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大眾化階段高職教育招生工作的思考

2013-12-19 12:17蔣立文
終身教育研究 2013年4期
關鍵詞:入學率非傳統大眾化

蔣立文

高等教育“后大眾化階段”是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日本學者有本章提出的,他在運用馬丁·特羅的大眾化理論考察進入大眾化后期的日本高等教育,發現管理體制、經費來源和學生入學方式等方面與該理論不符,他將這一階段稱為后大眾化階段。國內有的學者認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居于25%~50%之間時為后大眾化階段,[1]有的學者認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居于36%~50%之間時是后大眾化階段。[2]目前,江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達到47%,不管以哪種指標衡量,都進入了后大眾化階段。高等職業教育的招生工作要適應后大眾化階段高等教育發展的要求。

一、適應后大眾化階段對高等教育多樣化、優質化的要求,要以質量、特色和優質服務競爭生源

考察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加快,高等教育規模迅速擴張,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比如高校教學質量下滑,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度加大,教育機會差距的擴大導致社會不滿情緒膨脹,這種情況到了高等教育后大眾化階段,會發生重大變化,高等教育規模擴張會減速,處于一個相對期,質量問題引起前所未有的關注,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由規模讓位于質量。從江蘇來看,后大眾化階段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經從高等教育入學機會不足變為優質資源不足,不能適應人民群眾多樣化要求。因此,高職教育要做好招生工作,吸引到優質的生源,首先要靠質量、信譽、特色和優質的服務到招生市場去競爭。高職院校要打造品牌、特色專業,要把自己的優勢、特色宣傳出去,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另一方面,要處理好大眾和小眾的關系,注意特殊地區、特定行業、特定企業、特定人群的需要,滿足個性化的需求。特別是打特色牌,要特別契合當地需求。

二、面對高考適齡人口的下降要加快生源基地的建設

據統計(表1),1990年出生人口138萬,是人口出生高峰,他們參加的是2008年高考,此時參加高考人數最多,落榜生多、復讀生多,出國讀書學生不多, 2009年、2010年應屆高考生源加往屆復讀生,每個高校的生源都比較多;僅僅過了4年,到1994年,出生人口就降到96萬人,比1990年出生的人數減少42萬人,造成江蘇近年來高考報名人數急劇下降。與此同時,生源的競爭呈現國際化趨勢,越來越多高中畢業生選擇出國接受高等教育,加劇了生源的競爭。從表1我們可以看出高考生源的最高點是2008年,最低點是2018年和2019年,過了這個點,高考生源又會逐步回升。最高點的年份生源數量幾乎是最低點年份生源數量的一倍。

在高等教育適齡人口急劇下降的同時,江蘇普通本科教育的招生不僅沒有減少,反而不斷擴大。適齡人口的蛋糕越來越小,切給本科的越來越多,留給高職院校的只會越來越小。

表1 1990-2005江蘇人口出生情況及中高職生源預測[3]

表2 江蘇省2008-2012年高校本??普猩闆r 單位:萬人

注:資料來源: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教育統計年報(2008~2012)。

隨著生源的急劇下降,除了高水平大學以外,高等教育逐步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尤其是高職院校首當其沖,由學校選學生變成了學生選學校。因此,高職院校的招生工作要走到高中生中間去,在中學(或中職)建立生源基地顯得非常重要,原來坐在家里望天收,守株待兔式招生已經不行了。

三、適應后大眾化階段生源結構的變化,要不斷拓寬高職教育招生對象

高等教育后大眾化階段還有一個重要特征:適齡人口對高等教育需求會達到相對飽和,入學率會出現停滯和波動,而非傳統的成人學生入學率卻持續增長,其增長率甚至超過了傳統學生,[4]這個階段生源結構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比如,英國2000年以后本科教育中年齡22歲以上的非傳統的成人學生比例逐年上升,占新生的比例高于50%,2004年則接近60%;美國20世紀70年代少數民族學生、婦女和黑人及殘疾人入學率迅速增長,并成為非傳統的成人學生增長的主力,非傳統的成人學生所占比重一度達到高等教育入學人口的44%,20世紀90年代以后趨于平穩,保持在40%左右。日本上世紀90年代開始由于適齡入學人口大幅下降,為了使高等教育規模保持穩定和私立高校不致大量破產,在日本政府的推動下,實施擴大成人入學策略,非傳統的成人入學出現了持續的增長。有本章認為這是日本高等教育進入后大眾化時期的一個重要特征。

因此,拓展生源對象是后大眾化階段全球高等教育的普遍特征。高職教育招生尤其如此。一方面樹立大高中階段生源觀,從普通高中畢業生生源向整個高中階段生源拓展;另一方面樹立終身教育生源觀,既關注適齡人口的生源,也關注非傳統的成人學生。江蘇2013年高考,普通高中畢業生報名參加高考人數比2012年下降了2萬多人,與此同時,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報名參加高考人數增加1萬多人。一升一降,足以說明高考生源正悄然發生變化,拓展生源對象和招生渠道已是當務之急。

四、適應后大眾化階段入學方式的變化,要加快高職院校招生改革

多樣化的生源需要多元化的入學方式?!督逃筷P于積極推進高等職業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教學〔2013〕3號)要求:“按照有利于科學選拔人才、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和維護社會公平的原則,逐步與普通高校本科考試分離,重點探索“知識+技能”的考試評價辦法,為學生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提供多樣化入學形式。逐步形成省級政府為主統籌管理,學生自主選擇、學校多元錄取、社會有效監督的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考試招生制度?!睋嘘P部門統計,2011年全國各地通過非統一高考招生錄取的高職學生達66萬人,占高職當年招生總規模約20%;2012年非統一高考招生數達134萬人,占2012年高職招生總規模1/3以上。高職院校招生改革的取向已經明確:一是建立以高考為基礎的考試招生辦法,二是改革單獨考試招生辦法,三是探索綜合評價招生辦法,四是完善面向中職畢業生的技能考試招生辦法,五是完善中高職貫通的招生辦法,六是探索技能拔尖人才免試招生辦法。高職院校要認真學習研究教育部的有關文件精神,把握高職院校招生考試改革的方向,早謀應對之策,積極參與招生改革試點。2012年是江蘇省高職(???院校注冊入學的第二年,全省參加注冊入學試點院校擴大到37所(其中民辦23所、公辦14所),錄取各類考生2.91萬人,占到注冊入學公布計劃數的97.9%,招生任務完成較好。特別是一些公辦院校的農、林、水、地、礦、油等艱苦專業招生困難,通過注冊入學較好地解決了招生難問題。比第一年試行注冊入學情況要好,第一年完成26 100人,錄取率83.39%。注冊入學作為一種新的入學方式,逐漸被家長、考生接受。

五、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加快高職院校與所在區域的融合

高等教育后大眾化階段讓人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學生可以選擇的入學機會很多,可以選擇的學習場所很多。如何吸引學生在當地學習、就業,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服務,是高職院校搞好招生、吸引生源的關鍵。其實,衡量一個學校辦得好不好,關鍵看兩條:一是滿足求學者接受優質高等教育的需求,二是滿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加快高職院校與所在區域的融合,能夠較好地解決招生和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問題,也就能解決學校的出口問題,出口問題解決了,學生的就業也就解決了,兩個需求都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服務了兩個需求,能夠得到地方政府、行業、企業和老百姓的支持,就能獲得更多的辦學資源。因此,高職院校的招生既要發揮特色優勢,也要發揮各地的積極性,深化與地方的融合,增強服務地方的能力。

[1] 馮用軍.后大眾化階段社會階層對高教入學機會的影響——以輩出率為中心[J].現代教育管理,2010(9):9-13.

[2] 蔣文亮,卜雪梅.高等教育后大眾化時代創新人才培養的特點及規律研究[J].文教資料,2010(6):182-185.

[3] 江蘇人口:按照初中升學50%普職分流、高考招生本、???0%比例預測[OL/EB].[2013-05-20].http:∥www.jsfpc.gov.cn/tslm/rklt/zgrk/20081204/100633651.html.

[4] 王洪才,曾艷清.后大眾化與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戰略選擇[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5):133-138.

猜你喜歡
入學率非傳統大眾化
2020年我國在校生2.89億人
趨近化理論對于非傳統安全話語的闡釋:一個案例研究
陸地冰壺運動大眾化推廣的研究
基于文本挖掘的非傳統文本批評話語研究
新中國成立初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主客體關系的特點與當代啟示
從小學入學率和師生比看我國基礎教育發展特點
慢、輕、微、精”,做傳統行業的非傳統企業……何丹妮
全世界都在擴招
延安戲曲改革研究:大眾化視角下的回顧與反思
論當代插圖藝術的非傳統媒介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