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新媒體應用下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策

2014-10-21 20:07何瑜濤葛宏翔劉勝芬
管理學家·學術版 2014年12期
關鍵詞:網絡新媒體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

何瑜濤 葛宏翔 劉勝芬

摘要:網絡新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對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等各方面正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本文通過對網絡新媒體應用背景下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特點和成長規律的研究,結合高校輔導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所運用的網絡新媒體手段教育實踐,對學生思想教育過程中的傳播方式、技巧提出了對策,以進一步提升學生思想教育的實效。

關鍵詞:網絡新媒體;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

網絡新媒體是繼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之后發展起來的,以利用網絡技術、數字處理等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網絡新媒體形態,如電子雜志、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觸摸媒體等。網絡新媒體一出現就憑借其即時性、共享性、交互性、多媒體和個性化等特征極大地影響了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方式,沖擊著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根據第 34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調查顯示,截至2014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32 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5.27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6.9%。網民上網設備中,手機使用率高達83.4%,首次超越傳統PC整體80.9%的使用率,手機作為第一大上網終端的地位更加鞏固。大學生群體在大部分網絡應用上表現活躍,成為應用網絡新媒體的主力軍。因此,網絡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輔導員需轉變教育觀念,努力探索在網絡新媒體環境下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提升學生工作的實效。

一、網絡新媒體環境帶來的機遇

(一)信息傳達的時效性。傳統的學生管理工作開展形式比較單一,缺乏互動性,對學生的吸引力較小。新媒體的使用提高了信息傳遞的時效性,尤其是互聯網絡的發展,大學生通過網絡,能及時、迅速了解國內外重大時政要聞,縮短了學生與外部世界的距離,對培養學生的正確的世界觀極為有利。這種迅速、及時、準確的傳播方式,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時調整教育內容和方式,傳播健康、科學、正確的思想政治信息,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加強網絡的正確輿論導向,達到更佳的教育效果。

(二)信息傳遞形式的多樣性。傳統學生管理工作中更多的是通過開展不同形式的大小會議活動進行信息集中宣講,而新媒體則提供更多的信息傳遞平臺,使信息傳遞的形式多樣化,這樣既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也能夠調動學生獲取信息的主動性,達到更好的效果。

二、網絡新媒體環境帶來的挑戰

(一)信息多元復雜,需加強正面引導?;ヂ摼W等網絡新媒體上既有網絡公開課、學習資料等正面信息,也有色情暴力反動等負面信息。由于長期在信息閉塞、填鴨式的教育環境學習成長,造成高校學生的媒介素養欠缺,對網絡新媒體上的各種魚龍混雜的信息難以把控。一方面容易造成高校學生長期沉迷于網絡新媒體的海量信息中,難以自拔,造成對網絡新媒體的依賴,影響其對現實生活的參與,造成學業荒廢、社交恐懼等情況。另一方面也容易使高校學生沉迷于成人電影、網絡游戲等不良嗜好中,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二)大學生思想復雜化,更易產生抵觸情緒。在網絡新媒體環境下,許多不良信息可以直接到達學生的手中。豐富的信息既可以提高高校學生的素質,但不良使用習慣也將會起到相反的作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通過網絡滲透進行政治與文化擴張,對高校學生產生了諸多負面影響,使得學生的思想趨于復雜化,容易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逆反心理和抵觸情緒,嚴重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輔導員隊伍素質要與時俱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線工作者,高校輔導員身上肩負著培養合格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任,他們自身的思想理論修養和綜合素質將直接決定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在網絡新媒體時代的校園中,信息的傳播速度和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學生的思想動向也越來越難以把握。作為教育者,如果拘泥于傳統的教育方式,固步自封,不接受互聯網等新興媒介方式,無疑會被淘汰。在復雜的網絡新媒體信息環境中,高校輔導員一定要牢牢守住思想陣地,如果連自身都無法抵御西方資產階級思想的誘惑,在互聯網意識形態斗爭中自己就先敗下陣來,更無法培育出愛黨愛國的新時代人才。

三、網絡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輔導員思想教育工作的對策

在網絡新媒體環境下,需要高校輔導員全面把握思想教育工作的機遇,努力應對挑戰,快速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拓展工作思路,構建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新模式。

(一)新舊媒體有效結合。傳統媒體具有導向鮮明、公信力強等特點,高校輔導員可以通過弘揚主旋律,報道先進典型等來引領正確的輿論導向。而網絡新媒體具有的開放性、互動性與自由化等特點,輔導員可以將其與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有機結合,使學生工作向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寓教于樂的現代化教學模式轉型。在網絡新媒體環境下,不斷延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媒體空間,并逐步構建適應網絡新媒體發展需要的、立體化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新舊媒體優勢互補,在網絡和現實的雙重領域共同推進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發展。

(二)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網絡新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學生面臨更加龐雜的信息來源,更加復雜的社會問題,這需要高校輔導員增加知識儲備,掌握網絡新媒體的運用技巧,提升信息的獲取、分析、篩選、評價、傳遞、引導等運用能力,具備過硬的政治素質,熟練掌握網絡新媒體技術,提升工作的權威性。

(三)充分利用校園活動網絡平臺。大學校園文化活動是學生思想教育中最容易接受的載體,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對大學生有較大的吸引力,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而網上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活動的特殊形式,要積極探索網上校園文化活動,組織豐富多彩的虛擬校園活動,不斷創新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增強網上校園文化活動的生機和活力,搶占虛擬世界的思想陣地。

(四)有效利用新媒介手段。高校輔導員要重視運用網絡新媒體的技術手段,充分挖掘網絡新媒體技術教育資源,有效開展工作。利用手機短信、QQ、飛信、MSN、BBS、電子郵件等即時性的聊天工具,進行互動,了解學生的需要與訴求,引導學生客觀、理性地看待問題。積極運用各種網絡新媒體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增強溝通渠道的多元性,有效占領大學生的思想教育陣地。

(五)建立有效的網絡輿情監控機制。網絡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輔導員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必須優化網絡環境,建立健全信息管理機制。首先,要善于借助網絡新媒體,關心、了解學生在學習、工作、娛樂、生活等各方面的言行,完善思想監測的全面性。其次,要利用網絡新媒體加強網絡輿情的管理和引導。一方面依靠學生組織,健全由學生黨員、學生工作干部等組成的網絡輿情管理隊伍,加大信息傳播的監管力度。另一方面,開發并熟悉使用新的管理技術,能及時阻止網絡有害信息傳播。

四、結語

隨著網絡新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等各方面均受到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這既給高校學生管理一線工作的輔導員提供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挑戰。高校輔導員應與時俱進,積極研究網絡新媒體技術背景下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特點和成長規律,積極運用學生感興趣的各種網絡新媒體手段拓展學生管理教育新平臺,創新學生管理工作過程中的傳播方式、技巧,進一步提升學生工作的實效。

參考文獻:

[1]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 OL].(2014.07). http:/ / www.cnnic.cn/ hlwfzyj/ hlwxzbg/ qsnbg/ 201208/ t20120816_33304.htm

[2]趙健.新媒體環境下學生工作的原則與邊界[J].高校輔導員,2012,(1).

[3]段京肅,杜駿飛.媒介素養導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19.

猜你喜歡
網絡新媒體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
網絡新媒體對高校審美教育的影響分析
網絡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創新研究
傳統媒體與網絡新媒體對突發公共事件報道的框架分析
心理學在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分析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國高校輔導員隊伍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淺析儒家思想對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的作用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