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翼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情況報告

2013-08-15 00:53張維利
重慶行政 2013年2期
關鍵詞:兩翼寄宿制兒童

□ 張維利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農村城鎮化步伐的逐漸加快,大批農民從賴以生存的土地源源不斷地奔向城市,成為打工族的一員,他們的子女卻因種種原因只能留在農村。特別是一些在大中城市打拼的農民工,其中大部分人長期與子女處于分離狀態,由此產生了“留守兒童”問題。據市級有關部門統計,2012年重慶市有留守兒童107.41萬人,其中兩翼地區有農村留守兒童72.92萬人,占全市留守兒童的67.89%。留守兒童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是未來新農村建設的后繼者,但由于長期與父母分離,缺少來自父母的關心與照顧,大部分農村留守兒童面臨著親情的缺失和安全上的隱患,給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為了解留守兒童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作者對兩翼部分區縣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情況進行走訪,了解現狀及成因并分析,擬提出解決兩翼農村留守兒童身心健康問題的針對性建議和對策。

一、農村留守兒童身心健康基本情況

(一)農村留守兒童身體健康狀況堪憂

近年來,重慶市加大了對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力度。2011、2012兩年全市累計投入141.2億元,主要用于寄宿制學校建設、幼兒園改造與建設、中小學生營養促進工程、校外關愛行動和暑期活動等。同時,設立了重慶市留守兒童關愛基金,納入重慶教育發展基金會統一管理,專項用于農村留守兒童培養照顧工作。盡管如此,留守兒童的身體健康依然令人擔憂。首先,政府和群團的關愛活動受制因素多,舉辦時間和次數有限,難以形成規?;?、常態化。其次,農村寄宿制學校雖然數量增加,但諸如食堂、宿舍等相應生活配套設施改善有限,生活老師數量不足,且往往聘請臨時人員擔當,既缺乏專業知識又流動較大。再次,農村留守兒童仍舊有相當部分跟祖輩或親戚居住在一起,監護人由于年齡、精力等因素對其照料不足。目前,兩翼農村留守兒童身體健康在營養、衛生和安全等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營養跟不上。就家庭而言,兩翼留守兒童的監護人一般文化水平偏低,不能根據兒童的身體發展需要為兒童配備適合的飲食。絕大多數監護人給兒童除了一日三餐以外,沒有其他的補充。在兩翼農村個別家庭,由于風俗、經濟等因素,一日只吃兩餐,且這兩餐還以土豆、玉米為主食,兒童營養難以保障。與之相反的是,有的兩翼農村家庭成員離家打工時間長,經濟相對寬裕,以多給零花錢的方式彌補自身遠離孩子的虧欠,致使孩子多食零食,在進餐時的食欲不強,影響營養的吸收,妨礙了身體的生長。就學校而言,兩翼部分地區村小較少,學生上學路途遙遠,三餐難以保證。兩翼地區大都交通不便,生活物資運送困難,學生食堂飯菜價格較高,部分留守兒童采取自帶咸菜、豆瓣等方式減少購買。另外,也有部分留守兒童則是在學校門前無證攤點處以相對低廉的價格購買沒有安全保障的食品來解決吃飯問題。在兩翼地區的邊遠學校,蛋奶工程還沒有實現全覆蓋,大部分是每周2個雞蛋1袋奶或1蛋1奶,且部分地區牛奶質量不佳,有的甚至只能保證吃蛋花湯。居住方面,目前已建寄宿制學校仍滿足不了需要,2人睡一張床的現象較為普遍,這對學生青春發育期的身體健康很不利。

二是衛生狀況不佳。相對城市,兩翼地區農村衛生意識淡薄,還廣泛流傳著諸如“不干不凈,吃了不生病”、“窮講究”等說法,洗頭、洗澡次數不夠,不能做到飯后刷牙。此外,兩翼農村青壯年、甚至包括五十余歲的老人較多外出務工,留守家中的老人往往年及古稀,這些老人年老力衰,有的還要勉力承擔農活,能給予留守兒童的關愛極為有限。在兩翼地區,有的家庭成年人悉數外出,靠大孩子照顧小孩子,有些承擔著照看弟妹的大孩子本身還是未成年人。以上因素,導致了兩翼兒童缺乏有力的照料而衛生習慣養成較差。

三是安全問題突出。兩翼農村留守兒童缺乏有效監護、管理,容易受到溺水、觸電、燙傷、車禍等意外事故的傷害,危及生命。因其缺乏家人護衛,容易成為不法分子攻擊、欺負和侵害的對象,尤其是留守女童被虐待、猥褻、誘奸等問題時有發生。兩翼留守兒童本身在家庭中受到的教育有限,容易因行為失控、偷竊、傷害他人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二)兩翼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堪憂

兩翼農村留守兒童與父母聚少離多,缺少父母的關愛和引導教育,他們渴望親情,渴望父母能在他們身邊,當農村留守兒童的情緒情感發生變化時,由于得不到及時的撫慰和引導,容易產生心理方面的問題,嚴重影響留守兒童心理的健康發展。主要表現為:

一是個性心理特征發育異常。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兩翼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滋養,與父母的親情關系趨于淡漠,無法在良好的親子關系中與父母進行正常的情感交流,無法獲得直接的情感體驗,往往表現出消極情緒,如性格內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焦慮、任性暴躁,有的甚至出現逆反心理、怨恨情緒。部分由祖輩照料的兩翼農村留守兒童,因“隔代親”而導致與家庭成員關系的失諧,只知道單向的接受愛,不懂得施愛,片面強調個人利益,感恩回報意識差,對家庭、朋友、鄰居、社會冷漠少情,缺乏社會責任感。

二是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兩翼農村留守兒童,其父輩受到的教育有限,文化水平總體低下,但部分家長從事的是木工、漆工等工種,收入較高,甚至比以鄉村教師為代表的農村知識分子掙錢更多,使得兩翼農村留守兒童學習觀念淡薄。加之父母不在身邊,其受到的約束不足,以上問題不能及時、有效得以制止。對于愿意學習的兩翼留守兒童,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缺乏家長輔導、鼓勵,長久以后學習成績總體較差,易受老師批評、同學嘲笑,由此倍受打擊,學習積極性受到嚴重影響,對學習喪失信心甚至對學習產生恐懼感,厭學、逃學乃至輟學現象時有發生。

三是道德意志薄弱,成為“問題兒童”。兩翼農村留守兒童在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僅靠單純的學校教育引導,力量明顯不足。在有的家庭教育中,成人的過分寵愛致使其自我意識過強,脾氣暴躁,動輒口出惡言,對抗情緒嚴重,難以與他人和諧相處。加之其本身是易受侵害的弱勢群體,受到傷害后難以得到妥善處理,他們往往缺乏安全感,對周圍世界充滿懷疑,甚至產生憎恨、仇視的畸形心態。兩翼農村法制宣傳尚待進一步普及,其法制觀念不強,表現出不服管教、拉幫結派、打架斗毆、賭博偷盜等行為,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二、造成兩翼農村留守兒童身心健康問題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意識淡薄。一方面,留守兒童家庭兄弟姐妹數量普遍偏多,家庭收入較差、生活水平較低,影響了留守兒童的營養和健康。大部分家庭屬于隔代監護,祖輩的文化程度較低,有的甚至是文盲,不知道什么是科學飲食,飲食習慣很差。另一方面,在增加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之間取舍時,大多數農民選擇進城務工,顧及不到子女的教育問題,這其中既有生活壓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識薄弱的原因。絕大多數農民沒有認識到教育是最大的投資,而認為其是最大的負擔。對孩子的教育關注僅限于讓孩子完成作業,家庭教育基本處于空白狀態。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時期的兩翼農村留守兒童,對學習、生活、自身的變化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但家庭不能充分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識上的解答。

(二)學校教育亟待完善。家庭生活的不完整,兩翼農村留守兒童在心理上存在更多的困惑與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教師、集體的溫暖彌補親子關系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形成的消極影響。但由于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無足夠能力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也無充足能力有組織、有計劃地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雖然許多學校經過不懈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留守孩子在學校的“成績危機”仍然是一個令校方頭痛的大問題。

(三)政府投入尚待加強。兩翼地區幾乎涵蓋了我市14個國貧縣和4個市貧縣,財政配套能力較弱,財政承受能力不足。兩翼區縣(自治縣)有關部門反映,作為民生大事的留守兒童工作,財政預算沒有專項資金安排,本級財政難以承受支付壓力。如巫溪縣2011年改造現有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擴建食堂和浴室等需資金2300萬,想方設法僅籌集了800萬,缺口達1500萬。奉節縣2012年寄宿制學校及幼兒園建設需投入2850萬元,落實資金1836萬元,缺口1014萬元。城口縣按市里規劃安排,需建設50所寄宿制中小學、24所幼兒園,配套資金超過2億元,縣級財政根本無力籌措;落實營養促進工程,需投入1600萬元,2011年中央投入385萬元,市級投入185萬元,縣里需配套1100萬元,難以落實。一些學校反映,部分中小學撤并后寄宿制學校無法滿足留守兒童上學需要,不少孩子不得不起早摸黑,途經遙遠路程上學放學,這既不利于關愛,也存在安全隱患。

三、對兩翼農村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建議

(一)基于家庭層面的建議

一是兩翼農村父母應強化自身監護和教育子女的意識。很多留守兒童的家長自身監護和教育子女的意識淡薄,甚至有些家長外出打工多年因路途遙遠、經濟壓力等因素不回家看孩子,對孩子不聞不問。雖然父母在外打工掙錢非常辛苦,但并不能因此忽視對孩子的教育,因為父母在孩子教育和成長過程中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父母對孩子的活動投入更多的時間能夠有效地緩解由于社會經濟地位處境不利對兒童青少年的學習造成的障礙。由于家長監護和教育意識的淡薄,留守兒童必然會表現出更多的心理和行為問題。因此,如何從根本上提高家長監護和教育子女的意識,對于促進家長對孩子行為的關注、預防留守兒童的心理及行為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是留守兒童的家長應妥善安置孩子。很大部分留守兒童家長將自己的孩子交由父母或兄弟姐妹看管,爺爺奶奶和叔伯阿姨們能做的只是讓孩子吃飽穿暖,而對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往往是無能為力,也未投入太大關注。在這種情況下,留守兒童極易受到社會消極因素的影響,從而偏離健康成長的軌道。因此,留守兒童的家長如何妥善安置自己的孩子,從而確保對孩子的監督和教育成為重要的問題。建議家長將孩子交由父母或親戚看管時,除交代日常吃穿外,更應強調對于孩子的教育和監護問題,讓父母、親戚承擔起這份職責。

三是帶上孩子去打工或避免雙親外出打工,加強與孩子的溝通。由于父母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家長應避免與孩子的“隔絕”。父母雙方留下一人照顧孩子,或者雙親外出打工者把孩子帶在自己身邊。雖然這種做法也可能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如父母由于工作壓力還是不能對孩子起到監督作用,但權衡利弊之下也不失為解決辦法,至少有父母在身邊,孩子能有一種安全感、歸屬感,對孩子的成長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如果無法避免雙親外出打工,并且也不能帶上孩子去打工,那么父母就應考慮如何有效增強親子間的溝通和交流。例如,父母應通過電話、網絡等現代通訊手段,盡量與孩子進行溝通,且溝通的內容不應只局限于學習成績,更應關心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此外,父母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機會,將孩子接到自己身邊,一方面可以促進親子關系的發展,同時也能開闊孩子的視野,對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基于學校層面的建議

一是學校教育工作中要采取綜合措施來幫助留守兒童克服面臨的各種困難。應重視留守兒童的心理咨詢與輔導,建立留守兒童心理與健康教育檔案,及時發現和診治學生出現的教育及心理健康問題。學校應以豐富多彩有益身心的活動來引導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以良好的教育來留住學生的人和心,從而避免留守兒童受到社會消極因素的影響。

二是學校應加強寄宿制的管理。學校應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來承擔與留守兒童家庭的聯系,實施全天候跟蹤管理,并協調各方的關系。具體來說,可建立留守兒童的專門檔案,建立與留守兒童父母及監護人的聯系卡,以制度形式保障與留守兒童父母及監護人聯系的經常性與實效性。同時,應有專門的宿舍管理員老師負責每天的查房等工作,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

三是利用學校的現有條件,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每年大約有五個月的時間是學生的節假日,在此期間,留守兒童脫離父母和學校的視線,很難得到有效的監護,往往兒童的各種心理及行為問題就出現在這段時間內。因此,利用學校的物質條件和師資力量,組織各種形式的學生團體活動(如暑假中的夏令營),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培養和發揮個人的興趣和專長,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開展一些體育、藝術、科學探究等活動,引導留守兒童參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將大大有益于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比如,兩翼地區少數民族人口眾多,其能歌善舞,學??梢约訌娊M織引導,利用假期挖掘兩翼留守兒童藝術潛能,選取藝術特長生組建團體,嘗試與兩翼地區本土旅游項目開發合作,探索“誰演出誰受益”的發展模式;學校也可以教授剪紙、編織等民間藝術,寓教于樂,增強留守兒童對學校的感情;學校還可以聘請校外各行業技術人員進行職業教育,培訓年齡較大的留守兒童,為其離校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三)基于社會層面的建議

一是加大對兩翼地區財政扶持力度。市里安排給兩翼地區培養照顧留守兒童的工作項目,包括寄宿制學校和幼兒園建設、中小學生營養促進工程等,要進行資金測算,明確各級財政教育投入中應當占有的比例。對區縣(自治縣)財政難以承擔部分,給予專項財政支持,建立起質量優良、人民滿意的學前教育體系和九年義務教育體系。要以專項經費保障兩翼村小的“生存權”,要按照小學就近入學、初中相對集中,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的原則,對兩翼農村中小學進行布局調整。在交通不便、山路崎嶇的兩翼農村,必要教學點的保留對防止學生輟學相當重要。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的運行經費予以核定,按高于非寄宿制學校生均經費水平做專項預算安排,保障正常運行。

二是進一步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關愛活動。積極探索社會管理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基層公益性資源、公共文化設施,搭建對留守兒童校外關愛的穩定平臺;出臺激勵措施,引導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的組織和個人捐助建立留守兒童基金;倡導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風尚,對在留守兒童工作中貢獻突出的企業、社團、個人給予表彰,以多種方式加強媒體宣傳;針對兩翼農村學生較多成長為技術工人的特點,積極推動兩翼地區學校與用工需求大的企業溝通,擴大校企聯合規模,引導企業定向資助,改善地方財政教育經費不足局面,實現學生、學校和企業的共贏。

三是有針對性地解決親情缺失問題。在物質關愛的同時,要不斷創新關愛方式方法,注重把關愛重點放在有效緩解親情缺失帶來的心理衛生問題上。創造條件讓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的組織和個人,包括高校學生以志愿者方式參與培養照顧工作,尤其要大力發揮大學生村官的作用,他們立足農村,知識豐富,能對兩翼農村留守兒童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將關愛兩翼農村留守兒童的工作納入村官考核評估范圍。

猜你喜歡
兩翼寄宿制兒童
春 景
農村寄宿制學校問題初探
衛康 “一體兩翼”促發展
留守兒童
天獅 打造一體兩翼
農村寄宿制初中實施特色音樂教育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