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雜志與中國現代散文生態的變革

2015-02-14 08:12王金勝
玉溪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9期
關鍵詞:現代文體散文

王金勝

(青島大學 文學院,山東 青島 266071)

[文學—散文]

《現代》雜志與中國現代散文生態的變革

王金勝

(青島大學 文學院,山東 青島 266071)

《現代》雜志;中國現代散文;散文文體;公共領域

《現代》雜志對中國現代散文生態的變革和散文文體流變有著重要影響,這主要體現在散文作者生態的建構、現代散文文體特質及功能論爭、各種體式散文的創作等方面。通過《現代》雜志這一窗口,可以窺見散文現代性轉化的過程中的各種現象與問題。

《現代》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刊物,1932年創刊于滬,終刊于1935年,共出版34期。第1、2卷由施蟄存獨立主編。第3卷第1期到第6卷第1期,與杜衡(蘇汶)聯名主編。1935年,施蟄存脫離現代書局,第6卷第2期主編改為汪馥泉,《現代》由文學雜志改為政治、經濟、文化及藝術的綜合性雜志,只出3期即因現代書局關閉而????!冬F代》對現代散文生態的變革和散文文體流變有著重要影響。

一、現代散文作者生態的構建

現代傳播語境使編輯的功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F代傳媒是一種社會組織,具有自己的組織目標和組織結構,其物化形態的是純粹的個人作品而變成了組織的產品。作為“守門人”的編輯在其中發揮了重要職能,麥克內利認為新聞從有價值的新聞事件到達受眾的過程,要經過記者、編輯的反復選擇、拒絕和改變。在文學作品的發表、出版過程中,編輯同樣扮演“守門人”(gatekeeper)的角色,他有權選擇某些作者作為報刊主要投稿人,一個欄目也可以選擇特定的讀者群;而他們通過對文學生產和消費過程的介入,在文學價值評判和價值導向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研究《現代》,首先不可忽視的是其對現代散文創作和生態的影響。本雅明曾如此論述傳媒、作家和文體的關系:“在一個半世紀中,日常的文學生活是以期刊為中心開展的,本世紀三十年代末這種情況有了改變。Feuilleton(專欄)在每天出版的報紙上為belles-letters(美文)提供了一個市場。這一文化分支的導言為七月革命帶給出版業的變化作了總結?!雹賉德]本雅明.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M].張旭東,魏文生,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9:44.中國的情況有所不同,現代傳媒(尤其是報紙)副刊開辟以后,以其形式和內容上的自成一格,以小說、散文、詩歌的“獨立王國”與其他欄目相互輝映、自成趣味?!皩凇背蔀樽骷医槿氍F實的一種方式和工具,副刊作為文學傳播的重要力量,也通過所登載的作品來張揚某種文化價值,建構起特定作家群的特定文化認同。

《現代》對散文創作者進行了身份選擇與建構。從創刊之日起,《現代》就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主編施蟄存在《現代》雜志的《創刊宣言》中說道:“本志是文學雜志,凡文學的領域,即本志的領域。本志是普通的文學雜志,由上?,F代書局請人負責編輯,故不是狹義的同人雜志。因為不是同人雜志,故本志并不預備造成任何一種文學上的思潮,主義,或流派?!时倦s志希望能得到中國全體作家的協助,給全體的文學嗜好者一個適合的貢獻”,刊物刊載文章“只依照著編者個人的主觀為標準”,而此標準是“屬于文學作品的本身價值方面的?!雹偈┫U存.《現代》創刊宣言[J].現代,1932(5月1日):1(1).

這個宣言實際上是對《現代》做出了自由、獨立的非同人雜志的定位,用施蟄存自己后來的話說,就是“采取中間路線的文藝刊物?!雹谑┫U存.《現代》雜憶[M]//施蟄存.沙上的腳跡.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5:27.由此,《現代》有意識地采取兼容并包的編輯思想,打破門派偏見或不介入新舊紛爭,招引各方文人,對各種文學的介紹和引入不遺余力。如左翼作家與“第三種人”展開論戰,施蟄存在校樣時感到:“到后來雙方都有點離開了原始概念,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但為了保持中立以團結作者,就“始終緘默無言”,沒有介入論辯③施蟄存說:“當年這些論辯文章,都經過我的手,由我逐篇三校付印。我在校樣的時候,就發覺有此現象,但我決不介入這場論辯,故始終緘默無言”;“對于‘第三種人’問題的論辯,我一開頭就決心不介入。一則是由于我不懂文藝理論,從來沒寫理論文章。二則是由于我如果一介入,《現代》就成為‘第三種人’的同人雜志。在整個論辯過程中,我始終保持編者的立場,并不自己認為也屬于‘第三種人’——作家之群?!眳⒁姡菏┫U存.《現代》雜憶[M]//施蟄存.沙上的腳跡.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5:32,33.。

施蟄存認為,這個宣言明確有力,體現了自己對文學刊物的思考,表明了自己的編輯方針以及文學刊物觀④林祥.世紀老人的話:施蟄存卷[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54.。它傳達出施蟄存對文學和刊物的評論性信息——強調文學本身標準,而忽略其他附加因素,這在當時文學無法擺脫政治影響的環境下,確屬標新立異。他說:“我們標舉的是,政治上左翼,文藝上自由主義?!冬F代》雜志的立場,就是文藝上自由主義,但不拒絕左翼作家和作品。當然,我們不接受國民黨作家?!雹菔┫U存.為中國文壇擦亮“現代”的火花[M]//施蟄存.沙上的腳跡.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5:181.在第1卷第6期的編輯座談中,施蟄存說:“在紛紛不絕的來稿中,我近來讀到許多——應用古事題材的小說,意象派似的詩?!睂Υ怂硎?“不愿意《現代》的撰稿者盡是這一方面的作者”,并再次聲明,“我編《現代》,從頭就聲明過,決不想以《現代》變成我底作品型式的雜志。我要《現代》成為中國現代作家的大集合,這是我的私愿?!币虼?《現代》追求的是中國全體作家的會合,而由這種追求所帶來的就是“開放性”。

1930年代上海政治氛圍相對寬松,言論出版相對自由、擁有全國最發達的新聞出版產業,《現代》秉承自由主義理念,采取中間路線,不冒政治風險,不以派別意識、階級意識為衡量作家作品的標準,而是以“文學作品的本身價值”為刊載標準,以海納百川的姿態吸納、凝聚各路作家撰稿,例如魯迅、郭沫若、茅盾、阿英、馮雪峰、周揚、丘東平、劉白羽、巴金、郁達夫、戴望舒、李健吾、周作人、俞平伯、林語堂、韓侍桁、沈從文、廢名、胡秋原、張資平、葉靈鳳、章克標等,他們均在該刊發表過各體散文文字,成為現代散文史上的一道獨特的風景。

二、公共文化場域與現代散文文體特質及功能論爭

哈貝馬斯認為,公共領域是伴隨著市場經濟形成的。它是介于國家和社會之間的一個領域,是獨立于政治權威之外的公共交往和公眾輿論空間,是由進行社會評論活動的市民通過自由、平等、公開的討論,形成公眾輿論,聚集而成。就其性質來說,公共領域是獨立于權力系統之外,而且是公共的、批判的。按哈貝馬斯的分析,歐洲資產階級公共領域的前身是文學公共領域,通過文學藝術的討論而聚集起來,隨后從文學問題轉向政治問題,形成政治的公共領域①[德]哈貝馬斯.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M].曹衛東,等,譯.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55-60.。

“民國以后在公共領域繼續扮演公共角色的,主要是報紙和雜志”②施蟄存.《現代》創刊宣言[J].現代,1932(5月1日):1(1).1930年代處于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的上海,除了高度發達的消費性物質空間之外,報刊雜志也是最主要的公共領域之一,是市民文化的載體和營造社會輿論的公共空間,包蘊著民主、自由、平等和競爭等現代市民社會的價值觀念。作為《現代》的編輯,施蟄存具有鮮明的現代編輯理念,在創刊伊始,他就明確指出:”不預備造成任何一種文學上的思潮、主義或黨派”③許紀霖.近代中國的公共領域:形態、功能與自我理解——以上海為例[J].史林,2003(2).,倡導“儒墨何妨共一堂,殊途未必不同行”④施蟄存.浮生雜詠[M]//施蟄存.沙上的腳跡.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5:213.的編輯主張,要把《現代》辦成個”中國現代作家的大集合”和“綜合性的、百家爭鳴的萬華鏡”⑤施蟄存.《現代》雜憶[M]//施蟄存.沙上的腳跡.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5:29.式的自由、獨立、平等、開放的言論空間。通過報刊這一空間結構,使現代中國的作家和知識分子聚集起來,擺脫傳統的等級性關系,形成了以自由、平等、理性為基礎的開放的社會交往關系,并形成批判性的公眾輿論。

《現代》為現代散文作家提供一個自由發表言論的場所,體現出強烈的“自由”精神和開放姿態。在第3卷第1期的《社中座談》中,施蟄存提出,增加“隨筆·感想·漫談”欄目的目的,是“要使這純文藝的雜志底的作者與讀者能夠有機會自由地——那即是說,不為體例所限地,有一個發表一點對于文藝與生活各方面的雜感的場合?!雹奘┫U存.社中座談[J].現代,1933(5月1日):3(1).正因為如此,雜志只是作為各種文藝觀點論爭的平臺而本身不作是非判斷。自第3卷起,杜衡參與主編,仍然按《創刊宣言》的原則進行編輯。

關于“第三種人”的論爭。由蘇汶(杜衡)的《關于”文新”與胡秋原的文藝論辯》(第1卷第3期)發起,瞿秋白、周揚、胡秋原、馮雪峰、魯迅等人都參與了論爭。易嘉(瞿秋白)的《文藝的自由和文學家的不自由》(第1卷第6期)、周起應(周揚)的《到底是誰不要真理,不要文藝?》(第1卷第6期)、舒月的《從第三種人說到左聯》(第1卷第6期)、魯迅的《論“第三種人”》(第2卷第1期)、胡秋原的《浪費的論爭》(第2卷第2期)、洛揚(瞿秋白)的《并非浪費的論爭》(第2卷第3期)和丹仁(馮雪峰)的《關于“第三種文學”的傾向與理論》(第2卷第3期),而蘇汶又在《“第三種人”的出路——論作家的不自由,并答復易嘉先生》(第1卷第6期)、《答舒月先生》(第1卷第6期)、《論文學上的干涉主義》(第2卷第1期)、《一九三二年的文藝論辯之清算》(第2卷第3期)等文章中進一步展開了辯駁。在論辯過程中,施蟄存讓“許多重要文章,都先經對方看過”,然后送到他這里來。而且,“幾乎每篇文章”在印出以前,他都送給魯迅審閱,還請魯迅寫了總結性的文章《論“第三種人”》,且魯迅的《論“第三種人”》是蘇汶看過后并由蘇汶轉交給施蟄存的⑦施蟄存.《現代》雜憶[M]//施蟄存.沙上的腳跡.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5:33.。對這些論辯文章,施蟄存都要“逐篇三校付印”,并把辯論雙方的文章盡可能地刊載在同一期雜志上,讓讀者更好地了解論辯雙方的觀點,竭力避免使《現代》成為“第三種人”的同人雜志⑧詳見:施蟄存.《現代》雜憶[M]//施蟄存.沙上的腳跡.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5.。而利用《現代》這一有著特殊內涵的文化場域,施蟄存設計了一種開放的文學論爭模式,透明,公開并且嚴守中立,并不因為自己與杜衡的私誼而有所偏袒。同時,也因為這種“中間”立場,使《現代》成為了一個多角度的對話場所,決定了其對事實的獨立于當局主流政治話語之外的客觀公正的呈現。而這種情形的出現,既是其“文藝上自由主義”的體現,也踐行了他在《創刊宣言》中提出的“凡文學的領域,即本志的領域”的辦刊宗旨。

關于雜文的論爭。其他與魯迅等針鋒相對的文章,還有林希雋在《現代》第5卷第5期上發表的《雜文與雜文家》。在這篇反對雜文的文章中,林希雋對“有些雜志報章副刊上很時行的爭相刊載著一種散文非散文,小品非小品的隨感式的短文”,即“雜文”,表示不滿。認為這種文體,“不受任何文學制作之體裁的束縛,內容則無所不談,范圍更少有限制”,因而是“作家毀掉了自己,以投機取巧的手腕來替代一個文藝工作者的嚴肅的工作”,并最終影響了偉大作品的產生,并認為寫雜文的人是“以投機取巧的手腕來代替一個文藝工作者的嚴肅的工作”。魯迅當即寫了《做‘雜文’也不易》予以回應:“形式要有‘定型’,要受‘文學制作之體裁的束縛’;內容要有所不談;范圍要有限制。這‘嚴肅的工作’是什么呢?就是‘制藝’,普通叫‘八股’?!雹亵斞?做“雜文”也不易[M]//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371.并在《〈且介亭雜文〉序言》中對雜文作者的任務和性質進行了清晰的界說:“作者的任務,是在對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給以反響或抗爭,是感應的神經,是攻守的手足?!濒斞傅恼J知,顯然建基于對雜文問題的類型特征、功能與現代報刊傳媒之間的深刻理解。也就是說,在魯迅看來,雜文文體是一種知識分子建構公共言論空間的典型的報刊文體,正是以報刊這一現代傳播媒為言說平臺,知識分子得以與讀者、現實進行對話、溝通和交鋒。而林希雋顯然忽視了作為現代報刊文體的雜文文體的文類意義。

關于幽默小品文的論爭。針對風行海上的幽默小品,魯迅發表《小品文的危機》(第3卷第6期)。這是繼《“論語一年”》之后對林語堂、周作人等人提倡“幽默”小品文的又一次批判?;谒摰纳鐣u、文化批評使命,魯迅從文學與社會的關系入手,以確定小品文的價值功能,特別強調小品文的戰斗功能,在他看來小品文的審美因素(給人“愉快和休息”)也都是關聯戰斗的。文章從舊時士大夫玩賞的“小擺設”談起,提出林語堂等人提倡的小品文,正是文學上的小擺設,指出:“生存的小品文,必須是匕首,是投槍,能和讀者一同殺出一條生存的血路的東西;但自然,它也能給人愉快和休息,然而這并不是‘小擺設’,更不能撫慰和麻痹,它給人的愉快和休息是修養,是勞作和戰斗之前的準備?!贝宋难永m了他“吶喊”與抗爭的精神。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時魯迅已表明了對左翼文學的支持,因此這里的抗爭增加了“新”的內容,也即對文學要離開象牙之塔、直面時代現實的呼吁,也包含著應和革命文學運動的激情宣告,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阿英高度評價《小品文的危機》“不僅是十數年來關于小品文論文的最發展的一篇,也是在小品文運動上最重要,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一篇;因為在一九二三年后半,小品文確實是走向一個危機,這論文的發表,給予了很大的挽救?!雹诎⒂?魯迅小品文序[M]//阿英.阿英文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1:147.

接著,鄭伯奇指出:“東也是幽默,西也是幽默,大有風行之概”的奇景之后,他認為《論語》的“幽默”不幽默,“近來流行的所謂幽默云云,也許并不就是當初所提倡的那樣東西?!薄笆聦嵣?現在許多所謂幽默文字,都是掛幽默的新招牌,而賣著諷刺、反語、滑稽乃至惡戲的老貨?!雹坂嵅?幽默小論[J].現代,1933(11月1日),4(1).不僅如此,《現代》在“雜志年”對一般刊物進行“檢討”時也認為:《論語》“只能供給一般不滿意于現社會的文人學士,發表一些牢騷而悲憤的言辭顯顯調弄筆墨的能手,對社會說來,他是沒有多少進步的意義的?!雹芾坐Q蜇,李正鳴.一般性質的雜志之檢討[J].現代,1935(5月1日),6(4).持類似觀點的文章,還有韓侍桁的《大小文章》(第3卷第3期)、徐蔭祥的《“幽默”的危險》(第4卷第3期)、楊邨人的《小品文和大品文》(第5卷第1期)、趙心止的《隱逸文學》(第5卷第4期)以及少問的《走入“牛角尖”的“幽默”》(第6卷第2期)等等。

《現代》雜志的“開放”與“自由”給它帶來了民主的色彩。施蟄存在編輯過程中密切關注讀者市場,及時調整刊物的內容、規模和容量。這既體現了一種現代編輯出版觀念,也彰顯出《現代》在1930年代上海商業文化環境中經營方式上所具備的商業性特征。也即,以市民階層為主的讀者群體既對作者產生潛在的影響,也會對雜志的編輯方針形成種種制約。為了將盡可能多的市民納入讀者體系,報刊必然會應讀者需求而在欄目的設置、文體、風格、美學趣味等方面做出選擇?!冬F代》也自認其作為“綜合性、商業性刊物”①施蟄存.浮生雜詠[M]//施蟄存.沙上的腳跡.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5:213.的性質,刊物資方“辦文學刊物,動機完全是起于商業觀點。但望有一個能持久的刊物,每月出版,使門市維持熱鬧,連帶地可以多銷些其他出版物?!雹谑┫U存.《現代》雜憶[M]//施蟄存.沙上的腳跡.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5:28.

作為新文學刊物,《現代》以獨特的辦刊方式贏得了比較固定的讀者群?!冬F代》第5卷第5期曾舉行過一次題為《文藝作品對于我的生活的影響》的征文活動,別出心裁進行讀者成分的調查。雜志第6卷第1期刊出了征文結果以及應征人籍貫、性別、年齡、職業等情況。根據數據分析,雜志認為:總體來說,應征者中中學生較大學生為多,并認為新文學的根基在年青人身上③參見《現代》第6卷第1期,1934年11月1日。。由此,雜志將其讀者群基本確定為有一定教育背景的年輕人。施蟄存在1937年曾撰文說:“一般新文學書的讀者可以說十之五六是學生,十之一二是由學生出身的職業者,其余十之一二才是刻苦用功的小市民?!雹苁┫U存.施蟄存文集:文學創作編:北山散文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507.可以說,通過征文活動,促進了讀者參與的熱情和興趣,了解了雜志的受眾,基本確定了《現代》基本的讀者群,同時也體現出刊物市場利潤追求下的人文關懷。

為了構建作者、讀者、編者交流和互動的平臺,施蟄存先后在《現代》上開辟了“編者座談”、“社中日記”、“社中座談”、“文藝獨白”等欄目,向作者、讀者介紹自己的辦刊理念、組稿情況、編輯過程和心理感受。在《現代》創刊號上的“編輯座談”中,施蟄存說:“對于以前的我國的文學雜志,我常有一點不滿意。我覺得他們不是態度太趨于極端,便是趣味太低級。前者的弊病是容易把雜志的對于讀者的地位,從伴侶升到師傅。雜志的編者往往容易拘于自己的一種狹隘的文藝觀,而無意之間把雜志的氣氛表現得很莊嚴,于是他們的讀者便只是他們的學生了;后者的弊端,足以使新文學本身日趨于崩潰的命運……我將依照了我曾在創刊宣言中所說的態度,把本志編成一切文藝嗜好者所共有的伴侶?!雹菔┫U存.浮生雜詠[M]//施蟄存.沙上的腳跡.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5:212.《現代》申明要創辦文藝嗜好者的伴侶式雜志,其實就是將自身傳媒形象定位為讀者的理想伴侶,其中包含雜志對文學找到合適位置和對讀者理性的期待。

根據讀者的要求,施蟄存對欄目的名稱和內容予以適當的改變。比如,有讀者反映“社中日記”多為編者與作者活動的簡單匯報,過于瑣屑,施蟄存就從第3卷起在每期卷首加“隨筆·感想·漫談”欄,使作者與讀者有一個發表“對于文藝與生活各方面的雜感的場合”,而且“這里的文章,對象是沒有限制的,無論是對于國家大事,社會瑣聞,私人生活或文藝思想各方面的片段的意見,用簡短的篇幅寫下來,就得了。而且,這一欄是完全公開的……”⑥施蟄存.社中談座[J].現代,1933(5月1日),3(1).同時將原來的“社中日記”改為“社中座談”,并加上了“作者·讀者·編者”的小標題,供三者交流之用。正如施蟄存后來所回憶的:“這其實是我在編輯上的個人理想,因此在編《現代》雜志時就試圖想實行,將為社會、為讀者提供一個廣泛的閱讀空間。所以每期編訖后,我都很用心地寫一篇編輯的后記,以此交流互通編者、作者、讀者之間的信息情況?!雹吡窒?世紀老人的話:施蟄存卷[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63.編者、作者、讀者的自由交流互動,使得《現代》贏得了他們的更好支持。

與一些雜志“降格”以取悅大眾不同的是,《現代》強調該刊的編輯態度是反對在“商業競賣”中迎合讀者的趣味而使刊物形成“一種日趨輕易的傾向”,反對“已經不再在制造著寶貴的精神的糧食,而是在供給一些酒后茶余的消遣品了”的狀態,提出:“今而后,除了創作(小說,詩,散文,劇本)還是依了意義的正當與藝術的精到這兩個標準繼續進展外,其它的門類都打算把水平提高,盡量登載一些說不定有一部分讀者看來要叫‘頭痛’的文字。我們要使雜志更深刻化,更專門化;我們是準備著在趣味上,在編制的活潑上蒙到相當的損失的?!雹偈┫U存.社中談座[J].現代,1934(10月1日),3(6).

《現代》以“意義的正當與藝術的精到”作為刊物的編輯標準,不是故意去迎合讀者的閱讀趣味,而是努力去提高人們的閱讀品位,這就構成了該刊獨特的藝術品位。在《現代》第1卷第5期,施蟄存精心策劃了一個“夏之一周間”的特輯,約請文壇名家以此為題“或記生活,或抒近感”。諸作家應邀命筆,周作人作《苦雨齋之一周》、老舍作《夏之一周間》、巴金作《我的夏天》、圣陶(葉圣陶)作《夏》、沈從文作《一周間給五個人的信摘抄》、郁達夫作《在熱波里喘息》、廢名作《今年的暑假》、茅盾作《熱與冷》、趙景深作《書生的一周間》。這種“名人效應”的追求擴大了《現代》雜志的影響,帶來了很好的經濟效益。由此,也可以看出《現代》雜志的商業性動機和運作方式,品牌意識突出,注重名人效應,利用人們對名人的愛慕、崇敬之心來增加雜志的魅力,提高知名度,保證雜志的活力,從而促進雜志的銷售。

三、兼容的文化理念與多樣的散文文體

在現代性歷史語境中,散文改變了最初的散見于報刊各版的居無定所狀態,進而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學門類和文體。同時,現代傳媒也通過對散文創作主體的選擇和建構,直接影響散文作品的生產方式、言說方式和美學特質,從而與古典散文區分開來。如研究者所指出的:“從散文的文類來看,現代報刊對現代散文的分類產生了明顯影響。古代文章的分類在現代媒體的各類問題分類中失去了‘辨體’的意義,新的文體類型與現代報刊的梯子所發生的同構關系,使散文成為報刊意義上的文體。與此同時,現代傳播媒體在其發展過程中,對西方文體的譯介,不僅擴大了知識分子的視野,而且為現代散文文類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新的借鑒?!雹谥芎2?現代傳媒視野中的中國現代文學[M].北京:中華書局,2008:356.

現代傳媒為了盡可能地吸引最大數量的受眾,必須要采用契合人們的知識水平、生活體驗、審美趣味的書寫與表達方式,如散文隨筆、札記、日記、印象記、游記、書評、書話、訪談錄等,從而呈現出一種活潑靈動、尖銳潑辣的文體風格。施蟄存曾說:“雜志的內容,除了好之外,還得以活潑,新鮮,為標準。我編《現代》,就頗有這樣的希望。我想在本志中,慢慢地在可能的范圍內,增加許多門類。使它成為一個活潑的文學雜志?!雹凼┫U存.編輯叢談[J].現代,1932(8月1日),1(4).從中可以看到,第一,《現代》的成功就在于它在不斷創新中形成其新鮮活潑的文體風格,這更多是出于贏取市場和讀者考慮。第二,由此亦可窺見報刊編輯以選擇和組構對文學進行了再度創造,也融入了作家精神生產的過程;傳媒的諸多因素一直在各個層面上影響著的文學創作實踐。

茅盾在《所謂雜志年》中指出:“雜志的‘發展’恐怕要一年勝似一年。不過有一點也可以預言:即此所謂‘發展’決不是讀者人數的增加,而是雜志種數的增加?!雹芴m(茅盾).所謂雜志年[J].文學,1932,3(2).在這種出版氛圍下,純文學刊物生存下去已頗為不易。但《現代》非同人期刊性質的確立,中立態度和自由主義立場的堅持,兼容并包編輯方針的踐行,以及將從文學自身的建設和發展作為立刊之本的方針,加上淞滬戰事之后上海文藝期刊處于真空期①在《現代》誕生之前,現代書局老板張靜廬關于對即將出版的刊物如此定位:“從《拓荒者》到《前鋒月刊》,兩個刊物的興衰,使現代書局在名譽上和經濟上都受到損害。淞滬戰爭結束以后,張靜廬急于要辦一個文藝刊物,借以復興書局的地位和營業。他理想中有三個原則(一)不再出左翼刊物,(二)不再出國民黨御用刊物,(三)爭取時間,在上海一切文藝刊物都因戰事而??恼婵掌陂g,出版一個刊物?!眳⒁姡菏┫U存:《我和現代書局》,《北山散文集(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324頁。,這些均為不同姿態、風格、趣味的散文創造和文學論爭提供了平等的發表、言論的空間和機會??梢哉f,《現代》追求文學的自身價值與現代性,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顯示出極大的魄力和突出的超前意識。也正因此,《現代》的存在,才向后人昭示了1930年代海上文壇的多彩與繁華,也為現代散文各種樣式的發展提供了一個介入現實的公共空間和推進散文文體探索的多維藝術空間。

作為一個大型綜合性文藝期刊,《現代》刊發散文隨筆類作品的主要欄目有《文》、《雜碎》、《隨筆·感想·漫談》、《散文》、《史料·逸話》、《文藝獨白》、《文藝雜錄》、《隨筆》、《書評》等,為現代散文文體的繁榮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園地,為豐富中國現代散文生態、構建現代散文藝術空間,做出了不可忽視的獨特貢獻。第2卷3期將“文”中的散文與論文分開。把散文與詩合為一欄,論文獨立出來。第3卷1期設置“隨筆·感想·漫談”使作者與讀者有一個發表的生活雜感的論壇,新開設“文藝史料·逸話”欄目,等等。

從文體、風格上講,刊發于《現代》的散文作品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大類。

首先是雜感類散文。這可以說是《現代》所刊發的散文隨筆中成就最高的一類。較有代表性有,沈從文的《一周間給五個人的信摘抄》(第1卷第5期),茅盾的《熱與冷》(第1卷第5期),傅東華的《關于……一切》(第2卷第5期),豐子愷的《玻璃建筑》(第2卷第5期),郁達夫的《為小林的被害檄日本警視廳》(第3卷第1期)、《無事忙閑談》(第3卷第2期),杜衡的《文人在上?!罚ǖ?卷第2期),陳伯吹的《馬路英雄》(第3卷第1期),鄭伯奇的《黃金潮》(第3卷第2期),胡秋原的《中日親善頌》(第3卷第2期),適夷的《悲愴的矜夸》(第3卷第2期),楊邨人的《由租房子說起》(第3卷第5期),巴金的《墨索里尼這個人》(第3卷第6期),森堡的《文人的生活苦》(第4卷第4期),章克標的《求水的心》(第4卷第4期),丘東平的《申訴》(第5卷第5期),孔另境的《說命》(第6卷第1期),陳望道的《說到測字攤》(第6卷第3期),等等。此類雜文或批判時弊,或直指當局,或關注國際時事問題,或感慨世態炎涼,皆擲地有聲,振聾發聵。如郁達夫的《為小林的被害檄日本警視廳》,即為激昂聲討日本法西斯野蠻暴行的檄文。

魯迅也曾先后在《現代》上發表雜文數篇,主要有《論“第三種人”》(第2卷第1期)、《為了忘卻的紀念》(第2卷第6期)、《看蕭和看蕭的人們記》(第3卷第1期)、《關于翻譯》(第3卷第5期)、《小品文的危機》(第3卷第6期)等。他通過這些文章表達著自己對文藝、翻譯的觀點和對社會的看法以及對內心情感的追溯?!犊词捄涂词挼娜藗冇洝方栌骷沂挷{訪華,針對中外記者對蕭伯納的不同反應,揭露紳士們的假面目,批判上海文化界的現實以及《關于翻譯》批評那種攻擊翻譯為“硬譯”、“亂譯”而提倡散漫翻譯的錯誤傾向。

知識分子以雜感的形式表達對時事、社會、文化、思想的意見。而1930年代上海的報刊,集中反應了各種政治、思想和文化力量的對話和交鋒。一方面,《現代》等報刊為魯迅提供了進行社會批判和文化批判的陣地;另一方面,魯迅也以現代報刊為陣地進行雜文創作。正是借助《現代》這樣的現代傳媒,魯迅雜文便成為一種與中國現實同步行進的寫作實踐,與現實的中國形成一種即時的、有效的互動,而通過以傳媒為平臺和媒介的論爭,使現代書寫、現代“公共空間”與被排斥的沉默的大多數之間產生了聯系,也使得魯迅雜文的多數篇幅成為一種鮮活、尖銳、潑辣的論戰性文體。

其次,是關注現實人生的敘事性散文?!冬F代》關注讀者大眾所關心的社會現實和文化問題,表現市民的日常生活。同時,又在精神上和趣味上繼承了精英文化的傳統,追求散文創作的嚴肅性和個性化風格,將民族意識和歷史意識,將自己的思想感悟、精神內涵、價值取向、生活趣味化為文字傳達給讀者。以《現代》為散文發表平臺,散文家零散、靈活地記錄生活片段和感想,將人物、事件、場景與心思緒、情感、體驗交織在一起,呈現出敘事類散記文體特征?!耙欢恕笔伦儽l后,樓適夷的《戰地的一日》記錄作者在淞滬抗戰前線采訪時的見聞,反映作家對戰爭的觀察、體驗和深切的感受,人物言行的勾畫與作者熾熱的愛國情感熔合在一起,具有現代報告文學的體制特征。而《摯愛》(第1卷第1期)在戰爭的背景上,有樸素簡潔的場景素描和人物對話,《火線上》則把簡單的故事、簡潔的場景、簡短的對話融合在一起。蹇先艾的《城下——紀念一九三三年的五月》(第5卷第1期),茅盾的《半個月的印象》(第1卷第4期)則近乎速寫。老舍的《夏之一周間》(第1卷第5期)以樸實、風趣、幽默的語言流水般記錄平凡、拮據而很有規律和情趣的小院生活。巴金的《我底夏天》(第1卷第5期)敘述在“墳墓”和“蒸籠”一般的房間里,“忘了動,忘了吃”,重寫被日軍一二八炮火焚毀了的《新生》時的艱苦情景,為日本帝國主義“不能毀滅我創作的沖動,更不能毀滅我的精力”而自豪。廢名在《今年的暑假》(第1卷第5期)描寫卜居西山親身經歷,一波三折,跌宕生姿,玄思充溢。曦晨(李廣田)的《悲哀的玩具》(《現代》第1卷第5期)平凡樸實地把一位老祖母煞費苦心為孫兒營造快樂所做的努力描寫得淋漓盡致,充滿了濃郁的詩情和深厚的親情。

再次,是寫景抒情性散文。李一冰《十月之晨》(第1卷第1期)、盛明若《春雪》(第1卷第2期)、曦晨(李廣田)《雉》(第1卷第5期)、王瑩《春雨》(第3卷第1期)、蘆焚《陀螺的夢》(第3卷第3期)、《風鈴》(第4卷第2期)、王克洵《剪秋蘿》(第3卷第4期)、何章陸(第3卷第5期)、靳以《我底屋子》(第4卷第2期)、許幸之《漁村》(第4卷第5期)、林庚《燈》(第5卷第1期)、唐錫如《南國的五月》(第5卷第1期)、朱管《春雷》(第5卷第2期)、蘇菲《夜》(第5卷第2期)等等都是頗優美的寫景抒情文字。這些散文或細描自然景物,或盡展自然景觀,或細膩柔美、纏綿婉轉,或借景抒懷、直抒胸臆,作家內心的感情世界借助景物、景觀的描寫更鮮明、形象地展現出來。

《現代》的游記體散文在刻畫山水、描繪自然上,表現出細致的技巧,是寫景的佳構。倪貽德的《虞山秋旅記》(第6卷第1期)是記敘山水的美文,文字幽麗華美,描寫深細,山水面貌,歷歷在目。同時,也因所處時代的原因,作家把強烈的民族自尊自強意識。這就不止表現了自然,生發出作家的審美感,又洋溢著作家深沉的民族情感,浮現著苦難社會的影子??d于《現代》上的旅行記、漂泊流亡記和還鄉記,反映了現代散文由主觀抒情向客觀寫實轉移的趨勢,也帶來了游記散文題材和文體的變化。巴金的游記《平津道上——旅途隨筆之一》(第4卷第1期),記載自天津抵北平途中見聞以及讀德文版斯托姆的詩集《遲開的薔薇》引起的聯想,仿佛“喚醒了另一個世界”,在“茂盛的草原”,“一對青年愛人唱著愛之高歌騎著兩匹白馬向遠方去了”。然而,火車中嘈雜的人聲,打斷了“夢幻”,發現四處“都是些受苦的黃臉”。李健吾的《拿波里漫游短札》(第5卷第5期)記敘他被彭貝古城旅游看守當作日本人,被問及一些叫中國人難堪的問題,他感到非常不快。茅盾的《故鄉雜記》以長篇通訊形式記述作者在1932年回鄉旅途中以及回鄉后的見聞感想,對戰爭在鄉鎮各階層人民中所引起的不同反應,農村經濟破產對市鎮的影響,都有清晰的反映。作品以速寫與隨感的結合,“大題小做”,寫人寫物,神態逼肖,具有很強的形象性,切實記載、著力描繪以故鄉為縮影的中國城鄉動蕩不安的面影。

另外,書話書評類隨筆。從第1卷第4期開始,《現代》開設了“書評”等欄目,施蟄存不僅自己親自著筆,而且還約請了幾位朋友“對于新出的文學書,給以批評,為讀者之參考或指南”①施蟄存.編輯叢談[J].現代,1932(8月1日),1(4).,這些理論批評性文字同樣參與了《現代》的雜志散文文體的建構,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現代”批評家群體。1932年1月,施蟄存的中篇小說集《將軍底頭》出版。郁達夫便在同年9月的《現代》上發表《在熱波里喘息》一文,極力稱贊這些歷史小說巧妙地把“自己的思想,移植到古代人的腦里去”,是他“在十幾年前就想做而未成的工作”,使他“感到了意外的喜悅?!雹儆暨_夫.在熱波里喘息[J].現代,1932(9月1日),1(5).這樣不僅體現了刊物欄目的新穎性,而且對讀者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導和參考作用。

從體式上看,此類隨筆,有理論,如李長之《論目前中國批評界之淺妄——我們果真是不需要批評么》、戴望舒的《望舒詩論》;有評論,如韓侍桁的《文壇上的新人》、穆木天的《王獨清及其詩歌》、蘇雪林的《論聞一多的詩》;有序跋體,如杜衡的《望舒草序》、廢名的《秋心遺著序》、李長之的《〈楊柳風〉序》;有日記體,如趙景深《書生的一周間》等。此外,還有極富韻味的書話體散文,行文中將史實、掌故、知識與評論、抒情貫通融合,如葉靈鳳的《藏書票之話》,從何謂藏書票、藏書票小史、藏書票的制作等方面,既介紹有關知識,又夾敘相關典故,既有文字紹介,又有圖片輔助,既給人以趣味、智慧、知識,又給人以文化滋養和藝術享受。

為了擴大對世界文學和文化信息的介紹,《現代》還廣泛介紹世界各國文化藝術界和文化界各方面的活動信息。第1卷1至6期,都設有“雜碎”和“藝文情報”兩個欄目,專登國外一些作家的創作及其他各方面的情況?!冬F代》第3卷第1期起就發表了朱云影的日本通信和費薇的英國通信,第2期發有戴望舒的法國通信?!冬F代》還發表了戴望舒寫的《法國通信》。

與對現代主義小說和詩歌創作及譯文的推重相比,《現代》給予散文的空間并不算特出,而《現代》也并未以散文聞名,但亦有頗值得關注的域外散文譯介。在創刊號和第1卷第2期上,連載了戴望舒翻譯的阿索林散文集《西班牙的一小時》的部分譯文。施蟄存在《編輯座談》中對戴望舒及阿索林散文集有如下評介:“戴望舒先生對于阿索林的散文,有特殊的嗜好與研究,以前他曾與徐霞村先生譯了一本《西萬提斯的未婚妻》,現在又把作者的一部散文名著《西班牙的一小時》譯過來了?!睂τ谠撋⑽募?他又說道:“此書原是作者在西班牙皇家學院會員而宣讀的。共40篇,抒寫1560至1590年間西班牙種種的社會情形,實是一部歷史與詩的和諧的混合品,如果讀者喜歡,我想在第1卷的本志上把這部譯稿連載了?!雹谑┫U存.編輯叢談[J].現代,1932(5月1日),1(1).

1934年,《現代》第5卷第6期推出“現代美國文學專號”。在此期專號上,兼霞發表《現代美國散文》。這篇書評短文評介了卡耳·凡·多倫(Carl Van Doren)編選的《現代美國散文選》。兼霞如此評介多倫:這部散文選從“斯坦因女士以至幽默家拉德勒(Ring Lardner)都包括在內,傳記批評和小說都有。有許多是整篇,有一些確實長篇的選摘。批評家之中選了威爾遜、門肯、奈丹幾人的文字。長篇小說中,維拉·凱漱是從《百靈之歌》中選了一段,德來賽卻選了一篇傳記《我的兄弟保羅》,海敏威的短篇小說照例是選了那篇《殺人者》。時髦作家菲吉內特(Scott Fitagerald)的短篇是選了《大得像戲院一樣的金剛鉆》。此外,約翰·里特,帕索斯,和老作家安得生、維爾特等也都有著他們代表作的收入?!雹奂嫦?現代美國散文[J].現代,1934(10月1日),5(6).另外,在本期專號上,還以一定篇幅刊發了一組“現代美國散文抄”譯文,有G.Ade的《倫敦的圣誕節》,唐錫如譯;G.Santayana的《戰爭》,陳云鵬譯;David Grayson的《說鄉村生活》,陳云鵬譯;C.Merley的《門》,朱雯譯;J.Iofel的《散文三章》,葉靈鳳譯。在《編后記》中,編輯對美國散文現狀作了簡要說明:“現代美國的散文,與英國的不同。她幾乎沒有一個卓絕的絮語散文家,如George Gissing,E.V.Lucas,A.A.Milne這些人。美國的散文是很雜的,一方面有斯坦因·肯敏思,威廉·卡洛思,威廉謨思這些實驗主義文章家的不可卒讀的喬也斯(James Joyce)式的散文,一方面則是一般雜志報章上的新聞體散文家,所謂Columnist者,不是不能譯,就是不值得譯,所以本期中關于美國現代散文作品的介紹,不免貧弱一點。這是由于材料選擇上的困難,希望讀者們原諒?!雹芫幷?編后記[J].現代,1934(10月1日),5(6).

此外,《現代》也刊發了其他一些優秀散文譯作,如詹洛夢的《窮困》(錢歌川譯,第3卷第4期)、喬治·吉辛的《我底舊筆桿》(唐旭之譯,第4卷第6期)、劉卞司的《達美萊鎮》(唐旭之譯,第4卷第6期)、莫亨的《負重的畜牲》(唐旭之譯,第4卷第6期)、伊英與皮特洛夫合著的《治病》(張露薇譯,第5卷第2期)、左琴科的《廟》(張露薇譯,第5卷第2期)等。

這些譯介、譯作,連同刊載于《現代》雜志上的散文不僅展現了1930年代中前期散文的絢爛多姿,而且也以其濃郁的文學色彩和純正的藝術品質贏得了讀者的稱許。

對文學自身價值與現代性的追求,促使《現代》為各體式散文提供了一個介入現實的公共空間和推進散文文體探索的藝術空間,現代散文在《現代》的積極倡導和配合下,完成著自身的藝術運作,促進著自身體式的變革。同時,散文作為雜志文體樣式之一,也是《現代》現代性構想的重要構成,這使為考量《現代》雜志和現代散文的現代性變得更加復雜多義。

Les Contemporains and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Chinese Prose Style Ecology

WANG Jinsheng
(School of Liberal Arts,Qingdao University,Qingdao,Shandong 266071)

Les Contemporains;modern Chinese prose;prose style;public domain

The magazine Les Contemporains had an enormous impact on the prosaic ecology and the evolution of prosaic styles in modern China,through its patronage of diverse writers,its talks and discussions about the qualities and functions of prose,and its dissemination of prose works.Les Contemporains serves as a window to the various phenomena and issues in the modernity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prose writing.

王金勝,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文化。

I266

A

1009-9506(2015)09-0017-10

2015年7月3日

猜你喜歡
現代文體散文
散文兩篇
散文兩章
論中國文體發生與早期發展的途徑
紙上的故土難離——雍措散文論
輕松掌握“冷門”文體
文從字順,緊扣文體
現代教育技術在體育院校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現代煙草工業發展趨勢及降焦減害技術應用研究
談森林管理管理體制的創新
解放軍,在“現代”與“后現代”之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