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五”江蘇省產業結構變化趨勢及對策

2013-12-19 12:17劉國良
終身教育研究 2013年4期
關鍵詞:十二五比重產業結構

劉國良

經過“十五”和“十一五”10年的經濟發展,江蘇產業構成有了很大的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群快速崛起,三次產業結構比例更加協調。但江蘇在總體已經步入工業化發展后期的同時,區域資源要素的匱乏與先進的制造業體系不相適應,工業發展日益受到環境承載力的硬約束,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相對緩慢。如何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調整產業結構、化解各種不利于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已經成為“十二五”促成江蘇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關鍵。

一、產業結構演變規律及江蘇現狀

產業結構是和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應而不斷變動的,這種變動主要表現為主導產業的更替及其引起的產業間數量關系上的變化、產業內部生產管理技術進步帶來的產業升級,以使資源和要素從生產率較低的部門向生產率較高的部門轉移,適應并推動經濟增長。

從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的實踐來看,產業結構演進經歷了以農業為主導、輕紡工業為主導、重化工業為主導、高度加工組裝工業為主導、服務業為主導和信息產業為主導等幾個階段,主導產業沿著這種規律不斷更替。錢納里關于產業結構理論有詳細注解,具體來看:

在第一產業內部,由粗放型農業向集約型農業發展,再逐步向生態農業、綠色農業過渡。20世紀60年代以來,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一產勞動力及國民收入相對比重保持著下降趨勢,勞動力和國民收入的相對比重都已降到4%以下。

在第二產業內部,結構演進朝著輕紡工業→基礎型重化工業→加工型重化工業→資本密集型產業→知識密集型產業方向演進。20世紀60年代以來,第二產業的勞動力和國民收入相對比重都呈下降狀態,內部結構則主要表現為資本密集的重化工業比重逐漸下降,技術密集型產業比重迅速上升,如日本20世紀80年代鋼鐵工業的萎縮與電子工業的興起。

在第三產業內部,產業結構沿著:傳統服務業→多元化服務業→現代服務業→信息產業→知識產業的方向演進。20世紀60年代以來,主要經濟體第三產業中的勞動力及國民收入的地位都保持向上勢頭,比重都在50%以上;目前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服務業比重均在70%以上。

整體而言,產業結構軟性化是近幾十年來國際產業結構演進的主要特征。一是在產業結構的發展過程中,第三產業的比重不斷增高,出現“經濟服務化”趨勢;二是在所有產業中,伴隨著高加工度化趨勢,知識技術密集程度增高,經濟發展對知識和信息的依賴度大大增強。2012年,江蘇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進入工業化后期,全省產業結構重型化特征仍然比較顯著,服務業比重明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結構狀態處于工業化中后期階段水平。近十年來,江蘇經濟增長明顯依賴于二產部門,國民經濟的周期波動特征與工業化率呈現明顯的同向相關。

從歷史演變過程來看,“七五”以來江蘇省三次產業結構變動趨勢基本遵循發達國家軌跡:第一產業占GDP比重呈線性的逐年下降趨勢,由1985年的27.6%下降為2012年的6.3%;第二產業占GDP比重基本穩定,由1985年的52.6%小幅下降為2012年的50.2%(“十一五”期間該比重為凈減少2.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占GDP比重不斷提升,由1985年的19.8%上升為2010年的43.5%。

目前江蘇總體處于低度加工組裝型重化工業向高度加工組裝重化工業轉變階段,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轉型升級的階段。信息產業、生命科學(生物醫藥)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開始起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速。全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軟件和服務外包、物聯網等六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迅速,調整轉型的努力開始收獲成果。伴隨《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方案》、《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的意見》等政策的落實推進,發展戰略性新型產業的步伐進一步加快。

從主導產業的轉換來看,江蘇產業結構變化趨勢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傳統型的機械、石化、冶金、造船行業總量規模和發展動力依然強勁;二是信息產品制造業、汽車、新能源、生物醫藥、精細化工等高附加值產業等發展迅速,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三是以軟件和服務外包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新傳感網為代表的信息產業開始起步并迅速發展。

二、江蘇產業數量結構變動趨勢

“十二五”期間,影響江蘇地區產業結構變動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產業政策上的發展導向和規劃,國際重化工業及現代服務業轉移的新格局,后危機時代新增長模式和產業亮點的涌現,節能減排和低碳、綠色經濟理念對產業發展的變革,國民收入提高引起的消費者需求變動等。

根據當前產業結構發展現狀,構建部門間動態模型,結合宏觀經濟計量模型(聯立模型)按支出法項目的預測結果,對細分行業(42部門)增加值進行多方案量化預測看發展趨勢。多部門動態模型的基本框架是基于兩個基本的投入產出核算關系:

q=Aq+f

(1)

P=ATp+unitva

(2)

其中,q為分部門的不變價產出向量;A為不變價直接消耗系數矩陣;f為分部門的不變價最終需求向量;P為價格指數向量;unitva是每個部門單位不變價產出的現價增加值向量。兩個方程中的每一個向量和矩陣都省略了一個時間下標,即它們是逐年變動的。第一個方程式是基于投入產出表中Ⅰ、Ⅱ象限的關系。第二個方程式則是基于投入產出表中Ⅰ、Ⅲ象限的關系,它來自如下推導:

從Ⅰ、Ⅲ象限的每一列(即對每一個部門),按現價,有

j=1,2,…,n.

(3)

其中,va是現價增加值向量。兩邊同時除以不變價產出q(j),得

j=1,2,…,n.

(4)

(2)式就是(4)式的向量形式。

最終需求列向量f通常是許多列向量的和,比較常見的為個人消費、政府支出、固定資產投資、庫存變動投資、進口、出口等。增加值行向量va通常也由很多行向量如折舊、工資、稅收、盈余等組成。這些向量的每一個分量可以由行為方程決定,也可外生指定。目前江蘇具有投入產出表的年份是1987、1992、1997、2002和2007年,多部門動態模型采用“橋矩陣”的技術來實現它們之間的數據轉換。

結果顯示:在中方案情景下,“十二五”期間,江蘇三次產業將分別保持4.5%、12.8%和13.1%的平均增速,到2015年,三次產業結構為4.3∶49.2∶46.5;在高方案情景下,江蘇三次產業將保持4.4%、13.7%、13.8%的增速,2015年三次產業結構為4.4∶51.3∶45.3;在低方案情景下,江蘇三次產業將分別保持4.3%、11.6%和12.2%的平均增速,到2015年,三次產業結構為4.2∶48.5∶47.3。

比較可以看出:高方案情景下,二產擴張動力強勁,工業重型化慣性難以剎車,經濟總量雖大,但結構優化效果不明顯,不利于增長方式轉型;低方案情景下,經濟總量擴張偏慢,二、三次產業增速均不高,雖然結構優化效果明顯,但財政和就業壓力將增大。因此,比較而言,中方案對于優化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方式最為有利。

從中方案的預測結果來看,到“十二五”期末,全省42個部門中增加值比重最大的10個行業依次為批發和零售貿易業(7 694.6億元)、化學工業(6 032.2億元)、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4 732.4億元)、金融保險業(4 387.5億元)、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3 999.2億元)、房地產業(3 798.2億元)、農林牧漁業(3 578.1億元)、交通運輸及倉儲業(3 566.3億元)、通用專用設備制造業(3 339.3億元)和建筑業(3 083.0億元)。其中,交通運輸及倉儲業、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等服務性行業占國民經濟比重將顯著提升,建筑業、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紡織業、食品制造及煙草加工業比重將有小幅下降。由于制造業轉型和服務業擴張的疊加影響,行業集中度不再明顯提高,增加值前十位的行業占比由2010年的59.9%將小幅下降到2015年59.1%。

三、江蘇產業結構特征變動趨勢

從國際產業結構演變的規律和經驗來看,發展中國家工業化發展道路面臨著兩種選擇:一是走拉美路線,即放手外資在本國的發展;二是走日韓路線,即主要通過引進技術,逐漸形成自主開發能力。從江蘇自身的產業發展特征及歷次國際金融危機的警示來看,后危機時代的江蘇在技術引進和資本引進、本土企業和外資企業上會選擇折中道路。

從行業波及效果來看,行業影響力格局依然保持制造業影響力系數較大,服務業影響力系數較低的總體態勢,不過由于服務業的快速發展,行業間影響力系數差距有所收斂,物流、金融、科技、教育等行業的影響力將顯著提升。行業感應力方面,提供能源、化工原材料和中間產品的基礎性行業仍然將保持高企,而醫藥、專用設備、交通設備、電子信息等先進制造業,以及物流、金融等生產性服務行業的感應力也將進一步提升。

從拉動就業來看,根據配第—克拉克定律,當人均收入達到一定水平時,就業人口大量向第三產業轉移;從新興工業化國家的經驗數據來看,在人均GDP達7 000美元時期,二產就業人數占比達到36%的峰值,以后將逐步降低?!笆濉逼陂g,江蘇就業結構將出現上述的轉變。服務業吸納就業的總量和占比將不斷提升,并在2015年達到46.8%的水平;而二產就業人數有可能在“十二五”初期出現反轉,開始逐步減少,到2015年為35.2%;一產就業受城市化水平進一步提升的影響,將持續下滑,到2015年比重為18.0%。

農業增速相對較低,內部結構有待改善。農業耕地資源總量逐年減少趨勢可能還將持續。農林牧漁業產值結構中農業比重較大,養殖業比重卻偏低。2000年以來江蘇農林牧漁業產值中農業產值始終穩定在50%以上(2011年50.4%),牧業、漁業產值比重始終徘徊在23%和18%左右。在種植業結構中糧食比重依然較大(2011年經濟作物播種面積僅占全部作物播種面積的10.5%),縮減糧食作物擴大經濟作物比重任務仍然艱巨。此外,規模養殖雖然穩步推進,但比重仍然偏低。

二產重化工業、信息及裝備制造業等部門發展速度較快,產業集中度與規?;膊粩嗵嵘?,但產業發展仍然面臨諸多制約因素。從省內支柱產業發展情況及42部門5年期預測可以看出,未來化學工業、金屬冶煉、通用專用設備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紡織業等行業仍將位居江蘇二產各部門發展前列。其中石化工業產品年銷售額占省內工業品的13%,但產業集約發展程度低、產品檔低、資源約束加大等問題,嚴重制約著行業可持續發展。而省內冶金鋼鐵行業存在資源控制力較弱問題,90%礦石依靠進口,“權益礦”比重低于3%。此外產業集中度、附加值也較低,省內前5名鋼企的鋼材行業集中度僅為40%左右,成品鋼材中棒、線、型材占45%,布局調整步伐緩慢。裝備制造業產業大而不強,支撐高端產品發展的技術依賴國外,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裝備和技術較少。勞動密集型、加工型和價值鏈低端產品多,技術密集型的重大成套設備少,成套和總集成能力較弱。而省內信息產業結構在國際分工中處于價值鏈較低端,產品附加值較低。

服務業增速相對緩慢,發展空間廣闊。與較為發達的現代制造業相比,江蘇服務業發展相對遲緩,2000年至今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僅提高4到5個百分點。從服務業部門發展現狀及預測可以看出,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江蘇批零商業、交通運輸、房地產、餐飲等傳統服務業仍將保持較大比重,占服務業的50%以上;金融保險、教育、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等基礎性服務業近年來雖然發展較快,但比重仍然不高,未來發展空間仍然較為廣闊。而科研、旅游、文體衛、社會保障等服務業領域的發展與江蘇經濟發展速度比較相對滯后,不能完全適應江蘇經濟發展階段。

四、江蘇主導產業群演變趨勢

主導產業是在國民經濟中起支撐作用,又能帶動其他相關產業快速發展的產業,這類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有重要地位,對其他產業的引導促進作用較強。根據江蘇省投入產出模型,可預測在“十二五”期間江蘇的主導產業演變趨勢,并展望各產業波及效果。表1中,對“十一五”和“十二五”時期江蘇主導產業群做出對比。

表1 “十二五”江蘇主導產業群的演變

注:括號中為行業增加值占GDP比重。

結果顯示,“十二五”乃至更長的時期內,江蘇主導產業群將進一步更替、進化,將逐步從以制造業為中心向以制造業和服務業并重的格局轉變。一方面,由于能源、原材料的供給限制,傳統優勢行業難以維系高速數量性擴張,面臨著節能減排、勞動力成本上升、產品工藝革新升級的壓力,金屬冶煉及加工、紡織業等傳統主導產業的影響力將小幅下滑,特別是部分勞動密集型行業比較優勢將逐步減少,中低端產能將持續轉移。另一方面,制造業部門服務化趨勢非常明顯,服務引導產品制造,知識和技術整合制造將越來越重要,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通用專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等高新技術行業和交通運輸及倉儲業、金融保險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綜合技術服務業等生產性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也將進一步上升。

從趨勢分析看,化學工業(包括醫藥、精細化工等行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通用專用設備制造業、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交通運輸及倉儲業、建筑業、金融保險業等8個行業,在綜合考量經濟總量和行業影響力因素的情況下,顯示出較強實力,成為“十二五”江蘇主導產業群的第一梯隊。這些行業一方面經濟總量不斷增長,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較大(比重大于3.5%),另一方面行業的感應力系數和影響力系數維系在較高水平(系數大于1.0)。

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紡織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及房地產業也具備相當的比較優勢,已成為“十二五”江蘇主導產業群的第二梯隊。這些行業或是總量仍保持較高水平;或是對上下游產業的影響帶動作用巨大,并呈蓬勃上升態勢(總量比重小于3.5%卻處上升趨勢,影響力和感應力較高)。在宏觀經濟環境好于預期的情景下,這些行業將高速發展,或有可能提前進入江蘇主導產業行列。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上述部門要迅速成長更需政府的扶持。綜合而言,從經濟學意義上來看,“十二五”期間江蘇主導產業預期與江蘇產業發展戰略和振興規劃重點基本吻合。

通過對江蘇產業結構未來5年期發展趨勢的分析可以看出,未來產業結構優化的進程仍將加速推進,二產內部各部門間結構調整的方向可能出現分化但調整速度進一步加快,三產快速發展、所占比重不斷提高的趨勢愈加明顯。但是,省內經濟對二產的倚重情況短期仍難改變。

五、對策建議

“十二五”期間是江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關鍵時期,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不斷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逐步形成高技術產業為中心的主導產業群,是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關鍵任務。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要依據產業結構升級規律,發揮自身優勢,通過政策導向,更加積極主動地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加快產業結構升級。

1.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

產業結構升級一方面靠市場規律實現自身的演進,另一方面靠產業政策來促進,因此要借助市場和政府兩方面力量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堅持以市場為主導,順應國際國內市場需求結構和發展趨勢調整產業結構,充分發揮市場對產業結構升級的誘導作用。在市場供給方面,要根據高教人才優勢、國際產業資本投資高地優勢,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現代高效農業、外向型服務業,技術引進和自主研發相結合向產業鏈高端攀升,加快淘汰落后的高消耗高污染產業,構造節能減排型綠色產業體系。在市場需求方面,要利用國際國內兩大市場需求的變動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提升加工制造業,壯大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根據國內居民收入提高導致的消費結構和層次變化、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發展能滿足消費者新需求的文化、旅游、休閑、養老、醫療、培訓等產業。同時要發揮好政府的引導作用,有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手段支持技術創新,扶持高技術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加速落后產業的淘汰或轉型,加速產業結構升級進程。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加快完善規劃體系,突出產業發展重點,確保規劃有效實施,政策落實到位。抓好省政府出臺的各項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加快實施“新興產業倍增計劃”“服務業提速計劃”和“傳統產業升級計劃”。努力推進產業技術進步,做好產業規制,推動高能耗、高污染等落后衰退產業實行有序的收縮、淘汰,并引導資本向新興產業部門轉移。

2.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全方位提升產業結構,不僅要優化各大產業的比重關系,而且要推動各產業內部結構向高度化發展。要繼續加快構建以現代農業為基礎、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與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鞏固好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加快形成新興產業的先發優勢、服務業的配套優勢、傳統產業的品牌優勢。一是著力發展現代農業,夯實農業基礎。切實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強農業技術研發、集成和服務,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根據我省土地和自然條件稟賦、農業勞動力轉移狀況,積極改進農業生產方式,發展優質高效農業、規模農業、外向型農業和生態觀光農業。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鼓勵農產品深加工。保障農業投入穩定增長,完善農業補貼和價格保護,不斷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二是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產業制高點。積極落實“新興產業倍增計劃”,扎實推進“十大戰略性新型產業推進方案”、“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的意見”等政策,進一步加快我省發展戰略性新型產業的步伐。推動新型產業產品拓展市場,明確新興產業發展目標,引導社會資源向新型產業集聚,集中資源優勢,突破核心關鍵技術,迅速有效吸收創新成果,以產業規?;?、技術自主化、布局集聚化為導向,重點發展新能源和智能電網、新材料、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節能環保、軟件和服務外包、物聯網等六大重點新興產業,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盡快成為江蘇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和主要增長點。三是積極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進重點產業調整振興。全面落實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和配套政策,以高端化、規?;?、品牌化,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突出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推動機械技術與信息技術融合,實現產業智能化。大規模開展技術改造,提高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石油化工和冶金、船舶等支柱產業的競爭力,全面提升產品質量。四是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結構提升。采取多種措施,力促服務業提速發展。以擴展領域,擴大總量,提升水平為導向,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運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

3.深化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

深化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產業整體素質。一是利用國際金融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加強對各個產能過剩行業發展趨勢的預測,制定有針對性的調整和化解方案,淘汰落后產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二是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加快科技創新,加強產品創新、品牌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形成以創新和科技進步為原動力的經濟增長模式。三是優化產業投資結構,增加并引導好民間投資。在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又不會造成重復建設的基礎設施領域加大公共投資力度。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操作的靈活性。適當擴大社會融資總規模,保持貸款適度增加,降低實體經濟發展的融資成本,為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提供資金支持,發揮好投資對產業轉型升級的促進作用。

4.加大政策配套和政策支持力度

任何一個產業都是資本與技術的結合,產業結構升級過程本質上是技術創新并產業化,進而引發資本和勞動向這些高生產率、高增長率的部門轉移集中。政府要根據產業結構升級的本質要求做好政策配套支持服務,強化科技、人才和資金支撐,培育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提高產業發展核心競爭力。一是加快發展創新型經濟,以創新帶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自主創新是發展創新型經濟的關鍵,大力培育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依靠創新驅動產業結構升級。緊緊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傳統優勢產業提升,選擇一批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和前瞻性技術進行聯合攻關,力爭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快建設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加大對自主創新產品的支持力度,加大對企業增加研發投入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快人才資源開發與引進,支撐產業結構升級。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關鍵靠人才。堅持人才優先發展、優先投入,招才引智先行,發展新興產業;高端人才引領,推進自主創新;以人才高地建設帶動產業高地、創新高地的建設。注重引進領軍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根據產業升級的需要,既重視引進技術人才,又注重引進管理和投資人才;注重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完善創新創業政策,充分激發各類人才的創新活力,營造人盡其才的制度環境。三是加強金融、財稅支持力度,引導資本向高端產業領域流動。加強金融、財稅對技術創新、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支持,增加資本使用效率,推動產業結構升級,促進經濟增長。支持企業增加研發資金,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和風險投資,形成以財政資金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的多元化科技創新投入體系。健全科技金融體系,推進金融服務創新,深入推進銀企對接,建立培育科技金融機構,鼓勵發展科技小額貸款公司,創新融資擔保方式,積極發展科技保險,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加快調整和完善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加強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財稅政策和法律體系。

[1]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江蘇省“十二五”規劃重大研究課題匯編[R].南京: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0.

[2] 中共江蘇省委.關于制定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R].南京:江蘇省信息中心,2010.

[3] 江蘇省人民政府.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R].南京:江蘇省人民政府, 2011.

[4] 劉偉良.邁向基本現代化的江蘇——“十二五”時期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與發展戰略研究[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

[5] 王寅初.經濟模型實用教程 [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7.

[6] 江蘇省統計局.江蘇統計年鑒2005-2009[EB/OL].[2013-03-12].http://www.jssb.gov.cn/jstj/tjsj/tjnj/.

[7] 江蘇省統計局.江蘇統計年鑒2010[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0.

[8] 江蘇省統計局.江蘇統計年鑒2011[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1.

[9] 江蘇省統計局.江蘇統計年鑒2012[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2.

猜你喜歡
十二五比重產業結構
稅收政策對東營市產業結構升級的作用及意義
高含鐵大比重土質對泥漿配比的影響
整車、動力電池產業結構將調整
今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產業結構效益與競爭力研究
基于“兩基準”理論新解釋的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