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G時代大學生手機媒介素養的培育和提升

2015-03-28 17:26陳燕紅
紅河學院學報 2015年6期
關鍵詞:媒介素養大學生

陳燕紅

(泉州師范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福建泉州 362000)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4年7月發布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27億,手機使用率達83.4%,首次超越80.9%的傳統PC上網比例。隨著4G科技快速發展以及手機使用的普及,手機媒介作為繼報紙、廣播、電視和網絡之后的“第五媒體”,其不僅可以進行通話、發送短信,還可以瀏覽新聞、觀看影視、微博微信聊天、訂購商品和服務等,可以說,手機已幾乎成為網絡媒體的延伸,逐步深入地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特別是對于使用最多、思想和心理卻不太成熟的大學生用戶的影響更甚。因此,作為手機主力軍的大學生,其媒介素養培育和提升顯得尤為重要,同時,大學生手機媒介生存狀態使得加強大學生手機媒介素養教育也應成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一 4G時代手機媒介的主要特征

隨著4G時代的到來,4G手機不僅在外觀、性能、網速等都優于3G手機,而且真正實現了超高速“移動多媒體”數據傳輸,[1]如可以QQ聊天、發微博微信、瀏覽資訊、學習、購物、玩游戲、看電影視頻等,其已經成為與大學生學習、生活緊密相連的必需品,深受大學生的喜愛,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行為方式。手機媒介具有新媒介的普遍特征的同時又有其自身獨特的優勢。

一是攜帶方便且使用快捷。4G手機精美又小巧,方便攜帶,用戶可以隨身攜帶隨時與外界交流,如手機中的短信、QQ、微信、微博、飛信等交流方式即時、方便、快捷,使其具有傳統媒介無法比擬的優勢。

二是普及率高且受眾面廣?,F在手機普及率高,作為時代弄潮兒的大學生幾乎都擁有一部或一部以上的手機,都接觸過3G或4G網絡,智能手機已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然,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受眾群體也變得廣泛,那么信息在受眾之間就更能急速地擴散與傳播。

三是信息傳播定向且針對性強。盡管手機媒介的受眾群體廣泛而且比較分散,但相對于傳統媒體及互聯網來說,手機采取的是用戶一對一的綁定關系,即一個號碼對應一個用戶,因此其定向性和針對性更加突出。這樣在信息傳播過程中,手機媒介克服了傳統媒體經常將信息不加區分地傳達給受眾的劣勢,滿足了用戶對信息個性化、差異化的需求,其可以依托網絡所能夠覆蓋到的區域,采用全球定位系統技術精準地鎖定目標受眾,將信息以短信形式發送給受眾。[2]

四是信息傳播的移動性好和交互性強。移動性交互式傳播信息是手機媒介傳播信息的一大優勢。在4G網絡支持下,用戶可以超越地域、時間和電腦終端的限制,利用手機隨時隨地實現傳播信息、與人交流的需要,隨時隨地發表自己的言論和觀點,真正實現人人都可以是麥克風。

五是網絡信息服務功能多樣又齊全。4G手機媒介與報紙、電視、廣播、互聯網等傳統媒介相結合,衍生出許多增值功能如商務、娛樂、生活服務、科技服務等。大學生使用4G手機既能百度搜索、瀏覽新聞、閱讀小說、收看電影視頻,又能登錄QQ、微信、飛信、微博等聊天,還可以聯網打游戲、微信訂餐、淘寶購物等。因此,4G手機已不僅僅是一種通話工具,更是一種集即時通信、門戶網站、新聞資訊、影音娛樂、網絡購物等于一體的移動綜合性多功能媒體,成為人際關系、人際傳播、人與社會環境的綜合,融合了傳統四大媒介的功能與特點的“人聯網”。[3]

二 手機媒介素養的內涵及基本內容

(一)媒介素養的內涵

“媒介素養”(media literature),是由英國學者于20世紀30年代率先提出的后日益得到西方一些發達國家重視并于1997年引入中國的一種教育主張,其中文的意思根據不同的語境和不同的應用環境有所差異,包括媒體素養、傳媒素養、媒介認知以及媒介識讀能力等,而且其內涵與外延也隨著大眾傳媒的不斷發展而不斷拓展,如與紙質媒體聯系在一起稱為閱讀素養,與影視聯系在一起稱為視覺素養,與互聯網聯系稱為網絡素養等。[4]但至今國內外學者就其概念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詮釋,各有說法。美國媒介素養研究中心在1992年提出了筆者認為較為完善的定義,即媒介素養就是人們面對媒介各種信息時的選擇、理解、質疑、評估、創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應能力。

(二)大學生手機媒介素養內涵及教育的基本內容

顧名思義,大學生手機媒介素養主要是指大學生面對手機媒介信息時的獲取、分析、評估和有效傳播的能力,具體包括大學生使用手機媒介的態度和方法,對手機媒介信息的分析、評價能力以及建設性運用手機媒介的有效程度。其教育的內容主要體現如下三個維度:

1.手機媒介的價值教育:即指導大學生具備甄別、判斷手機媒介信息的真偽并評估其意義、價值的能力。這是新媒介素養教育的核心內容,甄別手機媒介的信息是否符合事實和邏輯,評估手機媒介的信息是否具有客觀和公正性、是否符合社會主流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每天生活在良莠不齊的信息海洋的大學生來說十分重要。

2.手機媒介的能力教育:即大學生使用手機媒介時的各種能力教育,如獲取信息的能力、加工處理手機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參與信息傳播的能力等。創造性地傳播信息的能力是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一項重要指標,要引導大學生借助手機媒介滿足自身的發展需要以及不斷完善和發展自己,使手機媒介成為自己學習、生活的有益工具。

3.手機媒介的道德倫理教育:即指導大學生具備正確的道德倫理觀和審美情操,培養大學生具有良好的手機媒介倫理道德品質。通過媒介素養教育,一方面幫助大學生了解國家有關信息傳播、新聞出版、知識產權等相關政策法規,增強對違法信息傳播、盜版侵權行為的自律意識;另一方面,提升大學生對媒介道德規范的認知和自律能力,提高對暴力、色情等三俗信息的免疫能力,免受負面信息的侵蝕。[5]

三 大學生手機媒介素養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危害

筆者對近年來我國高校學生媒介素養的一些實證調查報告進行分析、總結發現,目前大學生手機媒介素養不容樂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危害如下:

1.大學生手機媒介使用不夠理性,易導致人際關系錯位,集體意識淡漠

隨著4G技術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推廣,使用手機媒介已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娛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部分學生每天使用手機上網的時間甚至超過了8小時,且將大部分時間花在瀏覽資訊、聊天交友和娛樂購物上,有的同學甚至認為自己已離不開手機,稍一離開就會產生焦慮、緊張、覺得無事可做等負面情緒。[3]大學生過分依賴手機,非理性使用手機,一容易導致人際關系錯位,對現實人際交往產生不良影響。大學生過多使用手機網絡終端上的微信、微博、飛信、QQ等即時通訊工具與人聊天、交流,過分沉溺于網絡空間,會使他們逐漸不懂與現實中的人交往,出現“網聊熱,見面冷”尷尬處境,久而久之,他們會逐漸疏離現實生活,進而容易陷入脫離現實社會、成為手機奴隸的危險境地;二容易加劇大學“宅男宅女”現象,也不利于大學生集體意識、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大學生運用4G手機媒介足不出戶便可娛樂、購物、叫餐、交友等,長此以往,容易衍生校園“宅男宅女”,而大學生“宅”在手機虛擬的社交圈中也會導致大學生對集體觀念、社會責任感和奉獻意識的淡漠,進而影響著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2.大學生手機媒介信息研判能力總體水平不高,易弱化其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

在4G時代背景下,因手機監管技術、管理措施等相對滯后使得海量良莠不齊的信息泥沙俱下,大學生在選擇和使用這些媒介信息時,雖然具有一定的判斷、選擇能力,能用質疑的態度去面對眼花繚亂的手機媒介信息,但他們在對這些信息進行價值判斷時,卻大多依據的是自己的喜好和自己的生活經驗,如有調查發現,當遭遇不良信息時,有46.28%的大學生選擇立即刪除,有32.73%選擇不予理睬,20.99%選擇可能會轉發??傮w而言,大學生對手機媒介信息的分析和判斷能力總體水平仍有待提高。而換言之,仍然有部分大學生對危害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言論缺乏理性分析和正確判斷,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意識形態的影響,弱化了其對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3]

3.大學生手機媒介參與度不高,制作和創造能力較弱,易致本末倒置,影響學習

有調查發現,大學生有參與手機媒介互動的積極性,但多是博客、微博、微信、網站跟帖、留言等的簡單互動,發起新話題或發表建設性的觀點較少,數字媒體內容制作的也較少,僅13.8%的同學表示有參與創造新媒介的活動,[1]可見,當前大學生自主生產、加工與傳播信息的應用能力不高,大部分學生利用手機媒介是沉溺于瀏覽新聞、游戲娛樂、聊天購物等,使得一些大學生的手機媒介行為不僅沒能為社會發展服務,也沒有服務于自身的學習和能力的發展,反而本末倒置,擠占了學習的時間,分散了注意力,荒廢了光陰,影響了學習。

4.大學生手機媒介倫理道德及法律意識薄弱,易導致行為道德失范

大學生對手機媒介道德規范認知總體較為模糊,媒介道德立場較為脆弱,自律意識又較薄弱,對網絡安全、侵權盜版等方面的認識不甚深刻,加之當下手機媒介盛行媚俗之風,過分追求娛樂效果和迎合受眾的低級品味,甚至通過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展示,刺激受眾的視覺和心理需求,侵蝕著大學生的道德觀念,極易導致大學生原有的道德倫理觀的扭曲,進而導致大學生認知行為出現偏差,動搖自身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準則,出現違反網絡法規和道德的現象。

四 大學生手機媒介素養的培育和提升

大眾媒介是一種既可以為善服務,也可以為惡服務的工具;如果不加以適當的控制,他為惡服務的可能性則更大,導致兇殺、暴力和色情泛濫,削弱公眾的辨別能力和對社會的批評精神,以低俗的內容剝奪人們的閑暇時間,麻醉人的精神等等?!盵6]因此,面對4G手機媒介帶來的巨大沖擊,培育和提升大學生手機媒介素養迫在眉睫。

(一)學校培育是基礎:培訓師資,開設媒介素養課程,搭建豐富校內外實踐平臺

1.進行師資培訓,將媒介素養教育納入學校教育,強化手機媒介知識教育

一是高校要將媒介素養教育納入學校教育的軌道,科學設置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目標和內容,編寫適用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專業教材,教材應多側重實踐,便于學生實際操作,提高其正確使用媒介的能力;二是要培養和提升高校教師的媒介素養。教師是學校實施媒介素養教育的主要力量,必須加強對現有教師隊伍的職業培訓,使他們能夠順利完成媒介素養教育的教學工作,為學校開展媒介素養教育提供人力保障;三是要以課程、講座等形式強化大學生媒介素養理論教育。一方面可以通過專業教師開設媒介素養教育的課程對大學生進行媒介素養理論的教育,如指導學生分析手機媒介現象,引導他們認識手機媒介信息傳播的特征等;另一方面可以邀請專業人士舉辦一些媒介素養教育的專題講座、媒介應用實踐會,讓大學生學會充分利用手機媒介資源實現自我、參與社會發展,另外,高校也可以充分利用“兩課”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媒介素養,如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對提高大學生手機媒介信息的研判能力及手機媒介信息使用的方法進行指導。

2.善用高校媒介資源,開展手機媒介素養教育的活動

高校內的各類媒介與大學生關系密切,如校園網、廣播、報紙、BBS、團學工作微博客等,其既能為大學生普及手機媒介知識,又能成為大學生進行手機媒介實踐活動的平臺,應善用、巧用這些媒介資源拓寬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渠道,營造高校媒介素養教育的氛圍,一可以通過校園的專題網站、QQ群、BBS、社團微博等培養大學生意見領袖,以真實、客觀、具有說服力的信息或觀點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媒介觀和道德觀。二可以利用學生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媒介素養教育活動,可以讓學生參與辦報紙、報道新聞等加深其對媒介的性質、特點和運作流程的了解,掌握制造傳播媒介信息所需的知識技巧;可以舉辦相關比賽如新聞評論寫作大賽、微電影制作大賽、DV作品大賽或以時事為主題的辯論賽等培養學生分辨、處理評估媒介信息的能力。

3.與大眾傳媒合作,為大學生提供參與手機媒介實踐活動的平臺

高校應與媒介機構尤其是本地媒體集團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將大眾傳媒作為大學生接觸和參與媒介實踐活動的陣地和平臺。一方面讓地方媒介機構為大學生提供傳媒實踐基地,高??梢詭ьI大學生深入地方媒體,如參觀電視臺、廣播電臺、報社,讓大學生能直觀媒介的制作流程,提高大學生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定期邀請名主持、名編輯、新聞人物等進校園,與大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既能增加學生對媒介及媒介信息的感性認識,又能讓學生在親歷媒介教育活動中不斷地探索和實踐,從而提升媒介素養。

(二)社會培育是保障:政府、社會、家庭和社區齊發力,形成媒介素養教育的立體網

媒介素養教育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它不僅是高校教育工作應有的一部分,也需要政府、社會各界及家庭的支持和努力。高校應加強與政府職能部門、社會各界以及家庭的交流與聯系,呼吁共同參與、打造一個媒介素養教育的立體網,保障媒介素養教育取得成效。

首先,政府應該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為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提供政策、財政等支持。政府部門應對網絡上出現的色情暴力、欺詐、監管制度滯后等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對重點領域出現的問題進行監督管理,制定和出臺相關網絡交易的政策法規,依法嚴厲打擊利用網絡從事違法犯罪活動,在整個社會形成強大的法律威懾力。

其次,社會應創造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輿論環境,讓大學生們感受正能量,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媒介素養教育,形成健康的人格。一是傳媒行業要加強行業自律,當好“把關人”,維護網絡安全,抵制散布網絡謠言、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不良網絡行為,避免負面效應的形成與擴散;要積極推動媒介素養教育,通過開設媒介素養教育相關欄目、解讀政府政策、報道正面信息、批評不良現象等喚起公眾意識,呼吁全社會關注媒介素養教育,為大學生創造一個文明健康的網絡環境。二是發揮社會專門推動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組織的教育作用,如社會上的各類新媒體素養教育協會、計算機愛好者協會等。通過這些社會組織和團體的自發呼吁、倡導,幫助學生了解媒介的基本知識,理解媒介信息的甄別意義和價值,學習制作和傳播信息的技巧,進而發展自我,提升自我。[7]

再次,家庭要在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當好孩子的引路人。隨著網絡、手機的普及,大學生喜歡“宅”在家里,家庭也成為大學生新媒介行為發生的重要場所,因此在家庭和社區開展新媒介素養教育十分必要。學校應加強與家長溝通,引導父母與時俱進接觸新媒體,與孩子形成親情間的有效互動,實現雙方關于新媒介知識、技能以及媒介批評意見等的交流和教育,達到共同提升新媒介素養的效果。

(三)自我培育是關鍵: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加強自我管理,提升媒介品質

大學生能否發揮能動性是高校實施媒介素養教育的關鍵。一要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媒介觀,有意識地理性面對媒介信息,能認真思考、審視各種媒介信息,而不淪為被動的信息接收器;二要引導大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強自我學習,主動參與校園媒介活動等多種渠道加強自我實踐和訓練,掌握媒介使用技巧,提高媒介使用能力;三要加強大學生的自律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合理安排上網時間,防止媒介成癮。如引導同學們組一個自我管理團隊,團隊成員之間相互監督、相互鼓勵、相互促進,進而逐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四要引導學生提升媒介品質,自覺認識到手機媒介的利與弊,揚長避短地利用手機媒介,在沒有現實道德約束和法律約束的虛擬世界中做到慎獨、修身,成為遵守法律法規的模范。

[1]周菁齊.網絡時代的大學生手機媒介素養教育[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4,28(1):55,58.

[2]姚真真.基于手機媒體的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J].學理論,2014(18):170.

[3]賴炳根,蒲清平,高微.試論3G手機媒體背景下的大學生主流價值觀構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10):76.

[4]生奇志,展成.大學生媒介素養現狀調查及媒介素養教育策略[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1):67.

[5]胡佳瑩.論4G時代大學生新媒介素養的養成[J].教育與職業,2014(11):171.

[6]袁軍.新聞媒介通論[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230.

[7]石庭.90后大學生新媒體素養教育及培養途徑探析[J].蚌埠學院學報,2012(5):111.

猜你喜歡
媒介素養大學生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書,最優雅的媒介
大學生之歌
歡迎訂閱創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現中的弱勢群體排斥現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