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小學生數學審題能力提高之三部曲

2015-03-19 09:22
學周刊 2015年29期
關鍵詞:讀題做題正確率

淺議小學生數學審題能力提高之三部曲

賈益元 (甘肅張掖甘州區大滿鎮四十店小學 734017)

一、抓住“讀”題技巧為審題之一步曲

閱讀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一項重要活動,是人類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和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數學語言因其高度抽象性、精確性、靈活性,故而在閱讀過程中應體現它特有的價值。將這樣的思想滲透入審題中學生將受益匪淺。以下是我的兩個課堂片段,從中我和我的學生受到了很多啟示。

在教學三年級上冊《認識分數》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出示情境圖:野餐活動中,老師讓同學們兩人一組分食品,小軍和小紅拿到的是4個蘋果、兩瓶礦泉水和一個蛋糕。通過交流得到: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2個;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1瓶。最后剩下一個蛋糕,每人分得一半即1/2。

師: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剛才切蛋糕的過程,剛才我們把蛋糕平均(畫分數線)分成了幾份?(寫分母2)這一半正好是兩份中的幾份?(寫分子1)。這個數叫做二分之一。誰會讀了?

(請幾個學生讀)

師:這份蛋糕是整個蛋糕的二分之一,那這份呢?

生:也是二分之一。

師:好的,這樣說來,只要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板書“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1/2”)

在這里出示了“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1/2”后,學生接下來就是要進一步鞏固對1/2的認識。在課堂教學中,我先讓學生來讀這句話,一開始他們讀的字字都很平,于是我就問道:“大家覺得這里哪些詞語比較重要”,學生很快就得出“平均分”“它”很重要。我接著追問道:“這些詞語很重要,因此我們讀的時候要……”話還沒說完,他們都爭著說“應該讀成重音?!蔽矣终f,“這里首先要‘平均分’,那‘它’又指的是誰呢?”

于是第二遍,在我的手勢和自己的理解下,學生讀出了感覺,個個讀得津津有味。我相信學生對分數的理解通過這樣帶著“感情”的朗讀會更深刻。通過這種有效指導讀的方法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學生對于分數的認識更準確了、清晰了,做題時自然正確率大大提高。

教學《認識千米》《認識千克》時,對于公式:1千米=1000米,1千克=1000克,學生有著自己獨到的認識。很多學生總是把等號前后讀得相同,其中,一位學生的讀法很特殊,于是我請他來說說自己的看法。他說:“大家看,1千米=1000米,等號前面的單位是‘千米’,數量為1,等于號后面呢?單位是‘米’,數量是‘1000’。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讀:1(停頓)千米等于1000(停頓)米?!边@樣一來,簡單的關系式讀出了節奏感,讀出了重點,學生對這個關系式就掌握得特別好。

雖然我熟悉的幾個孩子天性是很瘋的,玩瘋起來大喊大叫,但這個完全不矛盾。good manner不是天生的,是家長后天嚴格的家教和努力得來的。

日積月累,時間長了,學生在獨立審題時就會牢牢抓住“讀”的技巧,在“讀”題時把關鍵的字詞讀成重音,放在心里。

二、學會“圈”題中要點為審題之二步曲

鞏固練習是數學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部分,但大多數學生往往有這樣的問題存在,自己做完后檢查不出錯誤的地方,經常是在老師打了“?”以后才恍然大悟過來,才能訂正好。我與一些家長交流時,他們也總是說:“今天我讓他把錯的題目自己訂正了一遍,我也沒指導,但他都做對了,關鍵還是粗心”。簡單的兩個字——“粗心”其實就暴露出學生的做題習慣不好,而這個不好的習慣往往是沒有認真讀題,或者說是他不會讀題,找不到題目中的關鍵詞句。于是我要求學生在訂正時邊讀題邊圈出關鍵詞。

例如:4千米、6000分米、5000米,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是( )。

A.4千米、6000分米、5000米

B.6000分米、4千米、5000米

C.5000米、4千米、6000分米

D.4千米、5000米、6000分米

分析:解這道題的關鍵在于單位的換算,學生在讀題時應抓住千米、分米、米這三個單位,將這三個字詞圈出來,好好想想如何把它們變成同一個單位,即把4千米和6000分米分別換算成米數,再比較大小。

4千米=4000米,

6000分米=600米,

600米<4000米<5000米,

所以,6000分米<4千米<5000米,故選:B。

這樣,學生邊讀邊把題中的關鍵詞句圈出來,就能更好地解決問題,提高作業正確率。

三、巧“比”兩題為審題之三步曲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毙W數學中有許多內容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在教學中充分運用比較的方法,有助于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防止學生知識混淆,提高他們的辨別能力,從而扎實地掌握數學知識,發展邏輯思維能力。而比較在提高學生做題正確率上也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這不僅需要教師課堂上的點撥,還需要學生在做題時做個有心人,并能觸類旁通,巧妙地比較題目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如三年級《除法》單元的練習中學生做過以下兩個題目。

題1:三年級同學去參加植樹活動,其中女生有30人,男生有39人,如果平均三人一組,男生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組?女生呢?

題2:三年級同學去參加植樹活動,其中女生有30人,男生有39人,如果平均三人一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組?

當時學生是先練習了題1,這個題目很簡單,二年級就涉及了平均分,大家都知道用除法,題目主要是考察這兩個除法的計算,學生基本沒有問題,但解題2時,班級里有近20個學生做法與題1一樣,并且答也相同。事后,我把兩個題目拿出來讓學生比較兩題的區別,他們才發現題1是分別求男生和女生分成幾組,題2則是問這69個總數分成幾組。這里的“一共”所指并不相同。也許單看一個題目還不能很好地理解,但把兩個題目放在一起比較著看,還是能很快理解的。

又如,在一年級認識完了人民幣后經常碰到以下問題。

題1:一個洋娃娃56元,小明要買這個玩具,他帶的全是10的人民幣,他至少要帶幾張?

題2:一個洋娃娃56元,小明要帶正好的錢去買這個玩具,他至多帶幾張10元?

很明顯,因為題1中帶的全是10元的,所以至少帶6張,帶少了買不了,而題2中因為帶了正好的錢,那么最多就是50元,全部都是用10元的人民幣來付,是5張。

這樣通過比較分析的方式解決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解決問題教學中充分運用比較法,也能使學生在比較中理解數量關系,在比較中掌握解題方法。

其實,新課程下小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培養必須落實在每節數學課中,既需要以一定的知識儲備、認知能力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讀題習慣,還需要有一個學習、反思、鞏固、發展的過程。我們要讓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教會他們審題的方法,以上只是一個簡單的三部曲,關鍵在于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是如何奏響這些音符的,讓這些和諧的音符滲入審題時的點點滴滴。

(責編 房曉偉)

猜你喜歡
讀題做題正確率
心愛的讀題貓
高考做題要先后有序
小學低段數學讀題能力的培養
聚焦高考選做題中的解不等式問題
門診分診服務態度與正確率對護患關系的影響
高考做題要先后有序
高考做題要先后有序
小學生數學讀題漏詞現象分析
“讀題時代”報紙新聞標題的語言特色
生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