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文悟理 拓展有度 準確解讀

2013-02-03 09:35樓琦君
實踐新課程 2013年3期
關鍵詞:水罐寓言寓意

樓琦君

寓言,以鮮明的教育性,強烈的諷刺性,曲折的情節性為特點,篇幅短小,言簡意賅,具有獨特的文本個性,被稱為智慧的花,哲理的詩,正義的劍。由于寓言文本的這一特殊性,長期以來,不少教師在寓言的“言”與“理”之間取舍失當,進退失據。正確認識和分析這些教學現象,對我們準確定位寓言教學的目標,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語文學習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循文而悟理,寓意的自然抵達

【現象描述】寓言教學是“言”“意”兼得的過程,二者理應相互促進,和諧統一,但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失之偏頗,主要表現為重意輕言。有的教師盲目執著于對寓意的深挖細究,窮追猛打,而忽視了文本語言的教學價值;有的教師甚至直接把寓言教學等同于說理教育,語文課變成了思品課。比如一位教師在執教《揠苗助長》時,初讀環節就直奔主題,直接問“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在反復啟發下,幾個學生答出 “農夫太著急了”這個結論。顯然,這個答案仍停留在內容層面,與教師準備好的“急于求成”“欲速則不達”這個板書不符,故而繼續追問“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于是學生面面相覷,課堂一片沉默。

【對策解讀】拉·封丹說過:“一個寓言可以分為身體和靈魂兩個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身體,給予人們的教訓好比靈魂?!边@個經典譬喻隱含的另外一層意思在于:作為為了寓言的故事,“言”和“意”,兩者是密不可分的。而上例中的教師就犯了把“身體”與“靈魂”相割裂的錯誤。文本還未深讀,詞句還未品味,人物形象與故事情節都尚未具體感受之時,突兀地空談道理,其理解往往是膚淺、刻板甚至是錯誤的。寓言篇幅短小,情節簡單,但是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卻是豐滿傳神、栩栩如生的。教學寓言,教師應該站在語文學習的角度,以文本為依托,重在文字的訓練與感悟,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細節,品讀揣摩,展開想象,在故事里“走”幾個來回,待到故事了然于胸,人物形象躍然紙上,抵達寓意自會如水到渠成一般自然而然。

如教學《揠苗助長》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直忙到天黑”等短語作思考:每一棵禾苗都不放過,他的心里怎么想?別人勸他休息,他又會怎么樣說?關注農夫從“巴望”到“焦急”,從“筋疲力盡”到“興致勃勃”的神態變化,通過朗讀、表演、評議的方式沉浸到實際的言語當中去,入情入境,充分體會到農夫因為心有所盼,所以不顧禾苗的生長規律,做出拔苗助長的傻事。最后,巧妙安排一個父子對話的環節:兒子如何向父親解釋禾苗枯死的原因?得知實情后的農夫又會說什么呢?在這樣的生生對話中,學生提升了言語表達能力,同時自然而然地體會到“欲速則不達”這個寓意。

二、適當而有效,文本的合理拓展

【現象描述】作為寓言的故事,大多短小精悍,淺顯易懂,因此,根據學生的年段特點,進行適度地拓展來豐富教學,激發學習興趣是值得提倡的。然而我們在課堂上也看到了,有的教師教學《鷸蚌相爭》時,初讀環節就出示文言文進行拓展,引入“趙且伐燕”中蘇代對燕惠王的勸誡。整個教學過程都在從文本中逐字對照尋找釋義,給原本簡潔清晰的教學任務盲目加碼,不僅無端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也直接影響了固有目標的實現。有的教師執教《螳螂捕蟬》時,甚至挖掘到“春秋時期,吳國政局與各鄰國關系”這樣的深度,逐一剖析,表面看教師引經據典,文化味濃郁,可實際上拓展的內容是否適當,使用的時機是否合宜,都值得反思。

【對策解讀】寓言這種文本,穿越了漫漫的歷史時空,凝聚了無數先賢的智慧,抵達我們現代人的面前,具有言簡而意豐的獨特魅力。寓言教學應該在簡約與豐厚之間把握好尺度,既要關注年段要求,又要聯系文本特點。拓展必須做到“適度”和“有效”。只關注文本,則稍顯單??;過度拓展,則會使教學目標模糊不清,教學內容過于艱澀,導致教學過程繁冗低效。

以《螳螂捕蟬》為例,了解吳國的實際處境是理解侍從譬喻成功的一個難點,此時的拓展成為了必要。那么如何呈現拓展內容,使之更有效?教師可以一邊講解一邊用簡筆畫的方式畫出以吳為中心的列國環視圖,學生就能清晰看懂吳國當時所處的環境:一旦它貿然出兵,虎視眈眈的鄰國對吳的威脅是不言而喻的。借助插圖與簡筆畫,這樣的拓展,簡潔高效,誰為螳螂,誰為鳴蟬,誰為黃雀,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一目了然。當然,課堂實踐時,最好先引導學生從文本的具體語言出發,抓住“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這一句品讀,再相機出示簡筆畫。這樣一來,言意兼得,語文味會更濃郁,效果也自然更好。

再以《鷸蚌相爭》為例,在學生透過文本語言,明白寓意以后,教師可以出示現實生活中的有關漫畫,鼓勵學生發表看法,使學生從依托于文本的“知道”,發展為落腳于實際的“運用”,進一步提升學生對寓意的理解,這是一種拓展。學文后文白對照: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卑鲆嘀^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眱烧卟豢舷嗌?,漁者得而并禽之。此時此刻的文言出示,不僅能再次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能幫助他們初步感受古文的凝練之美,這也是一種拓展。

三、新鮮而有趣,教法的推陳出新

【現象描述】寓言大多有親切可感的形象,妙趣橫生的情節,與童年有天然的聯系,為小學生所喜聞樂見。寓言教學就應當緊扣這一文本特點,念好“趣”字訣,有效組織課堂教學。但遺憾的是,我們不少老師,眼里有“寓”有“言”,偏偏缺失了“趣”。不管教材是以一個故事的形式呈現(單篇寓言),還是以一個系列的方式組合(二則或三則),無論是初學者(二上《狼和小羊》),還是高年段(六下《螳螂捕蟬》),只要是寓言課,就只走一個流程:出示課題,質疑問難,疏通文脈,總結寓意。這種不關注教學對象,不體現文本特點的流水線式的教學模式,枯燥單調,很難激發起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學了寓言,既留不下形象,也留不下語言,更留不下情感。這樣的寓言教學效果可想而知——無趣自然無語(語文)。

【對策解讀】語文教學要達成語言教學的目標,教法上就必須推陳出新,把激發興趣作為重點策略。那么,教師應如何根據學生年段和教材特點來組合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流程,讓寓言教學新鮮而有趣呢?

以蘇教版教材中的第一則寓言《狼和小羊》(二上)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它故事性強、生動形象的特點,抓住狼和小羊的對話,通過自由練讀、分角色讀、比賽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明白“找碴兒”“倒流”“背地里”“爭辯”等關鍵詞語的含義。同時,訓練學生關注提示語,體會到可以通過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來讀懂人物,最后以伊索的點評來揭示中心,初步概括出寓言的特點。學文后嘗試續編故事:對付兇惡殘酷的壞人,該想怎樣的辦法脫離險境呢?低年級學生的想象力是豐富的,自然能在互相啟發中不斷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收獲滿堂的驚喜。此法可以總結為“還權法”,亦即把表演權、拓展權授予學生,而學生則自然會“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啦!

隨著年級逐增,在教學系列寓言(如《寓言二則》《寓言三則》)時,我們可以用“教—扶—放”的方式展開教學,把“還權法”擴大化。重點指導第一則寓言,然后提煉出學習方法,組織學生自學第二則、第三則寓言,在此基礎上匯報交流。這類寓言在教學時仍要注意側重點,在《狐貍和葡萄》一文中,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填補文本空白。教學《牧童和狼》時,抓住牧童先后兩次大叫,用表演讀的方式揣摩牧童的心理。教學《蟬和狐貍》時,可與《狐貍和烏鴉》的結局相對比,引出關鍵話題,辨析蟬的聰明之處在哪里?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要從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找準興趣點,挖掘價值點,吃透重難點,讓寓言教學得法得趣,情趣盎然。

四、“多元”與“一元”,價值取向的理性思考

【現象描述】如前所述,寓言這種文本,穿越了漫漫的歷史時空,凝聚了無數先賢的智慧,抵達我們現代人的面前,具有言簡而意豐的獨特魅力。寓言的言簡而意豐,為我們的多元解讀提供了可能。但是,有些教師片面理解課標中關于“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感受和理解”的論述,不加省察地對學生偏差甚至錯誤的回答,采取一味遷就、盲目認同的態度,這就走向了事情的反面。以四年級的《一路花香》為例,有學生認為:課文中的破水罐雖然有裂縫,但澆灌出了美麗的花朵,所以“天生我材必有用”,缺點也是優點,破水罐比好水罐強——他忘了水罐的首要任務不是澆花而是裝水。另有教師執教此文時,盲目抬高破水罐的謙虛,貶斥好水罐的驕傲,把好水罐擺在了破水罐的對立面。像這樣的“多元”,偏離了文本自身的言語環境,違背了我們時代的主旋律,是一種盲目的多元,片面的解讀,必須堅決予以糾正。

【對策解讀】珍視多元解讀,就是珍視學生的獨特感悟,是必須堅持的教學原則。但不容忽視的是,我們的老師在珍視多元理解的同時,更加要注意尊重文本自身的價值取向。雖然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但始終是哈姆萊特這一個,而不會變成“萊特哈姆”,這就是文本內在的規定性。我們始終都要堅持用正確的、科學的、發展的價值觀看待文本。當學生的自由發揮、自主感悟發生偏差之時,教師要運用教學機智,發揮主導作用,帶領學生抓住關鍵詞反復品讀,體會挑水工富有哲理性的語言,采取讓學生通過“XX,我想對你說”(對破損的水罐說,對完好的水罐說,對挑水工說)這一練習,達到對文章寓意的正確感悟:每一個人都有自身存在的價值,只要恰到好處地利用自身的特點,就能充分發揮作用。生活中不妨多找自己或別人的長處,讓我們的生活中都有“一路花香”……對于本文的寓意,我們鼓勵多元解讀:作為好水罐,它圓滿完成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有理由為自己感到驕傲;破水罐能在挑水工的啟發下找回自信,盡力發揮自身的價值,也值得肯定;而挑水工別具一雙慧眼,充滿友善之心,則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只要我們能用這種積極向上、開放寬容的心態來解讀寓意,所有符合人性之美、道德之義的解讀都是值得珍視的。我們不能盲目追求“多元”或者片面局限于“一元”,走非此即彼形而上的偏執之路。

總之,小學生的寓言教學,應立足寓言的文本特質,著眼語言文字的綜合運用,遵循兒童言語發展、精神發育的規律,自然、簡約、詩性、多元共存。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語為本,理性看待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正確分析教學行為中的偏差,讓寓言教學如同寓言本身一樣,散發出智慧的光芒,營造出精彩的課堂。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新區實驗小學)

責編/齊魯青

猜你喜歡
水罐寓言寓意
七顆鉆石
時裝寓言
水罐與鮮花
模仿老鷹的烏鴉
《伊索寓言》是誰寫的?
A FABLE寓言
寓言的馬甲
七顆鉆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