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詞語的旅行或見證
——讀馬永波詩集《詞語中的旅行》

2015-02-14 08:12宋寧剛
玉溪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9期
關鍵詞:詩章新世紀詞語

宋寧剛

(西安財經學院 文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1)

詞語的旅行或見證
——讀馬永波詩集《詞語中的旅行》

宋寧剛

(西安財經學院 文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1)

馬永波;《詞語中的旅行》;散點透視;敘述性

馬永波由于其才華和出眾的詩歌作品,在漢語詩界擁有不可忽視的地位?!对~語中的旅行》是他在大陸出版的第一部詩集,既是他創作實績的體現,也是他30多年詩歌生命的見證。馬永波的創作路向展現了一個詩人豐富的可能性和自我更新能力。不僅如此,馬永波的詩歌創作與翻譯、研究和隨筆寫作同行,互相滲透,互為推助,體現出一個詩才與學的合力。

2013年夏,參加完博士論文答辯,我在南京大學圖書館看的最后兩本書,是兩部詩集:《瘂弦詩選》和馬永波的《以兩種速度播放的夏天》①馬永波.以兩種速度播放的夏天[M]臺灣:唐山出版社,1999.。由于兩本都是臺灣版的書,不外借,所以我只能每天去港臺閱覽室里讀。而讀著馬永波的詩集,讓我頻生感慨:一個優秀的大陸詩人,寫作多年,卻沒能在大陸公開出版一本詩集。

當然,想看馬永波的詩,也很方便,就是上他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myb)。他新世紀以來的詩,尤其2005年以后所寫的詩歌新作,基本上在那里得到了同步展示。也正是受到他博客中“21世紀詩選”(馬永波個人博客中唯一的詩歌欄目)的吸引,我才想看到他更多的詩作,并暗自期待他的詩集能夠早日在大陸公開出版。沒想到兩年后,這一愿望就得以實現。馬永波在大陸的第一部詩集《詞語中的旅行》②馬永波.詞語中的旅行[M].廣州:花城出版社,2015.以下引自該詩集的詩,不再注出。終于面世。從上世紀80年代初到新世紀第二個10年,詩集中所收的作品跨越30余年,既部分地顯示了詩人多年創作的實績,也是他30多年詩路歷程的真實見證。

在詩歌創作上,馬永波可說是早慧。因為具有極好的詩歌感受力,他的詩從一開始就展現出某種大提琴式的低沉和豐富,感性、深沉、智慧,散發著詩意的光澤。詩集開篇第一首的《古瓶》(1983),以放松、輕盈的筆調和極簡的方式,營構了一個寓言或傳說式的故事:

你在里面,有一個海/夜里,那些美麗的小獸/就從上面下來/伸出足一下一下試溫度/石子墜入海里/小獸們都縮回了足/早上,一個男孩把你捧到窗外/石子送給了一個小姑娘/你還在夢中轉動

整首詩融虛構、想象和寫實為一體,雖是詩人19歲時的少作,卻顯示出他極好的語言把控力和詩歌天賦。這首詩就其形態來說,甚至會讓人想起華萊士·斯蒂文斯的《壇子》,后者是置放在山頂上的壇子,前者是捧在手里的古瓶;后者容納天地和成年詩人的沉穩,前者承載著想象和一個年輕詩人的隱秘心緒。無論如何,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一個很高的起點。

將馬永波的早期詩歌置放在整個80年代的詩歌語境中,我們對他的才華、稟賦和詩作的水準或許能夠有一個更為全面和完整的觀照。比如,同一時期,于堅寫下了《羅家生》、《尚義街六號》、《作品57號》等代表作,詩人韓東也寫下了《有關大雁塔》、《你見過大?!?、《山民》、《溫柔的部分》、《你的手》的代表作。而馬永波——他比于堅和韓東要更年輕——寫下了《古瓶》、《卡夫卡》、《巴勃羅·聶魯達》、《紅瓦片》、《寒冷的冬夜獨自去看一場蘇聯電影》等一批早期代表作。無論當時還是現在看來,雖然馬永波的詩歌路向與前兩位不同,但是,在對朦朧詩寫作方式和路向的突破與轉變上,他是一樣的——聯想到他在上世紀90年代更為深湛的詩學嘗試和理論說明,如果不是走得更遠的話。

寫于1987年的《寒冷的冬夜獨自去看一場蘇聯電影》,既是馬永波80年代的詩歌代表作,也是他個人詩歌創作歷程上的一個重要節點:

寒冷的冬夜獨自去看一場蘇聯電影/沾滿灰塵的皮靴擦亮你的鼻尖引起寬銀幕的騷亂/莫斯科泥濘的冬天田野上布滿傷口樣的戰壕/婦女們鼻子蒼白如凍辣椒/她們的頭巾在樹林后一閃而逝一閃而逝/寒冷的小店士兵們灌下冰涼的啤酒/啤酒在你胃里發酵出一種草味/然后他們扯掉身上已婚未婚的妻子跳上火車/年輕的面龐映在幽暗的車窗/孩子們如鳥撒滿草叢,風刮你一身樹葉/陽光癱軟的臺階沒有人和你交談/戰爭拖延到春天,如瘧疾忽冷忽熱/騎兵沿鐵路線往來奔馳,黑斗篷刮得人們閉上眼睛/而電影院里女人如期怒放,你的手微微放松/散場時你和女主角成了朋友,表情崇高嚴肅/挎著姑娘如挎一支繳獲的德國沖鋒槍/你一直把她帶回家去/經過這個冬天少女已成熟如同婦人/安靜地坐在你的書邊編織毛衣/隨時溫暖地回答你的召喚/你不再想起夏天,夢中不再和人爭吵/任俄羅斯田野上的戰壕一直爬上額頭/經過這個冬天,你更加寧靜/埋頭于工作,像一個大戰后幸存的老兵

這首詩雖然和于堅的詩作相似,擁有某種惠特曼式的龐大體型,但是從一開始,馬永波就顯示出他獨特的精神氣質和話語方式;同時,也顯示出多種向度:低沉的語調、冷靜的敘述、精確而微妙的細節,虛實相間、強烈指涉自身的敘事,繁復的結構,浩蕩的長句……部分地代表了詩人1980年代詩歌的特色,也預演了他90年代的詩歌路向和更加深入詩人內心——同時也深入詩歌內部的探索。從其題材來看,則與詩人王寅同樣寫于1980年代的《想起一部捷克電影想不起片名》有著許多呼應和可對照之處:

鵝卵石街道濕漉漉的/布拉格濕漉漉的/公園拐角上姑娘吻了你/你的眼睛一眨不眨/后來面對槍口也是這樣/黨衛軍雨衣反穿/像光亮的皮大衣/三輪摩托駛過/你和朋友們倒下的時候/雨還在下/我看見一滴雨水和另一滴雨水/在電線上追逐/最后掉到鵝卵石上/我想起你/嘴唇動了動/沒有人看見

當然,兩者的不同也極明顯。雖然都稱得上是“客觀化寫作”,但后者給人短匕首一般單純、直接和明確的感覺,前者則以自己的長句、寫實與虛構的相間與交疊,以及多視角的彌散性敘述呈現出某種“復調”特征,因此更給人“恍惚”和迷離之感,使得詩的寬度陡然增加。而這,也很好地體現了馬永波后來在理論上的自我總結:“復調”、“散點透視”和“偽敘述”①馬永波.客觀化寫作——復調、散點透視、偽敘述[J].當代文壇,2010(2).。馬永波后來的許多詩作——尤其90年代的詩歌創作和詩學探索,正是沿著這條“新世紀以前”的路展開、拓展和自我塑形的。

新世紀以來,馬永波的詩歌創作進入一個新的佳境。尤其2007年之后,隨著學業的完成、生活空間的變更等一系列生活上的變化,馬永波仿佛在詩歌創作上也迎來了一個新的轉變。這個轉變具體說就是,詩歌創作越來越顯得日?;?、透明化,讀來愈加平近、親切,卻意味無窮。

為什么能夠如此呢?這讓人想起有人曾問過法國著名批評家圣伯夫的一個類似的問題:為什么拉馬丁先生既能被公眾喜愛,又有思想的高度?圣伯夫回答說:“這是因為,拉馬丁是從每個人都擁有的道德情感出發,一個在所有人心中都有萌芽,甚至嘴角都有表達的感情出發。其他人可能在才華和思想上也很高超,但他們不用公眾所能理解的方式表達。就像一只天鵝,在看著他、愛戴他的人群中游動、嬉戲,然后起飛;人群一直追隨他到翱翔的空中,就像人群中的一員一樣,只是有更強大的力量和歌唱的天賦;而其他詩人更多的是野生天鵝,或是難以觸及的雄鷹,在人跡罕至的森林和山峰起飛;人群遠遠地看著他,卻不明白他是從哪兒出發的,也不能帶著同樣共情的興趣追隨他們?!雹賉法]圣伯夫.文學肖像[M].馬俊杰,譯.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4:133.從每個人都擁有的、在每個人心中都有萌芽的情感出發,以極平易的筆觸進行書寫,“就像一只天鵝,在看著他、愛戴他的人群中游動、嬉戲,然后起飛”——如此譬喻性的說法,對于解釋馬永波詩的透明性和吸引力,不僅有效,而且貼切。

筆者曾以馬永波的“21世紀詩選”為中心,詳細地討論過生存空間和地理位置的變化在他的詩中的體現與觀照②宋寧剛.南京:作為詩的推助與意象——以馬永波的“21世紀詩選”為中心[J].廣西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以及作為“潛傳記”對個人形象的豐富呈示③宋寧剛.“所有的雨和雪都讓我安寧”——馬永波的“21世紀詩選”中的“自我形象”[J].廣西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6).。對之前討論過的,這里不再贅述,而只想從整體上指出他新世紀以來的詩歌創作的最大特征——透明性。所謂“透明性”,是指馬永波新世紀以來的詩歌,尤其是抒情短詩,不像他的早期詩歌,還能感到人為努力的痕跡;也不像20世紀90年代詩歌,能夠感到強烈的個人風格,以及與詩學觀念的相互支持與映照;而是越來越讓人感覺不到文字上的障礙,或者說,越來越讓人感覺不到他是在寫詩。相反,我們感到,他的詩更像是詩人自己在獨語,或者至多是在向一個親密的朋友傾訴,而作為讀者,我們只是“竊聽者”——按照朱光潛先生的說法,這種獨語式的、“自言自語”式的文字,才是上乘的文字,其次是“向一個人說話”,也即獨訴式的文字;相比前兩者,那種對著不知對象是誰的大眾說話的文字就差多了④朱光潛.我與文學及其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87-88.。

馬永波新世紀以來的詩作之所以能夠越過“文字障”,給人以空前的清透感,除了與詩人的目光投注于日常和微小的事物,如其草木蟲鳥等自然的生命和物象有關,似乎也與詩人在詩歌寫作方式上某種有意識的轉變——比如化繁復為簡潔、化浩繁為單純——有關。此外,我們也從這些詩中看到一種新的元素——幽默感。在馬永波的詩中,幽默成為智慧和通達的一部分,即使亦莊亦諧也不失格調,而是能讓人從幽默中領略一種深遠的生命感。

體現在新世紀詩歌中的上述突出特征,更為集中、也更為立體地展露在馬永波新世紀以來的幾首組詩中。在以年代(20世紀80年代、90年代、新世紀)來劃分的三輯短詩之外,《詞語中的旅行》特別辟出第四輯,展現了詩人新世紀以來創作的四首組詩:《鳥經》、《記夢》、《與一位女詩人的通信》、《涼水詩章》。

從形制上看,這些組詩似乎與90年代的長詩有某種內在的關聯。但是,作為詩人新世紀以來的作品,無論精神氣質,還是總體格調,實際上與新世紀以來的短詩風格更為相近、甚至吻合。它們分別代表了詩人情感的四個維度:《鳥經》是指向自然——尤其指向鳥;《記夢》是指向人事——尤其指向親人和朋友的;《與一位女詩人的通信》指向更為隱秘的個人情感——愛情,雖然愛情在生活的瑣細和身心的廝守之后也會漸漸酵化為親情,卻是不一樣的親情;《涼水詩章》與《鳥經》相似——指向自然,卻不像后者那么指向單一,相反,它體現出詩人對自然及人的觀照的巨大豐富性。部分地由于這個原因,馬永波在題為《重返自然的悖論》的長篇詩學隨筆中,論及自然的存在方式和詩人的感受與書寫時,以自己的《涼水詩章》為例,做過討論①馬永波.樹籬上的雪[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233-237.??傮w來看,《涼水詩章》在這四首組詩中的藝術成就和詩學價值更高,真正稱得上是壓卷之作。不妨試著對比一下《鳥經》和《涼水詩章》的部分章節:

首先是鳥聲,能辨認出一開始總是喜鵲/然后其他不知名的鳥們應合、加入進來/這些鳥冬天也會起得這么早/讓早起撿銀杏的和尚暗中羞愧/如果下雪,鳥的背上一定會落上雪花/它們從樹叢跳到路上,或者相反/它們飛起時,不會刻意抖落身上的雪花/鳥聲一開始總是稀疏而猶豫/等到密集起來的時候,太陽一定已升起老高/它們先是把我喚醒,然后讓我重新入夢/在半睡半醒中,這些聲音開始顯示出意義。/——《鳥經·6.像鳥兒原諒了冬天荒涼的打谷場》

晨霧在森林上方繚繞,這樹木的呼吸/時濃時淡,它在樹葉上凝結成露水/滾動著,融合成一枚碩大無朋的露珠/把森林包裹在綠色的夢中/鳥兒還在沉睡,草叢中鼾聲一片/口袋形的蛛網中,只有露水/和半片蝴蝶翅膀在閃爍/露水使陰影更深了,林中/到處是安靜的水滴聲/遠處的山坳里,晨光已漸漸如沉渣泛起/鐵皮屋頂上濕漉漉的,炊煙濕漉漉的/不知要過多久,昆蟲才能從葉子背面/翻上葉面,晾干翅膀,沙沙歌唱/——《涼水詩章·晨霧》

《鳥經》專注的是對鳥的描寫,從鳥聲的多和起得早,聯想到下雪、鳥飛,最后又回到鳥聲和它將“我”喚醒……詩的敘述和結構是回環的,單一的;而在《涼水詩章》中,從晨霧寫到露水,寫到鳥兒、蛛網、蝴蝶翅膀、水滴聲、晨光、鐵皮屋頂、炊煙、昆蟲……敘述是發散的、展示性的,諸物之間的相互關系是并置的,仿佛詩人展現它們的方式,就是它們在自然中呈露和存在的方式。也因此,顯得無比放松和自在。而這,也正是筆者所說的透明和清透之所在。

《涼水詩章》的大多數詩篇:“午夜的散步”、“林中小溪”、“月下池塘”、“秋千”、“黃昏”、“瞬間”、“想象”、“拐彎”、“夜宿山中”……無不寫得放松、透明、自然、清通,讀來常令人感到快意和“不隔”。而它們也很好地體現了馬永波詩中的那種晨霧般的濕潤與豐盈感,那彌漫在詩行間的抒情性、陰翳性。它甚至讓人想起馬永波寫于上世紀90年代的長詩代表作《響水村信札》——雖然在內容上,后者似乎與《與一位女詩人的通信》更為接近,但是從詩的神貌和氣質看,可以說是《涼水詩章》的前奏。當然,也可以說《涼水詩章》是它的提純。無論如何,從兩首詩的對比中我們能夠看到,詩行越來越趨于樸素和純化,也能看到“水”質的愈發趨于純凈和透明。

也許是北中國的深沉與曲折造就了馬永波“以敘述來抒情”的特有的低徊和抒情氣質。他筆下那具有“北方性”的詩行,不像昌耀筆下西北的荒渾與粗糲,也并非黃土高原的荒蕪與艱困,而是東北長滿白樺林的斑駁、疏朗、幽暗與深情?!陌?或許還有些許源自生命的悲憫感,是馬永波的詩壓在字里行間,極為克制地流露出的元素。在那里,經由仔細的閱讀,我們不難辨識出一種神秘感、命運感、對生命感知的悲涼感,滿懷回憶的溫暖與感傷……它們無不像霧氣一樣暈染開來,成為馬永波詩歌的底色或從字里行間流溢出的氣息。

的確,如馬永波自己所說,30多年的時光,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只是白駒過隙的一瞬,而對于個體的生命,30多年幾乎是人生的一半,至少三分之一強了。30多年的詩歌創作——“詞語中的旅行”,既構成一個人個體生命最重要的部分,塑造了他基本的生命經驗,也是他的詩歌生命和詩歌實績的體現,更是他在詩學之路上不斷深入探索的真實見證。

實際上,馬永波不僅在詩歌創作方面有極為出色的成就,在詩學理論上也有自己獨特的貢獻。他對語言的既解蔽又遮蔽的雙重性的警覺,既體現于理論的反思,也體現于詩歌創作。討論馬永波的詩學理論,遠非本文所能勝任。不過,用馬永波自己的詩作來描述他30多年來的詩歌創作與詩學探索,卻并非沒有意義的嘗試。關,1980年代的詩,可以用下面的詩行來表述:

坐在窗前,一朵云飄了過來/……/它知道我每天在紙上干的事情/它又在請求把它寫進詩里,睡一會兒/于是我的眼前展開一片麥田/在金黃的火焰盡頭,樹林傾斜/一片云,又一片云/沾滿了麥芒和花——《又一片云》(1988)

這是現實與想象的直接對話,乃至以詩的方式進行轉化。及至1990年代,則縱深和轉化為“是否我修改了字句,事情就會改變/甚至會推遲時間和命運”(《純粹的工作》,1995)的辯詰與詢問,猶疑與神秘,乃至有時對詞大于物的詩學信任:

事物不斷地變成詞語,消失/實體的鑰匙插入詞語的鎖孔/打開的是語言的抽屜/未完成的詩,寫好待發的信,照片背后的題詞/它們介于詞和實體之間/因為他們需要一雙閱讀的眼睛/以變成完全的詞語——《奇妙的收藏》(1995)

及至新世紀,這一信任不僅轉化為對詞與物的雙重警覺,甚至“交戰”,更是注意到了詞與物的相互照明和消解:

無疑,霜是冷暖交戰的產物/在夜里,像一群孩子扒著窗戶/窺視我們溫暖的生活/睜大晶狀的眼睛,而陽光最初的閃耀/也是從窗上的霜中開始的/越來越響亮,像一陣贊美/我趴在窗臺上,看窗上的花紋/漸漸化成一片水汽/和我的呼吸一起,把窗子變成氤氳的鏡子/我們就透過這模糊的鏡子觀察事物/在語言和真實之間,觸摸到潮濕的冷意——《窗上的霜》(2001)

經由詞與物的“交戰”,最終達成的是透過“模糊的鏡子”(英國詩人筆下也有“模糊的銅鏡”之說)地“觀察事物”,在“語言和真實”之間,“觸摸”——而不是信心滿滿的把握到——“潮濕的冷意”,包括生命的溫度。如果同樣用詩行來表達馬永波的詩歌寫作,那就是:

關于生活我沒有什么可以教給你們/至于詩歌,我把它當作回憶/僅僅是回憶,是回憶的回憶/是對大腦的抄寫,一張/詞語結成的蛛網,所謂現實/只不過是網上露水的閃光——《致青年詩人》(1995)

正如詩人所說,寫詩是“與時間爭奪正在消逝的事物”(《致青年詩人》),在這一漫長的“爭奪”戰中,我們既看到詩人對于言與物之關系的自覺和反思,也看到詩人幾十年念茲在茲的追求。

馬永波對當代英美詩界極為熟悉。他翻譯、介紹了很多當代英美詩歌到國內。令人有些驚訝,也感到可幸的是,他沒有被自己翻譯的詩——不少是試驗性極強的詩——牽著走,而是牢牢地站在自己生活的土壤上,從自己的生命和生活中汲取詩材,同時獲得詩歌的呈現方式。新世紀以來,尤其是近十年來,馬永波對生態批評的關注與譯介,對他的詩歌創作是一個很好的滋養。它部分地激活了、或者說強化了馬永波對自然和自然物的關注,對身外的小物事、小生命的書寫。這些詩之所以寫得有情有味,端賴于馬永波早在詩歌創作一開始就展現出來的個人才能。

幾十年的創作經歷證明,馬永波在詩歌創作上,擁有極高的天分。他勤奮、謙卑,在文學上有極好的綜合能力。作為一個寫作者,他身上展現出極大的豐富性和原創性,作為一個高產的詩作者和高產的譯者,他的勤奮在國內當代詩人中極為少見?!对~語中的旅行》只是這些豐富性中的冰山一角,甚至是馬永波詩歌創作實績中很小的一部分。而讀他的這部詩集,也只是讀者的一次短暫和意猶未盡的“詞語中的旅行”。就此而言,他值得我們更長久地期待。

波蘭詩人切斯瓦夫·米沃什在名為《詩的見證》的哈佛大學查爾斯·艾略特·諾頓講座(1981-1982)中,開篇即說:“我把此書稱為‘詩的見證’,不是因為我們見證詩歌,而是因為詩歌見證我們?!雹賉波]切斯瓦夫·米沃什.詩的見證[M].黃燦然,譯.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4.同樣的話,也適用于馬永波。詩歌不僅見證了他——他的生命,也見證了他的探索與創造。無論是有些嚴肅的“見證”,還是顯得輕松一些的“旅行”,都是一個具有創造性的詩性生命與詞語的角力、對詞語的突圍的真實經歷。因其真實和獨創,它更像是捧給這世界的珍貴禮物,值得幸遇者珍存、珍視。

Tour of Words or Words as Witnesses:After Reading Ma Yongbo’s Poetry Collection Tour Among Words

SONG Ninggang
(School of Liberal Art,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Xi’an,Shanxi 710061)

Ma Yongbo;Tour Among Words Words;cavalier perspective;narrative quality

Ma Yongbo has attained a significant place in the circle of Chinese poetry for his remarkable talents and poetic works.Tour Among Words,his first published collection of poems in mainland China,is a substantial volume of a poetic life and creation as long as more than 30 years.His poetry makes manifest the unbounded possibilities of the poet and his capacity for self-regeneration.Besides writing poetry,Ma is also translating,conducting research,and writing essays,all contributing to his gifts in poetry.

宋寧剛,博士,講師,研究方向:哲學與當代詩歌。

I227

A

1009-9506(2015)09-0039-06

2014年6月26日

猜你喜歡
詩章新世紀詞語
容易混淆的詞語
曹辛之的篆刻和聶紺弩的詩章
找詞語
2020《新世紀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來訂閱吧!
2020《新世紀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來訂閱吧!
《新高考》更名為《新世紀智能》
那些光輝歲月里的詩章
——向建國70周年獻禮全國首屆《散文詩》作品音視頻作品再創作征集啟事
中立
不朽的詩章
一枚詞語一門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