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程學習微課程資源建設體系架構與設計

2013-12-19 12:14范建新
終身教育研究 2013年4期
關鍵詞:理論依據知識點

范建新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和《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精神,推動高校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學能力提升,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搭建高校教師教學經驗交流和教學風采展示平臺,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舉辦了首屆全國高校微課程教學比賽。全國各高校都積極參與微課程教學比賽活動。江蘇開放大學作為遠程教育辦學系統,微課程資源建設應充分體現遠程教育特點和遠程教學特色,通過微課程資源建設實踐探索,形成遠程教育微課程建設體系架構和研發方案,達成更貼近學生需求的有支持的學習之應用目標。

一、微課程的起源、發展及現狀分析

學生的學習方式和需求與時代的發展是同步的,不僅是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所致,更是基于學習成效的提升對教學方式改革的新訴求引導之驅動。我們從微課程的起源與發展可以尋覓其初衷與愿景。

1.國內起源

近年來,廣東省佛山市教育信息網絡中心胡鐵生先生進行了教育信息化的新思考,他的“微課程”有關研究成果獲得相關學者和專家的認可與好評,成為國內首個最先提出和界定微課程概念并進行區域微課程實踐研究的第一人。他被認為是國內“微課程”首創人。目前佛山已開展三屆全市中小學教師微課程大賽,征集優秀微課程作品數超過5 000。國內微課程最初始于中小學的微課程建設與研究,現在微課程引起高校關注,或許是因現代中國的發展使得學習方式和需求趨于多樣性,以及新技術手段的不斷進行,微課程滿足了學習的新需求。

胡鐵生認為,對教師而言,微課程將革新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教師的電子備課、課堂教學和課后反思的資源應用將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基于微課程資源庫的校本研修、區域網絡教研將大有作為,并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時,他還認為微課程對于學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他指出,微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與按需選擇學習的需求,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特別是隨著手持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絡的普及,基于微課程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泛在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程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

2.國外起源

國外,早已經有了“微課程”(microlecture)的概念,它最早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創。目前,圣胡安學院不僅開設有相關專業的大專和證書類課程,而且還開設有相關專業的網絡在線課程。戴維·彭羅斯被人們稱為1分鐘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微課程這個術語并不是簡單指為微型教學而開發的微內容,而是運用建構主義方法設計形成的,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實際教學內容?!陡叩冉逃浭聢蟆方榻B說,這些大約只有60秒長度的展示帶有具體的結構,它們并不僅僅是簡單的演示(1分鐘長度),而是將微課程作為“知識脈沖”(knowledge burst)。戴維·彭羅斯認為,微課程并不一定決定課程教學的質量。他強調說,這些微片段只是允許教師把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緊密地聯系起來,從而產生一種被他稱之為“更加聚焦的學習體驗”。同時,也應該看到,微課程概念必然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很顯然,它不可能適應于所有的課程,對于那些簡單的、以介紹某個簡單的核心概念而言,或許它更適合,而對于復雜的教學內容,也許并不太適合。

印度人可汗為了教會自己的表妹和表弟,在網上傳播一種微課程,現在已在網上傳播了近2 000個微課程。他的課程每節課大約10分鐘,目標明確,圖文并茂,講解清晰,如今“可汗學院網絡微課程”也已受到密切關注,一些國家已經將此課程引入教學,中國部分學校也仿照此課程自己設計并錄制供學習者自學。

3.分析思考

對不同的教育領域而言,其教學改革和創新具有獨特的訴求與愿景。經初步分析與思考,最初筆者關注兩個方向性問題:一是普通高校的微課程服務的對象是全日制學習的學生,微課程設計以“解惑”為主導思想,非“授業”(指日常教學)。而基于遠程教育學習的微課程服務對象大多是在職遠程學習的學生,微課程設計則應按照課程的全面服務作為主導思想,不僅包括“答疑解惑”,更要涵蓋“重點、難點”內容,即以“授業”為主,輔以“答疑解惑”。二是微課程建設不是簡單的課程“碎片化”式切割之“微”概念,而是滿足“微學習”模式需求,構建符合遠程學習特點的“微課程體系”創新架構,并有相應配套的建設方案和標準。本項研究將以遠程在線學習作為關注點進行探究。

二、微課程的概念、內涵、特點

微學習是現今、未來學習的一種學習模式,由“微”與“學習”兩部分構成?!拔ⅰ奔次⑿?、碎片化,它貼近學生的需求,對“工學矛盾”突出的遠程學習的學生具有更為重要的應用價值。微學習要有效發展,必須依托微課程這一載體。微課程是運用建構主義方法、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方式來開展實際教學的。片段化、專題化的微課程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機會和條件,有效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成效。在建構微課程時,應該用系統思維的方法對微學習的內容和方式進行整體策劃。

1.微課程的基本概念

因微課程正在實踐探索之中,尚無權威的正式定義,教育領域的各類專家都有各自的見解,筆者將微課程基本概念歸納為:

微課程是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主要載體,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建構主義體系形成主題式、深度化、結構化的資源單元應用“微環境”。因此,微課程既有別于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拓展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

2.微課程的主要特點

“微”特征——具有學習內容的精煉、短暫、高效之顯著特征,經不斷滾雪球式積淀微學習成效。

“微”手段——更適宜移動終端學習,包括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

“微”環境——提供“微學習”有效條件,為泛在學習構建了舒適環境,其支撐的微學習過程可增添深度學習的驅動力。

“微”目標——具有微學習的微課化、專題化屬性,微課程知識關聯體系與學習目標達成呼應。

3.微課程的常規分類

按照教學方法分為講授類、輔導類、問答類、啟發類、討論類、演示類、練習類、實驗類、表演類、自主學習類、合作學習類、探究學習類。

按照教學環節分為新課引導類、知識理解類、練習鞏固類、小結拓展類、課程實踐類、學習互動類等。

三、微課程的建設體系架構與設計

在遠程教育的教學改革實踐和資源建設的探索中,微課程建設需要形成貼近自身特點的體系架構和建構策略,逐步創建規范化標準和個性化特色。

1.微課內容劃分形成若干微主題

遠程教育學習者自身的工學矛盾始終是學習者學習的屏障,其學習時間的碎片性特點,正是微學習緩解甚至突破工學矛盾障礙的有效方法。按微學習需求進行微課程設計,要緊密聯系教學目標與內容,分別將“重點、難點、答疑、解惑”等內容按照微學習之微目標設計,凸顯主題和要點,形成精煉的微主題及知識內容,使學生僅需短暫學習時間即可完成每個微學習過程,并能易于消化吸收且深入理解、掌握知識。

2.內容相關的微課程組成小專題

在設計微課程的若干微主題內容之前,應預先按照課程教學大綱目標要求,進行整體設計,設定若干小專題。每個小專題包含具有緊密關聯、銜接的若干微主題內容,以形成完整的課程知識體系架構,通過系列化微課程凝聚成完善課程體系。

3.基于任務驅動學習平臺的微課程支撐體系設計

微課程資源的應用,需要配套相應的學習平臺進行支撐。筆者將每門課程的學習按課程知識結構,經科學策劃,劃分為若干學習周。每個學習周基于任務驅動式學習方式形成一個有效學習周期,通過學習過程性積累,達成完整課程學習的有效成果。[1]該平臺架構中學習資源的呈現和應用正是按照微學習的思路進行設計的。即:“周任務”對應“小專題”內容(階段任務),“微主題”對應每個“學習周”中的若干任務。微課程融入任務驅動型在線學習過程架構如圖1所示。

圖1 微課程融入任務驅動型在線學習模式架構圖

每門課程所含的若干周中的微課程集合形成了該課程完整的學習資源體系,其覆蓋了“重點、難點、答疑、解惑”等全內容,即可實現“授業”類教學。

4.微課程與微問題的關聯設計與融合

工學矛盾造成的時差性,致使師生網上難以相逢。原本開放教育的理念就是為學習者提供隨時、隨地學習的機會,這本應該成為網絡遠程學習的優勢。但目前我們普遍采用的網上師生之間BBS、CHAT互動模式恰是“隨時”學習的主要障礙之一,該類模式忽視了工學矛盾所形成的服務時差性,從根源上講是師資不足和工學矛盾的難以協調造成的。一方面,有限的師資只能在固定、有限的時段提供在線服務;另一方面,學生可支配的學習時間既有限又無法固定。這種狀況使得師生網上“相逢”概率甚小,導致教師在線因等不到學生,耗費了寶貴的有限師資資源;而學生遇到問題急于得到解答,因教師不在線而喪失即刻學習機會。這種現狀被戲稱為“守株待兔”式的網上服務模式。

筆者曾設計“‘課程輔導答疑庫’項目建設方案”,其核心就是將微問題與微課程進行關聯設計與融合,通過答疑解惑、輔導支持創建課程輔導答疑庫,提供針對性很強的隨問即答式的非實時網絡在線學習支持服務。其建設基本要點為:

?問題的收集和設立。教師可根據教學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或源于學生所提問題,對典型的、常見的問題進行提煉、歸納、整理,設計形成學習問題庫。

?預設問題的要求。問題設立應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包括課程學習的難點、重點、疑點;對問題庫及具體問題要進行整體設計,既要涵蓋課程知識體系,又要通過具體的知識點問題解答實現舉一反三效果。

?課程輔導答疑庫問題腳本設計規范。關鍵詞(知識點)、問題摘要、分析解答、理論依據、總結拓展。

微課程建設框架納入微問題的關聯設計與融合的輔導答疑庫設計內容,具有更有效的實用價值。微課程的此類應用,實際還提供了“微交互”功能,尤其是在移動學習系統的支持下,更具應用價值。

5.最適宜移動學習的微課程資源設計

微課程資源,既可通過PC進行學習,更適合于移動終端學習。

移動終端的普及和使用率高速增長,成為現代人學習方式之一。這種被稱之為“嵌入式”的學習設備,其含義有兩層:一是它可以鑲嵌在學習者的生活中,只要愿意,就可以從口袋、包包中取出進行自主學習。二是這種數字化設備,是基于計算機技術的嵌入式設備,不再是常見的臺式機等較大型設備,為微型嵌入式系統,如智能手機、PDA、超小型上網本等,均可實現泛在學習需求。特別是基于Linux平臺的開源操作系統,如Android系統已在個人移動互聯網設備中得以廣泛應用,為“遠程學習機”提供了成熟的技術條件;為避免網速的影響,降低網絡使用資費,系統應支持以資源包的形式通過網絡或U盤等介質導入學習資源,增加離線方式學習功能。

事實上,微課程與微學習工具(移動終端)是非常般配的現代學習新方式,微課程為泛在學習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可支撐的資源基礎,一旦微課程資源“庫”豐碩,泛在學習必將成為學習者追隨、喜愛的新學習形式。若研發與資源相匹配的專用搜索、播放軟件,定制成開放大學課程專用嵌入式“遠程學習機”,學生有望隨身攜帶課程資源庫,猶如“袋裝”服務器,似教師“袋裝”相伴,可實現隨時隨地學習的美好愿景。

四、微課程制作的媒體規格與資源整合

微課程是一種類似微博的概念,我們將遠程教育微課程的作用定義為“授業”“解惑”的微視頻或微課件,講解一個微化的知識點、考點、問題或作業題、模擬題等,用于更好地實現全程學習、輔導、考核等教學功能。

《首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評審規則》的技術規范相關要求為:

(1) 微課視頻:時長10-20分鐘;視頻圖像清晰穩定、構圖合理、聲音清楚,主要教學環節有字幕提示等;視頻片頭應顯示標題、作者、單位。

(2)多媒體教學課件:配合視頻講授使用的主要教學課件限定為PPT格式,需單獨文件提交;其他拓展資料符合網站上傳要求。

(3)教學方案設計表內應注明講課內容所屬學科、專業、課程及適用對象等信息。

由此看出,創建微課程意味著對時間的控制非常嚴格。筆者認為,可按照不同需求,在國家標準規定范圍內,按照學習對象實際需求務實執行。如作為普通高校全日制學習的學生使用的微課程,僅需“解惑”,通??刂圃?~10分鐘以內;而對于遠程教育學習的學生,因需包容“重點、難點、答疑、解惑”等諸多內容,每個微課程擬控制在5~15分鐘范圍內。

對已往建設的大視頻、整課件資源,可經微化改造加以再利用,但不宜簡單地進行切割碎片化,建議按照前述的設計思路和框架進行謀劃再造。目前,已有功能齊全的媒體資源轉碼系統,可實現多媒體的標準化技術轉碼功能,達成所需的微課程技術呈現要求和應用標準。

微課程的微化,通過對課程學習內涵的深度化、內容的精辟化、過程的簡約化、方式的便捷化,創新學習模式,期望學生學習成效的豐碩化。

江蘇開放大學作為遠程教育的核心骨干力量之一,微課程建設將為建設新型大學的創新發展提供新思路;同時在全國高校微課程教學探索中,力爭創立具開放大學特色的微課程建設標準、方案和樣板及案例,為中國遠程教育奮進做出歷史性的貢獻。

[1] 范建新,李劍.任務驅動的課程學習質量保證機制創設——開放大學有效學習模式與機制探索[J].中國遠程教育,2013(4):71-74.

[2] 王覓,賀斌,祝智庭.微視頻課程:演變、定位與應用領域[J].中國電化教育,2013(4):94-100.

猜你喜歡
理論依據知識點
一張圖知識點
一張圖知識點
第四頁 知識點 殲轟-7A
一張圖知識點
一張圖知識點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講授法簡析
淺談高中英語閱讀課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
受控主體合法預期保護的理論依據研究
某車載信號源的熱設計
關于G20 的知識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