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幾點探索

2012-08-15 00:49鄭麗玲
韓山師范學院學報 2012年4期
關鍵詞:通俗化大眾化馬克思主義

鄭麗玲

(韓山師范學院潮州師范分院,廣東潮州521000)

關于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幾點探索

鄭麗玲

(韓山師范學院潮州師范分院,廣東潮州521000)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是當今中國社會熱點問題,是關乎我國可持續和諧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具有深刻的時代意蘊。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厘清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應注意的問題,努力提高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效性。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探索

從中共十七大報告提出“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1]以來,圍繞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探討一直成為理論界學術界的熱點論題。①主要文章有:郭建寧:《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當代思考》,《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3期;駱郁廷:《思想政治工作要全力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政工師指南》2008年第3期;劉書林:《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質與路徑》,《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8年第9期;張雷聲:《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學科建設路徑思考》,《高校理論戰線》2010年第6期;顧鈺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整體性研究的思考》,《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6期;邱柏生:《試論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條件》,《思想理論教育導刊: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研究》2011年第12期,等等。深刻體會和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及理論界的研究成果,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變成人民大眾的物質力量,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略目標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科學把握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內涵

關于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探索,首先應該明確“把什么樣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為此必須先弄清有關基本概念的內涵。

馬克思主義是以馬克思恩格斯為代表的革命導師,在批判性地繼承人類思想理論成果基礎上,在參與社會實踐過程中所形成的科學理論。列寧曾經這樣評價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馬克思的觀點極其徹底而嚴整。這是馬克思的敵人也承認的,這些觀點總起來就構成現代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社會主義——世界各文明國家工人運動的理論和綱領?!盵2]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由抽象到具體、由深奧到通俗、由被少數人理解掌握到被廣大群眾理解掌握的過程。這過程就是使廣大人民群眾能夠普遍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普遍具有馬克思主義的最基本的修養,夯實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思想基礎。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則是以毛澤東思想為理論基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它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理論創新成果,是當代中國時代精神的精華,是我們立黨立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是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二、深刻領悟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時代意蘊

當前,正處于文化多元的時代,積極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新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向縱深擴展的一項新成果,是中國共產黨自覺的理性抉擇,也是中國現狀的客觀要求。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不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更是關乎我國可持續和諧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具有深刻的時代意蘊。

(一)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必然選擇。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最首要、最根本的任務就是要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成為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確保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的指導地位。馬克思說過:“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盵3]9中國共產黨歷代領導人都強調:老祖宗不能丟,丟了就會喪失根本,走上邪路。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風云變幻,充分說明了這一點。而現實中,由于人們價值觀念多元以及社會各種思潮涌動,我國的意識形態建設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因此,我們必須保持馬克思主義的一元指導地位,必須堅持用科學的意識形態和世界觀作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統治思想,實現價值觀念多元存在與馬克思主義一元主導的有機統一。只有用“一面旗幟”凝聚新一代,用“一條道路”引領新一代,用“一個理論體系”武裝新一代,[4]才能確保我們的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否則,就會削弱甚至損害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二)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健康發展的客觀需要。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與發展,深刻地改變了我國的社會結構、發展狀態和人們的思想、行為方式。市場體制的特征決定了它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可能導致市場經濟體制下人們價值觀念偏離、誠信缺失、道德滑坡,從而出現一系列惡性循環的社會負面影響,如出現拜金主義現象、價值規律泛化現象、不當維權維利現象,這樣必然加劇社會分化,以至不利于社會整合等等。因此,當今社會急需制度整合、正義維護、資源平衡,以促使社會全面協調發展。而堅持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特征,對于如何規避市場經濟體制下價值趨向的偏離,我們必須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全面綜合引導,通過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優化資源配置,以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健康發展。

(三)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客觀需要。眾所周知,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黨的十七大關于文化建設的重要戰略部署,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又開宗明義提出,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在當代中國,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就要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要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發揮其競爭性和凝聚性作用,就要弘揚中華文化,發揮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基礎性和資源性作用,就要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發揮創造性,增強整合性,使中華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感召力,更加多姿多彩。而正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研究為我們今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了豐富的思想文化資源,為我們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深刻的理論指導。

毋庸置疑,只有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才能發揮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偉大作用和巨大力量,確保我們國家固權安邦,民族復興。

三、認真厘清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應注意的問題

(一)借鑒以往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歷程中的經驗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不僅要通過理論探索弄清楚其中所涉及到的理論問題,還要總結和概括以往和現實中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經驗,以便以史為鑒。這主要有:

1.注重理論創新以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斑@里所指‘大眾化’,不同于20世紀30年代人們討論革命文學‘大眾化’的一般含義,更不同于近年來人們常說的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的一般含義?!盵5]而是把大眾化作為一種過程與機制,或者一種結果來解讀。馬克思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盵3]9顯然,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直觀看可以理解為語言表述的通俗化和內容選擇的可讀性問題,但歸根結底,最關鍵的問題還是要求注重理論創新,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思想品味,以強化理論的豐富性和時代性,使之更加具備走近大眾、貼近大眾、掌握大眾的無窮力量。實踐證明,只有在新的理論高度和實踐深度中,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才能日臻完善,因此必須注重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其實,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實現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理論前提。

2.重視理論成果的轉化以增進大眾的認同感。理論只有變成方針政策,才具有可操作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只有向具體政策轉換,才能促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實踐造福大眾。對于這個問題的理解,鄧小平曾經十分直截了當地指出:“社會主義經濟政策對不對,歸根到底要看生產力是否發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這是壓倒一切的標準??罩v社會主義不行,人民不相信”[6]這就是說,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在實踐中顯示成效,需要通過從思想認同到實踐體驗的轉化。而“在民眾中大力宣傳和普及馬克思主義,用馬克思主義特別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解決、回答廣大群眾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思想認識問題,使馬克思主義與民眾生活發生聯系,那么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才會越來越牢固”[7]。因為老百姓思想樸實,看問題最重實際。同時要堅持共建共享,正確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關系,保證真正取信于民。此外,還要關注當代老百姓中不同群體的各種需求和研究相應的實踐機制,讓老百姓活得有尊嚴,真正以民為本,從而讓老百姓發自內心感受到馬克思主義是他們的理論,是為他們服務的,他們才信服,也只有這樣,理論才“徹底”,才能“說服”群眾,才能為群眾所“掌握”。

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實踐反映出,凡是貫徹落實中央環保決策部署越堅決、越到位的地方和領域,經濟社會發展就越健康、越協調;反之,經濟社會發展就會不協調、不可持續,甚至付出沉重代價。云南將繼續深入貫徹中央關于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系列決策部署,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更加突出抓好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發展方式轉變、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等方面重點工作,努力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3.堅持理論通俗化以增強對大眾的吸引力。注重通俗化是馬克思主義的一貫傳統,“盡可能地做到通俗易懂”[8]是馬克思、恩格斯等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一貫的追求。列寧簡潔而直觀地強調了通俗化的重要性:“最高限度的馬克思主義=最高限度的通俗化?!盵9]因此,堅持理論通俗化,首先,要轉換術語。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實現向“大眾話語”的轉換,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孕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它生動地體現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系統化、科學化和通俗化的內在統一。從鄧小平提出中國人民奔小康這一充滿民族化、通俗化的現代化發展戰略,到江澤民強調“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通俗表達;從提出以人為本這一充滿傳統文化意蘊的民本思想,到倡導和諧社會的科學概念,都是建立在通俗化共識的基礎上,才使得我們國家的理論創新成果能夠迅速得到老百姓的認同和共鳴。其次,要打造品牌。品牌效應,力量無窮。歷史上有很多這方面的典范,如艾思奇的《大眾哲學》中語言通俗具體,寫作內容結合實踐的需要和人民大眾的思想實際?!洞蟊娬軐W》積極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毛澤東盛贊《大眾哲學》的社會價值勝過十萬雄兵,在《大眾哲學》的啟發和影響下,千百萬在黑暗中徘徊摸索的青年看到了光明,從而走上革命道路。近年來,中宣部理論局也在積極探索推動理論通俗化、大眾化,從2003年起《理論熱點面對面》系列叢書的陸續推出就是最好的見證,這套系列叢書堅持“三貼近”原則,有效地增強了理論對老百姓實踐的指導。

(二)吸取以往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歷程中的教訓

縱觀我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走過的歷程,既有經驗,也有教訓,這里應特別指出的主要有:

1.要克服馬克思主義被庸俗化的教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一方面要努力推進馬克思主義通俗化,另一方面又要極力避免馬克思主義被庸俗化。實踐中我們要弄清把馬克思主義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不是降低了馬克思主義的品位或者把馬克思主義庸俗化,而是使人民群眾真信、真學、真用馬克思主義。在革命戰爭年代,“造反”當然有一定的道理,但馬克思主義的千頭萬緒的道理,真的能歸結為“造反有理”這么一句話嗎?“一分為二”也確實使許多不懂哲學的普通老百姓知道了一點哲學知識,但“一分為二”只不過是對立統一規律的一個方面的內容,更不能用它來代替唯物辯證法。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有些人把鄧小平理論理解為“貓論”、“摸論”,現在有些人理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三句話,科學發展觀是一句話等等。這些對馬克思主義庸俗化的理解,不但不能使廣大人民群眾掌握馬克思主義,而且還嚴重損壞了馬克思主義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弱化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影響了人們信仰、接受、理解。

2.吸收人類文明成果要克服極端思維的教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必須與時俱進,對待人類文明成果必須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做到揚長避短。但實踐中表現出兩種極端態度,要么極左,要么極右。對待外來的人類文明成果抱著簡單的肯定和簡單的否定,這種態度都是錯誤的。正確的方法應該要“如同我們對于食物一樣,必須經過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腸胃運動,送進唾液胃液腸液,把它分解為精華和糟粕兩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華,才能對我們的身體有益,決不能生吞活剝地毫無批判地吸收”[10]。因此,我們對待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必須理性地吸收并利用,以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壯大其理論資源,從而促進馬克思主義理論成為全人類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對待外來文化中無用甚至帶有負面影響的思想,如金錢至上、唯利是圖、強權政治等,我們一定要堅決反對。在這里必須強調,就是對各國優秀的文明成果,也不能全盤肯定和接受,而必須與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實踐需要相結合。

(三)反思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改革開放30多年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研究,總體上有相當大的進展,既積累了寶貴經驗,也取得巨大成績,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推進也是成功的。但毋庸諱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整體意識欠缺、整體水平低下,在某種程度上被邊緣化和“失語”,有不足之嫌。

1.學術生態存在著現實性與學術性的緊張局面。當前,源于“思想淡出,學術凸顯”的社會導向,現實中,思想或寡言或沉默,學術生態存在著馬克思主義的現實性與學術性的緊張局面,出現兩種片面的走向。要么認為研究現實就不是學術,以致走向了片面學術化的道路;要么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必須對現實的一切問題提供方案,以致走向了片面現實化的道路。其實,馬克思主義與現實之間是非直接性的聯系,我們不要奢望在理論研究中能實現立竿見影的明顯效果。因此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普及工作在某些時候要注意把“宏觀”理論進行適當轉換、鏈接,并與老百姓微觀的多樣理論需求緊密結合,使“大眾普及”成為千百萬大眾多樣內在渴求的滿足。

2.語言文字的通俗化水平還需進一步提高。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做到語言文字通俗化。但現實中出現一些普及讀物在語言文字方面的學術化傾向仍然很濃,出現只有極少讀者能熟讀各種理論簡明讀本,而文化素質較低的老百姓和基層人員基本上被排斥在非常有限的讀者群之外,更為嚴重的是以精英文化創造者的姿態高踞于人民大眾之上的眾多理論工作者,難于主動與百姓生活相融合。對此,在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語言文字大眾化過程中必須做到:第一,要追求“新”。即要抓住新人新事新現象。第二,要講清“理”。即要結合微觀理由及宏觀道理,做到寓理于“事”。第三,要注重“鮮”。即把大道理如層層剝筍一樣化“大”為“小”,讓群眾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領悟道理。第四,要堅持“趣”。做到寓事于“趣”,寓理于“趣”。

3.文化滲透意識淡薄及文化產業發展滯后。文化產業化是當今理論大眾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但長期以來,我國文化滲透意思淡薄甚至缺失,以致文化產業發展相對緩慢甚至落后,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我國文化產業在世界格局中一直處于弱勢地位,這不僅影響我國軟實力在國際的競爭力,也嚴重阻礙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的進程。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電視產業遠遠落后于美國等發達國家,在同等條件下根本談不上相抗衡,這將使它本應發揮黨和政府喉舌功能大打折扣。中國人口眾多,按道理愛看電影者也應眾多,但據統計,自愿觀看電影者為數不多,且一直減少,很多電影院被逼停業或改行,致使中國的電影產業至今沒有形成規模生產,更談不上發展與壯大。另外,限于市場研發能力和遠見,本應讀者眾多的中國書刊業也規模偏小。鑒此,要求提高文化滲透意識,并充分認識文化滲透法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方法,確保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的主導地位,促進早日實現文化強國戰略目標。

四、努力提高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效性

以史為鑒,展望未來。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關鍵是要不斷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堅持在實現內容大眾化和形式大眾化中努力提高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效性。

(一)內容大眾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既要在理,又要動情,使受教育者產生情感交融和思想共鳴。因此,在內容選擇上必須堅持中央一再強調的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要堅持“三貼近”原則,做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具體要求:

1.理論聯系實際。江澤民指出“理論只有聯系實際,正確回答和指導解決實際問題,才能發揮自己的威力和真正掌握群眾”[11]。推動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必然途徑要求理論結合實際,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指導實踐,在理論的運用中普及理論。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就要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融合到人民群眾生產和生活實踐的具體生動的實例中,特別是要在理論結合群眾現實需求的實踐研究上下功夫,用群眾喜歡的語言,談群眾切身的問題,把深奧的道理用淺顯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讓科學理論真正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掌握,并逐漸內化為人民群眾的觀念、意識、素養,成為指導人民群眾進行建設和改革實踐活動的思想武器,讓馬克思主義在內容上不僅具有中國作風、中國氣派,而且還體現群眾性和時代性。實踐告訴我們,社會難點熱點問題是廣大群眾關注的焦點問題,廣大群眾對這類難點熱點問題的求解熱望極高,一旦我們關注這些問題,就會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如在當前要高度關注民生問題,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重要結合點。

2.分層次、多主題教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教育內容,還應注重與宣傳對象的接受能力完全吻合,具體要求是分層次多主題教育。針對廣大黨政干部尤其是高級領導干部,要求科學把握這一理論體系的內涵,深刻理解其實質,自覺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思想武器,并能夠熟練地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工作實踐。針對廣大普通群眾,則要求掌握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創造必要條件鼓勵并引導他們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努力使理論教育覆蓋寬廣,把學習教育推向深入。在這教育過程中,既可以以大眾哲學形式,也可以以廣大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形式;既可以有知名專家寫成的通俗讀物,也可以有對馬克思主義深感興趣、有豐富的實際和領導經驗的人寫成的隨感、心得等讀物。另外,在現代文化傳播中,要重視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

(二)形式的大眾化

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形態與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形態是有相對區別的(盡管沒有明確的界限),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形態可以抽象概括,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形態即語言風格上則應當盡可能通俗化和多樣化。馬克思主義通俗化是指理論、觀點的存在形式及其適合群眾的水平和需要,容易為人們理解和接受的狀況,諸如將深奧的概念原理變為淺顯形象的口語、寓說理于敘事等等。通俗化的要求既要“通”,也要“俗”?!巴ā?,就是要求情與理通達,言與行一致,即理論與實踐一致?!八住笔且篑R克思主義傳播者應善于用大眾常見的、熟悉的、喜歡的、便于接受的方式解釋、言說馬克思主義。

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一定要把深刻的道理用淺顯生動的語言講出來,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通俗易懂的宣傳表達。同時要采用多種形式,探索多條渠道,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豐富生動地展現在人民群眾的眼前,灌輸到人民群眾心田。在具體方式上,應重視回應大眾對形象在傳播中的訴求,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此外,還要結合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具體形式的選擇,避免由于地方偏差而出現選擇形式不當,努力增強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內容的大眾化與形式的大眾化,兩者各有側重,前者主要涉及群眾能否認同的問題,后者主要涉及群眾認同的程度和效果問題。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既要創作更多優秀文化產品以反映人民主體地位和現實生活,又要通過形式的大眾化以實現馬克思主義對大眾生活的指導作用。

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根本要求,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各方面建設永恒發展的時代課題,要求重點解決好三個問題:一是“為什么”;二是“做什么”;三是“怎么做”。對此,我們必須堅持與時俱進,勇于探索,努力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1]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4.

[2]列寧.列寧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41-442.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曹景文.推動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論[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6):66.

[5]邱柏生.試論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條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研究),2011(12):38.

[6]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14.

[7]張博穎.在普及中引領思潮——關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思考[J].前沿論壇,2007(18):13.

[8]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9.

[9]列寧.列寧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467.

[10]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7.

[11]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9.

Abstract:The populariz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m is to undertake propaganda program for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theory.It is one of the hot spots of society,closely related t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sustainable important strategic issue,with profound significance.Promoting the popularit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m,some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so 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Key words:Marxism;popularity;exploration

責任編輯 吳二持

Some Explorations Into the Populariz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m

ZHENG Li-ling
(Chaozhou Normal College,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Guangdong 521000)

B27

A

1007-6883(2012)04-0041-06

2011-12-31

鄭麗玲(1968-),女,廣東潮州人,韓山師范學院潮州師范分院講師,碩士。

猜你喜歡
通俗化大眾化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與秦志存先生《讓傳統詩詞通俗化》一文之商榷
讓傳統詩詞通俗化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現代高等教育大眾化教育質量觀
古典音樂廣播節目的通俗化表達探析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互動式』是理論宣講大眾化的有效途徑
在文化認同的基礎上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