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標準背景下福建省扶貧開發對策研究

2014-06-13 01:22王團真許文興劉順濱王巧燕
臺灣農業探索 2014年6期
關鍵詞:福建貧困人口農戶

王團真,許文興,范 凌,劉順濱,王巧燕

(福建農林大學,福建 福州 350002)

2011年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宣布,決定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作為國家扶貧新標準,以適應我國扶貧開發新階段形式,達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要求。相比2009年1196元的貧困線標準提高了92%,2011年底扶貧人口規模達到1.28億人,占農村人口13.4%。在國家扶貧新標準下,福建扶貧面臨著新的挑戰,福建農村相對貧困人口扶貧需要有新的思路和措施。

當前,國內外學者認為造成貧困的主要原因有:(1)資源局限。貧困是由于自然地理環境的負面影響造成,惡劣的生存環境導致貧困。姜德華的中國貧困地區地理狀況和人口特征分析[1]、納爾遜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論”[2]及羅必良在貧困地區的系統科學調查[3]都提出外界環境是導致貧困的原因之一。(2)個體特征。個體能力有差別,有高低水平之分。低水平能力的個體容易身處弱勢地位,在社會變遷中被剝削,而導致貧困。因此很多學者認為社會現實中不存在絕對的公平和平等。米爾頓·弗里德曼[4]就認為由于個體能力的缺陷和懶惰等個人特征造成貧困。阿瑟·劉易斯[5]認為貧困產生的貧困文化,通過交流傳遞到周圍生活環境進而影響貧困個體。(3)貧困惡性循環。納克斯的“貧困惡性循環理論”認為,貧困意味著缺乏生存資本,低收入難抵生活消費,儲蓄少,從而導致儲蓄水平低、儲蓄能力低;低儲蓄造成資本形成不足,缺乏生存資料導致生產規模難以擴大甚至減??;低生產規模造成低產出,低產出形成低收入。如此周而復始,形成“低收入—低儲蓄—低資本—低產出—低收入”的惡性循環[6]。

本研究在國家實施扶貧新標準的背景下,總結了福建省貧困現狀,并通過實證研究探討了福建省扶貧開發的政策思路。

1 福建貧困現狀

1.1 福建農村扶貧開發的歷程

福建省農村扶貧開發主要經歷了5個階段:

1.1.1 廣義扶貧階段(1949-1977年) 此階段福建在緩解農村貧困方面采取3個方針政策:一是發展工業,帶動區域經濟的增長,減緩區域的貧困;二是土地改革,使每個農民擁有賴以生存的生產資料,為緩解貧困奠定制度基礎;三是建立以社區“五?!敝贫群娃r村特困人口救濟農村特困人口。

1.1.2 制度扶貧階段(1978-1985年) 從1981年初福建開始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收入增長迅速,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幅度縮小,農村貧困狀況得到較快緩解。同時,福建較早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1.3 開發式扶貧階段(1986-1993年) 福建創造了山到海、貧到富、城到鄉結對子等多樣的扶貧形式。特別是泉州市組織沿海47個經濟發達鄉鎮掛鉤安溪德化等47個貧困村,落實扶持項目150多個,扶持資金500多萬元;把17個貧困縣、214個貧困鄉和242萬貧困人口中地處“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群體實行異地搬遷。

1.1.4 扶貧到戶模式階段(1994-2000年) 福建從1996年在全省農村中推行小額信貸,到2001年已覆蓋34個縣,受益群眾24.7萬人。據統計,參加小額信貸的農戶年人均增收630元,高出全省農民人均增收水平1倍多。

1.1.5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階段(2001年至今) 此階段,扶貧開發以解決溫飽為主要階段進入到鞏固溫飽成果、加快脫貧致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能力、縮小發展差距的新階段。2002年,福建省將相對集中在交通偏僻、資源匱乏、生產生活條件惡劣、人均年純收入低于1500元以下的208個行政村列為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取得明顯成效。整村推進扶貧帶有區域開發特點,能夠幫助輕度貧困戶迅速脫貧。

1.2 國家扶貧新標準下福建相對貧困問題的表現

1.2.1 基礎設施落后,醫療條件簡陋 福建西部山區由于自然因素和地區因素,導致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鞍松揭凰环痔铩钡母=ǖ匦?,給很多小山溝的農村帶來了很大的交通不便。復雜的地形還造成了道路鋪設成本高,難度大,等級公路少,路況差,沙石泥土結構,容易受自然災害影響已經是很多山區公路的常態,進而制約資源的有效配置和人員流動。交通的不便還造成衛生建設落后,普通常見病在衛生條件差、衛生資源缺乏、衛生從業人員缺乏且服務水平態度差等情況得不到有效的預防和治療,容易導致病情惡化。而一旦當地群眾患上大病,就要不遠千里去大城市就診,昂貴路費和醫療費將直接打擊家庭的經濟能力,形成貧困家庭。

1.2.2 傳統農業停滯,農村人口素質較低 福建西部農民深受傳統文化影響,人口素質相對低下,思想觀念落后,農業信息不對稱,思想保守的農耕文化觀念濃厚,缺乏新技術知識,基本使用農民世代使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現代農業技術使用率低,再加上農作物的特征,農業高度依賴自然因素,抗災能力差,形成“靠天吃飯”現狀,導致農民收入低,農村經濟落后,文化條件和物質條件差,從而造成大量高素質人才流失。另外,從農業從業文化程度來看,初中及以下學歷占了農村人口的95%以上,農村人口整體素質較低,扶貧工作任務比較艱巨,難以引入科技扶貧等創造性扶貧方式。

1.2.3 以政策養政策,貧困惡性循環 長時間以來,國家政府致力于農民扶貧工作,試圖緩解“三農”問題,減少貧困人口,向貧困地方撥了大量資金補助農村貧困人口,不斷建設完善農村“五保戶”、特困戶生活補助、災民救助等社會保障體系。國家的補貼政策,使得農村貧困人口的最低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讓他們維持生存。但是,純粹的政府補貼可能存在著缺陷,對貧困人口脫貧沒有幫助,可能讓貧困人口維持接受政策補助的狀態,不思進取,國家常年投入資金供養這些常態下的貧困人口。這樣不僅不能夠緩解貧困問題,還導致慣性貧困,加大國家財政負擔,不能夠正確引導貧困人口脫貧,從而導致貧困惡性循環。

2 福建省扶貧開發實證分析

本文擬運用多元回歸模型來定量地描述農民人均純收入與基礎設施投入、農村公路投資、戶主的文化程度(年)、與縣城的距離(km)、開發式扶貧組織數(個)的關系。數據來自2012年對閩西北60貧困村的調查。變量的描述統計如表1所示,對數據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得到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從表2可以看出,基礎設施投資對農民平均純收入有正向顯著影響,帶動當地產業的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公路是農村對外交流的主要交通載體,承擔大部分農村運輸,對農戶收入也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戶主文化程度是素質的體現,每增加1年的教育,就能夠帶來0.08的收入;離縣城的距離對農民平均純收入有負向的影響,因此加大農村公路的投資是提高農民收入必要選擇;開發式的扶貧組織,在提高農戶收入有著正向的顯著影響,能夠幫助貧困農戶脫貧。

表1 變量的描述統計

表2 回歸結果

注:R2=0.62;***表示統計結果在1%水平上顯著,**表示統計結果在5%水平上顯著。

3 福建省扶貧開發的對策建議

3.1 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村醫療保障制度

首先,加大農村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推動地方政府與村集體開展公路修建,積極開發各種經費和資金來源,推動城鄉客運一體化。改善農村交通現狀,提高公路的通達率,實現村—村,村—鄉,鄉—鄉之間的聯系,提高公路的等級,形成網狀化交通網絡。公路運輸基礎設施的改善,有助于縮短廠商和居民之間的運輸距離,提高運輸效率,節省燃料、資本及其勞動力,從而降低運輸資源成本,農民直接從中受益運輸成本的下降。其次,要改善農村農田基本設施、增強防災減災能力,保障農業安全生產,提高農民的勞動生產率,促進農民增產增收,減少損失。再者,要避免由于疾病導致的農村人口貧困問題。完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體系,預防因病致貧、返貧現象,增撥衛生專項經費,補貼建設農村衛生機構基礎設施,發展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建立適合農民健康保健制度。加大政府及社會投資力度的同時,也應提高農民健康和衛生的意識,加強教育和宣傳。

3.2 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提高人口素質

職業培訓是農村現有勞動力提高素質的重要學習途徑,是貧困人口脫貧的基礎環節,應大力開發農村人力資本,建立農村社區學院,提高貧困農戶的自我脫貧能力。在勞動力市場和農業產業結構下,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推廣優秀技術和進行科技培訓,確實保證農戶提高收入,提升福建貧困人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發展能力和生存能力。增加農戶的兼業性,降低農戶對農業生產活動和自然因素的依賴,減小因為自然災害致貧的可能性。

同時,農村青少年是農村基礎教育的主要對象,是農業事業未來的主力軍。農村青少年的教育水平狀況,直接影響我國未來農業發展隊伍的素質。政府應樹立科技興農意識,完善農村教育制度,加大對貧困農村教育投入,關注失學、輟學兒童,保障他們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努力解決農村二女戶教育難的問題,全面提高貧困人口受教育程度。

3.3 堅持開發式扶貧,促進農民增收

拓寬扶貧資金投入渠道,構建多元化扶貧模式。第一,穩定財政扶貧資金的投入機制。以開發式扶貧為,成立村鎮銀行、貸款公司,以財政扶貧資金為底,吸引村民入股,成立資金互助社??茖W控制扶貧項目財政資金投入比例,嚴格建立貧困人口準入機制,讓真正貧困的人受益。第二,健全金融扶貧資金投入機制。擴大中央扶貧貼息貸款的投放規模,將互助資金、扶貧項目建設和扶貧企業培育相結合,壯大社會扶貧力量。第三,推廣“鏈式扶貧”模式。積極培養扶貧龍頭企業和扶貧專業合作社,發揮扶貧組織的協調能力,建立“村集體+扶貧龍頭企業+扶貧合作社+貧困農戶”的鏈條模式,引導和鼓勵具有市場開拓能力的龍頭企業,到經濟欠發達地區建立農產品生產基地,推行“公司+農戶”和“訂單農業”,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增加貧困農戶收入。集中力量幫助貧困群眾發展有特色、有市場的種養業項目,著力優化品種,提高質量,增加效益,響應國務院扶貧辦推行的“細胞工程”和產業化扶貧工程。第四,支持扶貧相關企業的發展。地方政府對能夠適應農業市場需要、提高產業規模層次、帶動區域貧困農戶增加收入的農產品加工企業,能夠發揮經濟欠發達地區資源優勢并且能夠改善生態環境的資源開發型企業,能夠增加經濟欠發達地區勞動力就業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能夠幫助農戶解決農產品買難賣難問題的市場流通企業,給予必要的政策扶持。

參考文獻:

[1] 姜德華,張耀光,楊柳,等.中國的貧困地區類型及開發[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89:46-49.

[2] 梁怡. 貧困理論陷阱的嬗變[EB/OL]. (2007-02-05). http://finance.sina.com.cn/econonist/xuezhesubi/20070205/03543310971.shtml.

[3] 羅必良. 從貧困走向富饒[M]. 重慶:重慶出版社,1991:131-134.

[4] 米爾頓·弗里德曼. 資本主義與自由[M]. 上海:商務印書館,2004:135-137.

[5] 阿瑟·劉易斯. 貧困的文化[EB/OL]. (2013-04-10). http://www.doc88.com/p-67284602330.html.

[6] 納克斯. 不發達國家資本的形成[M]. 上海:商務印書館,1986:89.

猜你喜歡
福建貧困人口農戶
農戶存糧,不必大驚小怪
中國這十年·福建封
那個夢
讓更多小農戶對接電商大市場
福建老年大學之歌
隱形貧困人口
糧食日 訪農戶
農戶存糧調查
十八大以來每年超千萬人脫貧
福建醫改新在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