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三大研究熱點述評

2014-04-16 17:50嚴進殷群
江蘇社會科學 2014年6期
關鍵詞:創新能力研究企業

嚴進 殷群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三大研究熱點述評

嚴進 殷群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研究,眾多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研究闡述,形成了許多重要的觀點,發揮了指導實踐的現實作用。當前創新驅動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共識,市場成為決定性力量,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越來越受到各方關注,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相關的內外部環境均發生了重大改變,研究熱點和重點隨之有所變換,本文圍繞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三大研究熱點進行述評,并展望了未來研究的趨勢。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研究對象 研究內容 研究重點

嚴進,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院 210046

殷群,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210046

“創新”(Innovation)是著名經濟學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經濟發展理論》中提出的,指“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新的組合,其目的是獲得潛在的市場利潤”,“自主創新”是學者們針對后發國家創新追趕提出的新概念,關于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相關研究,已經形成了許多重要的研究結論。

縱觀國內外幾十年的研究文獻,大致可以歸結為:(1)概念內涵: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是企業為了獲得現實的或潛在的市場利潤,積極整合和運用內外部各種創新資源,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并建立持續競爭優勢所表現出來的綜合能力。這個概念體現了創新主體主動性、創新資源多元性、創新活動價值性等重要特點。(2)形成機制: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形成,依賴政府、企業、市場和社會力量協同形成,資源要素整合方式的差異形成創新模式的差異,通過知識學習、知識積累、知識集成、知識應用而持續提升。(3)驅動因素: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離不開政府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市場的利益誘導和競爭壓力、企業的自主追求和創新傳承。(4)問題障礙:政府政策錯位和力度不足,市場環境快變和秩序失范,企業人才缺乏和技術積累不夠。(5)應對措施:企業解決資源集成和人才吸引問題,政府解決政策協同和支持力度問題,市場解決規范運行和決定性作用問題,社會形成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良好氛圍問題。

當前,經濟全球化和技術全球化已經成形,創新驅動已經成為共識,全球化、區域化、個性化已經成為特色發展和錯位競爭之關鍵選擇。創新迅速改變世界的背景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形成和持續提升,需要有前瞻性眼光、戰略性謀劃和堅耐性意志,2011年以來的學術討論的三大熱點問題大致上反映出了這些趨勢和特點。

1.區域和特色產業的企業自主創新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是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多數學者從宏觀角度研究企業自主創新的內涵和特點、評價指標、影響因素以及提升對策等等,提出應當通過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來提升國家創新能力。目前的研究正經歷著從宏觀層面到微觀層面的深入進程,研究重點也逐步從整體研究轉向不同區域和特色產業集群視角,以期能更準確分析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區域、產業環境和作用機制,從而提出更具針對性的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議。

襲著燕(2012)等以東部區域的魯粵蘇浙企業為樣本,在構建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測度指標的基礎上,從規模以上企業、大中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三種類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進行了比較分析發現:四省的整體創新能力都位于全國先進水平,但是不管是規模以上企業,還是大中小企業或者高科技企業都缺乏創新投入以及創新產出能力,都過分看重于創新活動以及創新資源。鄭慕強等(2013)通過對福建和廣東創新型產業集群的155家本土民營企業實證調研分析,研究了FDI橫向外溢網絡和縱向外溢網絡對本地企業自主創新績效的影響,結果發現FDI對企業自主創新績效具有顯著影響,如果配合政策支持,則影響更為明顯。顯然,東部區域企業自主創新意識較強、市場機制和產學研合作創新機制較為健全,但需要更加重視自主創新的產出效益。

汪德榮(2011)等以西部區域的廣西企業為例,研究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成因認為,創新意識、創新環境、創新人才等方面明顯落后是導致西部企業創新能力普遍不強的主要原因,為了增強西部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應該在政府主導下,擴展企業創新的融資渠道,鼓勵企業增加創新資金投入,從多方面改善創新環境,特別是吸引和留住創新人才,從而激發企業自主創新的活力。蔣洋等(2011)以潛在創新資源、創新活動、創新產出能力和創新環境等指標為基礎,構建了綜合評價四川省大中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指標體系,比較了四要素的影響程度,提出了強化四要素的對策建議。史星際等(2012)以山西省為例,分析了西部區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低的原因,提出應在知識創造能力、技術創新能力等方面加大經費投入,同時加強區域間協調互補、產學研結合等工作。李攀藝等(2013)運用結構方程模型,分析了重慶市科技型企業調查數據,研究發現科技型企業的企業家精神、智力資本、資源整合以及創新氛圍對于西部區域的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具有顯著影響。顯然,西部區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需要政府主導和支持,激發企業主體創新行為,同時,需要推進協同創新機制建設和完善。

蔣世輝等以中部區域的河南省大中型企業為樣本,從創新環境支持能力、自主創新意識、自主創新投入能力、R&D能力、自主創新效益等方面,分析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狀況、優勢和不足。姜霄(2012)以中部區域的河南省中小企業為樣本,構建了包含自主創新投入能力、自主創新產出能力、創新政策環境、創新市場環境、社會網絡與合作和創新意識等方面的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模糊評價法和層次分析法進行了實證研究顯示:雖然政策環境優越,創新動力充足,但由于投入產出能力不足和市場環境制約,中部區域的河南等省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差。程云喜(2014)以河南省各類企業為研究對象,通過調查研究表明:企業領導創新意識較強,法律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較大,但企業創新文化不盡如人意,保障機制不完善,自主創新機構設立不足,技術人才供給不足,技術知識儲備不足,技術市場不完善,融資環境有待改善。顯然,提升中部區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需要發揮市場決定性的作用,建立系統設計、企業主體、各方參與的自主創新機制,并形成良好的創新文化氛圍。

任何企業都隸屬于特定行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必然受到行業特點的約束,具有行業特色。邵云飛等(2011)認為,提升裝備制造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主要是要明確技術創新戰略、強化技術能力、形成人才機制以及良好的產業集群環境。王宇露(2011年)認為,提升風電設備制造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是做大做強風能產業的關鍵,提升風電設備制造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主要是提升技術認知能力、知識吸收能力和整合創新能力。陳江等(2012)提升制藥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應當針對創新體系、創新來源、創新模式、創新影響因素以及創新發展存在的問題,從企業和政府兩個方面采取措施。尹航等(2013)認為,提升軍工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應當從研發能力、生產能力、投入能力、成果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方面加強工作。陳偉等(2014)認為,提升航空航天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應當根據不同區域企業自主創新效率,選擇合適的創新模式,注重創新效率。

2.企業自主創新的量化測度和案例解剖

關于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研究雖然已經有相當長時間了,但多數研究仍然集中在宏觀描述、理論分析和實證調查等方面,缺乏深入的量化研究和典型解剖。目前,企業自主創新實踐相當豐富,也累積了大量可用于研究的數據系列,為開展長時序態勢研究、評價分析和規律探討提供了豐富樣本和數據,提供了量化測試和案例深度解剖的可能。

近幾年來,應用各種數理模型開展能力評價和關鍵要素分析的研究比較活躍。梅強等(2011)從自主創新的投入能力、實施能力和產出能力等方面構建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BP神經網絡模型對蘇州市高新技術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上述三種能力確實是反映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核心指標。曹萍等(2011)運用平衡計分卡模型,構建了包括財務、客戶、內部業務流程、學習與成長等四個維度包括16項指標的并兼顧了各指標之間相關性的評價指標體系,提高了評價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準確性。歐忠輝等(2012)建立了區域自主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利用熵值法確定權重,對2006-2010年省級區域自主創新能力進行評價排序,并利用二次加權法對各年綜合評價值進行加權平均,得到了省級區域整體自主創新能力評價及各省市排序,并展望了各省市自主創新能力動態變化趨勢。劉振(2013)以中國高新技術企業調查數據為樣本,運用結構方程模型,分析檢驗了促進高新技術企業自主創新的動力因素及其路徑關系,在分析關鍵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了增強企業自主創新動力的對策建議。王金湘(2014)結合熵權法和綜合評價法,構建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層次結構模型,評價了浙江省大中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認為在技術創新活動評價、技術創新環境、潛在技術創新等方面貢獻率較高,但在技術創新產出方面需加強管理。由上可知,量化研究既涉及到企業內部與自主創新相關的各個要素,也涉及到企業內外聯動相關的要素,既探討了區域內的企業自主創新問題,也涉及到區域間的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狀況的比較分析,但其深度和廣度還可以繼續深化和拓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大量企業開展了自主創新活動,產生了許多成功的典型,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案例解剖分析成果較多涌現出來。郭廣明等(2012)以珠海中富實業公司實踐為例,研究了創新管理在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過程中的作用表明:戰略創新管理能力、技術創新管理能力、長期市場能力和文化學習能力對于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最為重要。盛亞等(2012)以萬向集團和橫店家園化工公司為案例,運用扎根理論探討了知識產權政策體系和企業需求之間關系,并從政策需求角度闡述了知識產權政策作用于企業自主創新的影響機制。許慶瑞等(2013)通過對海爾集團1984-2013年的縱向案例研究,分析和歸納了轉型背景下的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演化的路徑特征,研究揭示了海爾集團以技術引進為起點,以二次創新能力為核心,積極開展集成創新,最終走向原始創新能力的動態累積過程。黃文軍等(2013)以寧波康強電子的技術創新作為樣本,運用2007-2011年的企業數據進行了實證分析表明:當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強的情況下,企業加大技術投入的力度將會獲得更多回報;并且當技術創新投入力度超過知識產權保護加強的力度時,企業會獲得超額回報。齊旭高等(2013)運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剖析了4家高科技制造企業產品創新視角下的自主創新路徑發現:利用客戶個性化需求、抓住政策契機、進行相關行業拓展、延伸產品線、合作研發及有效利用企業市場營銷活動等產品創新活動,可有效推進企業自主創新。劉錦英(2014)以鴿瑞公司“冷軋鋼帶”自主創新為例,運用行動者網絡理論分析了企業自主創新不同階段的行動者構成,從結網對象的變化中揭示了核心與響應企業的自主創新網絡演化機理:核心企業自主創新與協同創新行動者結網互動,需要核心企業主導、協同企業支撐,在不同創新階段協同有序演進,不斷調整各類行動者創新行為,才能共同實現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目標。顯然,企業自主創新的實踐越豐富,典型企業的示范和引導作用就會越有效,成功企業的個性特色就越明顯,普通價值就越大。

3.企業自主創新的行為方式和驅動路徑

自主創新的行為主體是企業,內部條件是開展自主創新的基礎和前提,但企業是國民經濟系統中細胞,企業行為和行為方式必然受到政府和科研機構、高校等眾多行為主體的影響,受到市場體系和市場機制的誘導和約束,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是個系統性工程,需要有明確的路徑和相關政策的激勵。

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需要優化企業主體行為,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協同各類創新資源。郭珉媛(2011)通過對津京滬企業R&D活動各項指標對比分析后認為:科技創新意識不足、自身技術積累薄弱、科技創新層次受限、高層次人才嚴重缺乏等是影響天津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主要問題,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應從優化R&D使用結構、改善企業技術創新條件、提高企業R&D人力資源效率等方面著力。劉麗萍等(2011)認為,企業專利申請量是反映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R&D投入以及企業科研人員數量、從事科研的企業數量等相關因素對企業的專利申請量存在顯著性影響,加強企業專利申請對于企業內部集成創新資源、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郝生賓等(2011)從自主創新過程分析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構成要素,研究構成要素之間的協同關系,構建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形成的協同機制模型,剖析了制約瓶頸,提出了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策略。李玲等(2013)運用974家上市企業數據,檢驗了政府補貼與企業自主創新之間關系后認為:政府補貼對民營企業的自主創新投入和創新績效的影響顯著,發揮著“引導”的積極作用,但是政府補貼對國有企業自主創新投入和創新績效的影響不顯著,扮演著“縱容”的消極作用。田丹(2013)在實地調查和案例研究基礎上,對軟件企業開放式創新過程進行比較分析,提煉和總結了軟件產品開放式創新的有效模式,并分析了各個模式的主要特征,提出了軟件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管理策略和政策建議。程金亮等(2014)研究企業“實驗室經濟”認為,“實驗室經濟”有效地搭建了企業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平臺,有效促進了企業自主創新,提高了企業核心競爭力,越來越多地被國內外大型企業采用,我國應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創新科技體制機制、營造良好知識產權法制環境、加快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鼓勵發展“實驗室經濟”,促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

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必須高度重視各類新因素的研究,充分利用創新資源,重視集成和協同創新。李隨成等(2011)以裝備制造企業為對象,研究了供應商參與新產品開發、知識創造、關系互動、自主創新能力等四個因素的關系,探討了影響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機理后認為:供應商參與新產品開發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正相關,知識創造和關系互動的中介效應明顯。周青等(2012)從聯盟動機、合作方式和成果形式等方面分析了專利聯盟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作用方式后認為:獲取技術領先優勢和提升產品競爭優勢的聯盟動機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有著積極作用,“技術+技術”和共建研發機構的合作方式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之間有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市場融合、技術融合和專利融合的成果形式更有利于聯盟活動的開展。陶虎等(2012)構建了國有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采用熵權值對山東省不同治理制度的國有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進行了實際測度,經過比較不同所有制企業后認為:國有控股企業和國有獨資公司的自主創新能力在不同類型企業中是最高的。陳勁等(2013)在研究開放式創新的背景下,以中國高技術產業為研究對象選取了221個樣本,研究產業集聚程度和創新關系后認為:產業集聚程度較低時,專業化集聚有利于創新,而多樣化集聚抑制創新;集聚程度較高時,專業化集聚不利于創新,而多樣化集聚促進創新,企業開放式的創新戰略能夠有效提高多樣化集聚對創新績效的影響。易力等(2013)運用系統動力學方法,構建了吸收能力在知識轉移過程中對集群企業自主創新影響的量化模型,并采用模擬分析揭示了集群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路徑。王雷等(2014)以知識搜尋為中介變量,構建了全球價值鏈嵌入影響集群企業創新類型的概念模型,并基于實證檢驗表明:全球價值鏈嵌入與集群企業自主創新負相關,與集群企業模仿創新正相關;知識搜尋在全球價值鏈嵌入與集群企業創新之間起到部分中介效應。

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完善財稅金融政策,加強風險補償力度,仍然是應當著力加強的核心環節。林繼揚(2011)針對福建企業R&D投入偏低、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現狀,提出政府管理部門應發揮財政轉移支出、財政貼息、政府公共投資、政府采購、稅收優惠等多種政策工具的杠桿作用,發揮財稅政策的資源配置效應和乘數效應,不斷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秦軍(2011)分析了我國自主創新金融安排體系建設要求,歸納了金融支持企業自主創新的功能、存在問題、實現途徑等,并針對存在問題提出了對策建議。武普照等(2012)通過實證分析和規范分析發現,稅收激勵政策對于促進企業自主創新非常有效,而且增值稅與其相關關系更為明顯,針對企業創新活動本身和外在制度的雙層制約,應當實施更為積極的旨在消除企業自主創新障礙的稅收優惠政策。趙湜等(2013)在研究企業自主創新風險補償體系基礎上,分析了風險補償政策實施與運作系統的實際狀況,構建了補償政策與效果模擬模型,并基于湖北省企業自主創新政策環境,解剖了各項政策工具及作用發揮程度,證實了風險補償政策對企業自主創新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提出了應當將科技保險作為集中和減弱企業自主創新風險的有效工具進行發展。劉斌等(2013)針對影響小微企業自主創新活動的限制性因素,提出了相應的激勵型稅收政策建議:建立大幅度的稅收減免制度和加大風險投資稅收優惠、增加小微企業創新資金的長效政策;設立R&D項目稅收優惠,鼓勵小微企業開展研發活動;提高科技人才個人收入的稅收優惠,增加小微企業的人才吸引力;通過建設高水平孵化器、技術服務平臺等,構建適于小微企業發展的良好創新環境;完善稅收管理體制和管理方式,加強小微企業創新活動稅收優惠政策的落實。于謙等(2014)以增值稅轉型為背景,采用A股上市公司年報數據,實證分析了2009年增值稅轉型以來對企業自主創新投入的促進程度,并探討由此引發的企業生產效率變化,研究發現增值稅轉型顯著激發了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對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具有顯著促進作用,對資本密集型行業來說,自主創新比固定資產投資更能從長期提升生產效率。袁立蓉(2014)研究了金融政策對我國企業自主創新有效性問題后認為:在世界經濟發展體制成功轉向區域化、全球化發展之后,我國“人口紅利”帶來的經濟發展潛力已經剩余不足,企業發展重心轉移受到來自政府與社會的關注,相關金融政策對于企業自主創新發影響重大,我國應當持續完善有利于企業自主技術創新的金融系統規范和促進政策體系。

綜上所述,關于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研究,目前的學術研究已經呈現出三個轉變:一是從研究國家層面的環境和所有類型企業的共性特征轉變為特定產業及區域范圍內企業自主創新的個性特征轉變,從而使得研究更具有針對性和政策建設更具有操作性;二是研究方法從定性描述、大類分析為主轉變為數理分析和典型案例為主轉變,從而使得研究樣本更為豐富和研究進展更為深入;三是從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相關因素的泛泛研究轉變為緊密結合全球化、網絡化和知識經濟時代特征進行研究,結合政策實施效果和政策協同作用機理研究,從而使得研究更具時代性、現實性和政策的可操作性。

[1]襲著燕、張穎:《魯粵蘇浙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比較分析》,〔濟南〕《科學與管理》2012年第4期。

[2]鄭慕強、黎貝貝:《FDI外溢網絡、政府引導與創新型企業自主創新》,〔武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3年第4期。

[3]汪德榮、賀世紅:《我國西部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研究——以廣西企業為例》,〔深圳〕《特區經濟》2011年第9期。

[4]蔣洋、魯若愚:《四川省大中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分析評價》,〔北京〕《軟科學》2011年第2期。

[5]史星際、楊鵬:《區域自主創新能力評價與對策研究——以山西省為例》,〔石家莊〕《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2年第4期。

[6]李攀藝、周晨輝、陶傳彪:《科技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內部影響因素研究——基于重慶市科技型企業的實證分析》,〔哈爾濱〕《現代經濟信息》2013年第19期。

[7]蔣世輝、黃士國:《河南省大中型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綜合評價》,〔南昌〕《企業經濟》2012年第5期。

[8]姜霄:《河南省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評價研究》,〔南昌〕《科技廣場》2012年第3期。

[9]程云喜:《提升河南省企業自主創新水平研究》,〔鄭州〕《區域經濟評論》2014年第2期。

[10]王宇露:《論我國風電設備制造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北京〕《能源技術經濟》2011年第3期。

[11]邵云飛、杜欣、尹守軍:《裝備制造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影響因素》,〔北京〕《技術經濟》2011年第10期。

[12]陳江、廖漸帆:《海南省制藥行業企業自主創新狀況調查研究》,〔南京〕《現代管理科學》2012年第8期。

[13]尹航、石光、李柏洲:《基于Entropy-Topsis模型的軍工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分析與測評》,〔合肥〕《運籌與管理》2013年第3期。

[14]陳偉、周文:《中國航空航天制造業自主創新效率研究》,《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2014年第6期。

[15]梅強、范茜:《基于BP神經網絡的高新技術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評價研究》,〔廣州〕《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第11期。

[16]曹萍、陳福集:《基于BSC和ANP的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評價》,〔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1期。

[17]歐忠輝、朱祖平:《二次加權的區域自主創新能力動態評價研究》,〔福州〕《東南學術》2012年第6期。

[18]劉振:《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的動力因素及其路徑關系研究》,〔北京〕《中國科技論壇》2013年第1期。

[19]王金湘:《基于熵權法的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評價——以浙江省為例》,〔天津〕《經營與管理》2014年第1期。

[20]郭廣明、何巧云:《廣東省中小企業應用TIM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實踐——以珠海中富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呼和浩特〕《北方經濟》2012年第20期。

[21]盛亞、沈宏韜:《我國企業自主創新的知識產權政策需求與影響機制研究——以兩家企業為例》,〔廣州〕《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第6期。

[22]許慶瑞、吳志巖、陳力田:《轉型經濟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演化路徑及驅動因素分析——海爾集團1984-2013年的縱向案例研究》,〔北京〕《管理世界》2013年第4期。

[23]黃文軍、孟祥霞:《知識產權保護加強條件下的企業技術創新——基于寧波康強電子公司的典型案例研究》,〔太原〕《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3年第7期。

[24]齊旭高、呂波:《產品創新視角下制造企業自主創新路徑研究——基于多案例的分析》,〔武漢〕《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年第16期。

[25]劉錦英:《核心企業自主創新網絡演化機理研究——以鴿瑞公司“冷軋鋼帶”自主創新為例》,〔北京〕《管理評論》2014年第2期。

[26]郭珉媛:《增強天津市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研究——基于津京滬三地企業R&D的比較》,《天津經濟》2011年第11期。

[27]劉麗萍、王雅林:《R&D投入、專利申請量與中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2011年第11期。

[28]郝生賓、張濤、于渤:《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形成的協同機制研究》,〔長春〕《工業技術經濟》2011年第1期。

[29]李玲、陶厚永:《縱容之手、引導之手與企業自主創新——基于股權性質分組的經驗證據》,《南開管理評論》2013年第3期。

[30]田丹:《軟件產業開放式創新的模式研究》,〔北京〕《管理世界》2013年第6期。

[31]程金亮、曾繁華、許合先:《企業“實驗室經濟”發展現狀及路徑優化研究》,〔武漢〕《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年第7期。

[32]李隨成、姜銀浩:《供應商參與NPD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關系機理研究》,〔北京〕《科研管理》2011年第2期。

[33]周青、陳疇鏞:《專利聯盟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作用方式與政策建議》,〔北京〕《科研管理》2012年第1期。

[34]陶虎、田金方、郝書辰:《產權制度、治理結構與國有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評價——以山東省為例》,〔北京〕《經濟管理》2012年第6期。

[35]陳勁、梁靚、吳航:《開放式創新背景下產業集聚與創新績效關系研究——以中國高技術產業為例》,〔北京〕《科學學研究》2013年第4期。

[36]易力、胡振華:《知識吸收能力對集群企業自主創新影響的系統動力學分析》,〔北京〕《中國科技論壇》2013年第1期。

[37]王雷、姚洪心:《全球價值鏈嵌入對集群企業創新類型的影響——知識搜尋的中介效應》,〔天津〕《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4年第1期。

[38]林繼揚:《進一步提升福建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財稅政策措施研究》,〔福州〕《發展研究》2011年第5期。

[39]秦軍:《科技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金融支持體系研究》,〔北京〕《科研管理》2011年第1期。

[40]武普照、曲世浩、莊靜:《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的稅收激勵政策研究》,〔北京〕《經濟研究參考》2012年第63期。

[41]趙湜、謝科范:《基于SD模擬模型的企業自主創新風險補償政策研究》,〔北京〕《軟科學》2013年第11期。

[42]劉斌、楊開元、王菊仙:《小微企業自主創新稅收政策的優化思路》,〔北京〕《稅務研究》2013年第3期。

[43]于謙、蔣屏:《增值稅轉型對企業自主創新與生產效率影響的實證研究》,〔北京〕《稅務研究》2014年第5期。

[44]袁立蓉:《關于金融政策對我國企業進行自主創新的有效性分析》,〔北京〕《財經界》2014年第2期。

〔責任編輯:天則〕

A Review of Three Research Hotspots on Enterprises'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Yan JinYin Qun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did research on enterprises'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from different angles,producing a lot of important perspectives,playing a realistic role in guiding practice. Current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global consensus,the market become the decisive force,the enhancement enterpris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but the related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enterpris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has had the significant changes,research hotspots and focuses on the resulting new characteristics,this article mainly reviews the enterpris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such as the research objects,research contents and research emphasis of cutting-edge research new dynamic,looking forward to future research trends.

enterpris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research object;research content;focus of research emphasis

本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核心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路徑研究”(71373133);江蘇省哲社重點項目“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研究”(13JZA001)。

猜你喜歡
創新能力研究企業
企業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企業
企業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創新能力培養視角下的無機化學教學研究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