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金融視角下學分銀行制度設計的借鑒與創新

2013-12-19 12:17張枝實
終身教育研究 2013年4期
關鍵詞:學分銀行大學

張枝實

學習成果互認和學分銀行在國外研究和應用較早,如19世紀的美國學分轉移體系,還有20世紀80年代歐洲建立的高等教育學分體系。[1]另外具有代表性的還有加拿大學分轉移制度和韓國學分累積制度。就國內的情況來看,各開放大學試點單位均將學分銀行納入籌建目標之一,進行項目研究,但是要建立適應我國國情和繼續教育、高等教育現狀的學分銀行相應體制、機制,還需要在借鑒國外經驗基礎上進行有益的探索和創新。

一、學分銀行的意義

第一,學分銀行為教育需求提供保障。學分銀行的建設有助于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通過互認和銜接,使非正規教育得到社會認可成為可能;有助于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提供制度保障和技術支持,使各類教育更靈活更人性化地展現于普通人面前;有助于滿足公民多元化發展需要,連接一個廣泛的體系網絡;有助于擴大公民的受教育機會,增添個人成才晉升通道,在保證質量前提下,消除容量限制。

第二,學分銀行為教育改革樹立標桿?;仡櫳婕敖逃w制的“錢學森之問”到“陳寅恪問題”,再縱觀教育市場中出現的某些“一放就亂,一亂就統,一統就死,一死就放”的循環亂局,可以說,全社會對于教育改革和發展充滿期待。繼續教育相對其他教育來講更靈活和開放,同時覆蓋人群最廣、教育形式最豐富,它涵蓋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學分銀行是繼續教育領域的主打設計之一,也是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的試點項目,經過實踐檢驗的成果能夠推演到其他教育領域。

第三,學分銀行為終身教育尋求突破。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就是搭建全民多種學習需求的平臺,促進各類學校、機構和學習場所的功能進一步拓展,學習支持潛能得到充分開發,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能夠相互溝通,促進學校教育和繼續教育的相互銜接,社會成員終身學習的機制和體制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學分銀行是這個長期而又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立終身教育體系和制度的“突破口”。[2]

第四,學分銀行為開放大學提供有力抓手。開放大學建設是一個長期而又緊迫的過程。因為專業開發和師資建設不是一個短期的培育過程,另外網絡平臺、教學資源又面臨著建設、淘汰、更新周而復始的輪回;而國家對于開放大學的建設又圈定了一個較短的建設周期。如何在保證質量、實效前提下,盡快將開放大學的重要性顯現出來,得到社會的充分肯定和廣泛支持,從而邁入快速發展的軌道,使支撐開放大學建設的各個項目能夠蓬勃發展,那么明確一個切入點就顯得非常重要。為什么要選擇學分銀行,這一點從開放大學和學分銀行之間的關系就可以一窺端倪。

二、開放大學和學分銀行的關系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在“繼續教育”篇章中提出: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促進各級各類教育縱向銜接、橫向溝通,提供多次選擇機會,滿足個人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要;健全寬進嚴出的學習制度,辦好開放大學,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建立繼續教育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實現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互認和銜接。在“重大項目和改革試點”(終身教育體制機制建設試點)中提出:建立學習成果認證體系,建立“學分銀行”制度等。[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在“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重點任務中,也有這樣的項目,即探索開放大學建設模式,建立學習成果認證和“學分銀行”制度,完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試制度,探索構建人才成長“立交橋”。[4]由此可以看出,在國家教育制度層面的設計,透漏出以下信息:

第一,開放大學與學分銀行緊密聯系。開放大學和學分銀行都是被國家教育規劃綱要和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正式提出來的,共同作為搭建繼續教育和人才成長“立交橋”的重要設計,兩者具有很強的相關性。

第二,開放大學與學分銀行定位有區別。規劃綱要指明,開放大學對于健全寬進嚴出的學習制度具有重要意義,學分銀行則為建立學習成果互認和銜接提供載體保障,可以說一個是開放繼續教育的“進口關”,另一個是“出口關”。

第三,學分銀行以開放大學為依托。在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通知中,“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重點任務的政策設計形式是“一主體四制度”,即以開放大學(北京、上海、江蘇、廣東、云南,中央電大)為主體進行綜合實驗,并融合學習成果認證、學分銀行、自學考試和成人高招等四項制度,其中前兩項制度是創新設計,后兩項制度則是在現有工作基礎上進行整合完善。

第四,學分銀行不局限于開放大學。在教體改試點項目中,開放大學和學分銀行是在高等教育篇章中明確。而在規劃綱要中,則是在繼續教育篇章中提出的。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有交叉,但繼續教育的范圍更廣闊,更能涵蓋到廣闊的非學歷教育領域,很顯然學分銀行要承擔更多的任務。

另外,有學者也認為,學分銀行開放性、靈活性、服務性、柔性化和大眾化的特點與開放大學的核心辦學理念開放、公平、靈活、多樣化相類似,并且二者現階段的建設目標也不謀而合。但是,學分銀行和開放大學的相似性并不意味著它們的趨同性。學分銀行需要開放大學系統、資源、平臺和服務的支持,學習輔導、課程考核等方面的問題需要借助開放大學開放靈活的辦學制度幫助解決。開放大學要形成自身的優勢地位和辦學特色,必須要積極做好學分銀行的承建者和運行者。另外,學分銀行作為認證機構是沒有發證權的,學習成果兌換要依托相關學校。[5]

基于此,應該明確,開放大學和學分銀行的關系是復雜的,它們既緊密聯系,又相對獨立,既是并列個體,又要錯位發展。在開放大學建設方案制定過程中,就應該適時引入學分銀行的內容,甚至還要有一定的提前量,從而更好地開創開放大學的新局面。另外,將學分銀行提升到與開放大學相近的地位,給予其足夠的關注和投入,可以使開放大學建設的戰略眼光放得更遠些。

三、學分銀行的定位和發展方向

學分銀行的定位是形成終身教育“立交橋”的樞紐,使學習者可以自由穿梭于各種教育、培訓、文化機構之間,可以在證書、課程、文憑、學位之間進行通融轉換。[6]當然,學分銀行不僅僅是一個機構,也是一個制度。它應該實體化運作,成為第三方權威、公允的認證機構。同時,更成為社會認可的標準,成為各個辦學單位共同遵守的制度,即普遍建立學分銀行制度,保證學分積累與轉換,實現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互認和銜接。[7]可以從運行思路、保障措施和建設目標梳理出學分銀行以下三個發展方向。

1.變“中藥房”為“大超市”

不論是學歷教育還是非學歷教育,學校教育還是校外教育,資格培訓還是自主學習,基礎的單元都是課程。同樣一門課,按照培養目的可以分為???、本科、研究生等層次,按專業需要可以歸入通識課、基礎課、專業課等模塊,按培養側重點可以分為理論課和應用課等性質。按照固定的專業規則和特定的培養需求組建課程體系不是一件難事,但還要打通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的“任督二脈”,真正觸動學習者的自主學習和自由學習,改變諸如培養方案千人一面的“巧合”、選修課不得不選的“枷鎖”、實踐環節修完再修的“尷尬”;既要出臺規范學生進課堂聽課的限制,也要給學生自學哈佛公開課的自由。這就要求我們的學分銀行不僅要有在“中藥房”遵方抓藥的能力,還要有在“大超市”按需配貨的水平。[8]

2.變“積分卡”為“信用卡”

浙江省明確提出設立“浙江公民教育積分卡”,記載學分,記錄學時,學習記錄作為公民技能認定、就業、晉升、職稱評定、執業注冊等的重要依據。[9]同樣,學分銀行多種多樣的學分業務,需要有必需的賬戶憑證,通過“刷卡”的操作來承載學習信息儲存、學分互認與轉換、學習信用管理、學習信息統計等行為。學分銀行與諸如“公民教育積分卡”等基礎性的“儲蓄卡功能”對接,擴展出“信用卡功能”,可以建立教育信用,鼓勵教育消費,觸發教育行為。

3.變“獨木橋”為“立交橋”

近年來,全國每年約有900萬高招考生,他們中的70%以上都能上大學。但報名考生的減少和錄取率的提高,絲毫沒有弱化“全民高考”的緊張,反而愈演愈烈。高考壓力之所以那么大,歸根結底是因為大學教育質量良莠不齊,優質教育資源依然稀缺,加之就業競爭日趨激烈,考生都希望能進入到一個更好的高校,為日后發展增加籌碼,象牙塔之路仍然是一條“獨木橋”。[10]

大學擴招到今天,重點高校的招生數量也基本趨于穩定,要緩解這種“高考一到全民讓道”“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窘迫局面,學分銀行所致力于搭建的“立交橋”無疑是黑暗中點亮的一盞明燈。通過學分互認,優質教育資源得以深入共享,各類學校的教學水平趨于均衡;通過學分兌換,使莘莘學子多了獲取名校教育的路徑,讓教育發展的成果惠及更廣人群。

基于此,可以為學分銀行設立兩個目標:

近期目標——建立成人各類學歷、學歷與證書、社區教育與開放教育之間的融通渠道。圍繞學習者終身學習需要,建設具備學分認證、轉換、存取等功能的學分銀行系統。通過學分銀行系統,為每個學習者建立個人終身學習檔案,提供學習跟蹤記錄服務和學分認證、轉換與存取服務。[11]

遠期目標——創建符合時代特征、各地特色的各級各類教育融合通達的“立交橋”,在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中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

四、當前我國推行學分銀行的困難

1.學分銀行不易容納校園教育——學年學分制和完全學分制的矛盾

1919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學開始引入學分制。新中國成立以后,學分制經歷了1978年開始的試行,1983年開始的逐步發展,到1992年以來的全面推廣三個階段。[12]雖然學分制的實施帶來了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豐碩成果,但是學分制度在引入之后為能更好地與我國原有教學模式相銜接,更多的是改變為學年學分制。學年學分制和完全學分制,前者注重系統性和規范化,后者則提倡自由度和靈活性。學分銀行要更好地實現溝通、銜接、兌換等,依賴的只能是“自由和靈活”的學分。因此,學分銀行如果推廣到校園教育中,勢必要對固有的教學和管理模式帶來沖擊。

2.學分銀行很難溝通學歷和非學歷——學分制和課程制的矛盾

學歷教育重視循序漸進主要依托學分制,而非學歷教育則更注重先易后難實行課程制,兩者分屬不同的培養體系和表征形式。例如,歐洲學分體系包括學分轉換(ECTS)和職業教育與培訓學分(ECVET)兩個系統。ECTS重點在學分轉換,它是世界范圍內發展最早,也是歐洲唯一的經過試驗證明比較成功的高等教育學分體系;ECVET的重點在學分累積,是歐洲委員會應歐洲職業教育學分轉移和累積需求,在職業教育領域進行的進一步探索,[13]兩者溝通起來相當不易。

國家教育規劃綱要將“建立學習成果認證體系,建立學分銀行制度”納入了繼續教育的范疇,也就包括了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的內容。從國內研究的思路看,各地也普遍將非學歷教育納入學習成果認證體系的視野,而且要建立學歷和非學歷相融合相統一的學分銀行,將兌換學歷證書和頒發培訓證書的渠道打通。將非學歷學習成果和學歷學習成果置于統一的平臺,不僅涉及認定標準、培養過程、能力水平相統一的難題,同時也面臨學歷教育市場“文憑注水”的風險??梢哉f,學分銀行定位高、范圍廣,建設的難度很大。

3.學分銀行缺乏社會推動力——個體需求和機構利益的矛盾

2011年4月,《長三角地區高校學分互認協議》簽署,浙蘇滬三地將通過交換生計劃、網上選課計劃和暑假班計劃等項目形式,實現本科高校學分互認,其中交換生計劃先在“985”高校、“211”高校、省屬高校、地方本科院校的同類同層次實行“對等互派”。[14]可以說這些還只是有限度的互認,效果有待于檢驗。另外,浙江省組織實施的選拔優秀二年級本科生轉入部分高校重點專業學習,也是促進優質教育資源互補和復合型人才培養的一項試點制度,[15]但遴選條件十分嚴格,競爭激烈程度不亞于高考。

學分銀行的生命力,不僅在于政府推動,還需要有完善的合作共贏機制吸引社會辦學力量主動參與。但是我國目前的教育現狀,特別是同類機構之間,競爭多于合作,利益重于聲譽,“爭搶生源”“爭奪排名”“關門辦學”和“利益至上”的現象還比較突出,為別的學校頒發證書、認可別的學校的培養學分,不僅需要有社會監督的外部推動,還需要有開放融合的自身覺悟。

五、學分銀行制度設計借鑒金融方法的可行性

1.學分銀行金融反饋的理論依據

(1)學分銀行概念是從銀行實體衍生而來。學分銀行不僅從金融學中提取了概念,還從中吸收了運行經驗。從應用歷史追本溯源,學分銀行所涉及的積分、兌分、貸分等運作模式和流程要求,都可以在銀行實務中尋找到類似的線索和案例,直觀地表征出來。

(2)銀行模式可以為學分銀行提供參考。銀行的組織管理結構,以及利率、匯率、準備金率等主要調節工具等,都可以為學分銀行所借鑒,擴展設計的視野和思路,規避運行中的困難和問題,提高應用的效益和效率。

(3)我國當前銀行體系契合學分銀行建構需要。我國的銀行體制、體系與國外不同,是與當前社會主義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我國的教育機構和培訓機構,也與之類似,有別于國外的模式,那么在創建學分銀行的過程中,有必要參照銀行制度來建模具有自身特色的學分銀行。

2.學分銀行金融反饋的應用依據

學分銀行雖然在浙江一些市縣出現了雛形,但畢竟還沒有觸及教育改革的“深水區”。對于學分銀行運行中碰到的三大困難,有這樣一些銀行實務可以提供解決的思路。

(1)“定活兩便”——“彈性學制”解決存期難題。銀行里有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前者存期固定,收益高,但流動性差;后者存期靈活,收益低,但流動性好。銀行提供的“定活兩便”的服務,雖然收益沒有定期的高,但是支取卻類似活期的靈活。完全學分制下的學生相對于學年學分制的學生,由于培養時間的靈活,就要適當增加“寬進嚴出”的監督檢驗環節。借鑒銀行的做法,學分銀行可以拓展“彈性學制”——在充分保障培養質量前提下(定期存款),制定配套的免修、免考、休學、復學、自由選課等學習制度上的便利,給予學生轉專業、選擇學習方式和進度更多的自由(活期存款)。

(2)“柜面通”——“柔性學籍”解決跨行難題。一些中小型的股份制銀行解決網點不足的方法就是聯合同一城市的其他商業銀行,持卡用戶在其他銀行柜臺可以享受本行待遇?!肮衩嫱ā睂嵤┑那疤峋褪?,有關銀行能夠共享有關信息,同時跨行間的操作能夠同步。學分銀行也要發展類似的“柔性學籍”——要在兼顧學歷的專業性和培訓的技能性基礎上,盡可能建立趨于一致的靈活便捷的教學流程和記錄模式,實現過程中的即時融合,交會中的互惠互利。

(3)“萬事達”——“剛性績點”解決推廣難題。銀行同業間的競爭雖然激烈,但是仍抵擋不住合作的步伐,因為在銀行界只有競爭才能發展,只有合作才能生存,我們也要逐步在學分銀行中營造出這種氛圍。全世界有千千萬萬的人跨境交易都持有聯名信用卡,銀行與銀行之間快速結算比較困難,就需要通過互認的銀行卡聯營組織,如“萬事達”和“銀聯”等用以提供跨行取款和消費。學分銀行有必要細化“剛性績點”(平均學分績點),它是國際通行的學生學習成績評估體制,它以課程為單位,將學生的學習成績按分數高低分為若干等級,每一等級給予相應績點。[16]平均績點加權對應的教學質量,作為學生評獎、免修、輔修、試讀、退學、授予學位、提前畢業的評判標準,以及不同層次、不同類別學校之間學分匯率編制的基礎。

與此相同,其他類似的問題基本都能在金融理論指導下,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法。

六、學分銀行制度的設計

1.參照銀行模式進行體系設置

納入學分銀行范圍的教育機構比較復雜,各自都有一個相對獨立、由上到下的“金字塔”系統,越到開展業務的基層,網點越多;而且這些機構有些是已經明確納入開放大學系統里的,有些暫時還沒有明確。以省級層面為例,具體可如表1所示。

表1 學分銀行各分支機構一覽

我國的銀行體系具有顯著特征,分為央行、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等。央行承擔國家賦予的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職能,是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對金融機構乃至金融業進行監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機構,不涉及具體的貨幣業務。商業銀行是以經營工商業存、放款為主要業務的貨幣經營企業,簡單講就是“既放貸又攬儲”。政策性銀行指由政府創立、參股或保證的,不以營利為目的,專門為貫徹、配合政府社會經濟政策或意圖,在特定的業務領域內,直接或間接地從事政策性融資活動,充當政府發展經濟、促進社會進步、進行宏觀經濟管理工具的金融機構,也可以簡單歸納為“放貸為主攬儲為輔”。

圖1 實體銀行與學分銀行體系對比圖

我國教育機構和培訓機構的特點,決定了學分銀行的體系設置從功能和定位上也可以和我國銀行的模式基本對應,如圖1所示。開放大學總部作為學分銀行的總行,接受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授權,對各類教育機構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管,制定學分折算標準和應用原則,發揮“央行”職能。開放大學分部、電大、自考和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等機構,頒發學歷證書和非學歷證書,是實施學分積累、兌換的主體,開展“商業金融業務”。社區學院、成人學校等培訓機構,主要面向特定人群和特定對象實施技能提高和業務培訓,不以頒發學歷和非學歷證書為主,開展“政策性金融業務”。[17]這樣設計學分銀行的組織結構有以下特點:

第一,功能明確,職責清晰。解決了學分銀行分支機構種類復雜、不易分類管理的難題。開放大學總部發揮央行作用,保障學分成果的記錄和數據,提供類似于銀行間的學分征信服務;開放大學分部、電大、自考和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等機構履行商業銀行職能,承擔學分銀行“兌證”的重任;社區學校、成人學校等機構發揮政策性銀行優勢,以滿足個性化和政策性的培訓需求為目的,提供相對松散的“免證”服務。

第二,優勢突出,各盡其能。開放大學總部不介入具體的學分操作業務,可以將精力更集中在保障系統的運行和調整;開放大學分部、電大、自考和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等機構本來就具有頒發證書的資格和經驗,可以發揮教學規范、標準統一、教育質量有保障的優勢,互兌證書能夠得到社會廣泛認可;社區學校、成人學校等機構能夠發揮培養方式靈活、學習形式多樣的特點,簡化學習流程和培養標準,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與兌證機構的成果實行銜接。此外更重要的一點是,開放大學不能整合歸并的資源,可以在其保持相對獨立前提下,通過學分銀行體系與開放大學進行聯系和溝通。

第三,雙重監管,打破壁壘。不論是開放大學、電大、自考,還是社區學校、成人學校等機構,既要接受自身上級機構的工作領導,也要接受學分銀行的業務監管,在垂直管理基礎上實現雙重監管,教育和培訓質量能夠更進一步得到保證;同時引入了新增的學分銀行這一公允的、統一的領導部門,將有利于規范教育和培訓市場的“亂局”,形成既競爭又合作的局面。

2.參照金融工具設計運行功能

第一,“利率”機制調節學分存儲功能。學分的存儲相當于向銀行存款,學習者通過參加開放大學的課程學習以及其他的學習形式獲得一定的學習成果,學分計入個人學習賬戶。學分銀行除了暫存學分功能之外,還應該參照銀行利率的做法,實行“存分有獎勵,貸分有優惠”的政策。學員積分后賬戶按照存分利率給予獎勵性積分,可以用于消費;對于學員一些預借的學分需求,可以參照個人信用,提前按照貸分利率進行發放,促進學分銀行在繼續教育領域更有活力。比如慈溪市民學分銀行,學分累積“學習之星”進行獎勵,學分在書店進行打折;再如鄞州終身學習網,學分累積的學習幣可以抽獎和兌換實物等。

第二,“匯率”機制平衡學分兌換功能。學習者通過各種學習途徑所獲得的學分,通過一定方式,可以作為同等學力證明、學習過程證明、素質能力證明、學歷文憑證明兌換相應的證書。但是,在我國目前的教育背景下,各級各類學校之間教育差別還比較大,重點大學和一般大學之間,高職與高專之間,本科和??浦g,普通和成人之間,全日制和業余之間,學分互認不僅涉及“怎么認”,還包括“認哪些”和“認多少”。以學習成績和學分績點為基礎,設定學校級別、教育性質、教育層次等的折算系數,類似于我國人民幣匯率參考“一攬子”貨幣的形成機制,從而實現學分與學分的兌換。

第三,“準備金率”機制保障學習成果認證功能。為了充分發揮學分銀行促進學習者多途徑、多樣化學習的功能,學分銀行應將多種類型的學習成果納入認證范圍。學習者可以在學分銀行里將通過多種學習途徑獲得的成果轉換為學分,而這些學分只有是通過教學機構評價認證和成績評價認證,才能視為有效學分進入學分賬戶,所以學分存儲和兌換功能的前提就是學習成果的認證。

按照規定,各省在每年教育事業統計中對于網絡教育學生并不實行屬地統計的原則,如浙江省每年教育統計中只體現浙江大學一所學校的網絡教育學生,實際上目前參加遠程教育試點的高校大多都在浙江設立有學習中心,在讀學生數量粗略估計應超過25萬人,這部分學生的監管如果缺失的話,將會帶來比較嚴重的問題。學分銀行的準備金率,能否引入學分銀行值得考慮和重視。

準備金率是控制物價漲幅、調整經濟結構、壓縮放貸沖動的“殺手锏”,而某些地方繼續教育出現的火爆的行情、混亂的招生局勢、連續膨脹的生源規模也亟須這樣的工具,通過對其教學質量的考核,確定其招生合理的規模和增長率,變定性審查為定量監管,從而為教育質量保障措施提供一個新的思路。

3.參照銀行網點結構推進學分銀行建設

學分銀行網點布局和開放大學機構設置可以統一考慮,但也有明顯的不同,因為開放大學的主體和框架已經具備,基本能夠同步建設,但學分銀行的基礎還很薄弱,標準和制度還不健全,而越到基層,工作越具體,需要的各項保障和支持也越詳細,因此只能通過類似銀行系統的自上而下布點,先總行,再分行,再支行,最后到分理處。

另外,不同金融領域的活躍度不相同,同一領域不同時期的活躍度也不一定相同,活躍的交易量是銀行運行的基礎保障,也是銀行減輕工作難度進行布局設點的一項重要考量。學分銀行的構建與運行也要本著先易后難的原則,分步實施,穩步推進。先在學歷教育領域內,選擇有條件的學校做好前期試點工作,循序漸進,逐步探索積累相關經驗,成熟后再推廣到學歷與非學歷教育融合中。[18]

七、結語

學分銀行除了在功能定位、政策設計等宏觀層面進行理論研究外,還要在實務運行、操作規則,以及與開放大學的溝通聯系等微觀層面進行實踐探索,這也是今后需要繼續深入研究的?;赝鞯匾呀浫计鸬膶W分銀行星星之火的“小崗村”,隨著工作的深入,經驗的積累,學分銀行一定能夠從理想的“烏托邦”打破疑惑、掃除障礙,走入現實、步入生活。

[1] 李青霞.對歐洲職業教育學分轉移的認識[J].教育與職業,2009(17):19-21.

[2] 郝克明.終身學習與學分銀行的教育管理模式[J].開放教育研究,2012(1):12-15.

[3] 新華社.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2010-7-29)[2013-03-08].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4]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EB/OL].(2010-10-24)[2011-01-12].http://www.gov.cn/zwgk/2011-01/12/content_1783332.htm.

[5] 趙宇紅.我國學分銀行制度建設的研究與構想[J].中國遠程教育,2013(2):32-37.

[6] 張德明.上海建設學分銀行的基本構想和戰略思考[J].開放教育研究,2012(1):52-55.

[7] 楊晨.我國學分銀行建設的三大問題[J].中國遠程教育,2012(6) :42-46.

[8] 郭青春.論開放教育實現終身學習學分銀行理念的可行性[J].開放教育研究,2010(6):156-159.

[9] 中國教育報.浙江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2010-12-22)[2013-02-20].http://www.jyb.cn/info/dfjyk/201012/t20101222_407329.html

[10] 馬學玲.“全民高考”態勢未見弱化 獨木橋何時能變立交橋[EB/OL]. (2011-06-07 )[2013-03-08].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1/06-07/3092001.shtml

[11]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建設方案[EB/OL]. (2011-11-29)[2013-03-08].http://ouchn.edu.cn/News/ArticleDetail.aspx?ArticleId=04551c69-7ada-4969-b4f4-6841ba9f4cdd&ArticleType=2.

[12] 單宗芬.我國高等學校實施學分制的沿革[J].中國成人教育,2006(4):16-17.

[13] 袁松鶴.歐洲學分體系中ECTS和ECVET的分析與啟示[J].中國遠程教育,2011(5):30-39.

[14] 王婷.長三角高?;フJ學分[N].浙江日報,2011-4-9(13).

[15]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關于做好2011年專升本和“2+2”選拔招生考試工作的通知[EB/OL].(2011-1-27)[2013-02-20]. http://www.zjks.net/app/portal/article.html?articleDomain.id=72480&categoryDomain.id=226.

[16] 熊惠平.“學分銀行”的信貸運行機理解讀[J].職業技術教育,2005(25):34-36.

[17] 朱元樑.對深化我國政策性銀行體制改革的幾點認識[J].中國金融,2008(17):13-14.

[18] 徐皓.開放大學在上海學習型城市建設中的定位與發展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24-30.

猜你喜歡
學分銀行大學
江西銀行
“留白”是個大學問
《大學》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大學求學的遺憾
如何用學分幣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記憶銀行
學分
中關村銀行、蘇寧銀行獲批籌建 三湘銀行將開業
把時間存入銀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