了人們對帝國主義的恐懼心理,從思想上武裝了中國人民,鼓舞和堅定了中國人民戰勝帝國主義的信心。李大釗的“新亞細亞主義”,實質是亞洲被壓迫民族推翻帝國主義,實行民族解放運動的代名詞。他同時教育和鼓勵被壓迫人民要聯合起來敢于同帝國主義斗爭,對處于半殖民地景況下的中國人民來說,是一種重要的精神武裝,是一種巨大的鼓舞力量。李大釗這些觀點,是非常重要的馬克思主義觀點。這些重要思想,成為后來中國共產黨革命綱領的重要內容,對于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斗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四)反對狹隘的民族偏見,主張世界民族平等,共同維護世界和平。李大釗主張世界各民族不分親疏差別,平等相處。李大釗認為,中華民族有愛好和平,反對侵略壓迫,倡導民族平等的歷史傳統,“即勢力之所許,亦非吾人理想之所容”。[2]P107李大釗希望歐美國家,消除狹隘的種族偏見,對“有色人種一視同仁,勿任此疆彼界,有尊卑貴賤之差”,主張世界各民族“不分親疏差別,平等相處,消除嫌怨,避免戰爭”。他認為,“人類都是我們的同胞,沒有仇敵”,“世界上無論何種族何國民,只要立于人類同胞的地位,用那真正Democracy的精神,來扶持公理,反抗強權的人,都是至親切的弟兄”。[3]P78李大釗明確指出,新亞細亞主義是“順應世界主義”的,是“適應世界的組織創造世界聯合一部分的亞細亞主義”,不是“背反世界主義”的,不是“有親疏差別的亞細亞主義”,不是“排外主義”,不是“閉鎖主義”,對于“歐美的人民”,我們并不排斥,“并且愿意與他們共同生活”。李大釗這一觀點,實際上已把帝國主義和帝國主義國家的人民作了區分,在國際反帝斗爭中,明確了斗爭的對象和聯合的力量,劃清了敵人與朋友的界限,有助于促進被壓迫民族與世界無產階級在全世界革命的陣線上聯合起來,反對共同的敵人——帝國主義。李大釗新亞細亞主義包含了徹底的反帝思想,反對一切民族壓迫,反對強權,維護公理?!皦浩葋喨说膩喨?,我們固是反對,壓迫亞人的非亞洲人我們也是反對;壓迫非亞洲人的非亞洲人,我們固是反對,壓迫非亞洲人的亞人,我們也是反對”。[3]P76新亞細亞主義的精神就是要“創造一個平等、自由、沒有遠近親疏的世界”。[3]P78李大釗新亞細亞主義不僅表達了中國人民及世界各國人民爭取獨立、自由的強烈愿望,并且拋棄了狹隘的民族偏見,主張世界民族平等相處,把亞洲國家聯合共同抵御歐美列強的大亞洲主義上升為世界被壓迫民族反對壓迫者的國際主義思想。

(五)提出世界聯合的設想,期望世界民族解放,實現人類所期盼的世界大同。李大釗主張亞洲各民族實行自治主義,實現民族獨立,避免他國侵略壓迫,擺脫列強的奴役。他認為,即使提倡“大亞細亞主義”,“其意義止于如斯”,這對“世界人道無損,亞洲大局有益”。李大釗強調新亞細亞主義的目的是希望建立一個能夠適應未來“世界組織”的組織,并提出世界民族平等聯合的設想。李大釗認為,現在世界的趨勢是各洲組成聯邦,美洲組成一個美洲聯邦,歐洲組成一個歐洲聯邦,亞洲也應該組成一個類似的組織,這都是世界聯邦的基礎。亞洲人民應倡導新亞細亞主義,以民族解放作為基礎,進行根本的改造。因此,凡是亞洲被壓迫的民族,都應該獲得解放,實行民族自決主義,然后結成一個大聯合,與歐、美的聯合鼎足而三,共同完成世界的聯邦,益進人類的幸福。[2]P2701919年2月1日,李大釗在《聯治主義與世界組織》一文中指出,為維護世界和平,適應世界形勢發展的需要,主張各國特別是大國實行聯邦自治制度,然后各洲形成全洲聯邦,盡快成立國際組織、世界組織,組成世界聯合政府,“合世界人類組織一個人類的聯合,把種界國界完全打破”,[2]P286實現“人類全體所馨香禱祝的世界大同”。在《在再亞細亞主義》一文,李大釗進一步闡明亞洲聯合與世界聯合的關系,認為按照“現在的情勢”,為了聯合的便利,應當先形成各洲的小聯合作為基礎,這是各民族直接聯合起來造成世界的聯邦的第一步。新亞細亞主義就是倡導亞洲弱小民族聯合起來共同破壞這大亞細亞主義,在破壞日本的大亞細亞主義后平等聯合,最后加入世界的組織。[3]P77由此可見,李大釗新亞細亞主義不是帶有區域保護色彩的亞細亞主義,它超越地域和種族的空間,指向世界民族解放。當然,李大釗關于世界聯合的設想反映了他主張一切民族在平等基礎上聯合起來的愿望,但在當時這種“世界聯邦”的思想不免帶有一定的空想性。

三、李大釗新亞細亞主義的特點及當代意義

李大釗的新亞細亞主義思想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

一是李大釗的新亞細亞主義,與日本的大亞細亞主義有著本質區別。日本“大亞細亞主義”是一種大民族主義,強調日本在亞洲的領導地位,目的是實現日本在亞洲的統治地位,是侵略主義的代名詞。李大釗的新亞細亞主義雖因日本“大亞細亞主義”引發而來,與日本的大亞細亞主義有本質區別,也與孫中山的大亞洲主義有區別。雖然李大釗也曾強調中華民族在東亞的地位,但他反對大民族主義,反對為推行侵略擴張目的的“極東門羅主義”,主張亞洲各民族平等,主張世界各民族平等。

二是李大釗的新亞細亞主義,是與全亞洲民族解放問題聯系在一起的。李大釗的新亞細亞主義是對帝國主義國家對弱小國家侵略的反應,更是對日本“大亞細亞主義”的一種回應。它主張亞洲各民族平等、友好,并呼吁亞洲各國人民聯合起來,共同反對侵略亞洲的帝國主義國家,最終實現亞洲各國的獨立與解放。

三是李大釗的新亞細亞主義包含強烈的反帝反侵略思想。它不僅強調亞洲各國內部必須平等,反對日本對亞洲各國的侵略,同時反對西方國家對亞洲國家的侵略,反對任何國家對弱小國家的侵略,主張世界各民族不分親疏差別,平等相處,消除嫌怨,避免戰爭。

李大釗新亞細亞主義揭露和批判列強的侵略、倡導亞洲國家聯合起來共同反對日本的大亞細亞主義,表達了中國人民及世界各國人民爭取獨立、自由的強烈愿望。李大釗新亞細亞主義還拋棄了落后的“排異”的狹隘的民族主義,根據當時國際反帝斗爭的需要,把亞洲國家聯合起來共同抵御列強的方略上升為世界被壓迫民族反對壓迫者的理論,提出了聯合世界上一切被壓迫的民族和人民共同反對帝國主義的思想,把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和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緊密地聯系起來,成為徹底的反帝反侵略思想。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變革大調整之中。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世界多極化不可逆轉,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全球和區域合作方興未艾,國與國相互依存日益緊密。所有這些,都使得李大釗新亞細亞主義的寶貴價值,不僅未因歷史長河的蕩滌而漸次湮滅,而且隨著時代的腳步愈益彰顯出來。李大釗新亞細亞主義在當代仍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首先,李大釗新亞細亞主義關于反帝反侵略的思想對我們堅持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這一對外政策的基本方針具有重要價值。李大釗新亞細亞主義提出弱小民族聯合對抗強權的主張,包含強烈的反帝反侵略思想。中國是一個具有愛好和平歷史傳統的國家,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這一思想一直在我們國家得到繼承和發揚。當今世界,盡管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的主題,但世界并沒有像各國人民所期待的那樣,出現一個和平的景象,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導致國際緊張局勢,嚴重地威脅著世界和平。因此,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維護世界和平、緩和國際緊張局勢的根本途徑。只有世界各國人民和各種和平力量加強聯合斗爭,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行徑,國際緊張局勢才能得到緩和,世界和平才能得到維護。

其次,李大釗新亞細亞主義關于民族自決的思想對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具有重要價值。李大釗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提出以民族自決的方式解決有關國際問題,解決西方列強在華的有關問題,強調其新亞細亞主義是“自治主義”,在他看來“最善的世界組織都應該是自治的,是民主化的,是尊重個性的”。[3]P76當今世界應該是國際關系民主化,國際秩序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的平等成員,都應該得到國際社會的尊重。各國內部事務應該由各國人民自己決定。國家之間相互尊重、相互承認、互不干涉內政,這是國與國之間和平共處,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的首要條件。實現國際關系民主化是時代與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符合世界各國的根本利益,是國際關系發展的必由之路。只要世界各國團結一致,反對強權政治和單邊主義,維護和尊重聯合國的權威及其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處,互利合作,就能不斷推進并最終實現國際關系民主化。

第三,李大釗新亞細亞主義關于世界聯合的設想對優化發展國際關系,構建和諧世界具有重要價值。李大釗新亞細亞主義提出世界聯合的設想體現了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的利益要求,反映了各國人民平等、團結、合作的良好愿望,只有按照這樣的聯合思想行事,才能不斷優化發展國際關系,構建和諧世界。近代國際體系建立以來,世界經歷了由西方列強的爭霸和均勢秩序到兩極秩序、霸權秩序的嬗變。冷戰結束后,單極世界再次成為某些國家的追求目標和政策取向。這些秩序的基礎是強權政治、狹隘的國家利益觀和冷戰思維。我們應當拋棄這些錯誤的思維,遵循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恪守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在國際關系中弘揚民主、協作、和睦、共贏的精神,共同致力于國家與國家的和平、人民與人民的和睦、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同建設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1]李大釗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李大釗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李大釗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李大釗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龔書鐸,黃興濤.孫中山與李大釗[J].史學月刊,1991,(2).

[6]《李大釗年譜》編寫組:李大釗年譜[M].蘭州:甘肅出版社,1984.

[7]盛邦和: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的日本亞洲主義[J].歷史研究,2000,(3).

[8]陳金龍.李大釗的日本觀[N].光明日報,2005-12-13.

猜你喜歡
亞細亞帝國主義李大釗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最新發展,是新型帝國主義
李大釗《青春》
與李大釗一起就義的路友于烈士
李大釗
亞細亞世界的可能構造
中共早期領導人李大釗英勇就義前后
《大調和·亞細亞文化研究號》十月號封面
?A super business girl
托馬斯·曼《死于威尼斯》中的帝國主義寓言
帝國主義教唆國民黨軍發動第四次“圍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