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時代黨的工作方式的挑戰與對策

2014-08-15 00:43薛小榮
黨政論壇 2014年3期
關鍵詞:黨員信息化工作

○薛小榮 陸 旸

從工業化時代向信息化時代的轉變是一個深刻的社會變革過程。信息化時代所蘊含的巨大的變革力量,有著沖決一切舊的工業化時代印記的內在沖動,對活躍于社會政治生活領域的特殊組織——政黨,更是產生了深遠而直接的影響。因此,深入研究信息化時代黨的工作方式,對中國共產黨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具有重大而現實的積極作用。

一、信息化時代黨的工作方式的現實挑戰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及其內在變革性,打破了建構于工業化時代基礎之上的黨的傳統工作方式的穩定性,加劇了黨的工作方式的動態調適程度,對黨的傳統工作方式提出了現實挑戰。具體來說,這一挑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黨的工作方式面臨信息化社會環境的挑戰。信息化時代的基石是信息化的社會環境。黨的工作方式是對物質和精神的社會環境的不斷適應的產物。信息化社會與工業化社會對黨的工作方式有著不同的要求。在工業化社會環境中,以集中化、權威性、系統性為主要特征的自上而下的運行要求,是保證社會得以正常運行的基本組織范式,是工業化社會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這一社會環境對政黨工作方式(尤其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最直接影響就集中體現為政黨內部組織運行的集中性和外部社會聯系的中心性兩個鮮明特征。無論是德國的社會民主黨,還是俄國的布爾什維克黨,都表現出了黨內組織權力的高度集中性,黨的領袖(列寧、倍倍爾、李卜克內西等等)享有崇高的威望;都表現出了黨在整個社會運動中的政治、組織的核心領導地位,黨擁有巨大的社會影響。中國共產黨作為誕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小農經濟之上的無產階級政黨,其政黨的工作方式既具有無產階級政黨的普遍性,同時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特別是從革命型政黨向執政黨這一政黨身份的深刻變化,以及黨領導和推動社會主義改造、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更是使中國共產黨的工作方式具有了強烈而鮮明的中國特點。即,集中性、封閉性與運動性。所謂集中性,是指黨的工作方式的自上而下的壟斷性;所謂封閉性,是指黨的工作方式的內部運行的秘密性;所謂運動性,是指黨的工作方式的外部動員的社會性。應該承認,黨的工作方式的上述特征有效地保證了黨成為中國社會團結進步的核心和紐帶,有效地保證了黨成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領導者和推動者。但是,隨著中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日漸成熟穩定,以及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中國社會正處在從傳統工業化社會向信息化社會轉變的關鍵歷史時期,信息化社會迥異于工業化社會的內涵必然會對黨的現有工作方式提出新的變革要求。即,黨如何改革和完善工作方式以主動適應已經呈現出碎片化、個體化和高度流動性的社會新環境?這是信息化社會對黨的工作的第一個嚴峻挑戰。

其次,黨的工作方式面臨信息化社會群體的挑戰。信息化時代的活動主體是信息化的人。無論是作為群體的社會大眾還是作為個體的人,其信息化的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信息化的思維方式。所謂信息化的思維方式,主要是指人們認識問題時的非線式、共域性、系統化的思維過程,表現出橫向平面的思維偏好。也就是說,由于信息的開放與流通,對個體和社會問題的關注與思考,往往受到更多外界相關因素的影響,或者說得益于更多外部信息的支撐,從而在認識上表現為多種而非單個的觀念集合。與工業化社會線式的、二元化的思維方式相比,信息化思維方式表現出強烈的外部相關性和觀念動機的復雜性。由此,個人或大眾的信息化思維方式對黨的工作方式提出了現實挑戰。即,嚴格奉行自上而下的單一線性思維的各級黨組織,究竟應該如何采取及時有效的方法,來應對充滿了豐富可變思維的信息化大眾?又應該如何規制黨組織內部的關于及時性溝通時的話語授權,并以此來平衡上下級的組織關系?信息化社會對大眾或個體的另一影響就是信息化的行為方式。所謂信息化的行為方式,主要是指由于社會結構的日益開放和社會參與機會的日漸增多,大眾或個體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抉擇的選擇行為。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渺小的個體力量通過發達的信息網絡實現了瞬時聯結,個體的力量通過網絡實現了幾何倍數的增長,影響社會的能力不斷得到加強。對中國共產黨來說,這一深刻變化對黨的工作方式帶來的挑戰就是:如何解決社會大眾的理性化、差異化與傳統組織動員的情緒化、均質化之間的矛盾?作為黨的傳統工作方式,大規模的群眾動員模式顯示了其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共濟時艱之時的巨大威力和社會有效性。但是,應該指出一點的是,大規模群眾動員的社會有效性是建立在社會結構的均質化、大眾利益的一致性和社會環境的道德性的基礎之上的。而在不斷深化的改革的推動下,當下中國正經歷著深刻而復雜的社會轉型:現存的社會結構由于不斷重組而呈現出碎片化的格局、大眾根本利益的一致性無法遮蔽個體利益的日益彰顯、革命化的社會道德情境不斷被經濟利益的追逐而不斷消解。當產生形成黨的傳統工作方式的社會基礎已經開始痛苦的變革之時,黨的工作方式又豈能因循守舊、執著于昔日的榮光呢?

最后,黨的工作方式面臨信息化社會技術的挑戰。信息化社會技術是支撐和維系信息化社會的技術基礎。不同的社會是由不同的社會技術維持運轉的。從社會控制的角度來看,工業化社會是建立在以報紙、電臺、電視等為主要代表的機械化社會技術之上的。機械化社會技術在信息傳播上屬于單向傳輸,即從一個中心信息源出發,向多個接收末端傳遞相關信息。這種信息單向傳遞方式,是與機械工業時代自上而下的組織結構相適應的。由此決定了工業化社會中政黨的工作方式,即,政黨可以通過對報紙、電臺和電視等媒介信息載體的把持或共謀,擴大黨作為社會政治中心的覆蓋面。不過,機械化社會技術最大的缺點就是:無論是主動抑或被動的接收者無法有效傳遞反饋信息,以便通過信息的交流溝通來提升信息的使用效能。因為“層級溝通機制可能在一定抽象意義上是‘理性’的,但根據人類溝通的理論,層級溝通不符合信息成功交換的基本規則”。而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化社會技術則在根本上克服了機械化社會技術的這一缺陷,使得信息的自由流通成為可能。這是一個“比黃金、貨幣和土地更靈活的無形的財富和權力”的新基礎。這個新基礎“以思想、技術和通訊占優勢為標志,一句話,以‘信息’為標志”??梢哉f,信息的自由流通構成了信息網絡社會的核心要素,成為信息網絡社會的根本基石。社會信息的自由流動不僅突破了傳統的時空限制,而且速度不斷加快,從而大大降低了信息采集、編碼、傳遞的成本,使得社會民眾對信息的獲取變得更加快捷方便,政黨再也無法獨享信息壟斷所帶來的政治權力。正如現實生活中網絡反腐之所以會對制度性反腐造成有力沖擊,其原因就在于:信息化社會技術與生俱來的共享性帶來了公眾對社會信息的共有性,并由此提升了公眾的社會參與能力。因此,信息化社會技術帶給黨的工作方式的挑戰就是:當黨和群眾共處同一信息技術平臺之時,黨如何改善工作方式以實現對群眾的有效引領呢?

二、信息化時代黨的工作方式的基本原則

從工業化社會向信息化社會的轉變,就當代中國國情而言無疑是一個具有較長時段的過渡時期。在工業化社會正逐漸成熟確立,而信息化社會卻已漸露崢嶸的時候,這一過渡時期必將是新舊并存,思想激蕩,規范重組的復雜時期。黨的工作方式也將面臨著嚴峻挑戰,在反對與堅持、對立與融合的矛盾心態中完成從不適應到逐漸適應的嬗變之路。著眼于信息化社會的未來發展趨勢,黨的工作方式應該堅持以下兩個基本原則。

一是開放靈活的原則。黨的工作方式要堅持開放靈活的原則,主要是由信息化社會的開放性決定的。社會結構的日益開放和公眾參與能力的不斷提升,要求黨的工作方式在工作內容、工作流程等方面進一步增加公開透明的程度。

黨的傳統工作方式遵循的組織保密原則是由中國共產黨面臨的生死存亡的革命斗爭環境決定的。陳云指出:“大后方的黨是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壓迫之下,如果不秘密隱蔽的組織,就不能存在。由于中國革命的長期性,這種秘密隱蔽的時間不是短促的,而是長期的。因為革命如果沒有全國范圍的勝利,所有在階級敵人統治區域的共產黨組織都必須是秘密的?!钡谝淮螄埠献魇〗o中國共產黨帶來的慘痛教訓就是:要加強組織工作的秘密紀律和組織形式的保密原則。對隱蔽在國民黨統治區的黨組織要求生存第一、保密第一。隨著中國革命戰爭的不斷勝利,中國共產黨為了加強黨對群眾的領導,逐步進行了公開建黨的嘗試。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對公開建黨的含義和意義作了明確表述,指出:公開建黨是指黨在勞動人民中間應公開地進行關于黨綱和黨章的宣傳教育,普遍提高他們的覺悟,而不是公開黨的組織工作。黨的傳統工作方式就是由這一革命戰爭時期鍛造培育出來的組織工作決定的。

應該承認,黨的這一工作方式適應了建國后建立起的高度集中統一的政治經濟結構,在動員黨員和人民群眾響應國家號召,發起群眾性運動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原有的計劃經濟被打破,市場經濟體制逐漸確立,這一工作方式與社會發展開始出現不相適應的問題。而近些年來由于信息網絡技術的廣泛使用以及由此引起的信息傳播的開放性與迅捷性,又進一步加劇了這一不適應。一些事關黨員群眾和人民群眾利益相關的重大事件,往往在沒有正常的組織渠道傳達的情況下,通過網絡、手機等信息平臺迅速傳播開來,而現有的工作方式又囿于組織程序無法進行及時澄清,以至引起了部分黨員群眾的思想混亂,嚴重干擾了正常的社會政治生活。因此,著眼于信息化社會的開放性特征,黨的工作方式應該合理設定組織內部的保密信息,同時適時擴大和增加黨組織工作方式的開放程度,在去神秘化的過程中增進與群眾的密切聯系。

二是高效直接的原則。黨的工作方式要堅持高效直接的原則,這是由信息化社會的信息流動性決定的。這種流動突破了以往所有信息流動的組織層級限制,呈現出無中心、均衡化、瞬時性的傳播新模式和組織新形式。這就是以網絡為代表的信息化社會控制技術的新特征。它既有利于現有政府利用新技術提高對社會控制的能力,也有助于原先在社會層級制度中無法通過制度性渠道表達的意見獲取更廣泛的支持。信息化社會的這一新趨向給黨的工作方式帶來的直接挑戰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黨的傳統工作方式由于過分注重對上級組織的命令、指示的貫徹執行,下級組織的主動性、靈活性則略顯不足。信息化社會的信息瞬時流動性與組織動員效能的倍增,往往使得部分社會重大事件是在非制度化渠道的組織范圍之外突然爆發。面對這類重大事件,基層組織往往由于既沒有得到明確授權而無法進行有效監測,同時又因為信息化社會技術的超地域性特征而使得事件的發生從一隅走向全局,從而更加劇了基層組織的處置難度和主動意愿。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互聯網這一新的輿論陣地,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密切關注和研究信息網絡發展的新動向,抓緊學習網絡知識,善于利用網絡開展工作,努力掌握網上斗爭的主動權”。但是,如何形成適應于這一新形勢的有效工作方式,仍然處在艱辛的探索之中。

另一方面,信息化社會技術跨越組織層級的革命性變化,也要求傳統封閉的工作方式必須因時應變,實現黨群關系新的有效聯系。信息網絡技術提供的網絡同時在線功能,消除了人與人之間的空間距離,雖遠隔千山萬水,但卻通過網絡而實現了面對面的“零接觸”。傳統黨群關系是黨在現實生活中通過各級組織與群眾的日常接觸而實現的。而信息網絡技術則為黨聯系群眾提供了一條更加方便的渠道,使黨的各級領導能夠擺脫組織層級的束縛,實現與群眾的直接對話?!靶码娮用浇闉槔鎴F體的發展以及意見的形成提供了新興的‘論壇’。這將允許政界人士和活躍公民之間展開對話,省去了政黨機器不可避免的干涉?!焙\濤在人民網強國論壇的實名注冊、溫家寶與網民的直接對話,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轉變黨的工作作風,加強黨群聯系的指示和“接地氣”的樸實話語,直接拉近了黨和國家領導人與普通群眾之間的距離,獲得了群眾的一致好評。黨的領袖與群眾的直接對話,在增強黨吸引、團結群眾的同時,又對黨的各級組織科層制的工作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信息化時代黨的工作方式的實踐創新

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網絡技術,在促進信息的自由流轉與表達的暢通便捷的同時,對政黨的組織結構及其工作方式提出了挑戰,要求政黨必須適應新的社會變化,通過更新政黨理念、調整政黨組織,改進工作方式,以提升政黨的社會治理能力。根據這一要求,中國共產黨各級黨委和相關部門主要從三個層面積極開展了信息化時代黨的工作方式的創新實踐。

第一,通過組織的信息化,構建黨員黨組織信息管理系統。黨員黨組織的信息化是信息化時代黨的工作方式的物質基礎。建立黨員黨組織信息管理系統,已經成為各級黨委組織部門進行組織信息化的主要目標。具體來說,黨員黨組織信息管理系統主要包括三大組成部分:黨員黨組織信息管理系統、基層黨建工作手機信息系統和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系統。

第二,通過黨務的網絡化,實現黨的工作對黨員的全覆蓋。黨務的網絡化,即是指通過網絡平臺,實現黨的活動的網絡化。這是在信息網絡條件下黨的組織創新的一個新形式,其目的是為了實現黨的工作對社會的全覆蓋,使廣大黨員群眾能夠團結在各級黨組織身邊。通過黨務的網絡化,可以實現兩個目標:一是能夠有效克服黨員組織生活的缺位?!皟尚隆苯M織黨員和流動黨員由于小型、分散以及組織關系與工作單位脫離的特點,已經成為市場經濟深化發展條件下黨員管理的一個熱點難點問題。信息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為解決和克服這一困境提供了強而有力的技術支持。通過組織生活的網絡化,可以有效克服“兩新”組織黨員和流動黨員參加組織生活的“缺位”問題。二是能夠有效提升黨員的民主參政能力。上?;鶎狱h建網通過“設限平臺”,加強了黨委組織部門與基層黨組織、普通黨員的溝通能力。通過實名注冊,黨員可以在設限平臺選擇“黨員”、“書記”、“市黨代表”等不同入口登錄設限平臺。在設限平臺中,黨員可以給市委常委等領導留言,提出意見建議。設限平臺以上海市黨員信息系統簡要數據為后臺,實現了黨員實名登錄、分權享有,初步實現了黨員對黨內事務的參與權、知情權、監督權和選擇權。

第三,通過宣傳的網絡化,發揮黨對網上輿論的積極引導。通過網絡媒體開展黨的宣傳工作,既是信息化時代黨的工作的重要內容,更是黨的工作方式適應信息化時代需要進行主動作為。要發揮黨對網上輿論的積極引導,其在工作方式上必須做到:一是樹立平等的交流態度。作為個體的受眾已不僅是被動享受媒介提供傳播內容的接受者,更是傳媒資源和內容的提供者、制造者和傳播者。這種意見主體的自由分散性和獨立思考,使得黨應該樹立平等、開放、包容的態度作為雙方對話交流的基石。二是掌握恰當的交流語言。語言是思維的體現,是情感的表達。黨必須創造出一種適應網絡環境,為廣大網民所接受的語言形式,即要做到“精”,表達要言簡意賅,直指本意;做到“實”,說話言之有物,不要虛言粉飾;做到“平”,要大眾化的“土氣”,說大白話;做到“快”,快捷應對形勢變化,不要猶豫遲鈍喪失時機。三是飽含豐富的交流情感。在網絡虛擬空間領域開展對話,尤其要注重真摯感情的投入。網絡虛擬空間在本質上是一個“陌生人的社會”,它是急劇變化的社會現實條件下人際關系的一種反映和延伸。黨要想融入網絡社會,必須首先從網民的特殊心理體驗和需求開始。四是運用互動的交流方式。網絡傳播的散點交流特性體現的是一種雙向互動交流方式。交流各方根據議題的設定,通過共同的探討,在思想的碰撞交鋒之中達到共識,從而促進某一主張或思想的廣泛傳播。在這一交流模式中,摒除了現實因素的影響,沒有誰能夠真正成為傳播的主體。在這一網絡生存狀態下,黨必須學會傾聽,在互動交流中發揮主流話語的引領作用。

猜你喜歡
黨員信息化工作
我是黨員向我看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兒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不工作,爽飛了?
轉移黨員組織關系的要求
對慰問貧困黨員的反思
選工作
信息化是醫改的重要支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