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軸心期中西方體育教育思想的比較研究

2013-12-05 21:05楊小永
吉林體育學院學報 2013年4期
關鍵詞:軸心亞里士多德哲學

楊小永

(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1 前言

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間,古希臘與我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各個體育項目,從內容到形式,對以后各個歷史階段體育的發展都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如體育史界把古希臘體育看作是歐洲體育的源頭,可見古希臘體育對古羅馬和歐洲體育的影響巨大;我國春秋戰國時期興起和流行的各個體育項目在漢唐以及宋元明清各代都得到了繼承和發展。人類的祖先運用自己的智慧對體育做了富有理性的觀察與思考,以致我們在今天面對這幅體育歷史畫卷時,不能不對人類往昔的智慧表示由衷的嘆服。而古人的一些體育教育思想主要散見于一些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的經典中,如中國的哲學經典《論語》、《孟子》、《老子》、《莊子》等等;在西方,諸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都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對體育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正如培根所說:“敘述一時代一民族之歷史而不及其哲學,則如畫龍不點睛”。研究一時代一民族之歷史而不研究哲學,而對于其時代其民族,必難有徹底的了解[1]。雅斯貝斯的軸心期理論認為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間,在全世界只有印度、中國、希臘這三個地方產生了哲學。在中國的社會歷史背景之下產生了中國哲學,在希臘的社會歷史背景之下產生了希臘哲學。因為生長的土壤和宗教源頭不同,哲學就有不同的形態,不同的模式。因此,我們研究軸心期這一時期的體育教育思想,首先要探討這一時期的哲學。由于西方體育肇始于古希臘,本文試從哲學的視角,追本溯源,以一般哲學的價值理想為基礎,對軸心期古希臘與中國的體育教育思想進行比較研究。

2 一般哲學的價值理想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一書中首次提出軸心期理論,認為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這六百年間在全世界只有印度、中國和希臘(也可以加上以色列,但以色列是猶太教興起的地方,是宗教)這三個地方產生了哲學,其它任何地方都沒有。印度、中國和希臘像三個點一樣,構成了中心,形成了軸心期。而這個時間正好是是我國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期。

自軸心期,希臘、中國、印度這三個地方產生了哲學,并且它們共同的特點是把世界一分為二: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以及理想的世界。我們生活在現實的世界當中,一定要去追求理想的世界,所以每一種哲學都有一種理想的追求,這是它的價值理想。價值理想的設想各不一樣,所以三個地方的哲學就產生了很大的差別。古希臘把邏格斯的世界當作理想,印度哲學把“梵我同一”當作理想,中國哲學把“有道”當作理想[1]。希臘的邏格斯世界是可以通過人類的理性去認識,可以用分析的手段去追求,這樣西方就走上了科學的道路;印度的梵我同一則是超出經驗的,超出邏輯的,只能同體驗去把握,帶有很強的神秘性,所以突出個體的感受;而中國的有道無道則可以通過社會現狀表現出來,有道就是太平盛世,無道就是民怨沸騰,所以中國的哲學就走上了注重關注社會倫常的道路[2,3]。有學者在三者之間做了比較,得出的結論就是:古希臘哲學中的兩個世界的區分驅使古希臘人去求知,所以知識論是西方哲學的傳統;印度哲學兩個世界的區分驅使印度人去追求一種宗教的體驗,所以神秘主義是印度哲學的特點;中國哲學則注重實踐,所以踐行是中國哲學的特長。本文是對軸心期中、西方體育教育思想的比較,而印度的價值理想在這里不再贅述。

3 軸心期中、西方體育教育思想的解讀

軸心期希臘哲學的價值理想是“邏格斯”,中國的價值理想是“有道”。那么“邏格斯”與“有道”對這一時期的體育教育思想形成有無影響,是如何影響的,兩國的體育思想又是什么?我們只能通過軸心期一些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對參加體育活動重要性和必要性觀點的解讀來認識。

3.1 軸心期希臘體育教育思想

經過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2世紀也就是軸心期這段時期的演化和發展,在競技比賽的訓練和角逐中,古希臘體育文化的精神和制度層面開始萌芽發展,人們對體育的認識逐步擺脫神性的束縛,超出娛人的范疇,對體育的屬性的認識漸趨深刻,古希臘人發現了體育與人的自我發展間的價值關系。

3.1.1 蘇格拉底對身體意識的理性覺醒

在希臘哲學的人類學時期也就是在由自然哲學轉化為人的哲學的時候,蘇格拉底的偉大之處就是用理性來思考“人生,人是什么?”。認識你自己——體育就是人類認識自我的一種方式。蘇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前399年)生活在民主制度的雅典城邦,經歷了由勝到衰的巨變,目睹了雅典體育的興衰。他認識到體育鍛煉是強身和健美的重要手段,而健康是高效率工作和敏捷思考的基礎,并最早提出終身體育的思想。蘇格拉底強調人應該象奧林匹克運動員那樣保養自己的身體,認為“凡是身材不佳、儀容不整的人都是沒有公共精神的”。在競技場內外,公眾對那些訓練有素的運動員的評判除了給極高的榮譽外,就是對他的身體大加贊頌,而那些沒有一流身體的公民就沒有資格參加慶典儀式、隊伍游行、舞蹈表演等公眾活動。蘇格拉底反復強調,做任何事情都“離不開強健的身體和精神”。他認為:“人們所做的一切,身體起著決定的作用,然而,凡是需要運用身體的事,也只能取決于健康的身體,身體是成功的希望。而且,動用身體也被認為正是最少思索的時刻,有很多人不懂得身體不健康是犯有最大的錯誤?!保?]這就要求人們尊重身體、愛惜身體,體現了人類對“人類自身——身體”的意識覺醒[5],這體現了蘇格拉底用理性來認識體育,使人類對體育的認識擺脫了神性的束縛,不再運用感覺和感性的尺度來衡量體育。

但蘇格拉底對體育的追求只停留在身體強壯、健康、力與美的這一層面上,而他的“美德、幸福、善”的理念沒有融入到他的體育思想中來,是他的學生柏拉圖將善的理念與體育結合了起來。

3.1.2 柏拉圖“身心和諧發展與平等”的體育教育思想

柏拉圖(Plato,公元前427-前347年)在哲學上的偉大,是綜合了巴曼尼德的存在與蘇格拉底的善這兩個哲學的思考。柏拉圖生活在雅典衰世,當時雅典只重身體訓練,忽視道德、知識教育,公民已喪失了從前的愛國主義精神,貪圖安逸,追求享受,雖然人們同過去一樣經常出入于體育館,不過他們已不是鍛煉身體,而只為去消遣、尋開心,有時也去光顧運動會,但他們已不親自參加比賽,而是舒舒服服地觀看職業運動員的表演,還常嘲笑那些刻苦鍛煉的人[6]?;谶@樣的社會現狀,柏拉圖無論在運動實踐和對體育的認識上都超越了他的老師蘇格拉底。柏拉圖用“善念”來教化和造就人才的倫理觀要求人們用音樂和體育的教育手段來達到人格完善。柏拉圖說:“音樂和體育聯合的潛移默化,可以使兩者(指理性與情感)和諧,因為它們以高貴的文字、榜樣來強化、支持理性,并且用和諧與節奏來節制、撫慰和文明化感情的狂放不羈?!保?]用音樂與體育來培育身心體現了柏拉圖對體育的追求不再是他的老師所追求的“身體強壯、健康、力與美”,而是為了身體和心理的協調發展,進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另外,柏拉圖所提倡的簡單而樸素的身體鍛煉和強調“適度”的觀點目的也是為了要促進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發展。他認為:“適度的有規律的鍛煉才可以起到教育的功能,像職業運動員似的生活方式,其實是有害于身體與心理健康?!边@一觀點明顯的是針對蘇格拉底所強調的“人應該象奧林匹克運動員那樣保養自己的身體”——不利于身心的和諧發展的弊端所提出的。

在古希臘不僅禁止婦女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而且其它的競技賽事也不容許參與,甚至不容許觀看。但在柏拉圖的《理想國》與他的其它作品中都對“鼓勵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參加體育鍛煉”有所表述。他說:“女孩和婦女也應該知道這一切,做女孩的應該練習各種跳舞和角力,做了婦人以后,便要參加戰斗演習,行營布陣和使用武器,即使她們留在城市里,她們也要知道這一切,因為一旦當所有的軍隊出動去打敵人的時候,她們就能保衛兒童和城市?!保?]他認為:“青年人無論男女,都應該受到嚴格的音樂與體育的教育,以成為優秀的衛國者,而女人在一切方面都與男人擁有完全的平等?!边@一平等的體育意識雖然是鼓勵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參加體育鍛煉,但是否影響了古代奧運會女子比賽項目設立,值得我們探討。公元前396年第96屆古代奧運會上,費列尼長這位婦女女扮男裝,違禁進入會場,觀看兒子的拳擊比賽并免于一死。此后,古代奧運會為女子設立了一項賽跑,婦女不分長幼均可參加[7]。筆者認為:費列尼長的違禁與免于一死的原因不能將其歸結為其父親是第79屆古代奧運會的拳擊冠軍與兒子的再度奪魁和長老們說情這么簡單??梢哉f費列尼長這一事件促成了古代奧運會女子項目的設立,但深究其深層次的原因是否柏拉圖所倡導的平等體育思想改變了人們對女性參與體育鍛煉與競賽的看法,這需要我們進一步去考證與研究。

3.1.3 亞里士多德“體、智、德”三育教育思想中的體育思想

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年)是古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也是各門科學的奠基人。柏拉圖“身心和諧發展”的體育思想得到了其學生亞里士多德的進一步研究與發展,并初步形成了“體、智、德”三育教育思想,而且體育優先。

亞里士多德主張有兩種美德,一種是心智方面的,即知德;另一種是道德方面的,即行德。從蘇格拉底所認為的“美德就是幸福,美德就是知識、是智慧”到亞里士多德“知德與行德”兩種美德的主張,“節制”、“勇敢”和“公正”這三種品質始終貫穿于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思想中。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第8卷中明確指出,體育有助于“培養人的勇敢”。體育在德性與品質的教育中因此而有重大意義,這是人們通往幸福的重要途徑。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中,亞里士多德全面闡發各類重要品質,其中,對“勇敢”這一品質的闡發著墨甚多。需要指出的是,在亞里士多德的思想中,“勇敢”是諸多品質教育中最重要的內容。這就更加突出了體育在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8]。亞里士多德的認識論認為對于第一實體或個別事物的認識是從感覺開始,客觀存在的事物是感覺發生的源泉。而感覺只能感受事物的形式而不能把握其實質,更不能使我們認識到事物的本質。把握事物實質認識事物的本質,亞里士多德對體育促進肌肉發達的認識有了深入的了解。既然勇敢必須依靠體育,而依靠體育就離不開人們對人體及力量的觀察與思考。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中,亞里士多德指出:“如若(身體)狀況良好是指肌肉的結實,那么,狀況不佳必定是指肌肉的衰弱。要造成良好的身體,就在于使肌肉結實”。

“體育有助于培養人的勇敢”的主張和對“人體及力量的觀察與思考”為亞里士多德初步的“體、智、德”三育教育思想提出奠定了理論基礎。亞里士多德認為,智力的健全依賴于健全的身體,積極主張體育應先于智育與德育?!傲晳T上將教育大致可分為四種,即讀寫、體育、音樂和有些人加上的繪畫。讀寫和繪畫知識在生活中有許多用途,體育鍛煉有助于培養人的勇敢”?!凹热辉诮逃矫媪晳T先于理性,身體先于思想,由此,顯然預先應把兒童交給體育教師和角力教師,這些人能造就兒童的體質和教給他們身體方面的本領?!奔础敖】岛蛷妷选币约啊叭说挠赂摇保?]。另外,在《政治學》這一著作中亞里士多德再次強調了體育應先于智育與德育:“應當首先關心孩童們的身體,而后才是其靈魂方面,再是關心他們的情欲。當然關心情欲是為了理智,關心身體是為了靈魂?!保?0]亞里士多德“體、智、德”三育教育思想的提出,樹立了“德、智、體和諧發展”教育思想的里程碑,為現代體育教育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3.2 軸心期中國體育教育思想

春秋戰國時期,天下大亂,禮壞樂崩,諸子百家的爭鳴使人們逐漸去認識與理解“道”,各家對道的理解都有偏頗。雖然對道的不同理解和主張,但在培養人的問題上大多主張“文武兼備”、“文武兼能”、“文武俱行”??墒窃谂囵B人的具體方法上,各有各的主張,譬如老子認為:“人之生也柔弱”、“柔弱勝剛強”。墨子卻認為教育和修身都要“力事日強”,只有親身不間斷的努力實踐,才能學得??鬃邮墙逃?,他所追求的是人道??鬃咏虒W目的不像其他各家注重其自家之一家言,他講學的目的,在于養成“人”,養成為國家服務之人,并不在于養成某一家的學者[11]??鬃影讶松譃槿齻€階段,“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孟子提出“養浩然之氣”。荀子進一步提出“浩氣養生”的主張[11]。與蘇格拉底一樣,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發現“人”是“人”的第一人,儒學思想的產生標志著中國人作為‘人’的覺醒,其對后世的發展影響巨大,而且儒家體育教育思想也較其他各家系統完整。因此,這里主要論述孔子的體育教育思想。

3.2.1 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思想

馮友蘭先生在其著作《中國哲學史》中指出:“孔子雖未曾制作六藝,而卻曾以六藝教弟子”。這里的六藝是指“書、數、禮、樂,射、御”,其中“射、御”就是體育科目,而“禮、樂”也含有體育的因素。因為在《儀禮》中不僅有射禮的內容,而且行禮時要跪拜周旋活動身軀,作樂時能愉悅身心,調理感情,具有強身健體的作用?!皶?、數、禮、樂,射、御”是孔子向學生教授的內容,在培養人的目標上他追求的是完美人格的人——智、仁、勇兼全的,具有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的特點。

孔子以“成人”為完美人格的人,當弟子向他請教何謂“成人”時,他說:“若臧武仲之知(智),公綽之不欲(即仁),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保?2]孔子認為做一個“成人”,于此三德——“智”、“仁”、“勇”缺一不可。用當代教育理論的觀點剖析,這三德都是一個人的內在心理品質,不過各有側重:“智”側重于解決道德認識和學以致用的能力問題;“仁”側重于解決人生觀的問題;“勇”側重于解決力行和道德信仰的問題也就是果敢、剛強、有為的意思,屬于體育的范疇??鬃佣啻握撌隽巳碌闹匾?,他在《論語·子罕》中說道:“知(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痹凇墩撜Z·憲問》中又說:“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懼?!笨鬃诱J為培養一個完美人格的人不僅要具備三德,而且要形成不惑、不憂、不懼的精神境界??鬃拥摹爸恰?、“仁”、“勇”這一思想抓住了學校教育的三個重要環節,現代教育家陶行知繼承發展了孔子的這一思想,將“智”、“仁”、“勇”視為人才幼苗必備的教養,以其比附德、智、體的全面發展[13],這或多或少的體現了孔子的“三德“思想具有人的各種素質的全面和諧發展的因素。另外,孔子經常攜弟子去登山、郊游、打獵、釣魚、旅行,這些活動都具有鍛煉身心增強體質的功效。因此,孔子無論是對培養人目標的追求,還是所教授的內容和活動都體現了孔子是重視學生的體育教育,注重學生的德、智、體的全面發展。

3.2.2 禮之下競賽道德培養的思想

如前所述,射、御古已有之?!吨芏Y·保氏》射教有五種,名為“五射”,其御教也有五種,稱為“五御”。五射是“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五御是“鳴和鸞、逐水曲、過君表、舞交衢、逐禽表”。這些都是西周時期武士必備的技能。關于五射的訓練,有對臂力的要求,如“白矢”要求開弓有力;“參連”為連發箭,重在發射快,是對發射速度的要求;“井儀”是對射箭的準確性的要求。五御是要求駕車沉著、敏捷、熟練并能密切配合射手,有效的進行射擊。隨著禮制的推行,射御訓練逐漸加強了道德修養,射御之教必須尊禮。尊禮要求一要在形式上合禮節,二要在思想上有明確的訓練目的和志向。在尊禮思想的指導下,西周創制了“禮射”制度,它包括大射、賓射、燕射和饗射四種。這四種射禮各有不同的程序,對所用弓、箭、靶、樂節等都有不同的規定,體現了鮮明的等級觀念和奴隸主貴族的倫理思想。御的訓練也有類似的尊禮要求[13]。

孔子對于射箭比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說:“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12]意思是說射箭的目的是射中靶子的準確程度,而不是在于射穿牛皮的深淺,因為人的力量是有強弱之分的。這是他對射箭比賽目的的闡述,認為對待比賽就要明確比賽的目的而且要公平合理。對于如何進行比賽及比賽應持怎樣的態度?他在《論語·八佾》中說道:“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意思是說品德高尚的人對其它事情是沒必要去爭的,對于射箭必須要爭,要爭出高低,但是參加比賽要注意道德修養,相互作揖、謙讓,然后上場,射完箭之后走下場來,又相互敬酒。對于比賽,孔子提出這些要求雖具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而且過于受禮義的束縛,但對于我國體育競技道德優良傳統的形成卻是個良好的開端。

3.2.3 注重學生飲食作息習慣的培養

西漢劉向的《說苑》記有孔子的一段話:“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自取之也。夫寢處不時,飲食不節,佚勞過度者,疾共殺之?!笨鬃诱J為睡眠、飲食、勞逸這三方面都是關系人的生命的,這些生活習慣不是上天給予的,而是要靠自己去掌握與養成。不能夠按時睡眠,按時起床,又不節制飲食,亂吃亂飲,無限度的游樂或者勞累過度,疾病就會一起襲來,致人于死地的??鬃涌吹降茏釉子柰砩喜凰X、白天睡覺時就責備道:“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于予與何誅?”(《論語·公冶長》)孔子在飲食方面的規定也是出于飲食衛生的考慮,如在《論語·鄉黨》中:“魚餒而肉敗,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這幾種不食,不僅從事物的顏色變壞,味道變臭,烹調煎煮的不到火候,或者是沒到進餐時間,都是不應該吃東西的。另外“食不語,寢不言”等言論都是飲食作息應注意的。由此可見,孔子是非常注重學生飲食、作息習慣的培養,而這也是目前我國《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條例》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

4 結語

綜上所述,軸心期古希臘的體育教育思想是非常具體與明確的,如蘇格拉底對身體意識的理性覺醒,到柏拉圖的身心和諧發展,再到亞里士多德的德、智、體的和諧發展觀的提出。這體現了西方體育教育對客觀理性即邏格斯的追求,從而為西方體育的科學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追求“道”的中國哲學,它所追求的是一種社會,政治,倫理的一種合理的秩序,從而使我國體育教育思想體現了一種人文理性,將體育教育思想融入到人倫文化理念之中,將體育教育限制在禮教的范疇之內,雖也提倡射箭比賽,但是射箭比賽完全受禮的規范與束縛,使體育自身該說出的話語沒有說出?!坝赂摇边@一品質,是體育思想的內容之一,孔子和亞里士多德對其都有較多的論述。亞里士多德非常明確的指出:“體育有助于培養人的勇敢”,而孔子說:“勇而無禮則亂”(《論語·泰伯》)。關于人的全面發展以及體育在人的全面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軸心期中、西方都有論述,但各有不同的趨向:孔子的全面發展側重于人的道德修養,而亞里士多德則側重于人的德、智、體的和諧發展并且體育要先于德育與智育。這體現了中、西方在體育教育思想上的“天下一致而百慮,殊途而同歸”的特點。

[1]馮友蘭.中國哲學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8,7,30.

[2]朱漢民.儒家人文教育的審思[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1.

[3]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114.

[4]譚華.體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6-127.

[5]謝光前.古希臘體育與身體意識的覺醒[J].體育學刊,2006(2):79-81.

[6]邵偉德,汪超.柏拉圖體育哲學思想探討[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3,19(4):35-36.

[7]高誼,董英雙.奧林匹克萬事通[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18.

[8]李力研.體育:“培養人的勇敢”——亞里士多德體育思想解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3,39(5):1-5.

[9]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273-275.

[10]亞里士多德.政治學(第7卷)[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263-264.

[11]喬克勤,關文明.中國體育思想史[M].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1993:32.

[12]金良年.論語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65,26.

[13]王炳照,閻國華.中國教育思想史(第一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60,44.

猜你喜歡
軸心亞里士多德哲學
菱的哲學
小包哲學
以教材為軸心,做好期末總復習
亞里士多德的發現
亞里士多德的發現
論現代經濟的核心與軸心及相互作用
基于提高學生管理能力的班集體建設研究
解析亞里士多德的“修辭術是辯證法的對應物”
晾衣哲學
幽默哲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