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藥治療白癜風的概況

2012-12-09 14:24穆懷萍
云南中醫中藥雜志 2012年8期
關鍵詞:女貞子蒺藜酪氨酸

穆懷萍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天津 300000)

白癜風是一種色素脫失性皮膚病,其臨床常見而又難治,病因和發病機制復雜,治療較為困難,一直是臨床研究的熱點。中醫治療取得較好療效,現將近年來中醫治療白癜風的近況綜述如下。

1 病因病機

1.1 風邪外侵,氣血失和 白癜風初發及進展期常表現為風邪外侵證[1],《諸病源候論》認為“白癜”,“此亦是風邪搏于皮膚、血氣不和所生也”。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有賴于氣血功能的協調來維持。風邪入侵,阻于肌表氣血失和,皮毛腠理失養則生白斑。風性善行數變,導致白斑發無定處,泛發全身。衛表不固,風邪侵入肌表,搏于皮膚血氣不和,肌膚失于濡養[2]。外感風邪,肺衛失宣,衛氣郁阻,肌腠閉塞,皮毛無所主,發為白斑無定處[3]。

1.2 肝失疏泄,氣滯血瘀 《醫林改錯》明確提出“白癜風,血瘀於皮里”,并創制通竅活血湯,主張用活血祛瘀治療本病。白癜風發病多與情志有關,或喜怒無常,或憂思多慮,暗耗陰血,傷及氣陰,精血同源,陰虛風動,血虛生風,血虛可致血瘀,瘀血阻絡,肌膚不容而致此病[4]。肝氣不疏是導致氣血失和、肌膚失養的重要原因。肝氣郁滯、肝火旺盛、肝風內動、肝陽上亢是疾病的不同時期、不同個體的病機[5]。

1.3 肝腎不足,肌膚失養 朱仁康《中醫外科學》根據白癜風病程長,伴家族史,斑內毛發變白等現象,提出“肝腎不足,皮毛腠里失養而發白斑”的觀點。先天稟賦不足,肝腎虧損,精血生化乏源,皮膚失于濡養;膚色的晦明存亡,既依賴于肝腎精血的濡養,又需要腎氣的溫煦和肝氣的條達[6]。肝主疏泄,藏血。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則氣機運行暢通,血液運行和津液輸布也隨之通暢無阻。腎藏精,精與血互生,精足則血旺。肝腎不足,肝失疏泄及藏血之功,腎精虧虛,則精血不能互生,肌膚失養而白斑自生[7]。因黑色乃腎之主色,“發為腎之外侯”,肝藏血,發為血之余,白斑處往往伴有毛發變白,因而與肝腎密切相關[8]。

2 治療

張弘[9]對300 首內服方劑進行分析,方劑的功效主要集中于滋補肝腎、活血化瘀、祛風、養血、除濕、疏肝等。內服方劑的主要適應證為治療肝腎不足、瘀血阻絡、血熱風燥等,其中以滋補肝腎為主的方劑最多,共114 首,占所統計方劑的38%;而活血化瘀方劑次之,可見中醫治療白癜風主要側重于滋補肝腎、活血化瘀,而方劑組成也以滋補肝腎為主,兼以活血。

2.1 滋補肝腎,榮養肌膚 郭念筠教授[10]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認為白癜風與肝腎精血虧虛密切相關,其研制的滋補肝腎方(主要成分為當歸、熟地、白芍、何首烏、女貞子、白蒺藜、黑芝麻、沙苑子等)經過30 余年的臨床應用,療效肯定。趙京霞等通過實驗研究得出結論滋補肝腎方含藥血清對黑素細胞酪氨酸酶活性有正向的調節作用,并可促進Trp-1 mRNA,Tyr mRNA 及蛋白的表達,這可能是滋補肝腎方臨床治療白癜風的機理之一。李瑞英[2]報道蔡瑞康教授擅長治療白癜風,對本病病因有獨到見解,探索出口服中藥以滋補肝腎為主,藥用沙苑子9 g,菟絲子9 g,補骨脂9 g,枸杞子9 g,炙首烏9 g,女貞子9 g,旱蓮草9 g,北沙參9 g,黑芝麻12 g,生黃芪30 g,黨參15 g,炒白術9 g,白芍9 g,當歸9 g,刺蒺藜15 g,白芷9 g,生甘草6 g。2009年蔡老治療各型白癜風患者68例,經治療6 個月后,總有效率達81.1%,治愈率達55.4%。鄭定輝等[11]采用消白湯(藥物組成:女貞子、沙苑子、黑芝麻各15 g,覆盆子、枸杞子、生地黃、熟地黃、赤芍藥、白芍藥、何首烏、當歸各10 g)治療肝腎不足型白癜風37 例,總有效率為78.38%.于曉梅[12]自擬滋補肝腎消白湯(當歸、赤芍、白芍、生地、熟地、川芎、女貞子、補骨脂、生黃芪、何首烏、白蒺藜、黑芝麻、柴胡、防風、白術、枸杞、菟絲子、紅花)治療90 例,有效率為88.18 %。許建平等[13]用補腎法(刺蒺藜、當歸、菟絲子、補骨脂、生甘草、熟地、丹參、制首烏、玄參、女貞子、旱蓮草)治療62 例,愈顯率為67.186 %(1年)、47.137 %(1~5 年)。陳可平等[14]用滋補肝腎,疏風解郁法(藥物組成:茯苓、首烏、生地、熟地、旱蓮草、當歸、白芷、防風、補骨脂、柴胡、枳殼、郁金、草河車、黑芝麻)治療150 例,痊愈率為30.17 %、顯效率為40 %、有效率為24 %。

2.2 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歐柏生等[15]“從肝論治”白癜風,臨床用顆粒劑(柴胡6 g,郁金10 g,白芍40 g,川芎6 g,補骨脂10 g,白芷6 g,黃芪 40 g,女貞子 10 g,墨旱蓮10 g,黑芝麻60 g,制首烏90 g,菟絲子90 g,沙苑子90 g,枸杞子90 g,刺蒺藜10 g,絲瓜絡90 g,桂枝 12 g,丹參90 g,桃仁10 g,紅花6 g,浮萍10 g,紫蘇葉 10 g,生姜48 g,大棗10 g,甘草12 g)。水沖服,每日1 劑,日服2 次。共服用3個月。觀察完整病例80例,結果痊愈20 例,顯效36 例,轉好15 例,無效9例。痊愈率為25%,顯效率為45%,轉好率18.75%,總有效率為88.75%。許愛娥[16]對白癜風治療及機理進行研究,自擬加減桃紅四物湯(黃芪、生曬參、當歸、丹參、生地、紅花、桃仁、白芍、川芎、女貞子、旱蓮草)治療白癜風243 例,取得痊愈10.17 %、顯效27.12 %、有效31.13 %、總有效率為69.12 %的良好效果,并通過實驗認為藥物作用機理是加味桃紅四物湯能使酪氨酸酶活性增強,促進黑色素合成,故可提高白癜風的治療效果。宋文英[17]用柴胡疏肝散治療白癜風60 例,藥物組成:柴胡12 g,赤芍10 g,枳殼10 g,陳皮10 g,香附10 g,川芎10 g,甘草6 g,當歸10 g,桃仁10 g,紅花10 g,牡丹皮10 g,白芷15 g,補骨脂15 g,每日1 劑,水煎日2 次分服。1個月為1個療程,3個療程后,總有效率為86.67%。

2.3 調和氣血,疏風通絡 劉佳[8]查閱了1955~2008 年治療白癜風的403 篇文獻,統計出302 首治療白癜風的內服處方,其中有11 篇文獻使用方藥單獨治療進展期白癜風。處方中均以祛風藥為主,以蒺藜、防風、蒼耳子使用較多。302 首處方中共有55 首方藥配合了活血化瘀藥桃仁、紅花等治療,遵循了“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原則,治則主要集中于祛風通絡,活血化瘀。在77 首治療風濕郁熱證的方藥中,祛風濕藥使用頻次居前的分別為蒺藜、防風、蒼術。趙炳南老先生[18]認為,白癜風中醫辨證為風邪襲腠,氣血失和,治以養血疏風、中和氣血為法,方用白駁丸。組成:雞血藤30 g,何首烏藤30 g,當歸30 g,赤芍30 g,紅花30 g,黑豆皮30 g,防風30 g,蒺藜60 g,陳皮15 g,補骨脂15 g。制法: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 g。白駁丸為趙老根據多年臨床自擬的經驗方,運用調和陰陽補益氣血扶正法,療效顯著,沿用至今。曹為[19]觀察51 例患者經3 個月治療后,痊愈4 例(7.84%);顯效14例(27.45%);好轉20 例(39.22%);無效13 例(25.49%)。顯效率為35.29%,有效率為74.51%。

2.4 辨證治療 金春林等[20]治療白癜風,共入組病例147 例,最終完成有效病例60例,治療方案根據臨床分型內服方分別為風血相搏方:生地、當歸、防風、赤芍、川芎、白鮮皮、浮萍等。肝郁氣滯方:柴胡、郁金、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芍、白蒺藜等。肝腎不足方:熟地黃、山萸肉、山藥、茯苓、女貞子、旱蓮草、補骨脂等。治療進展期白癜風患者3 個月后60 例有效病例的療效痊愈3(5.00%);顯效9 例(15.00%);好轉30 例(50.00%);無效18 例(30.00%);有效率為70.00%。

3 中醫藥治療機理研究

現代醫學認為,白癜風是由于皮膚和毛囊的黑色素細胞內酪氨酸酶系統的功能減退、喪失而引起的一種原發性、局限性或泛發性的色素脫失癥。在中藥對于酪氨酸酶的作用方面學者做了大量工作。涂彩霞等[21]對47種中藥對酪氨酸酶活性的影響及酶動力學研究中發現有19種的中藥的乙醇提取物對酪氨酸酶有激活作用,按作用強弱依次為雞血藤、夏枯草、女貞子、薄荷、潼蒺藜、生姜、旱蓮草、黃芩、澤蘭、甘草、山慈菇、白鮮皮、獨活、刺蒺藜、紫荊皮、桃仁、菟絲子、蘇梗、補骨脂。甘草、墨旱蓮、山慈菇、薄荷、黑芝麻、夏枯草、苦參、何首烏8種醇提物對黑素合成有顯著促進作用,且與細胞活力相一致。李洪武等[22]曾用補骨脂、當歸、地膚子、白蒺藜等中藥粉碎后的經醇提液和水提液后加酪氨酸酶,測定其活性,發現補骨脂作用最強,白蒺藜次之。實驗證實了這些中藥能對酪氨酸酶和黑色素的生成存在影響。

通過研究認識到在白癜風的皮損中,黑素細胞先是功能缺失,喪失產生黑素的能力,再被自身免疫破壞,白斑中不再能找到樹枝狀黑素細胞。這時就需要動員皮膚黑素干細胞,使其轉化為黑素細胞,恢復產生黑素能力。皮膚中黑素干細胞即毛囊外毛根鞘無活性黑素細胞(AMMC),也稱毛囊內未成熟的黑素干細胞(melanocytestemcell s,MSCs)。當基底層黑素細胞遭到破壞,不能產生黑色素,AMMC 被動員,可被某些特定因子激活,向表皮毛囊處移行、定殖,并成熟,產生黑色素,使白癜風復色[23]。鄭曉暉等[10]認為當白癜風處于穩定期時,白斑處黑素細胞遭到破壞時,通過補肝腎等中藥治療仍然有效,說明補肝腎除了對表皮黑色細胞酪氨酸酶活性有幫助外,還通過另外機理對白癜風有治療作用。補肝腎在白癜風治療的多個環節起作用,最有可能的是對外毛根鞘無活性黑素干細胞有調節作用。

4 討論

中醫藥治療白癜風歷史悠久,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形成了獨特的理論體系,辨證用藥有著較顯著的療效。特別是近年對于中藥治療白癜風機理的探討取得進展,這些結果應用于臨床提高用藥針對性,使療效提高。同時也應看到中醫藥治療中有待改善的方面:臨床中醫藥治療多為個人經驗總結及驗案分析,缺乏普遍性,仍需加強對于經典方研究應用,總結出行之有效而又易推廣的方藥并規范統一是有待于研究的工作,使療效進一步提高。

[1]劉巖.閔仲生教授治療白癜風臨床經驗簡介[J].新中醫,2011,43(8):175.

[2]翟毓紅,楊小潔,沈宇明.沈家驥主任治療白癜風的經驗[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1,32(4):1.

[3]張廣中,王倩,曹洋,等.蔡念寧教授治療白癜風經驗淺談[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13(7):111.

[4]李春霄,賴江,高存志,等.鐘以澤教授治療白癜風經驗介紹[J].新中醫,2011,43(8):173.

[5]周冬梅,王莒生.淺談王莒生老師治療白癜風經驗[J].實用皮膚病學雜志,2011,4(3):171.

[6]孫永新,宋坪.張作舟治療白癜風經驗[J].中醫雜志,2006,47(3):197~198.

[7]李瑞英,蔡瑞康.蔡瑞康教授中西醫結合治療白癜風經驗[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5(8): 657.

[8]劉佳,許愛娥,朱光斗.白癜風中醫辨證規律的探討[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9,27(11):2404.

[9]張弘.白癜風中藥內服方劑的組方原則及用藥探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1,1(18):72.

[10]鄭曉暉,肖黨生,許愛娥.補肝腎法治療白癜風的現代機理探討[J].浙江中醫雜志,2010,45(9):683.

[11]鄭定輝,楊嫻,李其林.中藥對肝腎不足型白癜風外周血T 淋巴細胞亞群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09,8.

[12]于曉梅.白癜風從肝腎論治90例臨床觀察[J].北京中醫,2002,21(6):345~346.

[13]許建平,方大鑫.補腎法為主治療白癜風62 例[J].浙江中醫雜志,2008,43(9):522.

[14]陳可平,王禾.滋補肝腎疏風解郁法治療白癜風150 例療效分析[J].北京中醫,2006,25(10):614~616.

[15]歐柏生,馮杲,黃彥等.“從肝論治”法治療白癜風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雜志,2011,38(3):493.

[16]許愛娥,魏曉東,瞿鑌,等.加味桃紅四物湯治療白癜風的臨床及實驗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03,2(4):206~208.

[17]宋文英.理氣活血法治療進展期白癜風的臨床觀察[J].吉林中醫藥,2009,29(2):128.

[18]葉姝,陳可平.趙炳南治療白癜風臨床經驗[J].中醫雜志,2009,50(1):96.

[19]曹為.白駁丸治療白癜風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7(2):20.

[20]金春林,李鐵男.中醫藥治療60例進展期白癜風臨床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1,10(3):156.

[21]涂彩霞,劉之力,任鳳,等.47種中藥對酪氨酸酶活性的影響及酶動力學的研究[J].2006,22(6):456~458.

[22]李洪武,朱文元.白癜風丸及其組方中藥對酪氨酸酶活性的影響[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7,23(1):39~40.

[23]Tobin DJ,Byst ryn JC.Different populations of melanocytes are present in hair follicles and epidermis[J].Pigment Cell Res,1996,9(6):304~310.

猜你喜歡
女貞子蒺藜酪氨酸
女貞子延緩衰老作用機制研究現狀
蝦頭變黑跟重金屬無關
GDM孕婦網膜脂肪組織中Chemerin的表達與IRS-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分析
蒺藜的本草學考證
祛白膠囊聯合脾氨肽治療對白癜風患者IL-10、IL-17、酪氨酸酶IgG的影響
又被蒺藜扎了
治角膜炎/治白發
女貞子炮制工藝及質量標準研究綜述
吃醬油傷疤會變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