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主要海洋災害特征及防災減災對策*

2015-03-24 06:02韓雪黃祖英
海洋開發與管理 2015年9期
關鍵詞:風暴潮海浪防災

韓雪,黃祖英

(江蘇省海涂研究中心 南京 210036)

?

江蘇主要海洋災害特征及防災減災對策*

韓雪,黃祖英

(江蘇省海涂研究中心 南京 210036)

文章分析了江蘇主要海洋災害的特征、影響因素、未來可能發展趨勢及其對江蘇沿海造成的損失;探討了減輕海洋災害的有效途徑,提出了防御海洋災害的對策建議。

江蘇??;海洋災害;防災減災

1 引言

江蘇省位于我國大陸東部沿海,全省大陸岸線954 km,海域面積約3.75萬km2。沿海有島嶼16個,以及650 0 km2的潮灘濕地,江蘇沿海分布有全國首屈一指的輻射沙脊群,面積約1 268.38 km2。

江蘇省岸灘開闊,灘涂、淺海面積大,掩護條件差,海洋環境十分脆弱,極易受到風暴潮、赤潮、災害性海浪和海平面上升等海洋災害的侵襲,對沿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巨大的損失。

統計表明:2000-2013年,江蘇省因海洋災害造成的安全事故50多起,死亡失蹤216人,直接經濟損失高達67.489億元。2000年的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6億余元,主要致災原因為0012臺風和0014臺風風暴潮災害,2010年的冷空氣浪和氣旋浪造成56人死亡(含失蹤),達到14年的最多死亡(含失蹤)人數。災難性的海洋災害造成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和生命財產損失。海洋災害已成為制約江蘇沿海開發和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2 江蘇省主要海洋災害的類型和特征

2.1 風暴潮災害

風暴潮指的是由強烈的大氣擾動如熱帶氣旋(臺風或稱颶風)、溫帶氣旋等引起的海面異常升高現象,它伴隨天文潮、短周期海浪而來,常使潮位暴漲,海水滿溢而釀成大災。對江蘇造成影響的風暴潮過程有臺風風暴潮和溫帶風暴潮兩種。

2.1.1 風暴潮災害概況

據海岸帶調查資料,在1950-1981年,影響江蘇的臺風計99次,其中93次影響沿海地區[1]。

據連云港、射陽河口、呂四等7個站的資料顯示,1971-1981年中,造成1.5 m以上增水的臺風13次,增水2 m以上的有6站次,1~1.5 m增水的有20次[1]。

2.1.2 風暴潮災害特征

(1) 江蘇沿海臺風風暴潮發生的季節特征。2000年、2005年和2012年風暴潮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較大,探究原因主要是由于這3年臺風對江蘇影響較為嚴重,江蘇省臺風風暴潮多發生于夏秋季節,特大風暴潮主要是由臺風增水配合夏季朔望大潮引起。

(2)引起江蘇沿海臺風風暴潮過程的熱帶氣旋特征。分析1949年至今的臺風災害數據,對江蘇海域產生影響的熱帶氣旋,年平均數為2.6個,1949-2013年期間,對江蘇海域產生影響的熱帶氣旋最少年份為1個,最多年份為8個。2000-2013年引起江蘇沿海臺風風暴潮過程的熱帶氣旋的路徑主要有滬、浙登陸型和近海北上型。

滬、浙登陸型:0509號臺風“麥莎”是典型的滬、浙登陸型臺風,在浙江省玉環縣干江鎮登陸,影響期間正逢農歷七月大潮,受風暴潮和天文大潮的共同影響,沿岸有10多個站的風暴增水超過100 cm,江蘇省直接經濟損失1.47億元,連云港、贛榆、灌云、東臺、大豐、響水、濱海、射陽等縣市受災人口4.2萬。農作物受災面積330 hm2;海洋水產養殖損失0.43萬t,受損面積0.822萬hm2;損毀房屋17間;損毀船只21艘。

近海北上型:1109“梅花”臺風是典型的近海北上型臺風,沿海監測到最大風暴增水為159 cm,發生在江蘇省洋口港;增水超過100 cm的站點還有江蘇省呂四和浙江省乍浦等站;江蘇省水產養殖損失0.78萬hm2,防波堤損毀9.5 km,道路損毀12 km,因災直接損失0.61億元。

(3)江蘇沿海溫帶風暴潮特征。江蘇的溫帶風暴潮過程頻繁,常發生于冬季和春、秋季。以連云港為例,46年間(1951-1996年),連云港共出現942次50 cm以上溫帶天氣系統增水,平均每年發生20.5次,100 cm以上增水全年每個月份均有發生,其中秋季頻數最高,占總數的40.8%,2次150 cm以上增水均發生在11月份[2]。

盧局長點頭表示贊許:從案發到現在也不過20小時,就已經基本確定了死者身份與交通工具,你們的效率很高嘛。

2.2 海浪災害

2.2.1 海浪災害概況

由強烈大氣擾動,如臺風、熱帶氣旋、溫帶氣旋和強冷空氣大風等引起的海浪,在海上常能掀翻船只,摧毀海上工程和海岸工程,造成巨大災害。人們把這種海浪稱為災害性海浪,主要指有效波高4 m以上的災害性海浪過程。

2.2.2 海浪災害特征

近年來,災害性海浪過程對江蘇的直接經濟損失呈上升趨勢,由臺風浪引起災害的時間主要在5-10月之間.統計1949-2013年的數據資料顯示,從江蘇沿海正面登陸的臺風有4個,其中7月1個,8月3個,不同程度影響江蘇海域的臺風近200個,主要集中在5-10月;其余月份的海浪災害主要由冷空氣和溫帶氣旋引起。受近岸海浪災害的影響,江蘇每年都會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

2.3 赤潮災害

赤潮是海洋中的一些微藻、原生動物或細菌在一定環境條件下暴發性增殖或聚集達到某一水平,引起水體變色或對海洋中其他生物產生危害的一種生態異?,F象。

赤潮是一種復雜的生態異?,F象,發生原因比較復雜,海水富營養化[3]、水文因素、天文和氣候氣象條件[4]以及海水養殖的自身污染等都是誘發赤潮的因素。

2.4 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監測表明,1980-2013年,江蘇沿海海平面呈現波動上升趨勢,上升平均速率為3.2 mm/a,高于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度(2.9 mm/a),1980年以來江蘇省沿海海平面的最高值出現在2012年。江蘇省沿海季節性高海面一般出現在8月和9月,低海平面一般出現在1月和2月。預計未來30年,江蘇沿海海平面將上升80~152 mm。

海平面自然上升的同時,由于江蘇沿海特別是長江三角洲北岸地區,本身處在構造沉降帶,又因大型建筑物密集和地下水過量開采,加劇了地面下沉的速率,且地面下沉的速率達到海平面自然上升速率的數十倍。由此所造成的海平面間接上升與海平面自然上升相疊加,加劇了江蘇沿岸臺風風暴潮、海岸侵蝕(特別是砂質海岸和泥質海岸)、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的影響程度,影響濱海生態系統、社會經濟發展等。

3 防災減災對策

3.1 建設高時空分辨率的海洋觀測網絡

海洋觀測是開展預警預報和防災減災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江蘇沿海海洋觀測臺站分布稀疏,遠低于日、韓等發達國家相鄰間隔30 km的平均水平,且臺站分布不均,觀測能力薄弱。為加快江蘇海域海洋觀測網建設步伐,科學有序地推進江蘇沿海開發,保障江蘇省海洋經濟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2013年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組織編制了《江蘇省海洋觀測網建設規劃(2013-2020年)》,全力推進海洋觀測平臺、驗潮站、浮標和志愿船建設,到目前為止,建成海洋觀測平臺4座、驗潮站3座、浮標3個和志愿船25艘,并投入運行。站點觀測要素包括水文、氣象、水質等3大類15項。盡管如此,海洋觀測點的數量和類型還是不能滿足海洋防災減災的需要。

應進一步充實海洋觀測站網布局,增加海洋觀測類型,如雷達觀測,衛星觀測等,并利用觀測飛機、志愿船相配合,提升觀測密度、頻次和時空分辨率。針對重大海洋災害如風暴潮、海浪、赤潮等災害的重災區和頻發區,結合沿海海洋經濟的發展需求,著力開展觀測布局與規劃研究,大力推進目標性海洋災害觀測能力建設,在海洋災害頻發和影響嚴重地區進行空間和時間的加密觀測,提高觀測資料的實時獲取能力,保障觀測資料獲取的時效和精度。全面提高江蘇省海洋環境觀測和實時數據傳輸系統的能力,為提高海洋預報的準確率打下堅實的基礎。

3.2 加強海洋災害的預警報技術研究

加強風暴潮、海浪等海洋災害的發生機理和發展規律研究。著力提升海洋災害精細化預報水平,在海洋災害頻發區、重要港灣、沿海重要基礎設施、關鍵經濟目標和典型人口密集區開展近海近岸精細化數值預報系統建設,針對江蘇近海漁業生產安全、人員搜救、油氣資源開發開展專題預報保障系統建設。

3.3 提升海洋預警報公共服務能力

應加強需求調研分析,圍繞社會公眾需求,大力提高海洋預警報公共服務水平,開發具有鮮明特色的區域性、行業性和時令性預報服務產品。豐富預報產品信息發布手段和發布渠道,鞏固并拓展電視、廣播、網絡、報紙等現有播發平臺,積極探索網絡電視臺、移動媒體等新型網絡發布方式,促進預警信息在公眾中的高速傳播。開展江蘇省海洋防災減災文化建設,結合5·12防災減災日,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海洋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建設海洋防災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大力普及海洋防災減災知識。

3.4 積極開展海洋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工作

積極開展江蘇沿岸海洋災害風險調查,掌握江蘇省主要海洋災害的分布、特點、強度及影響,掌握主要海洋災害風險區域的分布以及重點岸段的海洋災害承載力。編制完成江蘇海洋災害風險區劃圖,建立風險評估和區劃成果集成平臺,為江蘇沿海地區海洋經濟建設布局、海洋資源開發與利用規劃、海洋災害防御等提供決策支撐。

3.5 建立和完善海洋災害信息綜合處理平臺

多年來,江蘇省在海洋災害的預測、防災減災以及災害調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積累了豐富的資料,但是海洋災害信息傳遞系統還不夠滿足業務需求。在及時、準確地將災害發展情況,災害損失情況傳遞到各級政府應急組織還缺乏快速、有效的渠道。建議建立以數據庫、高速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為支撐的海洋災害信息綜合處理平臺,使分散的資料系統化,雜亂的資料規范化,為海洋防災減災提供可靠依據。

3.6 科學用海,加強海洋災害應急管理研究

沿海灘涂資源開發對于增加有效耕地面積,增加農產品產量,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帶動沿海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實際開發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譬如:缺乏統一規劃,圍墾灘涂利用率低;灘涂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兼顧不夠,在灘涂開發利用過程中,必然造成對海洋生態環境的破壞。因此應提高灘涂開發的層次,不斷提高灘涂圍墾的科技含量,提高技術水平,堅持科學發展觀,科學用海。對已圍墾區要堅持“綠色化”的開發利用,確保灘涂的可持續利用。

海洋災害應急管理是自然災害應急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應急管理的主要任務是提高人類社會對海洋災害防御和處置能力,預防和減輕海洋災害造成的損失。在“藍色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加強海洋災害應急管理研究,對于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江蘇省海岸帶和海涂資源綜合考察隊.江蘇省海岸帶和海涂資源調查報告[R].1985:294-297.

[2] 張存勇,劉吉堂.連云港市海洋災害及其成因分析[J].海洋湖沼通報,2009(1):35-40.

[3] 趙紅艷,陳曄.江蘇沿海主要海洋災害分析與減災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4):1686-1688.

[4] 翟偉康,徐文斌,譚論.天津市主要海洋災害及成因簡析[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2,29(5):85-88.

[5] 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江蘇省海洋環境質量公報[R].2005-2013.

國家海洋局海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201205005);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3BAB04B003).

P74

A

1005-9857(2015)09-0075-03

猜你喜歡
風暴潮海浪防災
家庭防災應該囤點啥?
地質災害防災避險小常識
丫丫和小海浪
防災減災 共迎豐收之季
海浪
故宮防災的“超強鎧甲”
2012年“蘇拉”和“達維”雙臺風影響的近海風暴潮過程
防范未來風暴潮災害的綠色海堤藍圖
樊應舉
基于多變量LSTM神經網絡模型的風暴潮臨近預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