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的意義和滲透模式探索

2013-04-12 18:29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3年8期
關鍵詞:人文素質教育英語教學

王 雙

(黑龍江工程學院外語系,哈爾濱 150050)

教育部2007年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明確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這就使我們明確了大學英語課程的特點:大學英語課程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

此外,1995年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一份報告即《教育——財富蘊藏其中》著重指出,面對未來社會的發展,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和學會做人。報告闡述了教育的核心思想應當是促進每個人的全面發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審美意識、個人責任感、精神價值等方面的全面發展,說明了培養大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性。

我國教育界也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了“有知識還要有文化,有學問更要有修養”的觀點。

一、人文素養的基本含義

人文教育在大學生的培養中不容忽視,我們首先要明確一下人文素質教育的基本含義和基本要求。人文教育就是將人文精神,通過教育活動、環境熏陶等方式和途徑,內化為人的品格因素,實現對人的精神世界的全面塑造[1]。高校的人文素質教育主要是通過人文學科的教育和環境的陶冶,促使學生通過自身的內化和發展,逐步形成一種穩定的內在品質和價值取向,最終使大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人格修養以及創造性思想能力和多維知識視野[2]。

人文素質的培養應該貫穿于大學的每一門課程中,英語當然也不例外。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人文素養缺失現象

語言、思維與文化的特殊關系決定了外語教學的人文學科特性,但是相當一段時間以來人們慣于將外語學習的目的定位為語言應用技能的培養,忽視了語言教學中包括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內的人文素養發展。進入新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外語教育工作者開始反思過分強調外語教學工具性、實用性和技能性的種種弊端,呼吁在教學各個環節體現傳統人文教育精神的回歸[3]。

1.英語教學只重認知教育、輕情緒教育和性格培養

大學英語教學長期以來都是圍著四六級轉,英語的教學內容、教學措施和教學環節等都受限于此,英語教學只重認知教育、輕情緒教育和性格培養;重應試教育、輕素質培養。

2.片面強化了英語的工具性而忽略了英語的文化性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大學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也是一種文化教學。一些外語老師在教學中過于強化英語學習的工具性和市場性,所以培養出來的學生是:有知識缺文化,有學問缺修養,有理論缺行動?!皟H把語言視為工具的教學勢必會遮蔽語言教育的真正含義,即人文素質的提升和思想情感的熏陶。這樣的語言教學是缺乏靈魂的教學?!保?]

三、大學英語教學中人文素養滲透的意義

1.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人文素質教育有利于培養全面人才

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已成為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新世紀的人才要具有進取心和創新精神,具有合理的知識和能力結構,具有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風貌。全面提高大學生的道德標準,有利于培養既有科學素質又有人文素質的全面發展的人才。

2.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人文素質教育有利于推動大學英語課程改革

實施人文教學賦予了課堂教學新的內涵,這就要求教師變革教學觀念,注重課堂人文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理解和消化方面的發展,而且要關注學生的思想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引導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大學生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

3.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人文素質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人文素質教育要鼓勵學生圍繞人生目標,獨立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在獨自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去歸納總結規律,充滿對知識的渴求,促進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自信心的提升,激發出創新的熱情。教師尊重學生獨立思考與自由表達的權利,學生的學習空間拓展到生活和社會的各個領域,有利于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健全發展。

四、大學英語教學中人文素養滲透模式探索

在英語教學中存在大量的人文培育資源,這些資源所蘊含的人文價值是以隱性的方式體現在教材資源和教師資源之中,對學生具有熏陶、感染、喚醒和滲透的力量。

1.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首先要提升教師自身素養

教師是大學生活中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人。他不僅肩負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還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教師的“學高為師”的智慧、“身正為范”的人格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為師精神直接影響著學生。一個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他的人生觀、價值觀、治學態度和敬業精神等就是最直觀的教育手段;他的人格魅力所折射出的社會文化的價值觀、審美情感等是學生個體人文修養的重要參照。

一個英語教師只能教語音、詞匯和語法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思想、有靈魂、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具有較為廣博的知識面和解答能力。有研究表明,具有良好情商的語言教師更易培養出擁有較好人文素質和語言文化悟性的學生。也就是說教師如能以自己的幽默,熱情開朗的心態,向上的人生態度去面對學生、感染學生,教與學的關系就會變得更融洽、更和諧、更有效。

2.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是塑造人文精神的重要環節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也應是人文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大學英語教材中的人文知識涉及領域十分廣泛。教師應當充分挖掘和使用好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素材,并有意識地滲透給學生,使學生真正領悟其中的文化內涵,在學習語言的同時,自然而然地受到人文素質教育。

3.營造一種強烈的人文氣氛,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人文熏陶

東西方深厚的人文教育思想和人文實踐表明,人的素養需要外在優秀文化的熏陶培育。學習外語的過程是一種文化熏陶過程。語言與文化密切相關,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承載了人類文化領域各個學科的人文知識,其人文素養培育的價值體現為豐富的知識結構、弘揚傳統美德、增強文化敏感性,提升審美力和啟迪思維等方面。語言是人文活動,語言教學是一片充滿人文氣息的天地。學外語的人應該是具有跨文化領悟力的聰明人,而學習外語的過程則是接受另一種文化熏陶,接受另一種特殊智慧磨煉的過程[5]。

在抓好課堂這一關后,還應鼓勵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堂外,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英語活動,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校園文化生活為學生營造一個交互和動態開放性的外語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用心去體悟語言中內含的文化意義,用心去體悟其中的人文精神。

另外,還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學習和文學作品的欣賞中提高人文素養。大學英語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注重閱讀的整體美感,充分利用和發揮文學的作用。通過文學作品及其背景引導,感染學生,使學生自覺地追求高尚的理想人格和較高的審美價值。

4.努力改變大學生的思想狀態,使人文教育有的放矢

新時期的大學教育應當更多地關注大學生的精神世界,著力造就健全的人格。所以,外語教學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學內容啟發學生對社會、人生道路的思考,通過語言教育達到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具體做法:一是要通過查找并確認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失落點,搞清楚大學生目前的思想動向,確定教育方向;二是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作用,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模式,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變被動的思想狀態為主動的狀態,讓思想活躍的大學生們親自去感悟世界、感悟人生,去追求科學的真、藝術的美、道德的善。

五、結束語

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已成為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新時期的大學教育應當更多地關注大學生的精神世界,著力造就健全的人格,使大學培養出來的人才在心理上是有個性的人;在思維上是有能動性的人;在倫理上是向善的人;在審美上是有境界的人。

大學英語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和肩負的使命是:創造性地利用好教材,認真研究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感觸到由外語教師帶來的獨特的語言文化關懷,把素質教育滲透于英語教學的全過程,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這種融語言與文化及人文精神為一體的語言教學才是我們英語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

[1]張新顏.人文教育的含義和基本要求[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3,(4).

[2]謝定國.當代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3]李云.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技能與人文素養的均衡發展[J].輕工科技,2012,(12).

[4]賈愛武.從語言觀透視外語教師教育新發展[J].中國外語,2004,(2).

[5]祝大鳴.認識能力的培養與外語教學[J].教學與教材研究,1996,(2).

猜你喜歡
人文素質教育英語教學
人文紹興
人文社科
Long的互動假說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論美育中的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中的音樂教育
如何有效滲透素質教育理念
讓人文光輝照耀未來
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中EGP+ESP模式的構建
關注基礎教育階段中的素質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