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內圣外王”與中華體育精神的契合

2013-12-05 21:05沈樂群
吉林體育學院學報 2013年4期
關鍵詞:體育精神儒家中華

李 波 沈樂群

(1.南京大學體育科學研究所,江蘇南京 210093;2.南京大學體育部,江蘇南京 210093)

1 前言

經過無數先哲睿智的思索,匯聚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歷經兩千年的磨煉和洗禮,儒家文化被積淀并融入到中國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但隨著時代的更迭、社會的發展,其腐朽、消極、過時的成份逐漸被暴露出來,其文化價值及存在的社會意義開始被人所懷疑,甚至遭到唾罵和摒棄。但當我們順著歷史的長河,審視這一融入了中華民族血脈的文化時,其骨子里所蘊含的積極、健康的東西以及永恒、普適的意識形態,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導引著我們的價值觀、規范著我們的行為、樹立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儒家文化的核心內容是“內圣外王之道”,其所關涉到的價值取向、人格及社會政治理想,已經融入我們的血液,成為中華民族文化不可分離的部分。而中華體育精神的形成和構建也不可能脫離中華民族文化,其從內而外散發的正是中華民族文化所特有的氣節和精神,我們對于中華體育精神的認識、構建和發揚,都應該不斷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正所謂“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華體育健兒在競技場上的優異表現,中國體育在世界體育領域地位的不斷提升,這其中所蘊含的精神層面的東西,也正是影響世界最重要的內容。而儒家文化“內圣外王之道”與中華體育精神的契合,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正是中國體育魅力之所在。

2 “內圣外王”的傳統內涵與中華體育精神的契合

2.1 成己成物

儒家對于理想人格的認識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最終被高度概括為“成己成物”?!俺杉骸笔峭ㄟ^一定修養從而使自己成為具有道德完美的人。儒家學說始終認為心性與人格修養是緊密聯系的。人的心性是先天條件,它影響著人格的修養,心性基礎好,成圣成賢的可能性就大,反之亦然。但儒家并不認為其是決定性因素,而是認為人后天的修養更為重要。這與中華體育強調身心統一是不謀而合的。人的先天身體素質固然重要,但優異成績的獲取、健身、健體目的的達成還需后天的努力。然而身體的強壯、成績的取得并不是中華體育追求的全部,更確切地說中華體育是以身體鍛煉為手段、強身健體為目的、修身養性為追求的?!吧眢w鍛煉為手段、強身健體為目的”看似平淡無奇,但真正踐之以行動時,一切卻并非唾手可得,其間所面臨的各種困難、生理及心理的考驗、智力的挑戰,也絕不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之人所能勝任的。而儒家的“立志、為學、力行”似乎是對此最好地闡釋。儒家的“立志”表現為自立、自強、自信、自尊、自勉等精神。既而克服身體鍛煉、強身健體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困難?!盀閷W”則體現在“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駕行之?!奔词钦f,為學應該廣泛地學習、仔細地求問、小心地思考、明白地分辨、篤實地實踐。既而做到巧妙地行事,科學的鍛煉,實現“下學上達”。

《中庸》說:“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薄叭省?、“智”、“勇”三者兼備,“修身”之功也就體現出來,“成己”之道也就變成規實。然而“身體鍛煉、強身健體、修身養性”實際講得是自我完美,自我價值的實現,即是“內圣”。然而中華體育除了健身修心這一功能外,它還具有社會功能、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教育功能,所以《中庸》說:“夫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比寮业摹俺杉撼晌铩闭f,實際上講的是人生的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關系。

2.2 修己治人

“修己治人”原本是儒家“內圣外王”在政治層面上的一種思想理念,不可避免的帶著封建思想的意識存在。但是當它與當今社會的思想意識形態發生交融、碰撞后,繼承了傳統文化的中華體育與之依然能夠擦出智慧的火花?!渡袝の遄又琛分赋?“民惟邦本,本國邦寧”。民本思想經過儒家的發揚,終于成為中國政治哲學的主流思想。儒家的民本思想主要還是反映了當時封建主義等級關系的烙印,而當今的中華體育精神則將其升華到“民主”的層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從個體角度而言,體現“以人為本”。即從人最根本需求出發,滿足每個人的身心健康需要,倡導無歧視、人人都能參與的民主氛圍。并在參與的過程中,體會到理解、包容、團結、協作、拼搏向上、挑戰自我的體育精神和內涵。第二,從國家和民族的全局角度考慮。王安石曾說過:“百姓所以養成國家也,未聞以國家養成百姓也”(《王安石全集·再亡龔舍人書》)。即體育的發展要“以民為本”,無論競技體育、群眾體育還是學校體育,我們都必須抓住“民”本身,它是整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根本,也是體育發展的動力和源泉,離開了這一基石,體育的發展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算有一時輝煌,也只能曇花一現而已。第三,以全球觀的視野來看中華體育?!巴粋€世界、同一個夢想”是中華體育人文內涵在世人面前最好地展示。充分體現了中華體育用自己人格力量影響天下,由修身達到家齊,由家齊達到國治,由國治達到天下平的海納百川的體育精神。它通過“修己”,創造一個不分民族、種族、膚色,平等和諧的大體育觀,展現了中華體育的“內圣”,又通過“齊家”、“治國”、“平天下”,使天下猶一家,中國猶一人,展現了中華體育特有的“外王”內涵。

2.3 明體達用

這里所說的學問是“明體”,事業是“達用”。儒家文化強調將學術研究、道德修養與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統一起來,從而建立了以“實用”、“實功”、“實理”、“實行”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學以致用,是儒家的基本宗旨和一貫傳統,這與中華體育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內涵是相吻合的。儒家學者研習經典的根本目的在于經世致用,也就是要把學到的經術運用到社會現實中,以求開物成務、利國利民。這在當時雖然帶有封建主義色彩,但它所蘊含的“理論到實踐”的文化精髓即使是現在,其理論價值和指導意義也是不言而喻的。對中華體育而言,“內圣”是理論,“外王”是實踐?!皟仁ァ惫Ψ蛑挥幸娭凇巴馔酢笔聵I,才是真正的“圣”,同時“外王”也只有以“內圣”作為指導,才能成就真正的“外王”事業,如果偏重其中任何一方面都是不正確的。

3 “內圣外王”在當代中華體育精神中的價值

3.1 體現并提倡自我實現與社會實現高度統一的體育主體精神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異,與美國“個人英雄主義”不同的是,中華體育在強調個人“修身”、“成己”的同時,更關注群體和社會?!吨杏埂氛f:“成己,仁也;成物,智也,性之道也,合內外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薄俺杉骸北仨殹俺晌铩?,立必俱立,成不獨成。兩者雖有內外之分,但其道為一。正是受這種傳統文化的熏陶,中華體育從發展、復興到強盛,個人的命運始終同整個國家、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因此,也塑造了我們集體主義的人生觀、價值觀,乃至世界觀。也正是因為如此,在中華體育崛起之時,無數地體育健兒能夠毫不猶豫地放棄個人利益,在艱苦環境中依然堅守自己的信念。同時在他們的背后,是整個社會和人民無私的支持和激勵。當第一塊奧運金牌掛在徐海峰的胸前,當劉翔在雅典奧運會刮起中國風的時候,時間跨越了幾代體育人,但夢想卻是未曾改變,當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賽場,我們看到的是中華體育的輝煌和億萬中國人的驕傲,這就是最具民族的,因此,這種民族文化造就了獨特的中華體育精神,而這種體育精神也讓個人與集體相融合,造就了中華體育的輝煌,也促進了整個社會的和諧。

從中華體育發展的整個歷程我們可以看到,人的自我價值的實現固然重要,但自我實現與社會實現如果不能高度統一,那么僅僅是“成己”而已,這種價值實現只能滿足自我的相對完善,只有將個人價值轉換為社會價值,才更有意義。姚明在NBA實現了個人的價值,但這也是國家和人民培養的結果,當雅典奧運會他率領男籃獲取實現中國男籃最好成績時,他個人價值也獲得了升華。所以,個人的“內圣”只能確保一時的榮耀,只有通過個人的努力最終促成中華體育真正做到“外王”,這種榮耀才是長久和永恒的。

3.2 體現并發揚“和而不同、天下一家”的體育博大精神

北京奧運會提出的“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宣傳語,向世人展示了海納百川的寬廣胸襟。通過體育這一窗口,世界了解了中國的開放和接納、包容和個性、進取和創新。春秋時期,史伯就提出了“和實生物,同則不濟”(《國語·鄭語》)的觀點。即是說,只有不同性質的事物相互結合,才能產生出新的事物;僅有相同的事物簡單累積,是無法產生新的事物的。中華體育在傳承和發揚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并沒有固步自封、閉門造車,而是將民族體育、民族文化向世界輸出和傳播,太極拳在世界范圍內的認可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同時,我們也積極地將世界優秀文化借鑒和引入,讓中華體育真正做到即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但在借鑒和學習時,我們也看到,在一段時期內,我們傳統的東西在被人遺忘,甚至拋棄。針對這一點,孔子早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于路》)的思想。即,借鑒不等于無條件、無原則的全盤接受,脫離了民族根基的體育,最終將得不到民眾的認可,其發展將岌岌可危。

中華體育在發展過程中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在強調人格獨立的同時,追求“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文化理念。雖然儒家提出的“天下、世界”和我們現在的概念有所區別,但在思想理念上是一致的。中華體育的發展就是要通過體育這一途徑和手段,“強世人之身、健世人之體、育世人之心”,為創建一個和平、和諧的世界而努力。因此,北京奧運會將目光投向了世界,并將世界的綠色發展作為自己的責任,在一些國家不友好的舉動面前,我們處世不驚,不僅展示了我們不畏的氣節,也踐行了我們的和平、發展的使命,真正體現并發揚“和而不同、天下一家”的體育博大精神。

3.3 體現并踐行循序漸進的體育實踐精神

從中國在奧運會獲得金牌的歷程可以看出,中華體育從奧運金牌零的突破開始,并沒有好高騖遠,而是一步一步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經過體育人幾十年的奮斗,從悉尼到雅典再到北京奧運會,我們從第三、第四軍團,直到邁進第一軍團。當然,獲取金牌并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但成績的取得體現了中華體育腳踏實地、立足現實、循序漸進的體育實踐精神。也是儒家文化“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中庸》)在當代體育實踐中的驗證。當然,我們目前還稱不上體育強國,無論是競技體育、群眾體育還是學校體育,我們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但只要踐行循序漸進的體育實踐精神,那么最終會成就“始乎為士,終乎為圣人”(《荀子·勸學》)的境界。

4 結語

儒家“內圣外王”學說在中國社會走了近兩千年的歷程,而中華體育本身也源遠流長,兩者在歷史的發展長河中,不可避免地要發生著碰撞和交融。在這通過現代詮釋和梳理,去除其腐朽部分,重拾蘊含在中華體育骨子里的文化經典,對于重新認識和塑造中華體育精神都是值得去嘗試和努力的。同時,這也賦予了儒家“內圣外王”學說新的內容,并具備了當代價值,對于豐富和充實其內涵都是有益的。

[1]閻鋼.內圣外王:儒學人生哲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175-199.

[2]程梅花.內圣外王:儒家的社會哲學[M].濟南:泰山出版社,1998:325-338.

[3]李堅.內圣外王儒道思想的發展[M].沈陽:遼海出版社,2001:147-163.

[4]王斌.禮文化對中國傳統體育發展的影響[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4,28(5):44-46.

[5]劉介民.中國傳統文化精神[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06-111.

[6]寧陶,謝有長.內圣外王思想的源流及發展歷程探析[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7(9):18-21.

[7]雷信來.解析“內圣外王”與“外王內圣”的思想悖論[J].世紀橋,2009(10):60-62.

[8]李進.“內圣外王之道”的衍化[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39-42.

猜你喜歡
體育精神儒家中華
從“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拼搏熱血的靈動之美
真正的體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體育精神
劉濤《音調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來關于孔子的論爭·序》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