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公正為核心構建當代中國社會道德價值共識*

2014-12-04 01:35韓橋生譚菊華
理論月刊 2014年6期
關鍵詞:公正道德價值

韓橋生,譚菊華

(1.江西師范大學 數信學院,江西 南昌 330022;2.江西師范大學 招生就業處,江西 南昌 330022)

在當代多元文化背景下,形成和夯實道德價值共識是緩解社會沖突、促進社會和諧的內在要求。道德價值共識是人們對社會道德做出的一種肯定性評價,其內容根源于特定社會的生產方式,產生于現實的交往實踐中,并與人的需要緊密相關。社會道德主體之間能達成什么層次的價值共識會受到主體能力、交往實踐、社會環境等多方面的限制。然而,在利益多元化社會,公正毫無疑問是社會道德價值共識的核心,在道德價值體系中起著基石的作用。公正在道德價值共識中的核心地位既體現在價值體系的理論構建中,也體現在調節現實道德生活的重要作用中。

一、公正的內涵解讀

在通常意義上,公正、公平、正義具有相同的內涵。萬俊人、吳忠民、王海明等學者均認為公正、公平、正義這些概念幾乎可以通用。[1]從古至今,人們對于公正的研究主要是圍繞著一個問題展開的:給每個人所應得。公正強調給每個人以其所應得,表現在每個人的付出與每個人所得之間保持一種比例上的平等。在倫理道德視野中,公正通常指人們按一定道德標準所應當做的事,也指一種道德評價。在人類歷史上,公正思想源遠流長,公正問題存在于政治、經濟、文化、法律、道德等各個領域。公正的具體內涵,不同時代的學者有著不同的側重。

(一)作為平等的公正

以平等來理解公正代表著公正的最初樸素觀念。人類社會早期,公正主要體現在分配的平等和報復的平等。原始的分配方式一開始就把平等的要求鑲嵌于其中,要求“大家都得到同樣的東西或同等的份額”。報復的平等則是強調“以命償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以烙還烙,以傷還傷,以打還打”。[2]古希臘梭倫認為,公正就是不偏不倚,公正的側重點在于公正的尺度。許多人強調公正與平等的內在關系,亞里士多德認為,“所謂‘公正’,它的真實意義,主要在于平等?!保?]“公正被認為是,而且事實上也是平等,但并非是對所有人而言,而是對于彼此平等的人而言;不平等被認為是,而且事實上也是公正的,不過也不是對所有人,而是對彼此不平等的人而言?!保?]經院哲學的集大成者阿奎那指出:“正義在于某一內在活動與另一內在活動之間按照某種平等關系能有適當的比例?!保?]功利主義的代表穆勒也承認:“與公正密切相關的另一字眼就是‘平等’。無論在正義的概念上抑或是正義的實踐中,平等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甚至在許多人眼里,平等就是正義的本質所在?!保?]羅爾斯從平等的視角探討公正問題,強調他所提出的正義原則是一種公平的協議或契約的結果。

(二)作為自由的公正

嚴格地講,作為自由的公正,是近代思想啟蒙和資產階級革命的產物。許多啟蒙思想家都認為,人天生是自由的。洛克把自由和公正緊密的結合起來,公正就在于捍衛自由。盧梭甚至強調:“取消了自己意志的自由,也就是取消了自己行為的一切道德性?!保?]孟德斯鳩認為,沒有法律保護的自由就沒有公正可言??档聦⒐x為“一個人的意志能夠按照普遍的自由法則同另一個人的意志結合起來?!保?]斯賓塞強調,同公正觀念相聯系的最高價值并不是平等,而是自由,沒有自由即沒有公正,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干他所想干的事,但這是以他沒有侵犯任何其他人所享有的相同的自由即可。當代西方許多哲學家,包括哈耶克、諾齊克等分別從各自的視角論證了自由的公正。

(三)作為秩序的公正

秩序是人類一切活動的必要前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人類社會的不懈追求。由于秩序在人類社會發展中具有的重要地位,特別是在人類社會早期,人們往往認為秩序即意味著公正、無秩序即無公正。古希臘米利都學派的哲學家阿那克西曼德表達了公正即為秩序的觀念,把平衡本性、互不侵犯看作是公正,認為“萬物所由之產生的東西,萬物消滅后復歸于它,這是命運規定了的,因為萬物按照時間的秩序,為它們彼此間的不正義而互相補償?!保?]亞里士多德認為,政治的正義就是實現城邦的公共利益和公正秩序,“為政的準繩,因為實施公正可以確定是非曲直,而這就是一個政治共同體秩序的基礎?!保?0]中國傳統社會儒家的公正觀,是以仁為核心的等級秩序的公正觀,安份守“禮”即公正。即使在現代價值多元社會,同樣強調公正的秩序屬性。人類在20世紀得到了深刻的道德教訓,即無論我們在物質財富和科技進步上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但我們因社會的嚴重失序卻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數以億計的生命在人類自己發動的戰爭中無辜犧牲,幾乎所有的國家和地區都先后經歷過不同程度的社會動蕩。

(四)作為效率的公正

功利主義強調,效率的最大化是評判公正的一個重要標準。穆勒認為,倡導公平會嚴重阻礙功利標準的確立,應將效率上升為公正。美國經濟分析法學家波斯納是用效率理解公正的當代代表,認為對公正的追求不僅不能無視效率,而且它本身就包含了對效率的追求,效率的最大化構成了公正的一個標準。[11]也有許多學者反對從效率的角度理解公正,但在現代社會,如果缺乏效率,這個社會也很難說是公正的。人們所追求的一切,均同利益有關。從此意義上說,效率確實是公正的重要內涵。

(五)馬克思主義公正觀

馬克思主義認為,公正是一個社會歷史現象,是一個歷史范疇,是社會經濟關系觀念化的表現。無論公正是作為一種社會制度的基本模式還是作為道德價值追求都是歷史的、具體的,都受一定經濟基礎制約并最終取決于一定的物質生活條件。公正是具體的,在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內涵,不能簡單地用抽象的觀念來界定公正。任何一種公正觀都有一定的社會基礎,不同的社會基礎造就了不同的公正觀。在不同的地域、民族間由于傳統文化、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的差異而存在著不同的公正觀是正常的。公正的標準隨著歷史的發展而發展,沒有一個適用于一切社會制度的、統一的、恒定不變的標準,而必須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中去把握公正的標準。公正是相對的,其實現程度受具體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的制約。在社會主義社會,公正與否的客觀標準主要在于其行為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公正追求的最高目標。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強調每個人在各個方面得到最大限度自由發展的狀態。馬克思恩格斯特別重視人的發展,尤其是把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共產主義的基本原則和追求目標。從發展的公正性出發,馬克思主義所追求的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其主體既是個人也是一切人。馬克思主義所追求的是“全人類的解放”,是“每一個人的發展”,要求不能犧牲他人的利益去實現自己的發展。

二、公正在道德價值體系中的核心地位

在現代社會,自由、平等、秩序和效率是道德的主要價值追求,但相對于自由、平等、秩序、效率等價值,公正具有核心的地位。這種核心地位最突出的表現就在于當代社會的公正價值能夠包容這些價值追求。

(一)自由是公正的應有之義

雖然學界對自由的解釋角度和側重點不同,但是,無論思想家們從何種角度出發,其對自由的論證意在說明:自由是一個人本質力量和自由個性發揮程度的主要標志。自由是人的潛在能力的外在化,是人的自我意識的現實化,是人類發展的助動力,要求自由的欲望是人類所具有一種普遍特性。然而,自由與公正相比,公正優先于自由。在現代社會,只有少數人才享有的自由終究會成為歷史,多數人享有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現代社會強調平等的自由,這是自由的公正性要求。自由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實現社會公正的應有之義。然而,只有在每個人自由追求自身目的的社會中,每個人的才智才能被充分利用起來,才能促進人類知識和社會福利的增長。沒有公正的自由,注定是少數人的自由,社會最終將演變為專制。公正是自由實現的前置條件,只有在相對公正的社會中,自由才可能真正實現。

(二)平等是公正的內在要求

與自由一樣,平等也是人類不懈的追求。平等是人和人之間的一種關系、人對人的一種態度。人的平等感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人希望得到尊重的欲望。學界一般認為平等包括起點平等、機會平等和結果平等,其中機會平等是關鍵?,F代社會的進步,就是人和人之間從不平等走向平等的過程,是平等逐漸實現的過程。然而,平等與公正相比,公正優先于平等。對于平等過分強調只會阻礙社會的進步?!岸稹焙?,英國發生了一場平等運動,結果民眾企求的平等不但沒實現,反而造成犯罪增加、人才外流和勞動力水平低下。中國解放后追求“一大二公”,實行“大鍋飯”,嚴重挫傷了民眾的積極性。歷史已證明,只有公正的歷史條件下,在平等以外的其它價值也能夠得到重視的條件下,平等才能真正實現。

(三)秩序是公正的外在表現

秩序是人們的基本追求。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生產方式的歷史個性決定著社會生活的基本面貌,也決定著社會秩序的基本性質。批判法學運動的思想領袖昂格爾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指出:“社會秩序問題產生于人們能夠經歷的社會存在本身的深層困惑?!保?2]這個深層困惑主要指向就是公正問題。秩序的穩固與否和力量大小取決于社會公正的現實程度,公正是社會秩序的基礎,不公正的社會,其秩序也不合理。社會主義所要實現的秩序是平等的、自由的、大眾的、充滿活力的秩序,是各種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促進社會的公正,是社會有序的前提。在一個相對公正的社會,人們會普遍感受到尊重,對社會的法律規則和道德規則會產生一種敬意,大部分民眾遵紀守法,自覺維護社會的秩序。一般而言,安定有序的社會都是相對公正的社會,社會不公是社會動蕩不安的根源。

(四)效率是公正的追求目標

追求效率,是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性質和根本任務所決定的,也是人民群眾追求自身利益的需要。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社會財富總量,才能創造出建設公正的物質基礎,從而實現更高層次的公正。然而,社會主義的效率觀內在地強調社會的公正,除了計算投入產出外,社會主義的效率觀要求社會資源的配置和利用應使越來越多的人獲益,同時不應有人因此而利益受損。而且,從效率的持續性看,只有在相對公正的社會中,在自由和平等有保障的社會中,社會資源才能真正按效率的要求進行配置。社會腐敗、權力尋租和分配不公是效率的大敵,社會的不公正將嚴重影響社會成員的積極性,社會自然也就無效率可言。

三、公正在社會發展中的核心地位

公正價值的核心地位是由當代中國的社會現實條件決定的,公正價值表征著當代中國核心的理想追求。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的轉型,計劃體制下人與人基于“身份”的社會關系已向基于自由平等人格的新型社會關系轉變,中國傳統社會以仁愛為核心的道德價值觀念已難于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公正已成為中國人民的優先價值選項,理應是當代中國社會道德價值共識的核心。維護和實現社會公正,是人民的呼喚,也是執政黨的追求。中國共產黨明確強調,“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保?3]公正是當代中國社會道德建設的核心與靈魂,也是需要長期努力的目標。深入探討公正問題,既是時代之需也是社會所盼。

(一)公正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

從歷史上來看,經濟活動總是在一定的倫理環境中進行的,任何一種經濟活動都有其特有的倫理觀念和規則支撐。經濟與公正都是以利益為共同基礎與最終指向。經濟是以利益為核心的物質性交往活動,公正是以價值為核心的合理性實踐精神。公正是人們心際和諧、心情舒暢的“潤滑劑”,是利益整合、關系協調的“推進器”,是人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發的“動力源”。收入差距過大,兩極分化,收入高和購買力強的只是少數人,會導致占比重相當大的低收入者有效購買力低,有效需求不足,使經濟發展受到制約。只有切實維護和實現社會公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能健康、持續、有活力的發展。雖然市場經濟不會自發地實現社會公正,但在社會主義社會,公正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核心要素。等價交換、互利互惠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階級,消滅剝削,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社會主義經濟公正的根本體現。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促進共同富裕,實現公正,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所應當承擔的責任。

(二)公正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價值基礎

公正是政治制度的首要美德。政治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不是根植于理論家的思維中,而是根源于反映不同利益表達的經濟關系之中。不同的利益群體能否公正地表達自身的利益觀,是政治制度合理性的基礎。合理性是政權進行穩定的善治的道義基礎。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是社會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條件。在當今世界,實行民主政治已是國家治理的內在要求。公正是一個社會體制分配各種資源時的根本原則,是民主政治所追求的核心價值。在民主政治的價值構成體系中,公正具有絕對性與綜合性的特質,是民主政治的第一性價值,并構成民主政治的價值基礎;平等、自由、秩序與安全等現實價值目標是民主政治的第二性價值,它們來自于公正并受制于公正,是民主政治的具體價值內涵。為了體現公正,應該兼顧自由、平等、秩序與安全。公正必須考慮到有關各個方面的利益與要求,理想的實現公正的方式是找到一種使社會各個階層的利益都能夠得到充分表達的機制。在所有政治制度之中,民主是最可能保證社會成員及各階層獲得公正待遇的。因為公正必須考慮到有關各個方面的利益與要求,而只有在民主體制下,人們的利益與要求才能夠得到充分反映;此外,人們還可以通過民主來實現對統治者的監督,使他們不至于偏離公正的軌道。建立以公正為基本原則的一系列社會制度,走民主法治之路,是維護和實現社會公正的重要途徑,也是根本保證。民主最基本的含義是“人民的統治”。在現實的政治活動中,賦予公民平等的選舉權,做到選舉的公正,是民主政治合法性的基礎;賦予公民代表平等的表決權,公正地立法,是民主政治科學性的保障;在法律許可范圍內,政府能公正地執法,是民主政治合理性的要求;建立公正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堅持司法公正,將矛盾沖突化解于體制內,是民主政治有序性的保障。沒有公正的制度保障,將挫傷民眾參與政治生活的積極性,造成民眾的政治冷漠。民主政治沒有以公正為價值支撐,最后發展的結果不是專制就是多數人的暴政。

(三)公正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基本要求

文化,是一定社會的經濟和政治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積淀和產物,它既是一種社會生活方式,又是一種精神價值體系。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是能夠順應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產物。先進文化是能揭示人類社會未來發展方向,為人類社會文明進步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的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公正表征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首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具有適應和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特征,衡量先進文化的首要標準是有利于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有利于社會全面進步,有利于人自身的解放和發展。只有具備公正特質的文化,才能形成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文化環境。有著公正追求的文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引導和提高人民群眾生產的積極性,形成合理的生產關系,正確對待生態環境。建立公正的文化體制,激發文化創造的活力,才能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和文藝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其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具有與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緊密聯系的特征,先進文化必須要反映人民群眾的理想愿望和審美要求,必須要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只有具備公正特質的文化,對人民群眾才有陶冶、教育和愉悅作用,才是廣大人民群眾普遍追求的文化,而不是少數人的貴族文化。最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具有強調人民群眾共享文化發展的特征,人民群眾創造文化,也必須要享受與之相應的文化。以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為文化之本,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奠定社會基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公正特質,把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作為文化建設的根本原則,這就保證了進一步擴展文化生產的數量、文化產品的品種、文化服務的對象、文化享用的主體,使文化真正成為人民大眾的文化。應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水平,公正地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廣大群眾特別是基層群眾都能夠享用得上、享用得起、享用得了各種文化發展成果,就是文化發展繁榮的顯著標志和社會條件。廣大群眾文化素質的普遍提高是其他領域進步的基礎,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保證。

(四)公正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表征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種美好社會,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一種社會理想。進入21世紀后,中國共產黨明確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公平正義不僅是和諧社會的顯著特征之一,更是和諧社會的價值追求目標。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對和諧社會的威脅來自多個方面,但深層次的、根本性的威脅則是財富、機會和社會地位分配上的不平等。和諧社會之所以廣被重視,備受關注,其前提是因為社會存在著差別,存在著不平等、不公正的問題,各種社會問題凸顯,矛盾突出,這些都對社會公正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公正既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特征,也是重要任務,更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努力完成的緊迫任務。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經驗以及世界各國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都表明,從公正的追求出發,減少低收入群體,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在鼓勵人們通過合法合理的方式富裕起來的同時,利用財政、稅收、保障、福利和救助等工具進行社會整合和社會調節,促進社會公正,是加強社會團結和實現社會穩定的重要保證。只有注重社會公正,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使它們相互協調相互促進,才能確保社會的和諧穩定。只有建立在相對公正基礎上的秩序結構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的長治久安。

(五)公正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追求

公正是當代社會表征道德價值體系的核心理念。仁愛是道德大廈的花環,公正則是道德大廈得以建立的棟梁。公正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表征道德價值體系的核心理念,公正強調個人道德權利和道德義務的平衡,權利與義務相對應的原則是公正最為普遍的要求。公正是社會公理,在社會倫理上最具有普遍性。從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來看,社會公正程度以及人們對社會公正的認可程度與社會成員普遍的道德發展水平是相一致的。如果說社會公正最能體現社會的文明程度的話,人們的道德水準就是社會公正及其文明程度在人們心靈上的投射和印記。對公正的感受時刻影響或干擾人們的道德認知、道德感情、道德意志和道德踐行。在社會不公正現象的刺激和影響下,人們的道德認知、道德評價、道德水準將出現不穩定、迷亂、失衡甚至扭曲。許多典型事件所表現出來的仇富心理、仇官心態,無不是社會不公正現象刺激作用的結果。在道德建設中,“要使一個人因為社會規范的合理性而遵從它,關鍵是要向他表明什么是公正”。[14]道德建設內在地要求培養人們的公正意識,鼓勵人們追求公正,實現社會公正與公民道德建設的良性互動。

四、結論

道德價值共識在本質上是社會占主導地位經濟關系的道德要求。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價值共識不是神的“旨意”,也不是人固有的“善良意志”,而是建立在一定社會經濟基礎上的思想關系,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或上層建筑。道德價值共識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社會占主導地位的經濟關系的性質決定著道德價值共識的性質。道德價值共識反映了社會占主導地位經濟關系的內在要求。

道德價值共識的基石隨社會占主導地位經濟關系的變化而變化。利益是道德的基礎,社會經濟關系所表現出來的利益關系決定著各種道德體系的價值追求。經濟關系表現出來的利益直接決定道德體系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范。人們總是從一定的利益出發選擇自己的行為,處理與他人或社會的關系,作出善惡的價值判斷,從而形成一套較為固定的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社會生活中的共同利益,決定著各階級的共同道德觀念,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必然引起道德觀念的變化。

公正是人類社會普遍承認的崇高價值。公正要求分配社會利益和承擔社會義務不是任意的,要遵循一定的規范和標準。公正要求或是按量的均等、或是按人的貢獻平等或按身份平等,分配社會利益和義務;且分配社會利益和義務者要保持一定的中立。在當代中國,公正已成為社會道德價值共識的核心。

公正作為道德價值共識的核心,在道德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功能。一是具有構建功能。公正在道德價值的體系中具有核心地位,對道德價值共識起到基石作用,離開公正,道德價值共識這座大廈將倒塌或錯位。從公正出發,能夠構建起整個社會的道德價值共識體系,可以派生出諸多道德要求,形成社會道德規范體系,指導整個社會的道德建設。二是具有整合功能。公正可以起到協調價值沖突的作用,整合人們的各種價值追求。當前,各種價值主體對公正的追求有著高度的認同,能夠自覺地以開放的姿態,反省和超越自身,最大限度地認同道德價值共識。三是具有評價功能。公正是道德價值共識內容科學性、合理性的體現。公正引導人們求善,它以“應當怎樣”為尺度,來衡量和評價人們行為的現狀,并力圖使“現狀”符合“應當”。在公正問題上缺乏共識,人們在道德評價、道德選擇上將無所適從,社會的道德建設不可避免地陷入混亂。

[1]萬俊人.義利之間——現代經濟倫理十一講[M].北京:團結出版社,2003.74;吳忠民.社會公正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3;王海明.公正、平等、人道——社會治理的道德原則體系[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3-4.

[2]拉法格.思想起源論[M]. 王子野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63.73.

[3]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 吳壽彭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153.

[4]苗力田主編.亞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M].顏一,秦典華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89.

[5]艾德勒,范多倫編.西方思想寶庫[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952.

[6]穆勒.功利主義[M].葉建新譯.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105.

[7]盧梭.社會契約論[M]. 何兆武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16.

[8]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M].鄧正來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265.

[9]羅素.西方哲學史:上冊[M]. 何兆武,李約瑟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52.

[10]苗力田主編.亞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7.

[11]波斯納.法律的經濟分析[M]. 蔣兆康譯.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31.

[12]昂格爾.現代社會中的法律[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22.

[13]中共中央宣傳部編.科學發展觀學習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2008.58.

[14]約翰·威爾遜.道德教育新論[M]. 蔣一之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90.

猜你喜歡
公正道德價值
第21章 艱難的抉擇
Chapter 21 A dilemma 第21章 艱難的抉擇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名家談教育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道德認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大公無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