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伍爾夫的精神遭遇對其創作的影響
——以小說《達洛衛夫人》為例

2015-03-20 22:02張嫣然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重慶400000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5年4期
關鍵詞:衛夫人伍爾夫麗莎

張嫣然(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重慶400000)

論伍爾夫的精神遭遇對其創作的影響
——以小說《達洛衛夫人》為例

張嫣然
(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重慶400000)

許多評論家主要是關注伍爾夫小說的寫作技巧,分析意識流創作手法在其小說中的運用。文章從伍爾夫的人生經歷出發,以小說代表作《達洛衛夫人》為例,著重探討伍爾夫的精神遭遇對其創作的影響,以及她對社會的反抗和批判。

《達洛衛夫人》;權力話語;戰爭;死亡

弗吉尼亞·伍爾夫是英國著名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家、文學批評家,同時是英國女權主義運動的先驅人物。弗吉尼亞出生在書香之家,父親學識豐富,有著卓越的學術貢獻。在這種良好的家庭背景下,弗吉尼亞耳濡目染,吸取了許多營養,對文學極其感興趣,并且獲得極大的鼓勵與較好的指導,她的文學才華逐漸顯露出來。伍爾夫在小說領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作品有《達洛衛夫人》《到燈塔去》《一間自己的房間》等一系列優秀的小說。其中《達洛衛夫人》是一部經典意識流作品,充分展示了伍爾夫對意識流寫作技巧的嫻熟運用,作品中處處流露出作者的深邃思想。小說不是自傳,但是小說的思想、主題無疑都是作者本人思想的產物。在小說《達洛衛夫人》中,無論是主題,或是人物,都可以看到伍爾夫本人生活經歷的影子。本文著重探討伍爾夫的精神遭遇對其創作 《達洛衛夫人》的影響。

一、反對權力話語

伍爾夫雖然遺傳了父母的卓越智力與才情,但是家族中遺傳的精神疾病也影響著伍爾夫,這使她極其憂郁與敏感。從她少女時期開始,每當她承受著巨大壓力與傷痛時,精神崩潰癥狀就斷斷續續地折磨她。弗吉尼亞十三歲時,她的母親去世,由于在生活中對母親極其依戀,伍爾夫難以接受這個現實,她的第一次精神崩潰也在這時爆發。作家對于自己作品所受到的評價非常重視,伍爾夫更是如此,可是由于她生性敏感內向,當她的書出版時,她會變得神經緊張,焦慮不安,經常失眠,出書的過程對她來說并不是喜悅而是折磨。她的精神疾病和這種不安也有很大的關系。

為了她的健康與安全,家人把她送進療養院,希望她在醫生的幫助下能夠減輕疾病發作的影響,平息自己的精神。伍爾夫對于療養院的生活是厭惡的,對于心理醫生的治療方式更是批判的,療養院的生活給她帶來更加深刻的折磨與痛苦。伍爾夫在與各種精神病醫生打交道的過程中,對醫生的權威和病人只能被動等待治療的體驗很深刻,最有發言權的病人與家屬卻被自以為是的醫生剝奪了話語權,表現出一種統治與被統治的關系。這些經歷被伍爾夫反映在小說《達洛衛夫人》主要人物賽普蒂莫斯身上。

賽普蒂莫斯和伍爾夫作為精神受到嚴重創傷的社會個人,同樣遭受了精神治療的折磨。對于賽普蒂莫斯來說,結束戰爭一直是他所期盼的,安定寧靜的生活就在眼前,但是擁有良知的他卻并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美好的生活,他清醒地意識到戰爭的罪惡,也意識到作為個體的自己也在戰爭中犯下了不可原諒的罪惡。他痛苦萬分,以至于坐立不安,逐漸在焦慮中漸漸失去了感覺能力[1]。在戰后他經歷了頭痛、失眠、幻聽等一系列精神疾病的折磨,他喪失了基本的安全感,即使有溫柔賢淑的妻子陪在身旁,他仍然陷入深深的恐懼與懷疑中不能自拔。他在罪惡感中無法認知自己。他的種種表現常人無法理解,以至于身邊的人給他貼上了“瘋子”的標簽。但是賽普蒂莫斯種種瘋狂的表現是他對于他所處社會的反抗與批判,也是堅持自我,探求人生意義的一種表現。

法國思想家米歇爾·??绿岢鰴嗔υ捳Z理論,他認為社會現象是由一定的符號和規則建立起來的符號建構物。話語不僅僅是語言的形式,而是涵蓋了文化生活的所有形式和范疇,話語是權力,人們通過話語賦予自己權力,話語是社會中權力關系的產物。賽普蒂莫斯眼里的整個社會是畸形的,罪惡的,他無法理解這個社會,認同這個社會,然而他一個人反抗整個社會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為整個社會形成了一致的權力話語,社會的每一分子都包含在權力話語中,一旦出現不符合權力話語的行為,便被壓制與排斥。在這種情況下,賽普蒂莫斯被迫先后接受了醫師的治療,而每一次治療的目的都是使他能夠重新接受社會規定與準則[2]。在第一次治療過程中,醫生赫爾姆斯判定他“壓根兒就沒有病”,并且建議了一些治療意見:第一,不要關注自己的內心,應該盡可能的忽視自我,使自己對外界的事物感興趣而不是自我感興趣;第二,要通過社交活動來培養一些興趣愛好來獲得健康。這種治療方案的本質是要求病人忽視自己的感受,放棄自我意識,放棄個體的主觀感受,從而做到客觀與理智。這種休息療法的本質是迫使病人放棄自我,無視自我,把人們生存所需要的外在物質需求作為衡量一切事物的最高價值標準,在這種價值標準中,人的精神需求無法得到滿足,人的尊嚴與價值更是無法得到尊重,人在這種價值標準中最終只能淪落為物。

面對這些讓人難以忍受的治療方法,他看清醫生的本質,他們都迫使他屈從,但賽普蒂莫斯否定這個罪惡的社會,覺醒后的賽普蒂莫斯唯一的辦法便是逃跑,他最大的愿望便是離開赫爾姆斯醫生。賽普蒂莫斯在這種專制的環境下根本沒有說話的權力,他作為病人只能處于被統治的地位,話語權被牢牢地掌握在代表社會力量的大醫師手中,他憤怒,癲狂,反抗,最終只能證明自己的病情更加嚴重,進而受到更加專制的對待。孤獨無助的賽普蒂莫斯最終選擇是以死亡來反抗這個異化的世界,保持人格自我的獨立性,用他的死來喚起世人對于那扼殺人的靈魂的隱形權力的警醒。

對于女作家伍爾夫而言,她擁有比常人更加敏感的神經,思考使她比普通人擁有更多的痛苦,在創作欲望激烈時,必然表現出一些與常人不同的精神狀態,但是她的寫作體驗在社會中無法得到別人的理解,當她精神出現恍惚異常時,只能被送進療養院治療,經歷著與賽普蒂莫斯同樣的痛苦,只能被動地接受治療而沒有話語權,醫生對病人的絕對權威已經被伍爾夫引申到了英國的社會關系中,讀者看到也是英國的社會關系的一個縮影。伍爾夫只能把自己的遭遇反映在小說中,通過賽普蒂莫斯這個人物的遭遇來反抗社會冷漠專制的權力話語。

二、反抗父權制

弗吉尼亞·伍爾夫出生在一個大家庭中,家庭成員包括與她同母異父的兄長,在她還是少不更事的幼年時,同父異母的兄長對她進行過性侵犯,這種傷害對一般人來說都會形成永久的精神創傷,更別說是敏感內向的伍爾夫了,她幼小的心靈中埋下的羞恥的種子一直伴隨著她的成長。當她成年后仍然無法擺脫這次性傷害的影響,當她與丈夫成婚后,甚至拒絕與丈夫同房,她的精神長期受到壓抑,這種長期壓抑使她的人生觀總是趨于消極悲觀,不可否認,這種傷害是導致她后來精神多次失常的主要原因。伴隨著性傷害,弗吉尼亞不可避免地對男性產生厭惡與反感,這種反感幾乎是本能性的。伍爾夫的父親萊斯利雖然學識淵博,為人慷慨熱情,受到朋友們的信賴稱贊,但是對待家人卻無法控制自己的專制作風,伍爾夫雖然熱愛父親,仰慕父親的才華與正直的性格,但是她無法忍受父親的專制作風,伍爾夫在她的小說《到燈塔去》中表達了她對父親家長制作風的厭惡??梢哉f父親的專制作風嚴重影響了伍爾夫的人格發展。

在弗吉尼亞·伍爾夫所生活的時代,英國社會的保守風氣依然很嚴重,仍然是以男性為中心的男權社會。作為女性的弗吉尼亞·伍爾夫能夠敏銳地體會到以男權為中心的社會里,為了保證男性的主導地位與權利,女性在社會中受到諸多限制,無論是政治、經濟方面,還是教育方面,女性都沒有獲得基本的權利。家庭條件優越的伍爾夫在當時的社會狀況下也無法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當時有些圖書館也不接納女性,而伍爾夫的兄弟們卻能擁有接受系統教育的權利。在這種情形下,她的潛意識里埋下了叛逆疑惑的種子。伍爾夫在閱讀中發現女性甚至沒有自己的歷史,她所閱讀的書全是由男性寫的,所以她常常產生自卑感和疑惑。在歷史中,女性是沒有地位的,在英國傳統文學中女性仍然沒有地位。

雖然伍爾夫竭盡全力地希望能夠徹底擺脫由男性制定的價值標準與社會觀念體系對自己身心方面的束縛,但是她無法脫離社會,所以由男性主流話語權形成的無形壓制又使她的內心經常陷入焦慮與彷徨,充滿了無助的茫然感與失落感。她把自己對于女性地位缺失的失落感以及對男權社會的反抗不滿反映在小說《達洛衛夫人》中[3]。

在小說《達洛衛夫人》里,女主人公克拉麗莎在父權體制的束縛下按照當時的社會習俗行事,總是忙于宴會,為丈夫而活,為自己的身份而活,為體制而活,逐漸地失去了自我。她在忙于種種事務的同時也感受到自己所做的一切幾乎沒有意義,對于丈夫,宴會上的客人甚至是厭惡的,她能夠看穿他們的虛偽與空虛,但是她仍然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是必需的,認為自己得體的舉止,招待宴會中的客人有助于丈夫理查德的事業,可以幫助理查德獲得良好的聲譽。

她對待青年時期的朋友彼得既羨慕又批判,她喜愛佩服彼得放蕩不羈的性格,彼得敢于和上流社會決裂,跑去印度去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與此同時,克拉麗莎又不贊同彼得的行為,認為他的行為是不負責任的,最終只是毀了自己的前途。在克拉麗莎對于彼得矛盾的態度中可以發現她在社會體制的壓迫下已經導致人格分裂,對于事物的看法常常有自我矛盾的傾向。但是克拉麗莎在年輕的時候,卻可以勇敢地追求自我,不在乎身邊的約束,克拉麗莎不管古板嚴肅的海倫那姑媽和父親如何強烈反對,也要去和在當時自由不羈、熱情奔放、敢于向傳統習俗挑戰、和父母決裂身無分文離家出走、并且能在洗澡后光著身體跑過走廊的野丫頭薩利做朋友。

對于薩利,克拉麗莎甚至萌生了一種近似于男女戀情的感覺:“不過她的眼光整晚都離不開薩利。她具有克拉麗莎最愛慕的那種獨特的美:黝黑的皮膚,大大的眼睛,還有一種近乎放浪的性格,好像她無論說什么,做什么都毫無顧忌,這種性格正是克拉麗薩缺乏的,因而一直羨慕……”[4]34??死惿砩先狈λ_利的放浪不羈,無所顧忌,所以她對薩利是崇拜的,愛慕的,薩利在她的眼中是與眾不同的,是完美的,是值得效仿的。然而她們之間親密的情感卻被作為父權制擁護者的彼得所嫉妒、憤恨與阻礙。彼得雖然自己放浪不羈,敢于和社會傳統挑戰,但是他身上仍然帶有大男子主義,他不可能擺脫社會對他的影響,他認為克拉麗莎是屬于他的,克拉麗莎不可以和除了他以外的其他人那么親密,他限制她的活動,雖然這種心理是出于他對克拉麗莎的愛,但是克拉麗莎卻難以忍受,因為她有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她感到她和薩利受到了傷害。

在上個世紀初的西方,等級觀念嚴峻,任何想要進入上流社會的女子大都選擇婚姻這一渠道來使自己成為養尊處優的貴婦人??死惿捎诔錾碛谥挟a階級的家庭,要想獲得美好的前途,只能在家人的安排下嫁給了達洛衛先生,成為別人羨慕的達洛衛夫人,雖然她也意識到達洛衛是平庸的,毫無生趣的,但是她卻相信只有嫁給達洛衛才能有安定的生活,才會有顯赫的社會地位。她否定彼得的處世方法,認為和彼得結婚只能毀掉自己的生活,她沒有勇氣沖破世俗的約束。氣憤的彼得評價達洛衛先生是一個 “徹頭徹尾的正人君子”,薩利也意識到達洛衛是扼殺克拉麗莎靈魂的 “不折不扣的紳士”,在這樣一個所謂的正人君子的世界中,克拉麗莎逐漸迷失了自我,喪失了年輕時的個性,慢慢成為了丈夫的附屬品,在別人眼中成了觀賞品、裝飾品。

空虛的克拉麗莎只能不斷在宴會中穿梭,只有這樣她才能發現自己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她樂于應付著每一個對達洛衛前途有用的客人,她積極施展自己的交際手段,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為的只是給賓客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她不斷地在他們中說著一些言不由衷,無聊的話,宴會已成為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大活動。如果離開了晚宴,她就會失落與迷惘,感受不到自己是存在的,或者總是沉浸在對于青年時期的回憶中,她的靈魂是孤獨虛無的。但這不僅僅是克拉麗莎的悲劇,也是那個時代所有女性的悲劇。在小說中,克拉麗莎一直愛慕的少女薩利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即使她是那樣與眾不同的女孩,她曾經是一個自由大膽,熱情不羈,充滿反叛意識的野丫頭,現如今卻也嫁給了一個闊佬,身邊圍著五個孩子,她們都在男權社會中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自己青年時期的個性。更加可悲的是克拉麗莎有時還會不斷地反省自己,時常感受到失落,感受到迷惘,但是薩利卻對自己現在的生活非常驕傲,她在男權社會的束縛中徹底地麻木了。她也不可避免地成為體制下的一件觀賞品,在體制的壓迫下,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失去了自我。

在男權社會下,原本具有叛逆的個性與美好追求的克拉麗莎與薩利,通過婚姻擠進上流社會后,并沒有實現自我,而是整天忙于晚宴,養育孩子,以及一些家庭瑣事中,在這種生活狀態下他們逐漸麻木以致失去自我。她們由于在社會中沒有地位,只能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發揮作用,她們的智慧與才能受到壓制無法在社會中表現自己,發揮作用。伍爾夫把自己在男權社會中受到的壓制與不公平待遇投射到她所塑造的克拉麗莎身上,通過克拉麗莎的遭遇來表達自己在男權社會中的失落之感,以及探索女性人生價值缺失的社會根源。

三、死亡意識

在伍爾夫幼年時,親人的相繼離世對她的打擊非常大,幾乎從親人不斷去世開始,死亡的陰影就一直籠罩著成長中伍爾夫。當她在失去美麗善良,溫柔體貼的母親后,出現了非常嚴重的精神崩潰癥狀,并且一度想到以自殺來脫離痛苦。然而死亡的悲劇并沒有到此結束,她一直敬愛的父親因患癌癥而離世,兩年后,死亡又一次降臨,她親愛的哥哥在旅行途中因感染了傷寒而去世。親人們的相繼離世使伍爾夫覺得死亡并不是那么遙遠,她敏感的神經幾乎可以感受到死亡縈繞在她的身邊。而成年后的伍爾夫雖然才華橫溢,但是仍然感受到男權社會的壓制,她的內心更加沒有安全感,時常感到孤獨,她腦海中常常有死亡的意識。當家庭與生活的不幸、心靈的孤獨與不安糾纏一起時,伍爾夫選擇在她的作品中表現心中無法揮去的死亡意識也是順理成章的了[5]。

除了個人生活的不幸外,伍爾夫短暫的人生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伍爾夫的精神世界受到兩次世界大戰的極大影響,戰爭當然也不可避免地直接影響了伍爾夫的小說創作。第一次世界大戰沒有在英國的土地上進行,這次世界大戰對伍爾夫創作的影響是間接的,她所感受到的只是人們在戰爭中所受到的心靈創傷,一戰使她的精神變得更加憂郁。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卻直接使她感到深深恐懼,德國納粹的轟炸機不斷地在她的房屋上空盤旋,伍爾夫常常處在一種極度的恐懼憂慮之中[6]。她的小說中的死亡情結一般不像其他文學作品具有濃厚的悲劇性,而是成為一種追求與探索靈魂的方式。這是伍爾夫對于死亡的獨特認識,她的許多作品都展現了這種死亡情結,尤其是小說《達洛衛夫人》。

《達洛衛夫人 》開篇便籠罩著戰爭的陰影,六月中旬的一個早晨,達洛衛夫人自己出去為晚宴買花,她在倫敦平靜的人流中仍感到了剛剛結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們帶來的痛苦?!皯馉幰呀浗Y束,不過,還有像??怂箍肆_夫特太太那樣傷心的人,她昨晚在大使館痛不欲生,因為她的兒子已陣亡,那所古老的莊園得讓侄兒繼承了。還有貝克斯勒夫人,人們說她主持義賣市場開幕時,手里還拿著那份電報:她最愛的兒子約翰犧牲了?!保?]5戰爭使英國許多優秀的青年失去生命,無數人死于戰場,但是戰爭并沒有到此為止,從戰場上活著回來的青年依然承受著戰爭的煎熬。

小說中另一主人公賽普蒂莫斯正是從戰場上回來的年輕人的代表。在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殘酷屠殺之后,賽普蒂莫斯作為退伍軍人仍擔驚受怕,終日惶恐不安?!耙磺卸家呀Y束,停戰協定已經簽訂,死者亦已埋葬,可是,他卻被一種突如其來的恐怖所籠罩?!保?]賽普蒂莫斯常常無法安定,戰時的記憶不放過他,纏著他,他時常感到焦慮,意識混亂,坐立不安?!八稍谏嘲l上要盧克麗西婭握緊他的手,讓他不至于倒下,他狂呼,別讓我掉入火海。他看見墻上露出一張張臉,對著他嗤笑,又用可怖而惡心的名字呼喚他,紗窗周圍伸出一只只手,對著他指指點點?!保?]67面對恐怖的戰爭與逐漸喪失人性的社會,賽普蒂莫斯徹底絕望了,變得瘋狂了。

而達洛衛夫人雖然生活在上流社會,過著衣食無憂的富裕生活,有一個漂亮的女兒,她常常在家里舉辦盛大的宴會,結識了許多有地位的人,但是達洛衛夫人在這種風光生活中卻常常感到失意惆悵,時常也被死亡意念所糾纏。小說的開頭,當達洛衛夫人走到公園門口,她 “看著過往的出租車,內心總有遠離此地,獨自去海邊的感覺。她總覺得,即使活一天也極危險”[4]8,由于找不到自我,她時常想到過去,但是隨著時光的流逝,她和彼得之間的戀情已經不存在了,她的青春和情感都消失了。她突然痛苦地感受到自己的生命正在暗淡,正在消逝,而死亡卻離自己非常近。賽普蒂莫斯與達洛衛夫人,他們心中都有著對死亡的渴望,這種渴望甚至是本能性的沖動。所以,當達洛衛夫人的宴會達到歡樂的高潮之時,賽普蒂莫斯縱身一跳,離開了這個他所認為的正在墮落的世界,維護了他高尚的個性與獨立的精神。雖然處于上流社會中的達洛衛夫人與賽普蒂莫斯并不相識,但是他的死還是深深地震動了她。

離開喧囂吵鬧的人群,達洛衛夫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她切身地體會到了死亡的感受。然而史密斯的死亡并沒有使達洛衛夫人陷入絕望,相反達洛衛夫人卻在對于死亡的體會中發現了生存的美好,她重新發現了自己對生活的熱愛與信念。正是因為達洛衛夫人能夠體會到史密斯死亡時的解脫,所以達洛衛夫人通過史密斯的死獲得了新生,她獲得了真實面對自我的勇氣,重新對生活感到熱愛,積極樂觀地面對以后的人生,在死亡中徹悟了生命意義的達洛衛夫人重新回到人群中,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對于死亡的徹悟使得達洛衛夫人更加向往生存。

達洛衛夫人與史密斯雖然命運不同,但他們對死亡的體會卻是相似的,所以作者找到把他們緊緊聯系在一起的精神因素,那就是強烈的死亡意識。兩位主人公并不是積極的人物形象,但是由于他們對于生命真諦不斷追求,這一點使他們比書中其他人物積極許多。伍尓夫想要向我們傳達的也許就是人要追求生命的本真,追求自己的個性的存在,靈魂的獨立。伍爾夫認為死亡是對生命的升華,伍爾夫之所以能夠對死亡理解得這么透徹,是因為她的個人生活以及時代環境對她的影響,她把她對死亡的感受看法呈現在小說中,《達洛衛夫人》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四、結語

伍尓夫一生命運多舛,患有精神疾病,她的經歷、思想都會下意識地在她創作的作品中得到表現,研究伍爾夫的個人遭遇與她意識流作品的聯系,不但能夠使讀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本人的思想,體會作者的遭遇,而且能夠使讀者體會到作品中隱含的深刻的社會意義。因為一部小說的創作必然是與作者的個人生活、思想、情感緊密聯系的。在人們津津樂道于伍爾夫的意識流精美技巧的同時,也不可忽視她個人的生活經歷在其小說中所反映出的社會現實。

[1]蔣璐.超脫與挑戰——從賽普蒂莫斯看《達羅衛夫人》的社會批判意義[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4):98-100.

[2]黃新征.另一個聲音 另一種真實——由賽普蒂莫斯透視弗吉尼亞·伍爾夫 [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2(5):70-72.

[3]詹曉娟.穿越心靈的沼澤——作家自殺與生死的困惑[J].宜賓學院學報,2006(4):82-84.

[4]弗吉尼亞·伍爾夫.達洛衛夫人[M].孫梁,蘇美,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0.

[5]葉青.生與死的瞬間——《達洛衛夫人》的另一種解讀[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03(1):69-72.

[6]胡新梅.戰爭、創傷與女人[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6):132-135.

(編輯:張雪梅)

The Influence of Virginia Woolf's Spiritual Experience on Her Works:A Study of Mrs.Dalloway

ZHANG Yan-ra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00,China)

Many literary critics focus their attention on Virginia Woolf's novel writing skills and tend to analyze her application of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to her works.This paper,based on Woolf's life experiences,and making a study of Woolf's master piece Mrs.Dalloway,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Woolf's spiritual experience on her writing,and her rebellion against and criticism of the society.

Mrs.Dalloway;power discourse;war;death

I 106.4

A

1671-4806(2015)04-0108-05

2015-06-01

張嫣然(1991— ),女,江蘇宿遷人 ,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猜你喜歡
衛夫人伍爾夫麗莎
論弗吉尼亞·伍爾夫《倫敦風景》中的情景交融
衛夫人
AnAnalysisoftheFeminismAwarenessinMrs.Dalloway
To the Light House—A Journey of Life from Moments to Eternity
癡迷書法,墨汁進口渾不覺
The Modern Narrative features and the Connection Modes of Mrs Dalloway
與伍爾夫相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