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海洋可再生能源產業技術發展現狀以及山東省未來發展思路*

2015-03-24 06:02姜勇趙喜喜田敬云王健趙中華
海洋開發與管理 2015年9期
關鍵詞:海洋能微藻海洋

姜勇,趙喜喜,田敬云,王健,趙中華

(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 青島 266071)

?

我國海洋可再生能源產業技術發展現狀以及山東省未來發展思路*

姜勇,趙喜喜,田敬云,王健,趙中華

(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 青島 266071)

自20世紀70年代,海洋可再生能源受到各沿海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的重視。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海洋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已在技術開發和示范研究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文章分析了山東省發展海洋可再生能源的意義和優勢,提出海洋可再生能源產業與技術發展建議。

海洋可再生能源;山東;發展建議

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隨著常規化石燃料能源逐漸枯竭和污染導致環境惡化問題日趨嚴重,加速開發利用有利于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可再生能源已成為共識[1]。海洋可再生能源以其無污染、環保等特點吸引了眾多科學家的目光,成為可再生能源研究的重要領域。我國海岸線漫長,海洋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近年來,國家實施海洋資源開發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發展戰略,先后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和《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綱要(2013-2016年)》等文件,又制訂了《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設立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加快推動海洋能開發利用研究。

山東是一個能源消費大省,既面臨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的壓力,又擁有海洋可再生能源資源開發利用的巨大潛力[2]。加強技術儲備、推動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不僅促進海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也是實現社會經濟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重要選擇。山東的海洋科研實力居全國前列,集聚了實力雄厚的海洋科研機構和人才資源,在波浪能、潮流能、溫差能和海洋生物質能等領域研究中處于國內領先地位。2011年,《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建設國家海洋新能源研究院和青島可再生能源綜合試驗示范基地,如何結合國家戰略目標和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需求,整合人才、技術優勢以及研發力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海洋能的集成創新與產業開發,打造海洋能源綜合研究基地和海洋能源裝備制造基地,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1 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現狀

海洋可再生能源通常指海洋中所蘊藏的可再生的自然能源,主要為潮汐能、潮(海)流能、波浪能、溫差能、鹽差能和海洋生物質能,不同標準劃分其包含的能源種類略有不同[3]。更廣義的海洋可再生能源還包括海洋風能和海洋表面的太陽能[4],由于海上風能和海洋太陽能與陸地風能、太陽能利用形式沒有本質上的不同,因此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之內。海洋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利用形式為發電和生物燃料制備。目前除潮汐發電已實際應用之外,其他海洋能的利用尚處于技術開發、示范研究或基礎研究階段。

1.1 潮汐能

我國潮汐能蘊藏量為1.1億kW,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尤其是浙江三門灣至福建平潭島之間的海灣。山東沿岸潮汐能理論儲量約為40.83萬kW,主要集中在山東半島南部沿岸[5]。潮汐發電研究的歷史已有100多年,是海洋能中開發研究和利用最早、最成熟的一種,現已進入實用階段,目前世界最大的潮汐能電站是韓國始華湖的25.4萬kW壩式潮汐能發電站。潮汐電站的經濟性和環保性存在較大爭議,世界各國對此都采取比較審慎的態度。

20世紀5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建設潮汐電站,目前還在正常運行的潮汐能電站只剩下2座,分別是總裝機容量3 900 kW和150 kW的浙江溫嶺江廈站和浙江玉環海山站。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是我國最大的潮汐能電站,2013年國家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項目“溫州甌飛萬千瓦級潮汐電站建設工程預可研”啟動,該項目裝機容量擬定為45萬kW,建成后年發電量將達9.27億kW·h,規模世界第一。

我國小型潮汐發電站技術基本成熟,已具備開發中型(萬千瓦級)潮汐電站的技術條件,但存在的問題是裝機容量小,單位造價高于水電站,水輪發電機組尚未定型標準化,電站水工建筑的施工方法和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尚有一定差距。

1.2 波浪能

我國沿岸波浪能資源平均理論總功率為1 284萬kW,以臺灣、浙江、福建和廣東東部沿岸最富集。山東沿岸波浪能理論平均波功率達161萬kW,主要分布在山東半島北岸的龍口和渤海海峽的北隍城區段,半島南岸的千里巖和小麥島區段[5]。目前,歐洲、日本等地區的波浪能利用研究技術最為成熟。2008年,葡萄牙建成的阿古撒多拉波能發電廠是世界上第一個商業化波浪能發電廠,發電量為2 250 kW·h。

國內自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對固定式和漂浮式振蕩水柱波能裝置以及擺式波能裝置等進行研究,山東的波浪能利用技術處于國內領先地位。中國海洋大學的振蕩水柱波能裝置的相關研究成果已應用于韓國濟州島500 kW波能電站。該校研制的“10千瓦級組合型振蕩浮子波能發電裝置”在青島齋堂島海域已成功投放,可在大潮差海域實現24 h全天候自主控制運行發電。山東大學承擔的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120 kW漂浮式液壓海浪發電站中試項目”也已在榮成海驢島投放成功。

我國微型波力發電技術已經成熟,并已商品化,小型波浪發電技術已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但波浪能發電裝置示范試驗的規模遠小于挪威和英國,轉換方式類型遠少于日本,且裝置運行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等還有待提高。

1.3 潮流能

我國沿岸潮流能約為1 200萬kW,屬于世界上功率密度最大的地區之一,尤其是舟山群島海域的諸水道最富集。山東沿岸潮流能理論平均功率為119萬kW,主要分布于廟島群島諸水道,尤其是北隍城北側[5]。國際上從事潮流能開發的主要有美國、英國、意大利等,2008年英國MCT公司在位于愛爾蘭北部海床下,完成了1 200 kW的SeaGen潮流發電機安裝,標志著世界上第一個商業化規模的潮流發電系統投入使用。從整體來看,潮流能裝置的技術已相對成熟,具備了開展商業化運行的技術與工程基礎。

國內潮流能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水輪機性能的研究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山東的潮流能在裝機容量和水輪機性能等技術方面處于國內領先。中國海洋大學研制的國內首臺100 kW海洋潮流發電裝置運行成功,水輪機直徑超過10 m,單臺裝置可滿足300戶居民日常用電。該校與中海油聯合承擔的“500 kW海洋能獨立電力系統示范工程”項目目前已將齋堂島建成我國北方最大海洋能示范基地。

我國潮流能利用研究還處于應用示范研究階段,在提高水輪機性能、完善設計方法、擴大單機容量以及電力并網技術、電站群體化技術、急流和強風浪下水輪機、載體及錨泊系統運行可靠性與安全性等方面還有很多技術問題待研究。

1.4 溫差能

我國溫差能資源豐富,可開發儲量約為億千瓦量級,其中90%以上在南海[5]。在世界溫差能研究領域,美國與日本的技術最為先進。1990年在日本鹿兒島縣建成的1 000 kW岸基封閉循環式發電站,是世界上最大的實用型海水溫差發電系統。

溫差能開發利用處于商業化開發前期階段,循環過程、熱交換器、工質以及海洋工程等大部分技術已接近成熟,具備設計建造規模萬千瓦級溫差能發電裝置的能力。2012年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設計建造了我國首個15 kW溫差能發電裝置。該裝置突破了氨工質透平制作的關鍵技術,采用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熱力循環,海洋熱能利用效率提高到5.1%,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但總體來說,我國溫差能開發利用技術仍處在關鍵技術研究階段,還未進入海況試驗階段。

1.5 鹽差能

我國的鹽差能理論功率約為1.14億kW,主要集中在長江和珠江等河口[6-7]。美國和以色列最早開展鹽差能研究,1976年以色列制造了一套滲透法裝置,驗證了鹽差能利用的可行性。我國于1979年開始鹽差能發電的研究,1985年西安冶金建筑學院研制了一套可利用干涸鹽湖鹽差發電的試驗裝置。目前鹽差能因受發電成本高、設備投資大、能量轉化效率低、能量密度小的限制,研究總體還處于實驗室試驗水平。

1.6 海洋生物質能源

微藻能源目前已成為生物能源研究的熱點,美國從1976年起啟動了微藻能源研究項目,已從實驗室階段走向中試和工業生產階段。其培育的富油工程小環藻,實驗室條件下脂質含量可達60%以上,比自然狀態下微藻的脂質含量提高3~12倍[8]。近5年來,中國、以色列、德國、西班牙、英國、澳大利亞、法國、日本和韓國等國家也開始重視微藻能源,但目前距離產業化仍然有一段路要走,成本高和難以規?;_展是微藻能源開發的兩大“瓶頸”問題[9]。

我國微藻基礎研究力量較強,擁有一大批淡水和海水微藻種質資源,在微藻大規模養殖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在產氫微藻方面以及清華大學等單位在產油淡水微藻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礎。2011年,科技部啟動了我國微藻能源方向首個“973”計劃項目“微藻能源規?;苽涞目茖W基礎”,致力于突破微藻能源規?;苽涞暮诵募夹g,提高微藻能源規?;苽湎到y的效率。

山東微藻能源研究開展較早,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獲得了多株系油脂含量在30%~40%的高產能藻株,并成功研制了適宜藻類細胞工程培養的大型封閉式管道光生物反應器。中國海洋大學收集了600余株海洋藻類種質資源,建有200 m2余的程控海藻培育室,目前保有油脂含量接近70%的微藻品種。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與美國波音公司研發中心共同組建了可持續航空生物燃料聯合實驗室,利用微藻生產航空生物燃油。

2 制約山東省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瓶頸”

2.1 關鍵共性技術制約產業持續發展

山東省海洋可再生能源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也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研發、設計、制造技術體系。但與國外先進國家相比,在核心部件設計、高端裝備制造、大型裝備施工等關鍵技術上仍有較大差距,一些關鍵共性技術環節上仍然沒有取得重大突破,嚴重制約了海洋可再生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10]。

2.2 海洋可再生能源推廣使用困難

海洋可再生能源具有瞬時量差異大,穩定性、持續性差的特點,這決定了其開發使用難度大。海洋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并網使用,一直都是世界性難題,運行與維護費用巨大,成為阻礙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因素。此外,由于海況惡劣、施工困難、建設周期較長、固定成本投入大、單位電量價格高,企業缺乏參與開發的積極性,也進一步制約了海洋可再生能源的應用推廣。

2.3 政策法規保障體系尚不完善

海洋可再生能源產業是一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尚處于商業化發展的初期,需要政府制定規劃加以科學指導。但目前山東省尚未對海洋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做出規劃,海洋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重點、產業布局、能源結構的匹配都不明確。同時,山東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地方法規未與國家同步,缺乏配套的地方性法規和產業政策文件。

3 促進山東海洋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建議

從目前情況看,海洋可再生能源中潮汐能發電技術比較成熟,山東也有白沙口潮汐電站的建造經驗,但潮汐能電站需大范圍圈占海岸線,受環境保護、安全等方面的嚴格限制難以大規模推廣應用[11]。鹽差能仍處在基礎研究階段,應用并不廣泛,同時由于鹽差能資源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的入??诟浇?,而國內大部分鹽差能集中的區域都位于航運干線上,不具備大規模應用及推廣的條件[12]。結合山東研究基礎和自然資源情況,以及海洋能技術發展趨勢,山東海洋新能源未來發展可以以“優先發展潮流能、波浪能,大力發展海洋生物質能,探索發展溫差能”為原則,加強集成創新突破行業共性關鍵技術,加速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的產業化進程。

3.1 加快制定山東海洋能開發利用總體規劃

立足國家目標,瞄準產業發展,與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國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綱要(2013-2016年)》、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等緊密結合,抓緊制定《山東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規劃》,健全相關政策及公益性服務體系,建立和完善海洋能源開發利用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扶持發展產業服務體系,為海洋能產業化發展提供技術基礎和支撐保障。

3.2 盡快開展海洋能資源調查研究與評價工作

掌握海洋能資源儲量和分布情況是合理有效推進海洋新能源發展的基礎和前提。為適應山東未來海洋能發展以及站址選址等需求,盡快組織對各類海洋能資源進行調查與評價,建立海洋能資源儲量分布和評估體系,為制定海洋能開發規劃、制定相關政策等提供科學依據。結合山東海域區位、自然資源、環境條件和開發利用相關要求,圍繞風能(風速、風向)、太陽能(輻射量、日照時間)、潮汐能(潮時、潮高)、潮流能(流速、流向)、波浪能(波高、波向、波周期)、氣象參數、水溫、鹽度、海底地貌等要素,重點針對儲量分布、選址要求、分階段開發利用目標以及環境保護措施等進行調查,做到與現行全國海洋功能區劃相協調,為山東海洋能開發利用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3.3 打造海洋能綜合研發平臺

海洋能利用技術依托于海洋環境動力學、海洋工程、電力與電子工程等多個學科,是多項技術的綜合利用和創新使用。中國海洋大學、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單位近年承擔完成了一批國家級、省級海洋能利用項目,是我國海洋能研究的重要力量。要立足山東的海洋學科優勢和研究基礎,加強這些單位的協同創新,進一步凝練科學研究方向,將海洋能研發納入國家實驗室總體發展規劃框架內。以提高海洋能綜合研發水平為目標,開展集理論、技術、設備、評價等一體的綜合性研究平臺,發展較為完備的海洋能技術標準規范體系,提高核心競爭力。

3.4 加強示范開發,打造高標準海上試驗場

在青島齋堂島海域實施的“500 kW海洋能獨立電力系統示范工程”,是國家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首批資助可再生能源發電示范工程,為海洋能發電裝置的產業化進行了一定規模的應用嘗試??梢砸劳鞋F有基礎,在相關海域規劃建設海洋能研發共性技術平臺與基于標準測試程序的海上測試場,專項用于海洋能新裝置試驗、樣機驗證、裝備監測及認證等,形成類似英國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中心和歐洲海洋能源中心之類的機構,服務于海洋能利用技術研究和產業發展,建成我國專業化海洋能裝備及海洋儀器試驗場。

3.5 推動海洋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發展

采取技術引進與自主研制相結合的方式,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在海洋能源裝備制造領域占得先機。海洋新能源裝備制造因地而異,技術含量高、不同海域條件的調校復雜,山東要發揮制造業基礎較好的優勢,強化產、學、研、用的結合,加快對企業的引領,支持各類資本積極介入新能源領域,積極開展發電裝置產品設計及制造,與山東半島高端制造業基地等緊密結合,規劃布局發展產業集群,建設海洋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

[1] 趙軍.解讀生物能源:新能源產業及對環境、生態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2,27(2):219-225.

[2] 姜肖青,徐佩玉.關于推進山東省新能源發展的戰略思考[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0,24(1):16-21.

[3] 高艷波,柴玉萍,李惠清,等.海洋可再生能源技術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J].可再生能源,2011,29(2):152-156.

[4] WANG Chuankun.History of china marine[M].Zhengzhou∶Daxiang Press,2003.

[5] 王傳昆,陸德超.中國沿海農村海洋能資源區劃[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9.

[6] 王傳崑.我國海洋能資源的初步分析[J].海洋工程,1984,2(6):58-67.

[7] 王傳崑,盧葦.海洋能資源分析方法及儲量評估[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

[8] KHALIGH A,Omer C.Onar.Energy Harvesting[M].Boca Raton:CRC Press,2009

[9] 劉斌,陳大明,游文娟等.微藻生物柴油研發態勢分析[J].生命科學,2008,20(6):991-996.

[10] 馬龍,陳剛,蘭麗茜.淺析我國海洋能合理化開發利用的若干關鍵問題及發展策略[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3,30(2):46-50.

[11] 李京梅,孫晨,劉容子,等.乳山口潮汐能電站環境收益評估[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23(5):77-83.

[12] 劉伯羽,李少紅,王剛.鹽差能發電技術的研究進展[J].可再生能源,2010,28(2):141-144.

山東省軟科學研究計劃一般項目“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海洋產業技術體系研究與分析”(2013RKF01002);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會項目“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海洋科技成果轉化體系的構建”(CAMAQN201404).

P74;F407.2

A

1005-9857(2015)09-0032-04

猜你喜歡
海洋能微藻海洋
代食品運動中微藻的科研與生產
國內外現行海洋能政策比較分析
絮凝法采收生物燃料微藻的研究進展
愛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發
Power System Design and Analysis for Ocean Power Plant
微藻對低溫響應的Ca2+信號傳導途徑研究進展
微藻能源技術研發展望
中國海油進軍海洋能將建設海洋能、太陽能和風能相結合的發電系統
開發利用海洋能資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