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尋文本奧秘 培養語用能力

2015-03-02 07:34江蘇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226503李繼東
小學教學參考 2015年31期
關鍵詞:珍珠鳥小家伙語言文字

江蘇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226503) 李繼東

探尋文本奧秘 培養語用能力

江蘇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226503) 李繼東

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教學中應立足文本,在文本細微處“欲擒故縱”培養語用能力;在文本空白處“畫龍點睛”培養語用能力;在文本異常處“偷梁換柱”培養語用能力;在文本主旨處“去偽存真”培養語用能力;在文本精妙處“如法炮制”培養語用能力。

文本奧秘 語用能力 培養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闭Z言文字的運用存在于人類社會生活的每一個領域。傳統的語言教學側重于語音、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語言靈活駕馭能力的培養和語言在動態使用過程中意義的理解和表達。部分教師一廂情愿、費盡心機牽引著學生周旋于理解課文的內容,挖掘教材(文本)主題思想之間,走進了語用教學的誤區。那么,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該如何創新語言教學策略,變“講內容,只感悟”為“學語言,學表達”,巧妙引領學生探尋教材(文本)奧秘,有效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呢?

一、“欲擒故縱”,于文本細微處培養語用能力

欲擒故縱是《孫子兵法》三十六計中的第十六計。本意是為了捉住敵人,故意先放開敵人,使其放松戒備,充分暴露?,F在比喻為了更好地控制,故意放松一步。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不乏一些優秀的作品,其中一些看似不顯眼的細微處,卻常常蘊涵著文字的魅力與言語表達的智慧。要使這些小細節發揮大作用,使學生有所收獲,教師就不能直接“告訴”“灌輸”,或許可以使點小心眼,雖有意重錘敲打,卻故作糊涂疏漏,將探究發現的喜悅留給學生。

例如,《閃光的“金子”》一課的導入環節,在出示課題時,執教老師故意漏掉課題中的引號。剛一出示,就有學生大喊:“老師,老師,您忘寫引號了?”

師:小小引號有什么用?難道加與不加有不同?

生1:是的,《“黑板”跑了》里面加引號的“黑板”不是真的黑板,是馬車車廂的后壁。

生2:對,還有《晚上的“太陽”》里加引號的“太陽”也不是真的“太陽”,是電燈。

生3:加了引號的“金子”一定也不是真的金子。

師:不是真的金子,會是什么呢?課文一定會告訴我們的。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探個究竟吧!

引號雖小,意義非同凡響。教師不經意的一次小小疏漏,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文本的極大熱情。教師可以多制造這些看似漫不經心,實則費盡心機的善意“陷阱”,通過生生、師生、生本、師本間的對話交流,先“縱”再“擒”,達到曲徑通幽、無“疤”無“痕”、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必將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畫龍點睛”,于文本空白處培養語用能力

中國畫注重留白,小學語文教材中也不乏留白之處,大量的留白更有利于學生自我解讀文本,更有利于學生在想象的王國里去感受那份源自心底的美的滋味。

教材(文本)中蘊涵著豐富的情感,當教師引導學生感悟時,使學生與文本作者產生共鳴,學生就會完全沉浸于文本所描繪的情境中。學生有好多話想說,此時情到深處,正是讓學生進行語言文字運用的好時機。教師準確把握住續寫結合點,以此為契機,完成寫作訓練,就會在接下來學生的精彩表現中感受到“四兩撥千斤”的神奇功效。

例如,筆者在教學《愛如茉莉》一課時深有感觸。文本通過作者對爸爸、媽媽的生活點滴的描寫,讓讀者真切地體會到什么是真愛,原來真愛就如茉莉般清新淡雅,卻沁人心脾。在這篇課文中,你會覺得每一個字眼兒,甚至是每一個標點都在傳情,在釋放著如茉莉一般生命的芬芳和光澤……特別是在病房的那一幕描寫,溫馨和諧,使人不禁覺得身在一幅充滿陽光、溫暖舒心的圖畫中。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探”字與“照”“射”的比較,從“探”中揣摩作者當時的心情,感受作者與父母之間的情意,讓學生用情感去支配文本語言,填充文本空白。通過這樣的語言學習,學生真正融入文本的情境中,就能感受到文本語言的獨特魅力。學生的內心也似乎被某種情感打動了,與作者產生了共鳴,許多感情也就噴薄而出。這時,一位位小詩人便應運而生了。

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既是對前面教學的總結,又給了學生心理釋放的空間,有助于學生對愛的理解的升華,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學生們因性格不同、生活不同、閱歷不同、家庭不同,表達必將豐富多彩。抓住任何一個契機,隨時記錄情感,這樣的語言文字運用無疑會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個詩歌王國里,學生們的妙語連珠將完全充盈于整個課堂。恰當補白文本,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不僅突出了主題,升華了情感,還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三、“偷梁換柱”,于文本異常處培養語用能力

在《珍珠鳥》一課中,馮驥才先生一連用了四個“小家伙”來稱呼珍珠鳥雛兒,不是很奇怪嗎?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用“換一換”的方式引導學生品悟,體會其中蘊涵的情與作者用詞的恰切與巧妙。

在教學《珍珠鳥》一課時,一位教師是這樣引導學生品悟“小家伙”一詞的:

在出示課文第三自然段時,教師將“撥開綠蔓一看,正是這個小家伙!”中的“小家伙”換成了“小珍珠鳥”。學生自由朗讀后,很快就有明眼的學生舉起了手:“老師,您打錯字了。課文里寫的是‘小家伙’,而不是‘小珍珠鳥’?!?/p>

師:哦,“小家伙”是小孩子的意思,是對人的稱呼,怎么用來稱呼鳥呢?莫非是作者寫錯了?再讀讀,看看到底是否合適?

生1:合適,我喜歡用“小家伙”的這句,讀起來感覺小鳥特別可愛。

生2:是作者心里特別喜歡小珍珠鳥吧,把鳥當做了小孩子。

生3:用“小家伙”讓人感到作者非常愛珍珠鳥。

師:同學們都有一顆細膩的心??!從“小家伙”中讀出了作者的喜愛,看來這個詞用得巧,換不得。找找課文里還有哪些地方也用了這個詞,找出來讀一讀,感受作者對小鳥的那份喜愛。

“換一換”不僅使藏在文本字里行間的情感不再是秘密,更讓學生習得了獨到的表達方式,可謂一石二鳥。

四、“去偽存真”,于文本主旨處培養語用能力

去偽存真也就是去除掉虛假的,留下真實的。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的生活背景不同、認知水平不同、興趣愛好不同,必然導致學生對教材(文本)的解讀存在著差異。為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探究文本主旨,引導學生回到文本交流的價值上來,而不應該讓學生游離于文本語境外,作天馬行空式的所謂的獨特體驗,讓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迷失方向。這就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去除掉那些對文本的“偽”的認知與體驗,引導學生求得真、善、美。

例如,一位教師教學《落花生》一文時,當學生討論交流自己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的時候,有學生認為做人就要做像花生一樣的人,而不能做像石榴與蘋果一樣愛慕虛榮的人。事實上,《落花生》一文的本來意圖并不是否認石榴、蘋果的價值,只是贊揚花生更樸實、更有用,以此教育學生做人要踏踏實實,為社會多作貢獻。如果脫離文本這一價值取向,一味追求教學中的標新立異,別出心裁,其結果只會誤導學生。這時,這位教師并不急于糾正,而是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花生和石榴、蘋果兩者只能擇其一,你想做什么?”然后,這位教師根據學生的觀點,讓學生自主分成正、反兩方,正方代表花生,反方代表石榴、蘋果,展開“實話實說式”的辯論,教師則成為主持人,進行相似的引導。

正、反雙方唇槍舌劍,正方認為自己想做花生的理由是因為要是太夸耀自己,有些人會妒忌;反方認為自己如果像花生那樣默默奉獻,不講體面,會被大家瞧不起。只有都看見你的好處,你才能得到重用,所以應該像石榴與蘋果那樣。正、反雙方經過激烈的辯論,最終得出一致的觀點,即像花生那樣對別人不能過于埋沒自己,也不要過于炫耀自己。

這位教師能尊重學生的獨特性,允許學生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但又不是隨便附和學生的認知,而是不斷地對學生的看法進行必要的點撥、引導,讓學生的認知向著多元、科學、人文的方向邁進,使得學生的見解向著求真、求善、求美的文本交流價值邁進。

五、“如法炮制”,于文本精妙處培養語用能力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借助于這個例子,要使學生學會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毙W語文教材中精彩的課文片斷,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去模仿,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可以讓學生演一演,可以讓學生唱一唱,可以讓學生畫一畫,可以讓學生寫一寫,讓文本優秀的表達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內化進學生的心田。

朗讀和理解了小詩《水鄉歌》后,一位教師趁熱打鐵作了如下語言文字運用的設計。

師:水鄉很美,水多,船多,歌多,水鄉人民用《水鄉歌》表達了對家鄉的喜愛。我們的家鄉南通也很美,你喜愛自己的家鄉嗎?

生:喜愛。

師:讓我們模仿《水鄉歌》,也來贊一贊我們的家鄉南通吧!

出示填空:

南通什么多?

_________多。

千___________,萬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們熱烈討論后,一首首飽含深情的小詩誕生了。這樣的語言文字訓練自然而然地遷移了表達方式,提高了學生的語用能力。

總之,教師應增強語用意識,正確理解并切實把握語文教材(文本)內容實際,積極探尋文本奧秘,讓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得到充分的培養,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責編 劉宇帆)

G623.2

A

1007-9068(2015)31-047

猜你喜歡
珍珠鳥小家伙語言文字
為什么可愛的小家伙會被攻擊
語言文字運用專項練習
語言文字運用題的變與不變
珍珠鳥
小題精練(四) 語言文字運用
小題精練(三) 語言文字運用
住在北極的小家伙們等
板栗中的小家伙
說謊的珍珠鳥
卷著尾巴的小家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